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科学革命(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1664年底,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彗星。西班牙人最先注意到了它,但接下来几周,这颗彗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全欧洲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天象奇观。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格兰、荷兰等地,甚至是欧洲在美洲和亚洲新近占领的殖民地和偏远地区,观测者们都在追踪和记录这颗彗星的运动和变化。一些人做了认真测量,争论着彗星的大小和距离以及在天空中的轨道是直还是曲。一些人用肉眼观察它,另一些人则用刚刚问世60年左右的望远镜之类的仪器进行观测。一些人试图预言它对地球、天气、空气质量、人的健康、人类事务和国家命运的影响。一些人视之为检验新天文学思想的良机,另一些人则视之为神的预兆(不论好坏)。印刷的小册子层出不穷,新的自然现象类期刊杂志刊登了论文和争论,人们在宫廷和学院、咖啡馆和小酒馆讨论它,相距遥远的观察者频繁通信,交换着丰富的思想和数据,编织出超越政治和信仰的交流网络。全欧洲都在注视着这一自然奇观,力图理解它并从中受益。

1664至1665年的这颗彗星仅仅是一个例子,表明17世纪的欧洲人不仅交流密切,而且密切关注他们周围的自然界并与之互动。透过不断改进的望远镜,他们看到了广袤的新世界—意想不到的木星卫星、土星光环和无数新的恒星。透过同样新近发明的显微镜,他们看到了蜜蜂螫针的精细结构、放大到狗的尺寸的跳蚤,发现醋、血液、水和精液中居然还存在着一群从未想到的“微动物”。利用解剖刀,他们揭示出植物、动物和人的内部运作方式;借助火,他们把自然物分解成化学组分,将已知物质结合成新物质;依靠船舶,他们驶向新的陆地,带回关于新的植物、动物、矿物和民族的新奇样本和报告。他们设计出新体系来解释和组织世界,复兴古代体系,就彼此的优势展开无休止的争论。他们寻找隐藏在世界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寓意,追溯上帝的创造与维持之手的踪迹,试图借助新技术和隐秘的古代知识来控制、改进和开发他们所遭遇的世界。

科学革命—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是科学史上讨论最多的、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问10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实质、时间段和影响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15种回答。一些人把科学革命看成与中世纪世界的截然断裂,正是在科学革命时期,我们所有人(至少是欧洲人)变成了“现代的”。在这种观点看来,16、17世纪的确是革命性的。另一些人则试图把科学革命变成一个无效的事件,仅仅将其视为回顾历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觉。不过,如今更多谨慎的学者认识到,虽然中世纪与科学革命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连续性,但这并不能否认16、17世纪以令人震惊的重要方式利用和改造了中世纪的遗产。事实上,“科学革命”(现在更多被称为“近代早期”)兼具连续与变化的特征。这一时期就自然界发问的人明显增多,他们设计了新的途径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大量新的回答。本书描述了近代早期思想家对周围世界的设想、研究、发现以及这一切对他们的意义,讨论了他们如何为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奠定了基础,如何努力解决至今仍然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何精心打造了充满美和希望的丰富世界,这样的世界我们常常忘记如何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