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心交心,互惠互利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质是一种平等互惠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帮助。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要帮助别人。
有些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得到意外收获。
9 如果能被对方需要,你也会变得重要
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货币因流通的需要而存在,食物因饥饿的需要而存在,火因寒冷的需要而存在……人虽然与其他事物不尽相同,但却同样有被需要的情感诉求,就像母亲被子女需要、爱人被对方需要一样。
真正聪明的人更愿让别人需要,而不是让别人感激。因为,如果你能被他人需要,就会在他人心中变得重要。有礼貌的需求心理比世俗的感激更有价值,因为有所求,便能铭记不忘,而感激之辞最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淡忘。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在国会中他本来有一个很信赖的朋友,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却选择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权势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结盟,这和人们的猜测大相径庭。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身为国王,但个性软弱,明哲保身,经常对国会里的自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一向所不屑的。
俾斯麦的选择的确让人费解。可事实的确是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的诸多举措愚昧时,俾斯麦却在鼎力支持他。
1851年,俾斯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他为内阁大臣。俾斯麦并没有满足,他仍然不断努力,请求国王增强军队实力,以强硬态度对待自由派。他鼓励国王保持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逐步恢复王权,使君主专制派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不出意外,国王完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
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但是,新国王很讨厌俾斯麦,并不想让他留在身边。
威廉同样受到自由派攻击,他们想继续削弱他的权力。年轻的国王感觉无力承担国家责任,开始考虑退位。这时,俾斯麦再次出现了,他坚决支持新国王,鼓动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对待反对者,采用高压手段打击自由派。
尽管威廉讨厌俾斯麦,但他明白自己还是很需要俾斯麦,因为只有得到俾斯麦的支持,才能解决自己的统治危机。于是,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虽然两个人在政策上有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二人的合作。国王必须重用俾斯麦。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宰相之职时,国王就会从自己利益考虑,做出让步。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最高峰,成为了国王的左右手,他不仅牢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掌控着国家权力。
作为一名强者,俾斯麦认为元首过于强势并不是最好的情况,因为如果元首已经非常强大,那就会根本不再在乎宰相的存在,也可以说根本不再需要宰相;而与弱势元首结盟则更为明智,这可以让他因为需要你而依附你,让自己的价值更好体现。弱势的元首不会离开你,否则将会给他自己带来危机,他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崩溃。俾斯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趁机登上了德国政坛,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俾斯麦凭借别人对他的需要而创造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靠别人对自己的需要而保住了差点丢掉的小命。
在酷爱占星学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宫廷中,有许多占星师,其中一个尤为与众不同。这位占星师曾预言一位贵妇会于三日内死亡,结果预言成真。大家非常震惊,路易十一也被吓坏了。他认为要么是占星师杀了贵妇以证明自己的预言准确,要么是占星师法力太高了,总之,这个人很危险。路易十一感到了巨大威胁,于是决定杀掉占星师,以摆脱自己受制于人的命运。
他下令士兵埋伏在宫廷中,听到暗号后,士兵就要冲出来将占星师杀死。占星师接到了路易十一召见的消息,很快便到了王宫,路易十一一见他便问:“你自诩能看清别人的命运,那你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聪明的占星师稍做思考之后,回答说:“陛下还能活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会在您驾崩前三天去世。”
占星师的话令路易十一很震惊,因此为了自己活得更久一些,路易十一最终没有发出杀死占星师的暗号。占星师凭着路易十一对他的需要,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得到了国王的全力保护。路易十一甚至聘请最信赖的医生照顾他,事实上,享受了一生安康和奢华生活的占星师比路易十一还多活了好几年。
可见,让自己变得重要会使你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也可以令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实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别人需要你,如果一旦离开了你,他的计划就无法执行,他的生活就难以继续。那么,你就可以拥有更多得以发展的机会。在这样的相互关系中,只需一个小小举动,就能给你带来无数利好。
不过,需要能带来感激,感激却未必能产生需要。正如卡耐基所言:“别指望别人感激你。因为忘记感谢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在期望别人的感恩,多半会是自寻烦恼。”你的价值因别人需要而存在,被人需要胜过被人感激,与其让对方感激你,不如让他需要你。
10 激起共鸣,让他感觉帮你就是在帮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共鸣”是一种以心交心的有效方式,也是一门非常微妙的相处艺术,它不仅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灵距离,而且可以在彼此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虽然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要产生共鸣,还需要一些说话技巧。当你希望跟另一个人关系融洽时,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尤其避免暴露自己的私人目的,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在对方跟你走完一段心路历程时,他可能不自觉地会认同你的观点。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为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亲不假思索地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没有想过娶别的女人吗?”
“没有,孩子。家里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很美。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就像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以后也不会。因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学者的才干,但没有精力去实现它,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您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说到这,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伽利略又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设立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和他们的交情都很好,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可以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说道:“嗯,你说的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达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而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位闻名遐迩的大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请求父亲帮忙,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以对方当时的心情来体会现在的心情。例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也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您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共鸣”的方法,伽利略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后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妨试着用这种方法跟别人交流,它往往会带来让你满意的结果。
11 让合作者生活得更好,你也能更好
高尔基曾说:“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当单独鸣响时,它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事实上,这句话在生物界同样适用。
广袤的欧洲大陆上生活着一种美丽异常的动物,名叫蓝蝶,由于它外形炫目,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作“会飞的花朵”。然而在几十年前,蓝蝶的翩翩身影在暖春的晴空里消失了。
道格拉斯·麦迪逊是一位专门研究蝶类的昆虫学家,他对这些“会飞的花朵”凋谢之迷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很是吃惊。麦迪逊发现,导致蓝蝶绝种的原因竟然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
原来,蓝蝶是在醋酸植物上产卵繁殖的,而这必须得到两种小蚂蚁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蓝蝶的幼虫,腹部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于蚂蚁来说是极具诱惑的香甜美食。闻到这一特殊的香味,蚂蚁就会爬到蓝蝶幼虫的腹部边上尽情享受。
蚂蚁并不是白吃。当蚂蚁在草地上发现蓝蝶卵时,会马上来照顾这些幼小生命,生怕它们被其他昆虫掠去。蓝蝶的幼虫靠吃树叶维持生命,每吃完一片树叶,众工蚁就把它抬到另一片新树叶上,让它吃饱。蚂蚁与蓝蝶的这种互惠互利关系,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在工蚁的照顾下,蓝蝶幼虫的表皮比其他蝴蝶幼虫表皮要厚上60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蚂蚁那铁钳一样的上颚咬穿幼虫表皮。当冬天来临时,工蚁则把它们搬进自己温暖舒适的蚁穴里,蚂蚁在吸食蓝蝶幼虫分泌的“蜜露”同时,甚至把自己的幼虫作为食物奉献给这位“贵宾”。
那些刚从茧蛹中钻出来的蓝蝶也不必担心受到蚂蚁攻击。因为新生蓝蝶的体表附着着一层细小的鳞屑,就像滑石粉一样保护着蓝蝶。进攻的蚂蚁只能踉踉跄跄地在空气中乱抓一气,就在这时,蓝蝶便可以伸展翅膀,自由自在地到处飞行了。
可是几十年前,贪婪的人类为了自私的目的,无情地侵占了这两种蚂蚁的生存空间。他们用推土机无情地把他们的栖息地毁了,小蚂蚁从此灭绝。没有了相依为命的小蚂蚁,蓝蝶也就“花陨香消”。
无独有偶,在风景如画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年轻的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进行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观察实验。
一天,布兰姆潜入深水后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的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金黄色的小鱼处快速游去。布兰姆布以为,这条小鱼已经在劫难逃了。然而,大鱼并没有恶狠狠地扑向小鱼,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平静地张开鱼鳍,一动也不动。那小鱼见了,便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东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将半截身子钻入大鱼的鳃盖中。几分钟以后,它们分手了,小鱼潜入海草丛中,而大鱼轻松地去追赶自己的同伴了。在这以后的数月时间里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观察和研究,他多次见到这种情景。看来,这一现象并非偶然。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布兰姆认为,小鱼是“水晶宫”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
鱼“大夫”体型不是很大,这种小鱼色彩艳丽,游动时就像一条飘动的彩带,因而当地人也称它为“彩女鱼”。鱼“大夫”喜欢在珊瑚礁中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那是它们开设的“流动医院”。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种鱼,一见到彩女鱼就会游过去,把它团团围住。有一次,布兰姆发现,几百条鱼围住了一条彩女鱼。这条彩女鱼时而拱向这一条,时而拱向那一条,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什么东西。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了各种姿势,有的头朝上,有的头向下,也有的侧身横躺,甚至腹部朝天。这多像一个大病房啊!
布兰姆把这条彩女鱼抓住,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是各种寄生虫、小鱼及腐烂的鱼皮。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合作。鱼“大夫”用尖嘴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这些脏东西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在大海中,类似彩女鱼那样的鱼“大夫”共有45种,它们都有尖而长的嘴巴和鲜艳的色彩。
这些鱼“大夫”的工作效率十分惊人。有人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发现,那里的一个鱼“大夫”在6小时里竟接待了300多条“病鱼”。前来“求医”的大多是雄鱼,这是因为雄鱼好斗,受伤的机率更大;同时雄鱼比雌鱼爱清洁,除去脏东西后,它们便容光焕发,容易得到雌鱼垂青。有趣的是,小小的彩女鱼在与凶猛的大鱼打交道时,不但没受到欺侮,还会得到保护呢。布兰姆对几百条凶猛的鱼进行了观察,在它们的胃里都没有发现彩女鱼。然而,他却多次看到,这些小鱼进入大鲈鱼张开的口中,去啄食里面的寄生虫。一旦敌害来临,大鲈鱼自身难保时,它便先吐出彩女鱼,不让自己的朋友遭殃,然后逃之夭夭,或冲上前去对付敌人。
鲨鱼是很凶猛的海洋生物,被人们称为“海上魔王”。可是,这个魔王的身旁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一种不大的“垃圾鱼”。我们之所以叫它“垃圾鱼”,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活习惯比较特别。它们一般不会自己独自猎食,而是靠清理鲨鱼等大鱼口中的垃圾为生。在大海中,不带“垃圾鱼”的鲨鱼是很少见的。这种“垃圾鱼”的体长不过30厘米,身上有着美丽的条纹,它们和鲨鱼之间建立了奇妙的合作关系:鲨鱼的视力不佳,机灵的“垃圾鱼”在鲨鱼身边游来游去,把鲨鱼引向鱼群集结的地方;鲨鱼吃剩的食物残屑,成了“垃圾鱼”的美味佳肴,有时“垃圾鱼”干脆进入鲨鱼的嘴里,吃它牙缝中的碎屑,使鲨鱼感到十分舒服。
凶残的鳄鱼也有合作伙伴。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在奥博斯城的鳄鱼神庙,他发现了大理石水池中的鳄鱼在饱食后常张着大嘴,听凭一种灰色的小鸟在那里啄食剔牙。这位历史学家对此非常惊讶,他在著作中写道:“所有的鸟兽都会避开凶残的鳄鱼,只有这种小鸟能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种小鸟,因为它需要小鸟。鳄鱼在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种小鸟飞到它嘴里去吃水蛭等小动物,这使得鳄鱼感到很舒服。”这种灰色的小鸟叫“燕千鸟”,又称“鳄鱼鸟”或“牙签鸟”,它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寻觅水蛭、苍蝇和食物残屑,有时候,燕千鸟干脆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使鳄鱼醒过来,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正是因为这样,鳄鱼和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不难看出,在动物界,互相合作和帮助,会使付出努力的双方均受益,大家也因此都能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其实,人类作为动物界中的一员,同样需要相互合作。
从前,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谋生。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发现路边有一根扁担,便停了下来捡起扁担将两个行李箱挂在扁担两端。这样,兄弟二人轮流挑两个箱子赶路,觉得轻松了很多。
不难看出,合作是一个相互过程,让你的合作者生活得更好,你也能更好地生活。
12 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罗曼·罗兰说:“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没错,永远不要吝惜对别人的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正是在帮助自己,你将从中不断收获幸福和快乐。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见了觉得非常奇怪,问他:“你自己根本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走路呢?”盲人回答道:“这个道理很简单,打着灯笼当然不是为了给我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亮,帮助别人看清道路。也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我的安全才有保证。”
当盲人为他人着想、方便他人时,恰恰帮助了自己,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盲人这样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有时,仅仅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解决别人的大麻烦、大问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你也许会说,协助别人需要耗费自己大量的精力、体力,耽误时间,但要知道,你的付出,不仅能助他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地帮助他,那就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危难中见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别人的真诚帮助后,总能以更真诚的感激报答别人,你为他人所做的一切将为你赢得尊重、感激、信任等弥足珍贵的感情。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原地。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落在他们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在的那个位置已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显而易见,上尉的善意之举,不仅救了小战士的性命,而且也意外地让自己免于牺牲之灾。这种帮助,不正是一种双方的共赢吗?
何况,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还能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和满足,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13 不报复对方,是在为自己留条后路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意思就是说,多结交一个朋友,就等于多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路,而多得罪一个人,就等于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人与人之间,只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总是可以化解的。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相识就是缘分,还是少结冤家为好。
东汉时有个叫苏不韦的,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一个名叫李皓的人由于和苏谦有隙,于是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安排母亲隐匿在武都山,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最后没有办成。过了很久,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挖洞,他们只在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他们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可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只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就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则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为报仇竭心尽力,这实在显得很愚蠢。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连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失策了。
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人际交往中,最好想办法化敌为友。这样人生之路就会走得平坦许多,顺畅许多,而且还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了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智、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进入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非常有灵性,见有生人进来,便嘶叫起来。这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是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可惜已经来不及了,结果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了地上。
这时,卫兵长跑过来,向国王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地答应了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是偷马的呢?
国王回头对卫兵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卫兵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就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做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卫兵长无奈,只好把刺客给放了。
这件事传出之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使他的军队实力大增,结果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并非道德说教,而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以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们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的心理予以原谅,反而会引发新的仇恨。人在世界上,有一个敌人不算少,有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带着尊重的心理原谅别人,收缴他心中的锐器,让别人对自己有所敬重,或者让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这样,朋友会越来越多,仇敌会越来越少。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而却使你的仇人成为你的朋友。”放开眼界,收起报复的心态,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即便不能都使其成为你的朋友,也能避免使他们站到你的对立面去。
14 如果你有“利用价值”,就别怕被“利用”
这个社会“如果你有用,别怕被利用”。我们常说“我好像被某某人利用了”,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话,你会发现,自己正是因为有价值才被利用,利用正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没被利用反而说明你没有价值,至少没有被利用的价值。
“狼狈为奸”的勾当是每个人所不齿的,但是反过来想一想,狼和狈为何要相互勾结呢?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兽,他们口味极其相似——都喜食猪、羊等动物。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腿长,两条后腿短;而狈则是两条前腿短,两条后腿长。
一到夜晚,狼和狈就出来一起去偷猎猪、羊等家畜。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有很多又壮又肥的羊,它们非常想吃。但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虽然使了各种办法,费尽了许多力气,它们还是进不去。
于是,狼和狈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则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腿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在狈伸直身子后,狼用前爪抓住羊圈的门,抻直身子,用两只长长的前爪,把羊偷了出来。
这种偷羊的事,狼和狈只有互相利用才能得以成功。如果它们不这样相互利用,谁都不能把羊偷走,双方都会挨饿。正是由于狼和狈这种成功的互相利用,农民才大受损失,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狼狈为奸”这个说法。
其实,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意味深长。两种不同的动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学会了合作技巧,懂得了取长补短。在利用对方的同时也谋得了自身利益,达到了共赢的目的,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做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被人利用一下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在利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不足,然后将这种利用转化成合作。这个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会合作的人才会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要再重演“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不懂合作的心态,只能造成1+1+1=0的结果。
人是群居性动物,每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彼此隔绝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需要团队,都需要合作。哲人叔本华就曾经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变得日趋紧张激烈,各种技术、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市场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和情况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对各种错综复杂信息的处理和解决的,更不可能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这就需要依赖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关联、协调行动,以解决各种复杂难题,保持组织的应变能力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在当代市场经济和人际交往中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不懂得团队合作、不善于团队合作的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只有团队之间真正实现合作,才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最终目标的实现。
合作是大势所趋,是明智之选,因为相互被“利用”后才会产生1+1>2的成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15 在冷庙多烧香,急时才有佛脚抱
一般人总以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风云际会,他们仍可能出现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情况。不要急着投奔一方,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芸芸众生中发现那些“冷庙”里暂时隐忍不出的“冷菩萨”,多多烧香,多多投资,等于为自己提前备好人情资源。
在那些落难英雄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别犹豫,这样当你需要别人协助时,他们才会不惜代价地帮助你走出困境。
当然,对他们的帮助要落在实处,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这种协助也是需要技巧的,也就是说当你想帮助某个人时,你要注意具体方法,如何帮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受益。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常常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一位盲人在大街上着急地用盲杖敲着地面,是在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走了。好心的你走上去想帮助他,告诉他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他其实仍然分不清楚,他需要你拉着他的手,带着他走一段路。
林玲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代表,一次,她准备去市医院拜访一位临床主任张某,临走时,同事马姐向她透露了一个“最新情报”:“张主任被免职了,现在×××才是主任了,不用再对他多费心思了。”林玲十分感谢马姐,但真的直接去找新主任吗?这样做似乎对原来那位“老客户”有点落井下石。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中,林玲知道张主任是他们医院的技术骨干,曾经荣获“杰出青年专家”的称号。但他性格狂傲暴躁,据说半年前曾经因为一件小事当面与院长吵得不可开交,这个人平时又太刚正,经常得罪人,他要“倒霉”是大家意料中的事。林玲为他感到惋惜,毕竟,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医生,这一点病人和家属的交口称赞就是最好的证明。林玲想,反正拜访新主任是迟早的事,现在还是应该先见见张主任,于是,她带着准备好的小礼品来到医院。
张主任这时正在办公室“闭门思过”,林玲的到来令他感到有点意外。很明显,张主任的心情很差,他生硬地说:“以后直接去找×××谈订货的事,我已经不是主任了。”林玲微笑着递上礼品:“新主任我以后会去拜访,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拜访您啊,您是我们公司的老朋友了,我是来拜访朋友的。”
张主任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感动,态度也客气了许多,马上给林玲写了×××的名字和办公室门牌号,说以后有什么问题找那位主任也可以解决。林玲知趣地告辞了:“那您先忙吧,我下次再来拜访您。”张主任苦笑着说:“还忙啥呀?主任也不当了,没什么可忙的了!”林玲转回身来,问道:“您怎么会这么说呢?”张主任显然牢骚满腹,一时还没有适应角色调整,站在办公桌后茫然四顾地说:“不当主任了有什么可忙的……”林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不当主任了您还有自己的专业啊,您照样是杰出青年专家啊。现在,您可以有更多时间研究学问了。要是都像您这么想,那我们这些大学毕业了却不能从事本业的人又该怎么办啊?”
张主任很吃惊,从来没人对他说这样的话,特别是一个他从未看在眼里的销售员。不过这个看上去还有几分稚气的小姑娘说得确实很有道理。林玲最后说道:“其实很多时候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在环境面前完全妥协,至少可以决定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态度。不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创造发挥自己的空间,这样才不会后悔。”张主任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似乎有泪光在闪动。
三个月后,张主任恢复了原职。他的心态已经非常平和,因为他永远忘不了那天下午,一个普通的销售员给他上的难忘的一课。而林玲也多了一个难得的朋友,在这位“贵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她的工作业绩直线上升,她也成为公司的明星员工。
我们常常说某人的成功,是因为有贵人相助。的确,如果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贵人,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摸索与碰壁,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减少挫折。而那些贵人就在身边。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了真诚的朋友。在自己有能力时,不要瞧不起那些“潦倒英雄”,反而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和帮助他们。
波斯诗人萨迪曾说:“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里待人以宽。”“冷庙烧香”并不是很难办的事,有时仅仅需要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难处即可。对受尽冷落之人,寸金之遇、一饭之恩,便足以令他终生铭记。
16 主动吃亏,让对方不得不还以人情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无论做什么,尽量别吃亏”,其实,吃亏并非都是坏事。有些时候,糊涂处世、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以后也许还有更好的机会,还能得到更多。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甚至处处想占便宜,那么只能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姿态,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若是把自己置于“四面楚歌”之地,又焉有不败之理?
“吃亏”也许只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是值得的。
不少好朋友,抑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反目成仇,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甚至是大打出手。有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但几年后的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全都赔了进去,只剩下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有风度,非但没有相互埋怨,而且“好合好散”。但是生意没了,人情还在。这个更看重人情得失而不是生意成败的人,就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什么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只拿六分就好。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自己合作。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个合作人,他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个人,结果是亏是赚一目了然。
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利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的利益少一点。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的生意才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很多时候,吃亏是一种福,是智者的智慧。不管是做老板,还是做合作伙伴,你主动吃亏,而旁边的人接受了你的“谦让”,他不仅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而且会因为感谢、感激,不断寻找机会还你人情。
曾经有一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得好,历经多年,长盛不衰。他的成功秘诀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故意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继续与他合作,而且还会因为感激把一些朋友介绍给他,最后扩大到朋友的朋友,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真正的赢家。
不过,“吃亏是福”不能只当套话来理解,应在关键时候有敢于吃亏的器量,这不仅展现你大度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最后的赢家。
现实生活中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有可能是以后不吃亏的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更有利于将来更大的目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都是怕便宜了别人,可吃亏的却往往是自己。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出人头地,就要学会适度糊涂,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