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颠覆:文化产业变革中的互联网精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互联网+”有何影响

有专业人士把互联网智能化进程划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为点击时代。1964年美国人道格·恩格尔巴特发明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鼠标,20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系统。世界从此变成了地球村,自媒体的大幕也由此历史性地开启了。第二个时代为触摸时代。乔布斯向全世界推出了Iphone触摸屏幕智能手机,这个天才的创造,不仅颠覆了手机的使用方法,还改变了世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由互联网而生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在不断发展之中。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思维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传媒媒介的新形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将不同形式的传媒媒介串联起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展,获得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互联网成了一个信息的容器,所有信息都第一时间在互联网里交汇、碰撞。人们在繁复的信息大潮中越来越掌握主动权。随着信息爆炸式的传播,人们对世界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传统产业下的思维方式是对权威的一种遵从。在信息流通不够畅通的时代,权威意味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因此,缺乏信息的普通民众对于权威有一定的崇拜和畏惧心理。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权威对于信息的垄断,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第一时间为群众所知晓。因此,对于群众来说,权威的可信性被打破。同时,由互联网而串联形成的全媒体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发布平台。这样的信息平台为人们带来足够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人们的思维。

权威的打破、信息的爆炸,其首要的影响是突显出了人们自身的主体性。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这种主体性并不突显,而是隐藏在一种集体意识之中。由此表现为人们对于集体的无意识服从和人们对于个性的自觉压抑。信息大爆炸之下这种主体性的突显在实际生活中最大的表现便是人际关系群组的变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的人际关系群组基本都是以现实中的地域等因素作为主要的划分标准。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文化和兴趣成为人际关系群组形成的主要因素。文化部落或者说文化圈层逐步代替一般的人际关系群组成为人们人际交往的主要模式。而在文化、兴趣因素之中,人们的主体性更加突出。

其次是权威性打破之后,互联网的互通有无带来信息的自由流动也在打破人们思维上的壁垒。当壁垒被打破之后,人们创造力大大提升。创新在此时随着互联网渗入到人们的思维之中,成为一种生活的本能。互联互通带来的庞大的信息量为人们创新思维的锤炼提供了基础。面对庞大的信息,人们要有能够鉴别并寻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而在识别信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识别、学习从而将各类信息相互串联、碰撞得到新的结果。这种新的结果就是一种创新。

这种互联互通的思维模式会慢慢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物质生活上的解放和改变,对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活上的极大满足带来的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而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权威的打破,人们对于信息流的涌入拥有着无比热忱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带来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自主吸收、鉴别与获取。另外,互联网本质是将世界的一切都联系起来。这种万物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会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原本单一的思维模式被打破,万物互联的思维模式之下,人们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思维的启迪更加活跃。而由此带来的是科技的进一步解放,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富足。

究其根本,“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对于人们生活的深度影响。当互联网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传统的思维方式必将随着物质的改变和进步而发生变化,互联网思维的转变带来的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新的认知。因此,“互联网+”并不是传统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而是从思维方式出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思维的五大特点

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平等、去中心化。互联网的网状技术结构和去中心化的核心思想带来的是互联网思维呈现出的五个外部特征。依据这五个外部特征,产生了五个极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特征是连接。互联网自身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状结构里,每一个节点可以是个人、企业、政府、国家,或者是一个数据、信息。而互联网就将每一个节点都连接了起来。通过这样的连接,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甚至每个国家都有了平等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机会。这样的连接为每个人带来了平等交流的机会。由此,平等的交流观念开始逐渐深入到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的心中。

连接带来平等的同时也为人们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互联网巨大的连接功能是基于对于已有信息或者说数据的强大计算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计算和分析,计算机能够发现不同信息之间关系的远近从而给出一定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关系分析,人们可以从中发现原来并不了解的事。在没有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之前,人们不论是对于信息量的掌握还是对于信息的分析都是十分有限的。当互联网具备强大的连接分析功能以后,大数据的运用已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惊喜。

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特征是融合。互联网的连接功能为每一个节点上的信息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通道,这也是融合的前提。通过这样的交流通道,两个信息的交换产生的是第三种新的信息。这种融合带来的是信息的爆炸式传递。当两个信息的关联性被发现之后,信息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信息之间的交流越发顺畅。通过这些交流,信息间的互相影响产生了1+1>2的效果。这种融合的思维观念背后则是平等价值观的支撑。因为平等地看待所有的信息,才不会忽略某些信息中的重要元素;因为平等地看待并运用所有的信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互联网思维的第三个特征是包容。互联网自身的网状结构本身就是没有任何边界的。这种无边界性也注定互联网是一个无比包容的存在。也是因为这种包容性,信息之间的壁垒能够被打破。这样的包容带给人们的是人性的最大程度的解放,同时也让创新的因子在互联网的世界能够自由流动。但是包容的环境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为互联网自身并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所以在这种包容的环境之下很容易产生一些灰色内容,这些灰色内容带来的是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这些灰色内容借助互联网能够很好地隐藏自身,其产生的危害也是潜移默化式的。

互联网思维的第四个特征就是体验。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是构筑在丰厚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人们的自主意识与以前相比更加突出。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商业发展已经从原来的以产品为核心转变成了以用户为核心。特别在智能手机面世之后,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多被人工智能的技术所影响。人们自身的体验感或者说是精神愉悦感成为生活中的重点。而这之所以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因为在互联网的世界,人始终是占有重要位置的。互联网的思维源于人,同时也运用于人。因此,体验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思维中不言而喻。

互联网思维的第五个特征就是更新。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硬件系统和互联网相应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随着硬件系统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产品不再同过去传统企业的产品一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随着硬件和软件的不断进步而被不断延长。互联网产品在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与大部分产品一样并非非常完美、无懈可击、毫无漏洞。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开始不断减少。而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会依据之前产品的漏洞再推出一个更新之后的新的产品。这种更新或者说是迭代在互联网发展的时候能够做到,是因为技术和需求都在不断变化。产品的推陈出新不如修缺补漏。

二、连接——大数据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炸、繁杂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处于信息的围绕当中。然而,在这些信息当中,只有部分信息对我们来讲是有用的,其余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废弃信息或者是垃圾信息弃之不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垃圾信息和废弃信息就一定是无用的呢?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信息相互之间有所关联。只要找到这个关联,那么信息的二次使用便也顺理成章。

这种寻找信息之间关联的思维便是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就是要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数据这种寻找关联性的关键特征主要还是依赖于互联网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连接性的思维特征。另外,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特征能够包容大量的信息数据。以这些数据信息为标本,计算机能够运用自身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给出相应的结果。因此,从大数据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周边的信息都是有用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来找出它们潜在的价值。

大数据思维里最为重要的两个特点是信息的关联性和非精确性。信息关联性不仅仅包括肉眼可见的信息关联性,还包括隐藏在内的外人无法一眼看到并了解的非直观性联系。这种联系在我们看来有的时候是无用功,但是一旦掌握了与该信息相联系的其他信息,将所有的信息串联起来,就能够从看似无价值的垃圾信息中找出它们与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联系。针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稍后才开始进行细致入微的勘察。

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大数据思维下的关联并非我们平常所看到和所认为的那种有理有据的关联性思维。大数据思维下的关联性是一种微弱的联系。这种微弱的联系常常会被我们忽略。但在很多事情上,这种微弱联系比强联系的效果要更好。并且,由于这种关联性的模糊性较重,所以导致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会牵涉很广,由此,这种信息之间关联性的解释也有很多,方便使用的时候随时取用。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种信息关联性之间的非确定性和模糊性并不意味着其所产生的作用的模糊性。因为这种模糊性主要指的是信息之间产生联系的机制有的时候很难探讨清楚。因此,对于联系背后的产生机制我们并不一定予以探明,但是信息关联性的巨大价值是不能被否认的。

所以,大数据思维的两个重要特点便是模糊性与关联性。模糊性不仅仅指的是信息关联背后的机制的模糊性,同时也指信息之间弱关联的模糊性。放弃对于精准性的探究从而追求模糊性是互联网思维转变最为重要的特点。超大负荷的信息容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适用于精准性的探索。因为精准性的探索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其结果也不一定是真正有用的,所以模糊性的探究机制和直指要害的关联结果才是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

因为信息关联的模糊性,所以在放弃精准性研究之后,信息的处理转变成为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点。这种关联点并不需要十分精确,也不需要完全符合相应的科学原理、机制。只要这种关联性能够有一定思维逻辑性,那么,这种关联性在大数据中就是成立的。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是什么”,而“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了解“为什么”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且不一定有利于我们完成各项工作,更多地了解“是什么”则是非常符合互联思维下对于效率、时间的高效掌握。

正是这种大数据的关联性为谷歌预测流感趋势提供了依据。2008年,谷歌通过对人们搜索的关键词的大数据得出了流感的预测分析。而政府官方则在谷歌分析出来的几个月之后,才拿出相应的流感分析报告。在这其中谷歌利用大数据思维的方式发现在某个时间段内,美国人民搜索关于流感的相关词汇的比重超过其他关键词的搜索,并且将这种搜索依据地图进行定位分析。大量充实的数据面前,谷歌才敢肯定彼时美国人民正在经历不自觉地流感风潮。而对于人们为何去搜索这一类的关键词,谷歌并没有去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不论搜索的动力是什么,必定是和流感相关,既然如此,那么人们搜索的动机根本就不会对整体的分析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当数据足够充足的时候,大数据能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时候,大数据甚至比我们自己都要了解生活。Target是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该公司使用数据挖掘极其有效地提高营销精准率,能做到在事情显现之前就预测到它的发生,旨在“提供最专业的建议”。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该超市基于数据挖掘系统分析结果给一位高中女生寄去婴儿用品优惠券,其父亲发现后投诉Target误导未成年人,但却在之后了解到他女儿已经怀孕的事实。原来Target超市的数据库系统会给每个顾客分配一个Target Guest ID,在该条目下详细记录顾客的信用卡信息、网上注册信息、在Target官网浏览的每一个页面和停留时间长短、每次的购买行为等信息,数据挖掘团队专门分析这些收集到的历史信息,预测顾客将来的购物行为和需求甚至生活方式,然后发邮件给顾客。例如判断一个女性怀孕,线索是该顾客已经发生了的消费行为,她可能购买了维生素补充剂、大量的专用乳液、无水洗手液等典型的孕妇会购买的一些商品,在孕妇、婴儿用品页面停留较长时间等。由于美国人非常注重隐私,为了避免上述早于父亲发现女儿怀孕这种尴尬事件发生,Target针对性地改变营销策略,把母婴系列产品的优惠券和信息混合在其他产品的信息里发给顾客,掩人耳目,结果是Target的母婴产品销量猛增。美国超市Target基于数据挖掘的精准销售案例[EB/OL].(2012-06-06)[2015-12-18]. http://bbs.pinggu.org/thread-1492563-1-1.html.

三、融合——跨界思维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打破事物之间的壁垒,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跨界思维是一种不断处于创新运动中的思维,它需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打破、重组、融合,挖掘出原有事物本不存在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念、想法甚至是实践。跨界思维的核心在于融合,其前提是对信息壁垒的打破,而网状结构的互联网为每一个信息节点都提供了一个可连接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跨界思维打破壁垒的前提。在壁垒打破之后,信息之间的交流成为跨界思维的主题,在这种交流之中,融合逐渐发生,两种信息的交流产生了一个新的信息。这种新的信息还将和其他信息进行交流。因此,这种融合成为跨界思维的核心所在。

互联网跨界思维的诞生本身是因为互联网自身所拥有的无边界、易于融合的传播特点,就如微信、QQ等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互联网打破地理壁垒为人们的交流带来的跨界,这样的跨界虽然不是产业之间的连接、融合,但也是跨界思维的一个典型案例。以微信、QQ等即时社交为代表的APP,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是传统社交方式与互联网的一种跨界交流。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打破的是现实社交时间、空间的壁垒,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这样的跨界也是基于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共享、开放、无边界的特点而形成的。并且,目前这种打破壁垒的跨界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交流方式的改变也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的特征之一。

因此,互联网自身在形成一定的产业同时也能够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跨界。而这种跨界从产业融合开始渐渐影响到各个方面。目前,互联网的跨界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产业的跨界,最常见的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例如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一家公司,我们无法定义它到底是一家生产什么的公司。它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连接、提供内容,这种连接、内容都是非实体的,但是却有大量的实体产品在这种虚拟之中诞生、流通到现实生活之中。二是组织跨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虚拟化组织的增多给传统的组织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组织的边界不再那么明显。三是人才的跨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爆炸使得每个人都被动地进行着知识的储备。而这个时候需要的人才也是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

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最主要的运用还是在于产业的跨界融合上。而产业的跨界融合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产业内部的垂直融合,即产业打通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新的产品链,该产品链上也会产生更多的产品。例如影视产业本身只是生产影视作品,但是现如今许多影视产业都跨界融合了文学产业,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更是在融合影视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文化产业,利用文化产业的作品IP来降低影视产品的风险。这个时候影视产业的产业链和文化产业的产业链跨界相融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又如我们所熟知的金融和互联网之间的跨界产生了众多线上理财产品和各种新型的网络支付方式。支付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线上支付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其背后是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跨界融合。这两者的跨界带来的是全新的产品和产业。互联网将会大大拓展金融产业的产品形式,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金融产业进入互联网则不断完善了网络虚拟社区或者说虚拟生活的构建。当支付宝等网络支付产品出现后,O2O才得以迅速发展。而O2O时代的迅速来临,意味着线上虚拟生活方式正式能够媲美现实生活方式。这种跨界融合推动的不仅仅是两种产业的发展,也同时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会从另一面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继续深入发展。

第二种是外部的水平扩张。这种水平扩张通常适用于不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水平提高原有产业的产品丰富程度。就像百度、腾讯、阿里三家网络公司分别入股影视公司一样。原本三家公司都是互联网产业起家,其后开始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点进行产业扩张,融合了影视产业、文学产业等许多不相关联的产业,拓展了企业自身的产业面,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种类和产品形式。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企业的产品也在不断创新。

还有一种是产业跨界融合之后的彻底颠覆。当一些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之后,自身的生产目的、产业模式甚至产品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即两种产业跨界融合之后形成了一个与原产业既独特又关联的新型产业。例如农业和旅游业跨界融合之后产生的观光农业,与原来的两个产业既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同于两者原来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产业的颠覆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常见,跨界融合之后产生的新兴产业也会越来越多。正如农业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产生了观光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观光农业既包括二者的元素在内,但同时也在二者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将原来只用于消费的农业产品转变成一种旅游景观,供人欣赏,但同时也在旅游的过程中将农产品以另一种方式销售出去了。

四、包容——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的表现更多的是体现在组织的形态变革及其所引起的管理方式的变革上。互联网自身所拥有的去中心化、迅速反应的特质反映到组织形态上的变革就是对传统金字塔形组织形态的颠覆。这种变革、颠覆产生的前提是平台思维所具有的包容性特征。这种包容性特征其实暗含了互联网思维的平等原则。在平台之中,只要是信息相关方就能在平台之中寻找自身交流或者交易的对象,平台不会干涉其中各方的发展交流。正是因为这种包容的思维核心,平台思维才能够慢慢改变之前一对一的层级结构,以扁平化的方式包容所有,让各方信息在平等的视角下自由交流,发挥自身的潜力。

传统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形态类似于链式的生产链条:指令或者说程序沿着一条链式的线条自上而下传达出来,指令被层层截取最后直至实施。这样的组织形非常适应于非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当时的管理是以控制为主,要求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程序或者命令做到最大程度的服从。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之下,人们的自主性逐渐增强,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在要求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形态改变。这种扁平化的组织形态体现的便是一种平台思维。平台思维要求的是组织在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时,能够迅速应对,要求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组织内部可以依据形势的变化随时形成各类应急团队。原来控制化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向开放性的组织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的创造力。

平台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包容一切的思维模式。这种包容带来的是组织生产潜能的进一步激发,推动组织顺势而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将个体的潜力在组织中发挥到最大。同时,平台思维在产业中最主要的表现模式就是平台模式和长尾模式。平台通过提供一定的“场所”为最少两方之间提供交易便利。其中作为卖方的一方通过在平台上挑选适宜的买家最大限度地让自己获利;相应地,作为买方可以在平台上利用长尾模式来提升自身的利润水平。

百度就建立了一个以搜索服务为核心,以竞价商家为付费方,以免费搜索信息的用户为被补贴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百度作为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是搜索技术和搜索环境的建设。广告商作为付费的一方补贴了百度搜索建设的费用,收获的是百度搜索上广告的浏览量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客户,而庞大的普通用户群体则能够通过百度的搜索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不论是组织形态的改变还是产业模式的变化,平台思维本身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共赢的价值观内涵是其在互联网时代立足的根本。

五、体验——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的核心在于体验。在用户思维出现之前,产品思维占据核心。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平等的核心观念不断渗透,人们对于自主性的认知开始逐渐觉醒。这种自主性认知的觉醒带来的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的用户思维逐渐代替产品质量为上的产品思维。在用户思维之中,用户的需求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各个商家首要关注的部分。而满足用户需求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体验。这种体验反映的既是物质丰富时代人们自身从对物质要求上升到了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也是互联网思维下人们自主意识的不断苏醒。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与核心。互联网时代到来,消费者开始掌握主权,企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互联网时代,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供过于求的整体市场特征一直在不断增强。用户体验已经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思维的出现无可厚非。用户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以用户为主,时刻把握用户的需求,力求完善用户的产品体验,甚至于邀请用户参与到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

用户思维理念提出的基础在于两点:一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望。此后,人们开始对产品的质量、消费体验等等有所挑剔,这是消费阶段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而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也需要去不断适应这种关系的转变。二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的选择范围,产品的渠道增加了,但同时产品间的竞争压力也增大了。由此,消费者的需求成为重要的风向标,为了抢夺市场,生产商和销售商不得不转变思维方式,以用户思维为核心,从而力求在市场中能够取得主动权。

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思维最为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参与感的设计。互联网时代更加容易以消费需求或者消费品牌为核心形成一定的虚拟消费社群。并且很多商家目前都在运用互联网形成超越地理限制的消费社群,并将其培养成为自身的忠诚客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消费社群会慢慢渗透进入商品的生产环节,从自身体验的角度会给产品生产者一些建议。亚马逊的董事会总有一把椅子是为了留给顾客的。这就是参与感的营造。二是用户体验至上。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感受,是在用户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体验。优秀的用户体验一定是注意细节,并且贯穿于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售后的整个过程,这种细节一定是能够让用户感知到,并且这种感知要超过用户的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

三只松鼠作为电商,颠覆传统的坚果买卖思维,从包装、销售、互动等各个环节中做到用户至上。例如在客服的沟通上,三只松鼠一改过去淘宝“亲”的叫法,改称为“主人”。“主人”这一叫法,会立即使关系演变成为主人和宠物的关系,客服扮演为“主人”服务的松鼠,这种购物体验就像在玩Cosplay。同时对于客服的考核指标,也不再使用常用的交易量,而是换成好评率和沟通字数。最大限度地让客服带入到为“主人”服务的宠物松鼠的角色。同样在细节上,三只松鼠也不放过。考虑到顾客对于产品期待和焦虑的心理,三只松鼠在发出快速的短信上体现了安抚的细节:“松鼠已经火急火燎地把主人的货发出来了。”在包裹上,三只松鼠也是做足了功课,不仅精心设计包裹及其里面的包装,而且非常细心地为消费者准备了纸袋、夹子、垃圾袋、纸巾等等一应俱全的吃坚果的工具,这样细微的服务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5-56.

六、更新——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模式的核心是更新。而这种更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种融合基础上的创新。这种迭代模式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能够接受一个还不完美的产品,一步一步见证它逐步变得完美的过程。在迭代的过程中,各种创新因素将会层出不穷,每一次的迭代更像是一种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被不断完善。但其实,这样的迭代过程也是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因为产品的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等都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提升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因此不断提升。

迭代思维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将产品推出。因为产品更新间隔时间越长代表产品被市场淘汰的概率就越大。而迭代思维产生的前提是不完美的产品增加市场曝光率,快速迭代开拓市场范围。产品迭代的完美衔接体现在产品或者品牌在市场上长久的关注度和曝光率,这些需要敏捷的开发思维、精益的创业思维和细节创新的理念。

敏捷开发其实是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典型的开发方式,不是传统软件公司大项目产品开发模式,而是通过小项目不断持续迭代、循序渐进地开发。不追求完美,允许有不足,尽早将产品推到用户跟前,接受反馈,不断试错,在迭代中完善产品。而互联网产品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产品从供应到消费的环节非常短并且消费者反馈意见的成本非常低。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4.

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在整个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开发初期以一个极简、甚至可能是概念型的产品原型投入市场,在市场运营中不断吸收其他人的经验,并吸取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来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市场。

从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中都能看出迭代思维。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从最初的雏形慢慢开始进行完善的。比如Facebook,它的初级版本只是哈佛学校内部的交友应用。eBay也是因为一个程序员为了满足女朋友的心愿才得以诞生的。

在迭代思维中有两个法则,一是从小处着眼,微创新,这一点强调的是要长久、持续而快速地在产品、体验方面进行改进,持续改进得多了,就促进了创新,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二是要快。快是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根基,产品开发要快,发展用户要快,这样才可以立足市场,赢得竞争。为什么能快?跟小处着眼、专注是分不开的。两者互为依存,微创新是快的内在表现形式,快是微创新的外在结果。Facebook从第一版只是为了帮助哈佛的学生找男女朋友,其后慢慢完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热捧的在线交友网站。而Facebook在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包括点赞功能的开发等。

国内的很多互联网产品也如Facebook一般,在不断的迭代中完善着自己。所以,我们使用的很多APP都会有定期的更新,这就是迭代思维在其中的运用。同样,亚马逊一开始只售书,而后慢慢拓展到其他产品。如今,亚马逊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在线零售商,原本作为主业的书籍销售已经成为亚马逊众多子业务中的一块。与此同时,亚马逊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物流体系,无人机送货等一些新式物流的推出和体验都体现了亚马逊的迭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