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特的鸳鸯间谍科切夫妇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苏联时期著名“鸳鸯特工”科切夫妇分别以“泽弗”和“叶尔扎”为代号,转战美国和欧洲多国,以不同身份隐居,为苏联秘密搜集情报。美欧各国的反间谍机构都存有科切夫妇的照片、指纹、血液和唾液样本,但是两人却始终没有暴露身份,他们潜伏期间的许多细节至今仍未解密。对此,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新闻发言人谢尔盖·伊万诺夫说,在数十年的地下工作中,科切夫妇的工作范围很广,“必须在世界几个不同的洲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但他们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为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西方国家,最著名的“鸳鸯间谍”是朱利厄斯·罗森堡和他的妻子埃塞尔·罗森堡,这对美籍犹太人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情报,后来于1949年被捕,1953年被美国法院判处死刑。科切夫妇的名气没有罗森堡夫妇大,但是夫妻二人“潜伏”西方国家数十年、发回许多重要情报并且在最后全身而退,返回祖国安享晚年,不能不算是一个传奇。俄罗斯官方则评价科切夫妇为苏联时期最突出的间谍夫妇。对外情报局发言人谢尔盖·伊万诺夫说:“在他们简单的化名下,他们为国家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忠诚却又默默无闻,有时甚至拿生命去冒险,愿他们永远铭记在子孙后代心中。”
科切夫妇的成长之路
米哈伊尔·科切是白俄罗斯人,1907年8月13日出生于距斯卢兹克市数十公里之遥的扎莫斯杰村,铁匠世家。由于该村住的大部分是波兰人,因此,他曾上过4年乡村波兰学校,并掌握了流利的波兰语。从童年起,他的父亲就教他学习铁匠手艺,到17岁时他就自己干铁匠活了,并顺理成章成为了集体农庄的铁匠,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然而,科切喜欢的却是读书,当他听说彼得堡有劳动大学之后,他就决定到那里去。1924年,17岁的科切只身来到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求学。彼得堡这个沙皇俄国的北都给年轻的科切留下的印象绝对可以用“震惊”这个词来形容。然而,兴冲冲的他来到劳动大学后,却沮丧地获悉:没有组织的派遣证及推荐信,他是没法上大学的。因此,他不得不先把上学的计划搁置了起来。在职业介绍所的帮助下,他在波罗的海造船厂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很快,勤奋的他不仅融进了这个大企业的工人队伍之中,还在工人夜校里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铁匠技术很快也被发现了,他调到了锻工车间,在那里他很快又获得了一份尊敬。
1929年,科切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在工人夜校接受完中等技术教育之后,热爱学习的他决定进入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经济地理专业学习,以完成自己的学业梦。在那里,他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生物系女学生叶利扎维塔。
叶利扎维塔1912年3月9日出生于乌法州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1917年底,为了躲避饥饿和战乱,她全家移居塔什干。到了入学年龄后,叶利扎维塔进入寄宿学校学习,直到中学毕业。1929年高中毕业的叶利扎维塔又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学习。
毕业不久,两个人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叶利扎维塔成为了伊丽莎白·科切夫人。婚后她曾做过一段时间大学老师,后来则成为了青年工人学校的校长。米哈伊尔·科切大学毕业之后,又被送到列宁格勒东方学院深造。在那里,他又学习并掌握了孟加拉语和英语。
1937年,苏联展开“大清洗运动”,负责对外情报的一批领导人被镇压,导致苏联驻外谍报机构遭受重大损失。为此,苏联情报机构加快了物色、培养年轻特工的工作。有一天,正在学习的米哈伊尔·科切突然接到通知,要他马上到苏共中央人事处报道。在那里,政治局委员叶夫根尼·马林科夫接见了他和几位年轻人。这次谈话之后,米哈伊尔·科切被派往苏军总参情报部侦察局开设的情报学校学习侦听。
科切夫妇的美国之行
1939年7月,伊丽莎白·科切随丈夫米哈伊尔·科切一起被苏联军事情报部门派往美国,丈夫出任洛杉矶军事情报站站长一职,公开身份则是苏联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副领事。伊丽莎白及两个孩子则陪他长驻美国。
洛杉矶是美国最大的工业、科学及文化中心,虽然不是政治中心,也不应当是一个盛产情报的地方,然而这座城市里却有着全球著名的影都好莱坞,有无数世界级的影视明星、作家、知识分子,这些人和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科切把赌注押在了苏联文化上面,他经常在领事馆举办音乐会、鸡尾酒会、电影观摩会,逐渐吸引了一批美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名流。借助苏联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音乐的魅力,科切与众多名人保持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莱赛向来是直接称呼他们夫妇为麦克尔及莉扎的;著名音乐家斯托科夫斯基也常到科切家中做客。此外,卓别林和他们关系也非常密切,而第2届奥斯卡影后玛丽·碧克馥及著名影星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沃尔特·迪斯尼等都与科切夫妇非常熟悉。
有一次,卓别林无意中对科切说起自己喜欢俄罗斯的动物。科切向上级请示后,从苏联运了一头棕熊送给卓别林。卓别林很喜欢这头熊,一直养在家里。后来因为体形过于庞大,无法继续家养,才转送给了动物园。科切夫妇的儿子安纳托利在洛杉矶居住时年纪还非常小,但他记得自己有位“卓别林叔叔”,他说:“我的父亲曾教卓别林喝俄罗斯伏特加。”
由于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非常喜欢而且尊敬好莱坞的明星们,因此,从好莱坞这些消息灵通人士口中,科切获得了大量优质情报。
二战开始之前,卓别林几乎是与佐尔格同时告诉科切:战争就要开始了!卓别林还特别告知科切说,这一消息是从一位可靠人士——美国总统夫人——那儿来的。科切的情报源则证明了东京佐尔格小组的情报:日本暂时还不想与苏联开战。于是,苏联军方将远东大量兵力调往西线,投入了首都莫斯科保卫战。如果没有科切夫妇的准确情报,苏联政府绝不敢冒这么大的险。
科切夫妇还为莫斯科情报机构做过数不清的小事情。有一天,科切接到任务,要设法把一名秘密特工送上回国的轮船。当时,这名特工的行踪已经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之下。科切灵机一动,找了一艘游艇,邀请多位好莱坞名人外出游玩。那名特工趁着人多,偷偷混上了船。等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回过神来,游艇已到公海,下手为时已晚。
对于邻居和当地的情报系统来说,伊丽莎白就是一个陪伴外交官丈夫到海外工作的普通家庭主妇而已。对于自己的成功伪装,伊丽莎白·科切后来回忆说:“他们总会见到我为地毯吸尘。而我家吸尘器的电线足足有12米长,事实上这条电线是我们秘密电台的天线,帮助身在美国的我们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科切夫妇驻美期间,克格勃美国分支机构的领导人——苏联情报界的传奇人物瓦西里·扎鲁宾因工作关系注意上了水平高、能力强、办法多的米哈伊尔·科切。于是,他打报告提醒自己的上级:科切夫妇可以成为在国外从事秘密间谍工作的人选。
科切夫妇的欧洲之旅
1943年,由于斯大林的错误决策,负责对外情报的雷伊斯、拉斯科里尼科夫、阿尔罗夫等一批领导人被镇压,苏联的驻外谍报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科切一家从美国回到了莫斯科。当时对外情报部门急需培养新生力量,米哈伊尔·科切参与了在莫斯科创办一所特工学校的准备工作,并被任命为情报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投身于年轻情报人员的培养工作。他出色的外语能力及工作经验,都对其教学大有裨益。
在米哈伊尔·科切精心培养间谍的时候,伊丽莎白·科切则成为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秘书。为了给接下来要从事的情报工作做准备,伊丽莎白特地学习了德语、波兰语、电码编译和如何使用小型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甚至还修习了戏剧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法。
1947年,苏联特工、好莱坞电影导演鲍里斯·莫罗兹向美国“自首”,多名在洛杉矶的苏联特工被曝光。科切夫妇也遭到曝光,此后他们只能隐藏身份,转入地下。当时,秘密间谍领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苏联坚持共产主义国家是不需要间谍的,当时苏联与欧美之间还不存在间谍交换一说。只是到了1962年,苏联人才用飞行员鲍威尔换回了千面间谍阿贝尔。
1948年的某一天,米哈伊尔·科切被请到克格勃总部,有高层人物建议其进入秘密工作领域。米哈伊尔·科切起先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种工作。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出席了这次见面会的扎鲁宾少将却坚决地对他表示:“你肯定能够胜任!”这样,科切夫妇转入了秘密间谍领域。
1952年底,科切夫妇从总部得到了寻找并帮助秘密间谍K的指令。当时,K陷入了紧急情况:这位年轻的侦察员被发现得了胃癌,需要做手术,但周围却没有一个亲人。如何帮助同志呢?他在死亡边缘,是否已在呓语之中或是在药物的作用下,出卖了自己的同志?但是,米哈伊尔·科切勇敢地接受了任务,根据K的照片以及约定的暗语,米哈伊尔·科切找到了K所在的一家贫民医院。医院接待室里一位年迈的修女翻了翻登记册,然后对他说:“12月26日,早上4点,你的表弟已经死了。”
看到来客变白的脸色,修女开始安慰他并开始为死者祈祷。不过,她并不明白米哈伊尔·科切真正担心的是什么。米哈伊尔·科切当然为年轻侦察员的去世而难过,但他同时也感到害怕:在最后时刻,他表现如何?有没有留下任何不该留下的东西?于是,他请这位修女叫来在最后时刻照顾死者的护士。
“你表弟意识很清醒,是孤独地死去的。”那位护士语带责备地说道,“他吻了吻圣十字架,就闭上了眼,从其眼中流出来的是清澈的眼泪,之后就永远地无声无息了。”米哈伊尔·科切暗自庆幸之余,不禁松了一口气。
1955年,米哈伊尔·科切接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秘密侦察处的命令,前往瑞士建立欧洲情报处,负责联络意大利、荷兰、英国、日本、印度等国的苏联特工。这时,科切夫妇已经人到中年,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再去从事秘密工作是有相当困难的,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
瑞士是一个法制国家,那里每2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警察。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及地理因素,瑞士又是各国情报机关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为了帮助科切夫妇进入瑞士,米哈伊尔·科切被装扮成一位瑞士犹太人,化名“泽弗”。克格勃为之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战争期间他曾被关进集中营。考虑到这一点,米哈伊尔·科切还专门去集中营旧址,详细了解了其中具体的规定及实际情况,甚至还仔细研究那里的地理环境。
在丈夫进入瑞士的两年后,伊丽莎白·科切以“叶尔扎”的代号也到了瑞士,帮助他展开工作。为此,她开始学习有关波兰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规矩,并养成了定期到波兰天主教教堂的习惯。因为她的任务是扮演一个波兰人,所以,她还仔细研究了波兰厨艺,学会了很多波兰歌曲。伊丽莎白·科切主要通过无线电台发送情报。作为无线电报务员,“叶尔扎”确保了科切与总部联系的畅通,而克格勃总部则开始源源不断地收到科切提供的重要而可靠的情报。有一次,瑞士反间谍机构检测到秘密电台的大致方位,在他家附近展开搜寻,伊丽莎白·科切敏锐而及时地察觉到瑞士方面的行动,赶紧关掉电台,侥幸逃过一劫。
然而,无论你做了怎样充分的准备,生活中永远是充满意外的。有一次,潜伏瑞士的科切夫妇在布拉格就差点儿与自己的两个儿子迎面撞上,而伊丽莎白则近距离看到了科切正在国外旅游的妹妹,但两人都不得不尽快躲开这些他们原本热切希望碰面的亲人。
1967~1968年期间,米哈伊尔·科切化装成商人先后3次前往以色列从事情报工作。当时苏联和以色列还没有建交,特拉维夫没有任何苏联外交机构,科切夫妇孤身作战,十分危险。为了不暴露身份,米哈伊尔·科切即使在家里都不敢用俄语对妻子说“我爱你”。
科切夫妇回归故土
1977年,米哈伊尔·科切年满七旬,早已到了退休年龄,有关机构同意他们退役。叶落归根,科切夫妇悄悄回到故土。回到苏联后,米哈伊尔·科切重新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供给年轻的特工们。晚年的米哈伊尔·科切还亲自撰写了多本侦察学教科书。
2001年9月,米哈伊尔·科切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上。可他并不喜欢出名,因为“为了祖国的名誉,我们没有权力出名”,他说:“如果国家不知道我们,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连累她。”
2004年,科切夫妇一起出版了回忆录《秘密特工泽弗和叶尔扎》,这本书如今已成为侦察学学子的案头经典。
由于工作出色,米哈伊尔·科切被授予了红旗勋章、卫国勋章和红星勋章。2007年8月13日,米哈伊尔·科切百岁生日那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向他颁发“荣誉安全人员”勋章,嘉奖他为保卫国家安全、培养侦察专家所做的巨大贡献。2008年初,科切夫妇被授予了金星奖章。
2009年9月21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宣布,苏联时期著名“鸳鸯特工”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科切因心脏病发于当月19日去世,享年97岁。而他的丈夫、男主角米哈伊尔·科切于前一年,也就是2008年的8月19日去世,终年101岁。科切夫妇间谍生涯30年,从未失手,堪称苏联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情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