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联网+背景下软文营销的力量
地球在转,风云在变,一个时代的落寂,代表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2015年开始,各种新旧媒体间最频繁提到的词汇无疑是“互联网+”。而网络推广、软文网络营销在这股东风之下,也逐渐被各行各业发挥到极致。
软文爆发新力量
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又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新一轮的软文营销革命了,即从传统营销到“互联网+”营销的思维转型;从硬广营销到软硬结合营销的双重奏;从中规中矩的品牌介绍向用软文传播转型。
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青睐的软文会再次爆发新的力量,受众将更加依赖这种新型的互联网广告——软文推广,来获取自己日常所需要的信息。软文营销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宠儿。其实从2015年开始,软文就活力四射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无论是上市财团还是创业组织,都热衷于软文营销。掌握软文写作知识,已成为各门各派电商的头等要事。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互联网发展势头蒸蒸日上的情况下让读者在软文的推广营销下为己买单呢?答案就是写好软文。一篇好的软文要富有创意,要能吸引读者阅读,要能于无形中植入产品,要能使产品印入读者的脑海中,更要能引发读者的疯狂转发。本书的目标就是教读者写好软文。
营销是电商的命脉
不管时代属性如何变化,电商都要做一件事——营销。之前时代的硬广是营销,现在即将成为新时代宠儿的软文也是营销。
硬广和软文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实仅在于两者诉求方式的不同:硬广就是摁住你的脑袋,往你的眼睛里、耳朵里塞进各种信息,它的意义在于告诉受众,听我说话,并记住我的产品!而软文则是平和地和受众坐在一起,向你倾诉或跟你一起探讨一个让你感兴趣的话题,更多的是与受众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引发受众共鸣。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网络营销,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淘宝、京东最终成功。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饥饿营销,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小米手机受到万人追捧。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自我营销,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受人追捧,风光无限。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上一轮的软文营销,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史玉柱功成名就。
而今,“互联网+”来了,我们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本书会告诉你36条写好软文的妙计,故事的、借势的、娱乐的、混搭的……有关这个世界一切阳光的、正面的、可借助的软文手段,我们都会为你一一剖析。本书将助你赢在这个时代,赢在未来。
制胜三式
归结起来,本书可用3个招式来概括,我们姑且称其为制胜三式吧。
制胜第一式:有多少输入就有多少输出。
很多做电商的朋友都担心自己的文笔不行,怕写出来的东西太粗糙,贻笑大方。其实我觉得文笔的好与坏并不是很重要,大家没必要太在意。因为我们写的是软文不是散文,不用追求那些华丽的词句,只要你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把想说的话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软文中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软文写作就没有一点要求。怎么实实在在体现产品优势,怎么吸引读者阅读,怎么让读者不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学问的。所以要进行软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笔者一直认为:“有多少输入就有多少输出”,新手只有不断阅读其他人写的各种文章,才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阅读别人的软文,可以从中学到不同的技巧,尤其是软文写作快速成型的技巧。新手要先学会模仿然后才能创作。阅读他人的软文是一个厚积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灵感便会不断涌现。当然,除了阅读他人的软文外,还要接触外界,进行素材的积累,比如多看业内时评、新闻,多和别人进行交流,多浏览行业网站、论坛、书籍、刊物等,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准的素材,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软文。
制胜第二式:内容撰写,制定策略选择传播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推广工具不可忽略。网络软文的传播平台包括微信、微博、论坛、门户网站、邮件、QQ、报纸等。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追求的是时效性,软文要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才能看到效果,网络软文只有借助媒体才能实现其价值。你要用软文撬动地球,必然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传播平台。
那么具体到某一篇软文,如何选择传播平台?
我们在选择传播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生活习惯。说白了就是先要确认我们的受众是谁,他们都在哪里。他们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投放。除了考虑受众还要考虑所要投放的平台,因为不同的平台会有不同的属性。软文有很多种,故事型、悬念型、趣味型等,要让我们的软文与平台属性相符。比如,你的产品是手机,就需要在天涯上发布,可以用社会热点结合幽默的形式来吸引更多人参与。
注意:不要试图让一篇文章吸引所有人,也不要认为一种形式的软文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毕竟不同的受众关注点不同。本书之所以给出36计,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书中每一计针对一类受众或一种平台。
制胜第三式:学习得其法,才能得其益。
阅读本书时,不要一味地追求模仿,要学会书中的写作方法,找到笔者的构思之道,最终学会自己创作软文。只有学会了“渔”,学会了写作属于自己的软文,才算真正读懂了本书。希望所有读者都能通过本书成为软文营销的得法者和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