门户洞开的中国
19世纪中叶世界背景下的大清帝国
数千年延续不变的传统社会,使得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无不表现出落后的一面。然与中国日益沉沦的社会相比,此时的西方,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现代化浪潮正在以不可遏制的势头自西向东、从南到北迅速扩散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和无比强烈的向外扩张的欲望。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外国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等侵略,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赔款,丧失主权。
在这之后的一个世纪里,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们,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愈演愈烈,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这场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动荡的运动,使得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时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人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活动,以及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一不是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和寻求的救国之道。
列强的入侵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西贸易往来上,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英国开始向中国恶意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使得中国白银大量流失,而此时清政府的禁烟运动,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侵略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的侵犯。
鸦片的诱惑与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的诱惑
由于向中国倾销鸦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且可以解决从中国进口茶叶到英国的巨大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开始寻找各种渠道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图为设在印度的巨大鸦片仓库中,工人们正把鸦片堆到架子上晾干。
瓷器和茶叶的出口
17、18世纪,瓷器和茶叶是中国出口欧洲市场最重要的商品。图中这个盘子无论是形状还是花纹都有意迎合欧洲人的口味。中国瓷器和茶叶在欧洲大受欢迎,而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的中国引来了西方国家的不满。
吸食鸦片
随着吸食鸦片成瘾的人数急剧上升,清政府诏书天下,禁止鸦片进口,但是却收效甚微,英国人仍想尽一切办法走私鸦片。
鸦片吸食者
这两个鸦片吸食者仅是中国众多“烟民”的一个缩影。大量吸食鸦片使得人民生活负担加重,并在身心上受到毒害,然而吸食鸦片只是中国人无尽灾难的开端。
禁烟活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开展禁烟活动,并在虎门当众销毁了2万多箱鸦片。这一举措,使得中英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鸦片战争的爆发
广州禁烟活动,成为中英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图为鸦片战争中一艘中国战舰被英国战舰开火击中后烧毁的场面。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和苦难、探索和斗争的艰辛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以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宣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第一阶段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一开始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第二阶段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邓世昌,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激战中英勇抵抗,后不幸阵亡。
这幅浮世绘中所绘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军舰击中的中国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是清政府洋务派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然而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相差甚巨,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北京肆意掠夺和屠杀中国人民。把持当时朝政的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图为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的合影。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在圆明园内抢夺珍宝,纵火焚烧。八国联军进京后更是将其毁坏殆尽。图为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藏《四库全书》劫后残本。
中华民族的奋起抗争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们,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起义、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无一不显示着中国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围剿太平天国战斗图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的大规模起义。太平天国在一开始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后,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清政府联合西方列强的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
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塑像)。
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遭到了列强的屠杀而失败,其表现了下层社会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本能反抗。图为义和团团民。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希望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局面,但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失败了。图为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左)与维新派代表人物的著述。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民主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中国社会即将迎来一场更大的革命。图为法国某杂志的封面上孙中山的画像。
思想转变之路
解说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主要是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然后是接受马克思主义。而在思想转变之路中,主要以上图中的几种思想派别为主。
魏源《海国图志》的封面
解说 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与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
地主阶级
江南制造总局
赴美留学儿童
解说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抵抗侵略以维护自身统治。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简表
解说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创世纪》的一种封面
解说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根据基督教教义成立了拜上帝会。他以该组织为形式,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
反基督教的宣传版画
解说 传教士在中国的野蛮行径导致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抵制。
资产阶级
武昌起义及各省宣布独立图
解说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选择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图为武昌起义及各省宣布独立图。
维新派创办报纸
解说 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变法之前,撰写理论著作,创办报纸,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
无产阶级
《新青年》杂志
解说 以《新青年》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无产阶级在新文化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使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