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叶姑娘的婚姻
文/静卜
我的嫡系师姐叶姑娘一度是我们圈子里的励志人物。她大四那年春天,在一个交流活动中认识了金发碧眼的丹麦男生“胡里”,双双飞速坠入情网,一周内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后来成就一段跨国姻缘的佳话。
叶姑娘长着一张东南亚风格的脸,黝黑纤细,为人活泼能干,是那种能低调地把事情打理得周到妥帖的女生,恨不得连头发根上都散发着浓厚的独立气味,因此从小到大身边就没有过什么疼爱她的男孩子。她自己真是没想过初恋就遇到了对她青眼有加的异邦人。
胡里先生生长在典型的北欧中产阶级家庭,兄弟姐妹三人,都在高中毕业后离家念书。胡里大二结束后休学一年,前半年打工挣钱,后半年把亚洲跑了个遍,深度迷上了旅途的最后一站——中国。回到丹麦,他复课的同时,开始选修中文,两年后来到叶姑娘的城市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文化交流课程。
他们在胡里回国前的一个半月才遇到对方。当时身材高大、长相也不赖的胡里在校园里很受欢迎,不少外向的姑娘喜欢围着他练练英文,讲讲笑话。在这些女生中,胡里很快就喜欢上了机智幽默的叶姑娘。他们的交流如此畅快,不管是胡侃世界政治还是闲聊欧洲文学,无论是说说亚洲美食还是幻想彼此的未来,两人都可以绵绵不休、笑声不断地聊下去。
那天他们拿着三明治,坐在公园的石凳上,从下午聊到了半夜。叶姑娘对着空气说了句:“寝室关门回不去了。”语调不高也不低。胡里转过身看着她,第一次牵起她的手,语速很急促地说:“我带你去那家只有半夜才开的餐厅吃海南鸡饭好不好?吃完我们可以回公园聊天看星星。”
叶姑娘笑着点点头。虽然那天晚上星星寥寥无几,但叶姑娘度过了一个美得无法形容的不眠之夜。多年后想起,她说手被牵着的那一刻,还以为对方提出要去宾馆呢,原来只是提议去吃个饭,就把他脸憋得那么红。
那是个平常的夏天,但对于热恋中的男女而言,空气里都是甜蜜的气味。眼看胡里离开在即,叶姑娘也面临着毕业和工作种种事宜,那份甜蜜开始变得沉重。此时她拍板作出决定:毕业旅行去丹麦!
胡里先她一步回国,两人在异地煎熬了两三个月才终于重逢。叶姑娘拿的是旅行签证,有效期一个月。此时的他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会往哪条路上发展,只因再次相见而欣喜若狂。在哥本哈根机场,拿着一大束花流着眼泪的胡里,第一次对叶姑娘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他说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思念一个人。
叶姑娘向来理智,连被幸福淹没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在夜里对他们的未来忧心忡忡。她选择把自己的想法跟胡里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段感情毕竟就这么几个月,没到私订终身的地步,很可能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异地考验。他们也都才毕业,刚要开始自己的生活,对未来一点把握都没有,但至少现在应该各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胡里点头答应,可是,这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叶姑娘接着说下去:“我愿意来丹麦生活,但前提是靠自己留在这里。如果这个月内我能找到一份给我工作签证的活儿,我就留下来。否则的话,咱们就各自在自己的国家开始经营自己的未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胡里抱着叶姑娘,说:“好,你一定会找到工作的。”
丹麦这种人民福利好得令人发指的国家,国门虽说不上紧闭,但对企图长居的外来者确实戒备森严、关卡重重。别说叶姑娘不是留学来到丹麦,没有本地大学文凭撑腰,就是一批一批的中国留学生,能够找到工作拿到签证的所占比例也很低。更何况叶姑娘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事儿也就难上加难。
虽说两人的未来都像是压在了这个可能性上,叶姑娘却一个劲儿地自我暗示,要自己一切随缘,只需尽心努力便好。她在两周内投了五十几份简历,全部都附上针对每个雇佣者的求职信。目标从与中国做生意的大公司找起,几乎所有她可能做的、对方能够提供签证的公司都是她的求职对象。胡里则一次次帮她校正信件,润色简历,之后又一小时一小时地陪她练习面试。
双方压力最大的时候,胡里私底下跟他的父母商量了与叶姑娘结婚的事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那是叶姑娘在丹麦的第三个星期,胡里带她去看他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在花园外的石凳上,胡里鼓起勇气开口说:“如果你找不到工作,咱们就结婚吧。我实在无法想象要跟你分别。我的爸爸妈妈也赞同我们为爱做出全部努力!”
叶姑娘的心一紧,那一刻好像全身都在颤抖。她何尝没有想过这个“捷径”,也知道有不少姑娘通过外嫁而获得某种“别处的生活”。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你说的话让我很感动。但现在我不可能答应这个求婚。不单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没准备好,也因为我知道你其实也没准备好。我们要对这段感情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总会有别的办法的。”
那段对话过去的第三天,像奇迹一般,叶姑娘成功受聘于一家中型企业,开始了她在丹麦的生活。她和胡里经过了磨合期,在第二年要结束的时候结婚。他们在奥胡斯和哥本哈根两个城市各生活了近五年,逐渐明确了不想要孩子的事实。叶姑娘在第十年入籍丹麦,随后便被公司外派到北京担任亚太区的副手。
当时胡里进入了自己的职业平台期,加上对中国的热爱与思念,他巴不得能辞职换个发展环境。何况对叶姑娘来说,那是个十分理想的升职机会,各方面的待遇极为诱人。于是两夫妻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他们那个高级住宅小区里,有不少随丈夫工作搬来中国的外籍夫人,于是胡里也笑称自己为“外派太太”。
然而外派太太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自在,头几个月的新鲜劲过去,胡里开始失去生活的平衡点。他隔天会去上一个小时的中文课,不时跑出去拍拍照,探索一下新鲜好玩的地方。有时候也接些兼职,做商业咨询。他本身的经历和对个人的规划与对职业的期许使得他找一份合适的全职工作非常难。虽说两人在来中国之前已经把这种种可能都讨论过,他们的经济条件又很乐观,但这种自由度很大、稳定性很低的生活却比胡里想象中更难适应。
叶姑娘虽然享受丹麦假期制度,一有机会就跟胡里出去旅行,但这份工作的压力也比从前大了许多。她向来是能干要强的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自然而然地就少了些耐心和爱去理解丈夫的苦恼。胡里就是在那个时候喜欢上舒小姐的。
舒小姐正踩在二十岁的尾巴上,单身,却不急不躁。无论是外貌还是能力,她都算不上特别出挑的女孩子,但大家都喜欢跟她做朋友。她那种性格特质,与其说是温柔,倒不如说是从容。她好像对待万事万物都不急不缓的样子,从不试图要控制什么。这一点是胡里最欣赏的地方,也是他认为自己妻子身上没有的东西。胡里为舒小姐着了魔,虽然从未直接表白,但他认为二人心里是有默契的。他们像刚进入“追逐期”的情侣一样,在新鲜感的带动下无所不谈。此时因为并没有确定关系,彼此都自我催眠认为无须感到愧疚——我们就是聊得来的朋友罢了。
没过太久,事态就发展得明朗化,连神经有些大条的叶姑娘也开始察觉丈夫的异常。胡里第一次跟她坦白的时候,他还没牵过舒小姐的手呢。当时叶姑娘和胡里在夜里呆呆坐了很久,感觉到五脏六腑都被翻腾了几遍的叶姑娘,花尽全身力气冷静下来,问胡里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
所有经历过美好爱情的女人,不管听过多少次关于出轨和背叛的故事,大约都觉得那是别人家的事儿,永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直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胡里认为他们的婚姻值得彼此再付出更多努力。叶姑娘同意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两个人无休止地商量、讨论、争吵。叶姑娘哭了很多回,也歇斯底里地闹过,两人的情绪一次次撞击,每一次都把剩余的温情撞得更加稀薄。
胡里很痛苦,他没能压制住自己对舒小姐的感情。在妻子那里收到攻击与伤害后,他竟在舒小姐的怀里获得了温暖。即便他在心底一次次发誓自己不会再屈服于片刻软弱,要全心全意挽救自己的婚姻,但那所有的挣扎本身就已经是对叶姑娘的再度伤害。两个人不管多么小心翼翼,都在眼角眉梢、只言片语间把对方戳得鲜血淋漓。
我跟叶姑娘在屯里喝酒,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哭。她当着我的面取下婚戒,盯着看了很久:“我们没有订婚戒指,因为我让胡里把它退了,两个人坐了一趟游轮去地中海玩。这个戒指是我们在塞浦路斯一家不大的珠宝店买的,刻了双方的名字。那时候我们身体里还有很多很多的爱情。”
“戒指很漂亮。”我傻乎乎地搭腔。
“现在,现在我失去信任他的能力,时不时提心吊胆,疑神疑鬼,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我讨厌跟胡里在一起的我。我努力了,可是我真的无法完全相信他。我曾经以为自己可以默默忍受住这些不信任产生的煎熬,只要能够换来跟他一起时哪怕是片刻的幸福快乐都好。可是现在我意识到了,那不值得。我爱他,但我更爱自己。”
那次见面以后,叶姑娘就开始办离婚手续了。那个一度被我们当成童话讲述的跨国恋情以分手收场。几个月后,胡里正式把东西从家里搬走那天,我去给叶姑娘提供精神支持。他俩客客气气的。虽然气氛仍有些许尴尬,但双方都努力挂着一丝微笑。毕竟曾那么深爱的两个人,曾那么幸福的一段感情,彼此都希望能够把更多美好而不是丑陋的东西留在记忆里吧。
我留在叶姑娘那儿喝茶。看到满屋两个人生活的痕迹,我很心疼她。这完全不因为她是一个三十五岁的离异女人,只因为她要经历一段痛苦而孤独的复原期。在好起来以前,她需要一个人,一分一秒地熬。也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只因为恐惧这痛苦而委曲求全。我心里敬爱叶姑娘,她却觉得自己的决定再理所当然不过,她说:“十年前,我没有把结婚当成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没有把婚姻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去经营。十年后,我也不会为了维护一段婚姻而背叛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