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石与沪江大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引言

20世纪初,旅行者如果乘船从上海进入中国,在城郊外的黄浦江,当他经过一所学校的建筑群,会被告知这是由美国浸会办的沪江大学[1]。沪江大学坐落在上海东郊的杨树浦,西临军工路,东滨黄浦江,交通便利,不染繁华。《沪大一览》将沪江大学描述为:“花木扶疏,自然幽静,兼以歇浦枕流,烟波浩渺,尤足以涤尘襟,拓文思,和琴韵,而佐书声,于热闹场得净土,洵唯一读书佳境也。”[2]这所大学也成就了一位美国地理学大师。

1952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一位叫葛德石的人,指出葛德石是美国的文化特务。“虽然他写了《亚洲之地与人》、《中国的地理基础》和《苏联国力的基础》等书,但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学术,而是为了替美国金融寡头搜集情报,散布帝国主义的侵略思想。”[3]时隔六年,1958年,中国地理学最高学术期刊《地理学报》再次发表批判葛德石的文章。这篇长达十五页的论文试图从地理专业角度揭露葛德石的反动性[4]。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位名为葛德石的人在中国影响之大,中国地理学界中“葛氏之毒”之深。葛德石何许人也?

美国纽约上州有一座名为雪城(Syracuse)的城市,它是纽约州中部的交通枢纽,两条高速在此交汇,伊利运河和铁路穿城而过。雪城北依安大略湖和奥农加多湖,因为大湖效应,冬季常常大雪纷飞,年均降雪量可达三百厘米,是美国降雪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因此被称为雪城。雪城不大,但因湖光山色,春秋间风景分外明秀。雪城东南坐落着一所创建于1870年的私立大学,即雪城大学。在校园东南大约半英里的小山上有一栋白色的美国别墅,从侧面看这栋别墅并无特别之处,是一座典型的美国民居。但是从正面看,别墅的大门则装饰有两根红色圆柱和一个彩色的塔式门檐,再加上窗子旁的两个嵌入式的石雕,中国味道十足。不错,这正是一座仿照北京古塔而建造的别墅,庭院中还植有一棵中国水杉。这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是1945年在中国被发现的。由于珍稀,当时全美的移栽数量有限,这也可见别墅主人与中国的渊源。这栋中美合璧的庭院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追求。不过,它也常被不识趣的路人误认为中国餐馆而驻足叩门,惊扰主人的不少清梦。而它的主人正是被批判的葛德石。

1963年10月21日,葛德石在这栋别墅中辞世。全美各大报纸次日均报道这位地理学家去世的消息,而中国却无人也无心知晓。直到葛德石辞世四十年后,他才在中国被重新提及与评价。“在20世纪前后约60年间,美、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一些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来华考察。虽然动机不一,但也撰述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地质地理学著作,促进了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其中20年代在上海沪江大学执教的葛德石所著《中国的地理基础》一书,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5]中国近代地理学的正式确立通常以1909年张相文等在天津成立中国地学会为标志。中国地理学自诞生之际,就深受西方地理学的影响。从西方学者来华考察、讲学到中国学生赴欧美学习地理,西方学者在中国地理学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George Babcock Cressey)即为此类学者。

葛德石189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因研究中国地理而声名鹊起,自1931年开始担任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地质与地理系主任;1949至1952年间出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1959年至1960年,又继费正清(John Fairbank)之后担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葛德石一生与中国渊源甚深,他在中国近代地理学的教育、考察研究以及国际化等方面都做出很大的贡献,其代表作之一的《中国的地理基础》更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为西方有关中国地理的唯一大学教材。因此,在中国近代地理学史上和汉学史上,葛德石都是一个不能被忘记和忽视的人物。

葛德石曾在1923年至1929年间执教上海沪江大学六年,以一己之力撑起地理地质系,考察研究中国地理,并培养出以涂长望为代表的一批地学人才。但后世沪江大学档案和著述中,多将葛德石误作为葛德基。即使沪江大学校史的扛鼎之作也未能免俗[6]。虽然两人均姓葛,而且貌似都是基字辈,但是两人并非一人。葛德石为沪江大学教授,葛德基则为沪江大学校董,而且两人是堂兄弟关系。本书主要依据葛德石生前所在的美国雪城大学所藏葛氏档案,辅以海内外相关档案资料,希冀重新发现葛德石,展现葛德石与沪江大学的深刻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