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乐博士所著《基于语料库的学术文本篇章性句干研究:型式、意义及跨语言等值》即将付梓,我感到由衷的喜悦!数年的寒窗之苦和漫漫的治学之路终于结出了硕果,实在可喜可贺!
张乐这部书所讨论的篇章性句干(textual sentence stem,TSS)指的是英语学术文本中实施态度表达和篇章组织的高频半固定句级序列。这个概念最初源自Pawley&Syder(1983)提出的“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LSS)”。根据Pawley&Syder,人类语言交际所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小句是作为整体存储于大脑之中的。其中有些小句已成为代表社会惯例、表达程式化意义的标准形式和最小单位。这些小句便是LSS。需要注意的是,LSS有别于一般所说的成语或习语。大多数LSS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惯用语化及任意性,是一种半固定短语。
LSS无疑是短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实体之一。但与此同时,LSS仍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亟待研究,例如,如何判定它们的惯例化程度?如何确定它们的变异范围及其规律?它们所实现的交际功能适用于哪些语境?在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类似的词语手段?等等。Pawley&Syder并未详述这些问题。而眼前这部著作是张乐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对TSS——一类特殊的LSS——所作的有益探讨。
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本书依循John Sinclairian corpus linguistics的框架。具体来说,是Sinclair提出的“成语原则”(1991)指导着本书的探索。该原则认为,语言使用者有相当数量的半构筑词组可供使用。这些短语构成了多词序列的意义单位,在语言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相应地,在跨语言视角下,张乐采用的是Sinclair倡导的语料库驱动的翻译对等研究方法。其核心主张为,观察对比词项的文本环境是确立语言间等值关系的主要途径。总的来说,理论框架明确,有理有据。
二、方法上,张乐兼用平行语料库和英、汉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汇聚了大量翻译实例,可比语料库则集合了英汉语最自然、地道的语言使用特征。二者各有千秋,相得益彰。以这三种语料库为基础,张乐共检查了19个型式、45个篇章性句干、408个词汇序列(类符数)和10,821个具体实例(形符数),并为24个篇章性句干确定了汉语等值语。工作量巨大,数据翔实,具有极高的研究效度。
三、虽然篇章性句干这个术语并非张乐首创(注: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Granger&Paquot(2008)最早使用了textual sentence stem这一术语,但仅仅只作了简要定义,没有深入讨论。),但他在前人基础上,对其形式、意义、功能等特征作了比较全面而又深入的阐述。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对TSS作出的相对完整的工作定义和特征探索。其中,对TSS的功能分类和解释是全书重要而富有特色的贡献。
四、从以往文献来看,有关TSS的英汉短语对比研究尚无明确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乐利用单语、双语语料库来探索TSS的汉语等值语,确属一种创新之举。此外,张乐描述了篇章性句干及其汉语等值语在词汇、语法、意义、功能等层面上的共选特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五、讨论学术论文语言特征时,我们经常提及“客观”、“公正”、“中立”,却不愿多谈“态度”、“情感”、“个性”这样的词语。而这部著作却无疑佐证了另一趋势。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专业人员往往有多重情感诉求:凸显作者权威,重视读者意见,避免同行苛责,指引读者认同作者观点,邀请读者参与研究过程,等等。张乐的研究表明,篇章性句干在实现这一系列人际功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书针对篇章性句干这一新颖概念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对学术英语教学、词库建设、机器翻译等领域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张乐是我指导的一名博士研究生。2008年,由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对应意义单位研究”(07BYY004)正处于数据收集阶段。张乐一入校即投身于“政治学子库”和“科技子库”的建库工作,为之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英汉学术语篇的元话语手段,并具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本书是张乐近年来学术积累和沉淀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以及句干研究也在持续发展,新的方法和思想不断涌现。这部著作的出版既展示了张乐一个阶段内的研究成果,也揭示了研究征途上的又一个起点。希望张乐以此为契机,坚持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研究路线,问津新的问题,开拓新的路径,尝试新的方法,向新的目标迈进,取得新的成果。作为青年学者,张乐所述难免疏漏和不当之处,诚望学界同仁不吝指正,扶助后学。
是为序。
卫乃兴
2015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