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要懂得的博弈论大全集II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人生处处有博弈——20几岁要懂博弈论

比较也是一种病——别人的钱包总是更诱人

一位教授和他的两个学生“张葵”和“李奎”坐火车旅游,为了打发时间,教授提议“张葵”和“李奎”玩一个游戏:把他们的钱包交给他,他数了数,发现其中一个装的钱正好是另一个的两倍(但他没有告诉他们谁多谁少),然后他问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否愿意互换钱包?

张葵虽然知道自己的钱包里有多少钱,但不知道同学李奎的,他想:对方要么是我的1/2,要么是我的2倍,如果是前者,那么我损失了一半;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增加了一倍,一倍的收益大于一半的损失,所以这个赌是划算的。李奎也是这样想,于是两个人都愿意打这个赌。我们可以用数字更详细说明一下两人的判断:比如,张葵钱包里装的是10元(于是他估计他要么得到5元,要么得到20元,前者损失了5元,后者得到10元,也就是说,在对等情况下,他的收益比损失多5元)。

但是如果你和某人玩猜硬币,正面朝上输1元,背面朝上赢2元,这个赌应该打,因为哪一面朝上的几率相同,而收益则多于损失,如果多玩几次,你的所得肯定大于所失。只是恐怕没有人愿意和你这样玩。

这里就出了问题:既然没有人愿意打一个必输的赌,那么交换钱包为什么却是双方自愿的呢?为什么别人的钱包更诱人?双方交换钱包,不可能使他们的结果都有所改善,因为用来分配的钱不可能交换一下就变多了。

假如张葵和李奎都是理性的,而且估计对方也是这样,那就永远不会发生交换的事情。这一推理过程在于它假设对方交换钱包的意愿不会泄露任何信息。我们通过进一步考察一方对另一方思维过程的看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张葵的角度思考李奎的思维过程。然后,我们从李奎的角度想象张葵可能怎样看待他。最后,我们回到张葵的角度,考察他怎样看待李奎怎样看待对自己的看法。

假定张葵知道自己的钱包里有160元,多于一般水平(比如他装这么多钱是为了到饭馆吃一顿大餐,或者要交纳某项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他知道他的数目比较大,而对方钱包里装着320元的可能性很小,也就不愿加入交换。既然张葵在160元的时候不愿交换,李奎应该在他80元的时候拒绝交换,因为张葵唯一愿意跟他交换的前提是张葵只有40元,若是这种情况,李奎一定更想保住自己原来的80元。不过,如果李奎在80元的时候不愿交换,那么张葵就不该在40元的时候交换钱包,因为交换只会在李奎只有20元的前提下发生。

如果双方掌握了信息(一个人的钱包里一般情况下装多少钱),就会作出理性的决策。相反,无法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往往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很多人在博弈中常犯的错误。

在密克罗尼西亚有这样一则笑话:十年前,一个有钱人乘快艇到太平洋的小岛上游玩,岛上的居民对他说:“你们有钱人真好,真羡慕你们!”而这位富翁却回答说:“别开玩笑了,我才羡慕你们呢!我努力工作有钱,好不容易放假才可以来岛上游玩,哪像你们就住在这里享受生活。”

人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别人的钱包更诱人”的错觉中去,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别人的钱包,羡慕别人的孩子和老婆,等等,从而犯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追悔莫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