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首句“十八年来坠世间”出自李商隐的《曼倩辞》:“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曼倩”是东方朔的字,“阿环”是仙界元夫人的小字。这诗的意思是说东方朔下凡来到人间,但时时惦念着天界的情人阿环。
传说东方朔曾经说过一句奇怪的话:“天底下知道我底细的人只有太王公。”等东方朔死后,汉武帝想起这个茬儿来,就派人找来太王公问东方朔的情况,但太王公却说他对东方朔这个人一无所知。这就奇怪了,东方朔明明说只有太王公知道底细呀。不过,太王公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汉武帝恍然大悟:“我最近观天象,发现一件怪事,在十八年前突然不见的岁星,最近才又重新露脸了。”汉武帝屈指一算,东方朔陪伴自己的时间不多不少,正好十八年,原来这东方朔是天上的岁星下凡。这太王公哪里是不知道,只是不便明说罢了。
“吹花嚼蕊”引用的也是李商隐的诗中的故事。李商隐有柳枝诗,是为纪念他最爱的女孩柳枝而作。
“紫玉钗”是一种贵重的首饰,紫是比红更深的颜色,是深情的象征。“紫玉钗斜”出自尤侗《李益杀霍小玉判》:“紫玉钗落去谁家,工人流涕。”
“灯影背”出自汤显祖《紫钗记》:“烛花无赖,背银缸,暗擘瑶钗”,紫玉钗,是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信物。霍小玉本是唐朝开元年间霍王爷的女儿,“安史之乱”爆发,小玉沦落风尘,歌舞娱人。她最喜欢唱大才子李益的诗。一个是绝世佳人,一个是当世才子,从哪方面看,都是上天赐予的绝代双骄。18岁的小玉对李益说:“我自知身份低微,配不上你。我今年十八岁,你二十二岁,离你而立还有八年。你一心一意陪我八年,八年后,你娶个好姑娘结婚,我了却人间事,从此削发为尼,远离红尘。”
霍小玉的心情很容易理解,要求也不过分。我不要你的一生,只要八年。你可以不爱我一生,但在爱我的期间,定要一心一意。而我的爱情一生一世只有这一次,只有你。
可惜,这个软弱自私的男人别说娶她,就是连八年的要求都不敢满足她,到底还是娶了门当户对的卢氏为妻。在李益看来,我不娶你,顶多你再找下家,实在不算什么惊天大事。可惜,有这种想法的男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小玉等不到李益来迎娶自己,到处打听李益的下落。李益背负盟约有愧,无脸见她,竟发动亲友对霍小玉封锁自己的一切消息,躲着不见。为了寻找李益,霍小玉几乎倾家荡产,将霍王爷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紫玉钗也拿去典当了。就是一个精壮男子也禁不起这样的折腾,更何况是一个弱女子。
霍小玉终于病倒了,眼见着就要死了。
一个“黄衫客”实在看不下去,他寻到李益,将这个负心人骗了出来,强行拉到小玉面前。见情郎来到,这个弱女子内心所存的唯一一点爱念也都瞬间化成了仇恨,那是一种爱极之后的恨。她将一杯酒泼在地上,发誓说:
“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一声凄厉的长哭之后,霍小玉气绝而亡。
她恨的不是男人被迫婚娶他人,恨的是男人的自私绝情。这个男人狠心地看着她发疯地寻找,哪怕一句“我负了你,不要再找我了”这样的话都不曾说出。他看着她活活地累死、想死,就是不出来。其实哪里是不敢,是怕惹祸上身,更拉不下脸来承认自己的负心薄幸。我们说,这样的男人,不爱也罢。可是,可以不爱,但有什么办法能一下子把那撕心裂肺的痛也拔除掉?
那么,容若用“紫玉钗”的典故,是在暗示他和那位“吹花嚼蕊”“天风海涛”之人的爱情以悲剧结局吗?他是相国公子,沈宛是一个风尘歌女,从身份上正切合“紫玉钗”的人物角色。虽然容若不是李益,但是,毕竟他不能违抗朝廷的规制和家族的意志,他和沈宛的结局,可想而知。
再看“红绵粉冷枕函偏”,“枕函”就是枕头,古时候的枕头一般是用陶瓷或木头做的,是空心的,加个抽屉可以放一些随时要用的小东西。红绵,是女子擦粉用的粉扑。周邦彦有“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尽红绵冷”,冷,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意在说明主人公因为心绪不佳已经很久不化妆了。紫玉钗、红绵、枕头,说明容若所见的乃是一女子的闺房;斜、冷、偏,说明房间主人的心境孤寂,或者女主人已经不在人世。
“相看好处却无言”,我们感受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好,却又说不出来到底好在哪里。那种好,已经融化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或者,那种好正好契合了你的心,所以,你说不上来她哪里好,就是看着顺眼,就连缺点在你眼里都是好看的、有趣味的,这也是一种“相看好处却无言”。
那么,全词上下片联系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十八岁的姑娘啊,像下凡的仙女,她弹起优美多情的曲子,不知你喜欢的人儿是哪一个呢?你无心戴起美丽的玉钗,也无心为自己美丽的脸庞扑上胭脂。我想着你的种种好处,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因为卢氏嫁与容若的年龄正好十八岁,所以,有人猜测,这首词是容若写给发妻的,甚至说是写于新婚。不过,从词中所用典故,以及这句“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的悲剧暗示,使人很难和容若发妻联系在一起。
容若的词确实难以索解,不肯在其中透露出一点消息。他是个极严谨的人,更因为这是一段不宜向外人道的关系。所以,我们只能从诗中,看到容若曾大大方方地写“亡妇忌日有感”,却从不敢写“为宫中表妹作”,或“为爱妾沈宛作”。但这并不证明她们不曾存在过,毕竟,人会死,爱情会消失,但文字不会随时间褪色。它会记录下曾经的一切,而破译则是纳兰迷们乐此不疲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