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山寺下 诗惊四座
成化十六年(1480),王守仁虚岁九岁。余姚舜象读书会的王华和黄珣,这两粒读书种子,经过多年的德业浇灌培育,终于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就像他们家乡的广玉兰一样,花姿舒展,端庄大气,纯洁如玉。在秋季的浙江省乡试中,王华屈居全省举子第二名,黄珣智摘解元桂冠。次年北京殿试,黄珣、王华两位学友的进士皇榜排名,被成化爷交换了一下位次,王华钦赐状元,贵居榜首,黄珣退居榜眼,列一甲第二。按照惯例,状元王华被分配到翰林院任修撰,榜眼黄珣任翰林院编修,双双进入了皇帝的御用智囊团。
读了几十年书,目的就是为了给皇上办事。在北京尽忠皇上,又想着行孝爹娘,来个忠孝两全。王华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一份孝心急着让双亲品尝荣华富贵的滋味。在北京安定下来的次年秋天,王华就执意迎请竹轩翁北上进京,和圣朝天子做邻居,感受一下皇家的气派。
随口赋诗 才惊四座
成化十八年(1482),中秋八月,秋高气爽。十一岁的王守仁跟着祖父王伦、母亲郑氏和一个丫鬟,在家仆王玉的护送下,去北京探亲。
从浙江余姚到北京,最方便的路线是走运河水路,南运河经杭州,过嘉兴、苏州、常州,到镇江,从镇江渡过长江,接驳北岸的江都、扬州,这就是喜欢游逛的隋炀帝为我们后人挖出的京杭大运河。镇江是运河和长江接口处,进入大明王朝以来,这里永远是那样的忙碌。
明朝的前两任皇帝,性格外向,喜欢勒紧裤带,把一船船的宝贝,拉到南洋和印度洋去游洋夸富;接下来的皇帝,性格变得内向,喜欢捂富,被窝里数钱,暗夜里偷笑。内向的人不免谨慎过度,严禁片板下海,因噎废食,广阔的东海和渤海水道,闲置不用,把个大运河塞得肠梗阻。朝廷规定,江西、浙江和湖广的应纳皇粮,要运送到淮北朝廷仓库,之后转运北京。长江与北运河两条水道的水面存在着落差,北运的南货,要重新装卸,船体要靠粗大的铁缆绞索,吊上吊下,吊裂的船壳和摔碎的船板,往往要阻塞水道,耽误通行。两条水道的水闸,为了防止倒灌,不可能日夜开放。挂着皇家招牌的大小太监的采办船只,即便运送一船草纸,也要优先通行。所以,这个南北转运的中枢,排队等个七八天是常事。
王伦带队的进京小组只好捺着性子在镇江住下。镇江,对王伦来说并不陌生,他以前在这儿处过馆教过学,现在来此算旧地重游。利用等船的机会,王伦想打听一下,过去教过的学生出息了没有,于是他派王玉拿着自己的名帖各处投递。二指宽一拃长的名帖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写着“余姚直谅处士、新科状元家君、竹轩翁王伦拜上”。王伦对名帖上打自己儿子的状元招牌这事,有些脸红,不过也是迫不得已。他自己当教书先生多年,每年签约时都要约定,教书先生在主家,不得私自出门拜客,不得私自开门迎客。今天厚颜一回,也是便于同乡请假的权宜之计。
王玉辛苦了一天,约好了两个余姚教书先生,赵守礼和苏演义;两位余姚师爷,一位是镇江府刑房书吏李铁笔,一位是工部驻镇江京口的运河抽分场书办钱通行。还有王伦原来的私塾东家,镇江老醋作坊的常思义。常思义的儿子常德惠,被王伦调教了三年,从童生入学当秀才,去年也高登进士皇榜。
这位常思义,把香醋作坊经营得红红火火,但是,再有钱的常思义也被朱皇帝列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最下层,平常怕见官,虽说一不找他们审批便宜土地,二不找他们申请贷款,也不单单是嫌下跪磕头麻烦,而是因为喜欢吃醋的官老爷,闻香下马,嘴里喜欢吃他的醋,心里吃醋他的银子。自从他家儿子德惠中了进士,他不再怕见官了。一个七品县官,与他儿子平级。过去的县太爷心里口里的醋老板,如今变成了常老太爷。今天见到竹轩翁的名帖,看到“新科状元家君”几个字,马上请出他儿子留在家中的《皇明辛丑进士题名录》,检索状元王华的三代祖宗,发现他家原来的教书先生王伦,不仅把别人的儿子教出息了,自己的儿子更有出息。吃水不忘挖井人,儿子中了进士要感谢私塾先生。为了表示对儿子老师的敬意,也为了显示他常老太爷腰板比过去挺拔了,接到竹轩翁的名帖后,常思义吩咐下人抬出两坛陈年老醋,并派人到县衙投送名帖。以前,常思义对名帖上“新科进士老太爷、百年香醋大作坊朝奉常思义”的名头,多少会有些不自在,当他看到竹轩翁“新科状元家君”的帖子后,他终于知道自己这样写天经地义。他打算做东,给竹轩翁接风,请县太爷作陪。
处在大码头,南下北上的显爵贵胄如过江之鲫,镇江县太爷、镇江府尊,主要工作就是迎来送往。县太爷七品官,南来北往的过往官员,是个官都比他品级高,见官都得磕头赔笑,几乎变成了专职的驿官,还不能抱怨。让他苦恼不已的是,时时赔笑,笑得面部肌肉麻痹;天天磕头,磕得腰部肌肉劳损,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可就驼了背了。他不见得稀罕常朝奉的两坛子醋,五十多岁的他,不花钱的醋吃得太多,牙已经被酸掉三颗了,可从六品状元不可估量的未来前景,他不能不在乎,所以他立马答应了常朝奉的请求。
于是,顶着“新科状元家君”名分的王伦,在镇江京杭精舍旅馆既接受了老东家的两坛陈醋,也接受了盛情的接风宴。
接风宴摆在金山寺附近的得月楼。接风宴之前,大家就近游览金山寺。状元娘子郑氏三寸金莲,不便远行,亏得常朝奉考虑周到,一挑丰盛的食盒送到了旅馆。状元娘子品尝着镇江美味,还不耽搁给状元公绣一双刺有鸳鸯戏水图案的鞋垫。
上午,常朝奉、师爷李铁笔、书吏钱通行、塾师赵守礼和苏演义一起陪着新科状元老太爷爷儿俩,朝圣金山寺,礼拜如来佛。
一进寺院,迎面就是无忧无虑、三万六千个毛孔洋溢着笑意的弥勒佛。随着相处,王伦新科状元老太爷架子慢慢不再了,脸上现出了笑意,他扭头笑着说:“生意人见人常带七分笑,常老太爷最像弥勒佛。”常思义见人一脸笑,开始是为了卖醋,后来成了习惯,虚伪的笑倒成了真诚的笑,整天乐呵呵的,真像个弥勒佛。王伦对着两位塾师说:“我过去教学,不苟言笑,天天板着个脸,学生见了发怵,像老鼠见猫,时间长了,都不会笑了。”说着自嘲地哈哈笑出了声。两个塾师摸了摸僵硬的脸皮,使劲挤出了一丝笑意。原来这些师爷,平日里见官老爷,马上堆出一脸的媚笑,一扭脸,面对平头百姓,立即收回媚笑,板起了阎王爷的面孔。如此天长日久,他们笑起来,半边脸阳,半边脸阴。
王伦他们参观了妙高台、慈寿塔、芙蓉楼、白龙洞和裴公洞,转悠累了,来到西北角临江的凉亭歇脚。常朝奉家随行的两个年轻人,眼明手快,打开食盒,摆上茶水点心。王伦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吃喝。王伦看着凉亭下石台上摆着的吃喝,四下搜寻孙子,这才发现,王守仁不见了。
王守仁还滞留在妙高台,他刚才听大人们说,这里是当年韩世忠和梁红玉两口子领兵大败金兀术的战地指挥台,他对着茫茫的水面,构思和模拟当年的战场阵势,他想的是:以少胜多,要紧的是奇兵和伏兵……
几个没有功名却有文化的人,几块点心垫了垫肚子,喝透了茶水,已经到了午饭时分。常思义听小跟班汇报,饭菜已经备好,就请王伦等人移驾扬子江南岸的得月楼。
大家刚就位,在别处应酬完的县太爷适时出现了,脸红红的,显然已经有几杯酒下肚。虽然常思义做东,但毕竟县太爷是最大的地主,新科状元的家君和新科进士的老太爷执意推扯县太爷安坐名誉东道主座位,县太爷恭敬不如从命。主座已定,王伦、常思义一左一右,两位塾师是斯文代表,挨序而坐,两位书吏师爷,下首作陪。王守仁小孩子,上不得桌,在一旁小桌就食。
得月楼酒店的特色是:一窗含山寺,双目赏明月,三只大闸蟹,四杯封缸酒。
文人相聚,无酒不成席,无诗不成会。吃螃蟹是个细活,很适合脑子不利索的文人满肚子找词。李白斗酒诗百篇,书生半酣吐醉言。县太爷举人出身,就他一个人有功名,虽说不如状元,但是真状元远在北京,不怕他笑话。县太爷几杯酒下肚,来了雅兴,要行酒令,对对子。这是小学生入门的功夫,没有人反对。县太爷体谅常思义肚里墨水不多,对他网开一面,他可以不参加,或者输了只喝醋。常朝奉过去经常偷听督促儿子的功课,耳朵边也挂有几句对子,更何况他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他觉得,对对子就是胆量活,只要敢想敢说就行。男人谁也不愿意当包,不愿意当缩头乌龟。
县太爷坐庄,出上联:“螃蟹满身甲胄。”他很得意,觉得自己想出一个好句子,这令他比因接待周到受到上官口头表扬还要高兴,他一面醉着酒,一面陶醉于自己想出来的好句子,一面观察着等待着,等待着好句子的珠联璧合。
王伦慢条斯理地往嘴里送了一丝蟹腿肉,占着嘴,防备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吃可算是挡箭牌,他慢吞吞地嚼着嘴里的肉,不敢轻易咽下去,使劲想着对联,脑子里有个念头挤了进来:儿子状元,三年后封爵,我跟着儿子沾光,也要穿从六品官服,老太太凤冠霞帔,这是龙凤呈祥,龙的念头一出现,嘴里的肉来不及下咽,就脱口而出:“真龙一身金甲。”举人县太爷微微点了点头,往下看去。
接下来的赵守礼顺势而为,听到王伦口里的龙,马上想起了龙凤呈祥的成语,不慌不忙地接口道:“对得好!我的是‘凤凰满身文章’。”县太爷又微微点了点头,再往下看去。
苏演义听着以前的螃蟹、真龙和凤凰,脑子一下子陷在了动物的包围中,只得在动物群里打转,从狗想到马,从牛想到老鼠,有些着急,右手捧着茶杯,一直堵住嘴,似喝不喝的样子,最后豁出去了,出口道:“走狗一心忠诚。”县太爷摇了摇头,张口要点评一下,忽然想到,自己天天人前人后磕头作揖,不就是长官跟前的一条狗吗?一念及此,不由得叹了口气,叹着气,又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苏老师的对子。
李铁笔也被动物带进了迷魂阵,心思在动物园里转了半天,想到自己一支铁笔,点石成金,成了镇江有名的讼师,死蛤蟆也能写出尿来,见不得人被冤枉的可怜相,遇到人善被欺,挖空心思,歪歪笔尖,也要帮助他一把,尽量把死刑改成有期徒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碰上恶人先告状,就想狠敲他一笔,有了,李铁笔脱口而出:“豺狼满嘴钢牙。”县太爷不提防出现了一只豺狼,浑身打了个冷战,仿佛手里的螃蟹要被抢走一样,下意识地抓得紧了一些,于是他被螃蟹爪上的刺刺得啊了一声。一桌子食客的目光一齐转向了县太爷被刺的手。县太爷尴尬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接着来。”
钱通行干的是雁过拔毛的活,心中最先出现的是天上的大雁,天天想的是大雁,睡觉梦着的是大雁,琢磨了半天,觉得自己的对子还不错,不像李铁笔的豺狼,让人心里发慌,就胸有成竹地说:“大雁一路欢歌。”别人都是就动物身上说事,他的对子已经蔓延到路上去了。举人老爷心里还念着刚才的刺痛,也懒得搭理他,就示意常朝奉。
常朝奉天天被醋熏得乐呵呵的,心里不计较啥事,别人都在动物园里打转转,他是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他儿子为本,他尊重和稀罕自己身上缺少的文化,儿子有文化,让他脸上有光。常思义心里的对子说来就来“进士一肚子学问”,但是他很谦虚,王老先生人家儿子是状元,于是心里想着自家儿子,嘴里说着状元:“状元一肚子学问。”县太爷和王伦轻轻点了点头。
王守仁在一边吃饱喝足,正望着墙角琢磨心事,墙角上一只蜘蛛在织网,常朝奉说他爹王华“一肚子学问”,肚子里的学问他看不到,只是这蜘蛛肚子里却吐出一根根银线,像织女一样,织成一张网,于是他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蜘蛛满腹经纶。”
县太爷听到这个对子,十分惊喜,道:“小公子,你再说一遍。”王守仁重说了一遍。县太爷两掌相击,同时粗粗地吐出一口气,说道:“绝对!这是今天的绝对。螃蟹浑身甲胄,蜘蛛满腹经纶。各位,我们比之小公子,年龄痴长,才情远远不如,惭愧得很,我自罚三杯。你们各位自己看着办。”几位食客虽然才识不敏,对别人口中对子的优劣还是一清二楚的,县太爷带了头,众人各喝三杯。王伦喝这三杯封缸酒,觉得比家乡的古越龙山还要有滋味。
王伦有个习惯,酒至半酣,要吟诗作赋,兴奋起来手舞足蹈,有时候是随心造新句,有时候是满口唱旧词。今天兴致所至,就着几杯酒劲,他脱口而出:“老县尊,常老太爷,各位朋友,人生难得酒尽兴,少歌不成席,无诗不是会。且听老夫歌诗一首。”李白的《将进酒》第一句在王伦心头闪了一下,他觉得不过瘾,出口成诗才显文人本色,于是道家的真情流露出来,开口道:“今天就以金山为题,即席赋诗,我抛砖引玉,献丑了,《金山寺赞》:扬子江心卧金山,禅寺浮屠遮望眼。僧家磨砖照明月,楼船江心……”王伦拖着抑扬顿挫的调门,歌吟到“江心”两字,续不下去了,嘴张着半天,没有声音。一桌子目光聚焦在王伦的嘴上,两位塾师,既是同乡,又是同一职业,斯文不能扫地,想帮他接上,心下暗暗使着劲,嘴张着,等着心里往嘴里送词,干等,就是没词。常朝奉替王伦着急:我们当老子的不能丢儿子的脸呀,名帖上沾儿子的光,场面上给儿子们丢脸,这算啥呀!可惜,香醋配料他在行,写诗作文,他是赶不上架的鸭子,于是嘴张了几张,无词可帮。
两位师爷帮人帮惯了,使出钻营的劲头,在心头找那些尘封已久的词,就是接不上茬。
县太爷一直闷着头,想把脑子里的一堆杂乱无序的文字,捋成一首诗,可无论如何也理不顺,有些怕丢丑,抬眼一看,自言要献丑的新科状元家君,进行不下去了,张口结舌,站成了雕塑。等了等,也不想客人在自己地面上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就拿出大堂上判案时和稀泥的姿态说:“人一喝酒,酒精麻痹舌头,说话就不利索。我也是这样。这个……”
王守仁一直趴在窗户上,隔着江水,望向金山上空早早挂出来的半个月亮,这月亮也一样照耀着上午在山寺里游览过的景点吧,扬子江、山寺、白龙洞、妙高台……正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猛然意识到,爷爷的吟诵怎么戛然而止,他转回身,发现了爷爷的窘态。刚才苏先生说过,狗还能一心忠诚呢,何况爷爷和孙子呢,救场如救火,于是他开口说道:“我替爷爷吟诗一首,《金山寺赞》: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赵守礼和苏演义一听,赞叹不已。而王伦好像梦醒一样,掩饰道:“喝多打了个盹儿。这下清醒了。”幸亏是喝了酒,脸红起来,分不清是酒醉还是不好意思。
县太爷听着王守仁的诗,觉得确实不错,记忆中自己去年主持编纂的《镇江县志》中并无此诗。于是半信半疑地问道:“小公子,这首诗是谁的大作?”王守仁朗声应道:“我随口作的。”县太爷有些疑心,自己虽是圣人的学生,但身在官场,会迫不得已说些自欺欺人的鬼话,小孩子还没开始学圣人呢,会不会因为虚荣说假话?得再考证一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再说,他望了望窗外的金山和山顶上空的月亮,郑重其事地说:“你能以月亮和金山为题,再作一首吗?”
王守仁转身向着窗外,仰望辽阔天空,对着苍穹覆盖下的小小的金山吟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如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县太爷有些迟疑,他能确定《镇江县志》中没有这样的诗,喜欢舞文弄墨的他,去年新编县志时,搜集到了所有关于金山寺的诗赋,这确实是新作,而且气象宏阔,有气吞金山,不,有气吞山河之势,不,甚至有吐纳天地的气概。诗境远在自己的境界之上。他发现了人才,要给县学输送一位神童,于是他两手抓着王守仁的两肩,激动地说:“我要把你推荐给县学,做廪膳生员!”王守仁仰脸答道:“我要去北京上学。”县太爷拍了一下脑袋,遗憾又兴奋地说:“我忘了这茬了,余姚小神童。神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