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名师微魔块III教材:申论思维表达360度特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申论独孤九剑——申论表达诀窍

2.1 总诀式:适合考试的实用文体

申论考试分数之所以低,与很多人没有正确认识申论作文的特点有关。作为在60分钟内写就的1000字左右的文章,它不可能承载除了应试外太多的价值。

如果非要定义申论的文体,我认为申论是一种公众表达方式。在一个专业多元、机会平等、学历不一、区域行业兼容并包的考试中,文学类专业的考生可能更擅长语言的推敲和修辞的使用,文采见长;理工类的考生可能更擅长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朴实见长;哲学类的考生可能更擅长抽象表达、综合分析,论辩见长。但综合多年的考试实践,并没有哪一个专业功底在申论文章写作中取得先天的优势。申论超脱了专业领域的限制,回归考试的本源,那就是用流畅的语言界定材料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从申论的阅卷标准看,文章写作题一般采取“按档给分”的打分模式,即在阅卷过程中,先定档再定分。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变化发展,申论考试中的文章写作题的阅卷标准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客观化”阅卷倾向,这种倾向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卷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中有所体现,并且在2012—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过程中得以延续,应当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客观化”阅卷,是针对主观试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能完全严格按照“踩点给分”方式打分而设置的,是指阅卷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据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客观因素打分的阅卷方式。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阅卷标准,分析在“客观化”阅卷倾向性下对文章写作题得分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因素。

一、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在“客观化”阅卷模式下,是否扣题、能否体现思想高度直接影响文章的档次划分。例如,2013年国考地市级第五题要求“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其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第1、2条规定:

1.阅卷先定档再定分。定档主要看是否扣题,其次看是否谈到自身感受。

2.文章主题确定为“文化”,题目应填入与“文化”相关的词语。主题为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民族文化、华夏文化,或填入用比喻或借代等手法形容文化的词,如“乡音”“东方之珠”,开头点出并描述合理则为一类文;若开头第一段并未点出该词所指代的是文化,则为二类文;主题为官文化、基层文化、农村文化、民俗文化为三类文;主题与文化无关,如生活、工作、信仰、诚信、爱心行装,则为四类文。

分析上述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可知,首先,在“先定档,再定分”的阅卷模式下,是否扣题是文章定档的主要依据,如果文章写作不符合材料主题,则可能直接被定为四类文;其次,文章主题能否体现思想高度也将影响文章的定档,就本题而言,将文章主题确定为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民族文化、华夏文化明显比官文化、基层文化、农村文化、民俗文化立意高远,其档次也直接从三类文上升到一类文;最后,主题不鲜明,即没有在题目中填入相关主题词或者未在开头第一段点明主题词,也将导致文章降档。

二、结构

结构布局是文章的框架,决定了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地位十分重要。“客观化”阅卷倾向在文章的结构上表现为——规定了文章结构必须包含的部分。例如,2013年国考地市级第五题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第3条规定:

文章结构应包括文化发展的现状、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如何大放异彩三个部分,若三个部分层次清楚,则阅卷分数在所处档位的中间分数向上浮动2—4分。

这就意味着在该文章的写作结构中,应当包括“文化发展的现状、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如何大放异彩”三个部分,否则将认定为文章结构不完整。根据阅卷标准,四类文(10分以下)为:不符合主题,结构不完整,500—800字之间每少50字扣1分,500字以内只可得5分。这种阅卷方式的实质即“踩点给分”,提醒考生在文章写作中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做到全面覆盖“得分点”。

三、内容

“客观化”阅卷倾向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在评卷标准中明确规定文章中要体现某一方面内容,并以此作为评判文章好坏或者确定文章档次的“硬标准”。

1.限定必备内容

例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五题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在其评分标准中,对文章中如何体现“黄河精神”作了明确要求:“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并清楚表述出来”是区分各档次申论文章的条件之一。所谓对黄河精神的内涵“充分认知”和“清楚表述”,是指能明确指出黄河精神的具体内容,如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著精神,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和人类在治理黄河中体现的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在作答中,考生只有阐明这些精神,才能够进入比较高的分数段。泛泛而谈“黄河精神”,只能得到三类以下的分数。在实际阅卷中,阅卷人会从头至尾扫视一遍文章,如果发现考生的文章中有充分表述黄河精神的语句,则给予高一些的档次,反之,档次就会给的较低。这样一来,基本上就等于把主观性的文章写作批改成了客观题。

再如,2013年国考地市级第五题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第3条和第7条规定:

3.文章必须有对策才有可能成为二类文,但若全篇文章只有对策则为三类文。

7.写7—10条对策的人特别多,出题人和阅卷人普遍认为专写对策成为培训机构误区。

这就说明,对于国考文章写作而言,对策是必备内容,也是必要得分点,但切忌大谈对策或者空谈对策,致使文章结构不完整或者缺乏相关论证,从而降低文章档次。

2.强调切身感受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是否谈到切身感受或者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也是影响文章得分或定档的因素之一。2013年国考申论试题突出了考生对切身感受的论述,为试卷的新变化。这一新变化使得文章写作题的“客观化”阅卷倾向更加明显。

一方面,能够体现考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是文章写作题得分的重要因素。例如,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五题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规定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切忌空谈对策与简单的原因分析”,据此,如果考生在实际写作中没有体现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将会导致分数降低。

另一方面,自身感受作为文章写作的必备内容,已经成为划分文章档次的依据。例如,2013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五题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第1条和第4条规定:

1.阅卷先定档再定分。定档主要看是否扣题,其次看是否谈到自身感受。

4.本题目突出对切身感受的论述,为试卷的新变化。若自身感受论述翔实深刻,或结合自身事例,则为一类文;若未谈到自身感受但谈到文化,则为三类文。

这两条操作细则将“是否谈到自身感受”上升到划分文章档次的判断标准的地位,如果考生在写作中没有谈及自身感受,文章最多也就是三类文,后果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