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堠雪翻鸦①,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②。阴磷夜泣③,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④,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⑤,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⑥,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⑦,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⑧,流去几时回。
[笺注]
①堠(hòu):古代望敌情的土堡,或记里数的土堆。
②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汉扬雄《法言·孝至》:龙堆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汉家不为也。
③阴磷(lín):即阴火,磷火,鬼火。唐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磷。”
④中宵起舞:中夜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⑤金笳(jiā):胡笳的美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管乐器。
⑥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有“触蛮之争”之语,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⑦青史: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⑧混同江:指松花江。
[典评]
纳兰随康熙帝巡幸关外,到了混同江一带,写下了这首《满庭芳》。这一带,正是满族各个部族入关前互相吞并斗争的地方,诗人面对古代战场抒发了一腔幽情:
站在这古代战场的遗址之上,看如今寂寞荒凉之境,升起荒寒阴森之感。本有祖逖闻鸡起舞的爱国之心,但村鸡却已踪迹全无,无处寻找。只听得金笳声声,不觉泪湿衣襟,徒增伤感。要知道古往今来,胜败得失,都如翻云覆雨般变化无常,虚无短暂。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只不过徒留几行青史,除了夕阳下斜矗的断碣残碑之外,什么都剩不下。年华就如同这松花江水一般,流去之后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再回来。
表面看起来,这是普通的怀古诗,但若联系纳兰身世看,远非字面意义那么简单,它潜藏着祖先被杀戮的隐痛。
纳兰性德现可考的始祖名星恳达尔汉,蒙古人,姓土默特,发展壮大后一举歼灭女真纳喇部,移居其地,改姓纳喇。后族众繁衍,人多势盛,迁至叶赫河岸,形成拥有十五个部落的叶赫部,被称为叶赫纳喇(又译纳兰、那拉)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尚势薄兵寡,势力强大的叶赫部长杨吉弩十分器重努尔哈赤的才干,将幼女孟古许配给他,孟古后生清太宗皇太极,被尊为孝慈高皇后。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基业后,姻眷之间却因争夺疆土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敌。
叶赫部长杨吉弩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天命四年,努尔哈赤大败叶赫部,纳兰的曾祖父叶赫部首领贝勒金台石被困城楼台,宁死不降,自焚身亡。并诅咒:“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你们满洲国!”清末的慈禧太后,即出于叶赫那拉氏。因此,世俗有一说:这正是应验了金台石的诅咒,以致慈禧倒行逆施,果然使大清因她而亡国。其子尼雅哈束手归降,尼雅哈即为纳兰祖父。此后,金台石劫后的子孙就被划为满洲正黄旗。
这段历史,对年轻的纳兰来说看似久远,其实并不久远。纳兰的曾祖父金台石败死于天命四年(1619年),纳兰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中间相隔不过三十六年。对于这段历史,纳兰不可能不知晓。我们知道,纳兰是个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的年轻人,他这首词很可能表达了对前清(后金)与叶赫部恩怨的态度以及对当年部落混战的态度。
昨日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今日,叶赫族的后人纳兰已经成为清廷的近臣。残碑满地,荒烟冉冉,什么功,什么名,放入历史的洪流中万千生命不过激起瞬息的浪花,转眼就消失得无踪无影。当年血泪横流的拼杀,不过是蛮触相争,棋局翻覆便转眼成空。“斜阳下、断碣残碑”,纳兰笔下的茫茫边愁,让人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