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中,韩信排兵布阵的奥秘何在
在以近距离交锋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排兵布阵是每个希望有所建树的军事将领的必修课,因为科学地排兵布阵对战争的胜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井陉之战让韩信千古留名,后世军事家们对其争相模仿,但是大部分却都只落得了战败身死的结局。那么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究竟是如何排兵布阵的呢?
井陉关是太行山北部的重要军事关隘,它位于石家庄以西大约40公里的地方,“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自古就是军事家们排兵布阵、生死对决的“生死攸关”之地。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韩信带着区区3万新兵要攻克的正是这道被20万赵军把守的险关。
韩信像
韩信是淮阴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用兵之道也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素以“用兵多多益善”著称的韩信,在面临多于自己好几倍的赵军时就已经压力颇大了,更何况,赵军又守着天险,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之宜。面对这样实力雄厚的赵军,打持久战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赵军比他们耗得起。所以,韩信选择了速战速决。
井陉关口有两条河,一条南北流向,一条东西流向。这两条河在井陉关前交汇,形成了一片状如半岛的平坦地带,而这块平坦地带的正面正好朝向赵军所在的方向。韩信以为,如果直接攻打赵军,不说人数上的优势,赵军光是依靠地理上的优势就能让韩信败兵了。所以只有把赵军引到井陉关前的平坦地带,让他们丧失地理上的优势,韩信一方才有获胜的可能。而且如果把赵军引到半岛地带决战,对韩信来说,还能消除来自侧翼和后方的威胁,这是极为有利的。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决定了决战地点必须选在半岛地带,那就是他所带领的那些没有作战经验、作战能力不强的新兵。他认为指挥这些新兵就像“驱市人而战之”,面对这些“市人”般的新兵,他当然不能不忧心忡忡。一旦开始作战,这些士兵的士气如何激发,军心如何安抚,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如果留有退路,这些士兵会不会因为畏惧而选择逃跑?如果有人逃跑,韩信一方就必败无疑了。
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韩信将决战地点定在了半岛地带。为了诱敌下山,他先暴露他的主帅身份,等赵军下山之后,他又佯装失败,一直后退,直到把敌人引入半岛地带。
就这样,韩信在这场战争的开局,就通过对地形的利用巧妙地化不利为有利了。赵军的陈余进入半岛地带不久,就意识到了韩信背水之阵的厉害。首先是那些背水之兵,个个都非常拼命,顽强奋战。自己所带的赵军数量虽远远多于背水之军,但是由于战场非常狭长,赵军无法从侧面包围韩信军队,所以真正能跟韩信一方交锋的战士其实非常少,赵军完全显现不出人数上的优势。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处于不利的地位,陈余决定收兵回营,想选在别的地方再战。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韩信事先在抱犊山上埋伏了两千名轻骑兵,早在他带领赵军倾巢出动以后,这些轻骑兵就偷袭占领了赵军位于井陉关的大本营。
陈余眼见赵军大本营遍插汉军军旗,一时无法判断汉军到底有多少人,不知如何应对。而他的士兵们此时见前方无法突破背水阵,后方老巢又被占领,觉得大势已去,纷纷四散奔逃。就这样,韩信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井陉之战充分展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也为他后来拿下赵国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