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的原型杜斯科·波波夫
间谍这个职业,是与“秘密”、“危险”等字眼密切联系的。成为一个成功的间谍,实属不易,而成为一名成功的双面间谍,同时为两个敌对的国家工作,这需要超强的智慧与勇气。祖籍南斯拉夫的杜斯科·波波夫就是这样的一名双面间谍。二战期间,他一面为纳粹德国情报头目阿布维尔工作,一面又是英国情报机构M16的心腹大将。曾经为英国情报机关工作的伊恩·费林明以波波夫为蓝本创作出了詹姆斯·邦德这一著名人物形象。事实上,波波夫的谍报生活,与“007”中的詹姆斯·邦德一样,充满着智慧与勇气的碰撞,他所经历的这段生涯的紧张性和危险性,甚至可以让电影中的“007”相形见绌。
开启间谍之路
1912年,杜斯科·波波夫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工商业巨子,从小的生活条件就十分优越。青年时代,波波夫是一个花花公子,非常富有,经常出入豪华酒店,喜欢冒险。他非常聪明,善于学习,会讲多种欧洲语言,在德国南方的弗莱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并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他回到了南斯拉夫,从事律师工作。
至于他是如何走上间谍这条路的,起因看似偶然,仔细深究却也是必然的。1940年2月,波波夫收到好友约翰尼·杰伯逊从柏林发来的电报,要求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大饭店与他紧急会见。于是,波波夫驾车火速赶往约会地点。
杰伯逊是波波夫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结识的好友,大学期间他曾经将波波夫从监狱中保释出来。因此波波夫欠他一个人情。此时忧心忡忡的约翰尼有事相求,他盯着匆匆赶来的波波夫,无比真诚地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朋友。”
波波夫立刻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事情是这样的,”他继续说道,“德国有5条船被封锁在特立斯特,其中有一条是我的。我想把它卖给某个中立国家,却苦于没有机会。”
波波夫问道:“哪个中立国家愿意购买呢?”
“这就是我找你来的原因呀,”约翰尼恳切地说,“我需要你利用你的社会关系帮我做成这笔买卖,而且不能引起别人的怀疑。”
原来,约翰尼的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波波夫能做一名纳粹间谍。明白好友的意思后,波波夫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波波夫也很想为反法西斯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决定将计就计。
《黄金眼》中的詹姆斯·邦德,波波夫是其原型。
于是,波波夫立刻前往英国驻巴尔干国家的商务参赞斯德雷克的办公室,对他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假借中立国家的名义将这几艘船卖给英国,以削弱德国的运输能力。几天之后,这个计划得到批准,英国顺利买下了这几艘船。
事成之后,波波夫和约翰尼再一次聚会,来庆祝这次计划的成功。酒过三巡,约翰尼对波波夫坦诚地说:“兄弟,我在为德国情报局阿布维尔工作。我的上司对你的能力十分欣赏,他希望有机会可以好好和你谈谈。”
波波夫对此十分感兴趣,他立刻问道:“你的上司是谁?他找我想谈什么?”
“是这样的,”约翰尼说,“他叫维尔西姆·卡纳里斯。我对他极力举荐你,于是他决定用买船的事考验你。没想到你完成得这么出色。我想,你一定会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只要搞到一些小道消息就可以了,你在外交界和政界认识不少人,这对你来说并不困难。”
于是,波波夫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波波夫去找到了英国商务参赞,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参赞并没有多言,只是简单地说:“继续与他保持联系,我会派人送去你所需要的情报。”
没过多久,约翰尼的上司门津格少校亲自赶来,对波波夫说:“我们德国需要一个精明能干的情报人员,能够在各个地方都畅行无阻。你丰富的社交关系对此十分有利,我们十分看重你的才华。同样,我们会付给你应得的高额报酬。”波波夫其实心里早已有数,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少校的安排。
一天过后,英国大使馆发给波波夫消息,称为他安排了一场会见。波波夫匆匆赶去,接见他的正是英国情报第六处即M16驻巴尔干的首脑史巴雷迪斯。波波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表明自己想要借机会打入德国情报局的内部,为击败纳粹德国尽一份力。波波夫在对话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勇气,打动了史巴雷迪斯。史巴雷迪斯说:“好吧,那你就去做吧。你要时刻与我方保持联络。另外,你要设法告知他们有一个急需用钱的外交官朋友,他可以通过传送外交邮袋来投递情报。”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波波夫的父亲有一个专职司机名叫杜卡,当波波夫从英国大使馆出来的时候,杜卡发现了他,并偷偷拍下他走出大使馆的照片。杜卡生性好赌,嗜酒如命,总想借机发一笔横财,他威胁波波夫说:“我知道你的秘密,如果你给我一大笔钱,我就当什么都没看见,否则我就把你的事向门津格告密。”波波夫害怕起来,把杜卡稳住之后,回去和他的哥哥伊沃商量怎么办。伊沃也是一个反纳粹分子,一听此事,立即说:“干掉杜卡!”
“可以吗?”
“没问题,可以叫你的同学鲁卡斯帮忙。”
于是,一天晚上,波波夫兄弟二人和鲁卡斯把杜卡骗出来,然后掐死了他。
之后,波波夫很快又会见了纳粹德国的门津格少校。这次见面他们谈了很多问题,门津格为波波夫提供了一小瓶密写剂,并安排了如何互相联系等事宜。最后,他为波波夫起了一个化名“伊凡”。从这以后,波波夫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双面间谍生涯。
双面间谍
英国的史巴雷迪斯在几周后向波波夫下达了第一个任务:搜集德国“海狮行动计划”的所有行动并报告。但是双面间谍并不好当,波波夫又很快被告知德国方面试图把他调去英国,搜集有关英国的各种地理方面的相关情报。可是聪明的他立刻猜出,德国安排他此行的任务就是去为“海狮行动计划”搜索轰炸目标。在前往英国之前,波波夫见到了德国为他安排的新上司卡斯索夫。卡斯索夫是个果断而干练的人,他在第一次见面中就教会了波波夫如何使用密码和投递文件,还为他提供了一架莱卡照相机。这次见面后,卡斯索夫将他安排在了一家由德国人经营的大饭店。
但是德国人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他们为波波夫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考验。当波波夫住进旅馆后,多次碰到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并频频对他暗送秋波。波波夫起初并没有在意。当晚,波波夫冲完澡回到卧室,惊讶地发现这位金发女郎正躺在他的卧床上暧昧地看着他。看见波波夫走来,这位女子竟然敬上了一杯白兰地,充满诱惑地说:“来吧,有趣的男人,陪我喝一杯。”其实波波夫早已察觉到了些什么,虽然表面顺从,内心却一直理智地保持警惕。他按着这个女人的意思向她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到里斯本后的表面计划。当他编完这些故事后,他发现这个女人表现得十分满意。这时,他确信了自己的猜测:这是德国为了考验自己而专门设置的间谍!事实果然不出波波夫所料,第二天当他向德国方面汇报了这一情况后,卡斯索夫满意地说:“这件事你就不要在意了,上面对你的表现十分满意,我们期待着你从伦敦带来的好消息。”
在充分取得纳粹德国的信任之后,波波夫匆匆赶赴英国首都伦敦。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英国方面更严格的考验正在等着他。英国情报局对他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轮番拷问,过程极为严厉。但波波夫最终还是通过了考验,取得了英国方面的信任。之后,波波夫受邀前往英国M16少将孟席斯家中“度周末”。
在少将家中,波波夫向他提供了德国让他搜集的情报,并在M16处的“双十委员会”的协助下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搜集工作”:包括用相机拍摄的伪造机场和不太全面的飞机军舰数量和型号,以及重点地区的地形图,等等。经过少校夫人的介绍,他还结识了奥地利纳粹头目的女儿嘉黛·沙利文。这个姑娘长得十分俊俏,而且丝毫没有受到父亲影响,反而自行出逃到英国投身反纳粹斗争。
起初,波波夫对嘉黛本是一见钟情,但由于对上次金发女郎的考验心存疑虑,他按压住心头的爱意,故意对嘉黛敬而远之。后来,嘉黛被派来协助他的间谍工作,在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波波夫终于打消了疑虑,相信了嘉黛和他一样都是反纳粹的斗士。波波夫开始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姑娘。
但是,战争年代的爱情很难长久相守,更何况他们的职业是特工。这项合作任务结束后,波波夫为了刺探德国情报奉命回到里斯本,尽管难舍难分,尽管这一次相见可能就是永别,但为了自己伟大的事业和信念,他们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嘉黛去机场给波波夫送行,看着波波夫离开的背影,嘉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到德国,由于卡斯索夫对波波尔的工作完成情况十分满意,他告诉波波夫总部会嘉奖他。没想到,等待波波夫的又是一番细致且持久的审讯,他们对情报的每个细节都要刨根问底。还好波波夫经得住考验,一番盘问下来,德国方面还是批准了波波夫继续工作。
这次,由于取得了德国的进一步信任,英国M16开始逐渐重视波波夫的工作能力,并为波波夫起了一个专用代号——“三轮车”。从这时开始,“三轮车”波波夫在盟军谍报界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三轮车”的贡献
在之后的工作中,“三轮车”的表现越发突出。波波夫提出的“迈斯德计划”帮助德国利用一个戏院老板为他们将活动经费转发给特工人员,也提高了自己工作的安全性;德军计划对英国发动毒气战,于是波波夫通过手段虚拟了一份报告,谎称英国对此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于是德国人放弃了这个计划;英国海军为了使德国不敢进犯东海岸,于是设计了一份虚构的水雷区图纸,试图用来恐吓德国舰队。波波夫将这一情报交给了自己的好友海军参谋总部的伊文,并利用他将这一情报送给了德国人。德国人对此深信不疑,进而打消了进攻英国东海岸的想法。
当然,波波夫在蒙骗德国人的同时,也为英国收集了相当可观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计划进攻北非,“海狮计划”暂时搁浅,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从德国那里学来了“显微点”技术,并将具体原理交给了英国。如此一来,能把整页的材料缩小到微小的胶片上,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读出的这一“显微点”技术,使英国有效地破获了许多情报,也使英国的情报可以被更方便更安全地传送。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顺利。1941年3月,波波夫接到德国的命令,希望他前往美国协助卡纳里斯将军重建美国的间谍网,调查美国海军对战争的准备,详细搜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情报。波波夫只得奉命前往。而英国对此也束手无策,只得让波波夫暂离德国,并让他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领导。
波波夫在纽约住下来之后,开始建立新的关系网。在此期间,他巧遇几年前的旧情人——一位来自法国的电影明星。他乡遇故知,他们的感情也开始慢慢升温。很快他们开始频繁约会。一次,当波波夫和这位美女明星一起在迈阿密沙滩游玩时,突然走来一位联邦调查局的警官,他对波波夫严肃地说:“你好,波波夫先生。我奉命而来对您提出警告,您的行为已经触犯了联邦妇孺法。另外,胡佛先生想和你谈些公事。”当时胡佛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局长。美国警官直接将波波夫带进了防弹轿车,一路驶往美国首都华盛顿。
这次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胡佛警官的见面并不愉快。对话期间,胡佛口出恶言:“你是从哪里跑到这里来的?6个星期以来,你一直在追逐电影明星,我警告你,我不能容忍这种情况。”他怀疑波波夫的间谍身份,更怀疑他是为了金钱而买卖情报的无耻之徒。波波夫对此十分恼怒,一番争执之后,波波夫气愤地离开了胡佛的办公室。这次会谈让波波夫情绪十分低落,但冷静下来之后,他为了应付德国的情报要求,只得去《纽约时报》大厦,从最近的几期报纸中提供的数字资料,伪造成了几份绝密情报用以交差。
事实上,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曾向美国提供过虚假情报,从那之后,美国人一直不太相信英国人的话。在这次二战中,两国的情报机构除了合作更多的反而是勾心斗角,由此造成了许多巨大的损失。
就这样,直到1942年德国西线战事又起,波波夫才接到返回德国的命令,得以重新为英国提供谍报了。于是波波夫迅速离开了纽约,告别了这个令他失望的城市。
由于美国方面的不合作,波波夫此次美国之行令德国十分不满意。为了能重新赢得德国的信任,波波夫决定先发制人。一见到卡斯索夫,波波夫就主动说:“这次美国之行真是糟糕透顶。我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几乎无人过问。虽然如此,我还是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于是,波波夫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些看似重要却不会损失英国过多利益的情报,并充分运用了他做律师时练就的优秀口才,终于将卡斯索夫说服了。卡斯索夫听后转而安慰波波夫说:“我们一直对你充满信心。看来你的美国之行其实大有成绩,所以请你不要在意了。”接着,卡斯索夫派波波夫前往伦敦,他认真地说:“那里需要你的统一领导。”
于是,在1942年的11月,波波夫终于再次踏上了英国的土地。波波夫在英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波波夫先是应英国当局的要求,在约翰尼的帮助下不动声色地捣毁了一个德国在英国安插的间谍网。而后,德国机关要求波波夫增派人手来代替被捣毁的间谍网,加强情报搜集的工作。为了迷惑德国人的视线,波波夫从南斯拉夫将一些有关系的人偷渡了过来,宣称把他的“组织”扩大到了“几十人”。这一计划让德国损失了不少经费,而且德国得到的消息都是些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波波夫总是会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提供正确警报,虽然为时已晚难以挽救损失,但是德国当局对波波夫的能力还是没有丝毫怀疑。
有一次,波波夫向卡斯索夫要活动经费,他抱怨给的钱太少了。卡斯索夫解释说:“请你相信我,我已经尽力了。上面把大笔钱给了一个特殊的情报员。他向我们提供了很多难以置信的重要情报。”
“是吗?我不相信有人能够在英国得到比我提供的情报更重要的情报。”
“他提供了德黑兰会议记录和盟军将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登陆的消息。”
“真不可思议!这确实很了不起!他是什么人啊?”波波夫假装不经意地问。
“他是你的同乡。”卡斯索夫说。
波波夫立即把这一消息报告英国情报局。英国反间谍机构立即对参与德黑兰会议记录的人进行排查,最后嫌疑目标集中在英国驻安卡拉大使馆的一个阿尔巴尼亚随从身上。此人就是西塞罗。此人被揪出之后,德国在英国中枢机构的特务网几乎被全面捣毁。在波波夫的精心策反下,好友约翰尼也站在了英国一边,成为了波波夫的得力助手。
间谍身份暴露
战争的发展对德国越来越不利,而且德国在英国安插的情报关系网不断受损,德国方面决定加强自己在英国的谍报组织建设。于是,阿布维尔决定推行一个名为“太上皇”的计划,让他手下的两个安插在英国的间谍组织互相侦查评价对方,用以提高双方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
波波夫迅速意识到了这个计划可能会使自己双面间谍的身份暴露,于是特别提高了警惕。他了解到,直接负责这个间谍互评计划的是阿布维尔手下的情报长官卡姆勒中尉。卡姆勒为人颇有建树,但苦于官运不佳,因此养成了孤芳自赏且有些愤世嫉俗的古怪个性。于是,波波夫为了亲近他,经常投其所好,故意在卡姆勒面前发牢骚,并多次声明他认为卡姆勒中尉才智过人,而卡斯索夫等人是如此无能,等等。就这样,久而久之,卡姆勒渐渐把波波夫当做了知心朋友,并多次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在评价各地间谍组织期间,卡姆勒自以为是地把一个名叫“奥斯特罗”特殊间谍网透露给了波波夫,并有意无意地提醒波波夫应该注意这个“对手”。
原来,波波夫的间谍网并不是德国在英国唯一的底牌。而这个“奥斯特罗”正是一个同样掩藏很深的德国间谍组织。在约翰尼的大力帮助下,波波夫终于得知,自己的组织以及这个“三轮车”的代号确实已经处在“奥斯特罗”的怀疑当中。
于是,波波夫马上向英国方面进行了汇报,详细地阐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次日,英国“双十委员会”决定,将会提供给波波夫一些可供验证的真实情报,用来打消“奥斯特罗”对波波夫的怀疑,巩固波波夫在德国情报机关的地位。
这个决定很快取得了效果,波波夫的间谍组织得到了德国更加深入的信任。当然,英国为了打击德国这次的“太上皇”反攻计划,也制订了相应的“海王星”计划:命令波波夫向德国发出虚假消息,谎称英美联军将组成三支军队进攻加莱海峡,并虚构了大量相关数据以使德国信服。于是,经过波波夫的一番努力以及英国方面的积极配合,德国的进攻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德国谍报部门在这次斗争中损失惨重,德国方面决定对组织成员进行一次更加严格彻底的审查,波波夫自然也在审查范围之内。于是,波波夫被命令立刻赶回德国。令波波夫没有想到的是,回到德国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德国总部竟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工作。原来,真正对他的考验正是藏在这一段貌似清闲的时光中。
一天,无事可做的波波夫应邀与一群老朋友在酒吧见面,这些人把一名貌若天仙的比利时姑娘介绍给了他。波波夫的心立刻被这位名叫露易丝的姑娘所打动,于是他邀请露易丝在酒吧喝了几杯。接着,相谈甚欢的他们很自然地回到了波波夫的住所。这些事情发展得很自然、很顺利,全然没有使波波夫察觉到什么。直到凌晨三四点左右,波波夫从睡梦中醒来,却发现露易丝正在悄悄地翻看他的办公桌的抽屉。原来,这个露易丝就是德国为了审查波波夫派来的侦探。幸好,波波夫的重要文件从不放在房间里,于是波波夫继续假装睡着,让露易丝把房间翻了个够。
露易丝这关波波夫算是通过了,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约翰尼突然从柏林赶来,告知波波夫,德国方面计划在几天后对波波夫等人使用测谎血浆。据说这种血浆是一种致幻剂之类的东西,可以破坏人的意志,使人无法说谎。这个消息让波波夫很是为难。
约翰尼说:“听说这种药与人的意志力有关系,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
波波夫说:“能不能先搞点这种药,让我有所准备。”
“我试试吧。”
约翰尼真的拿了一包药回来,并带来一名医生。这名医生仇恨纳粹分子,因此愿意为波波夫做实验。他给波波夫打了一针,说:“几分钟后就会有反应,有什么事到隔壁房间找我。”很快,波波夫感觉到头晕、恶心,他知道药性发作了,于是对约翰尼说:“你开始提问吧。”
约翰尼问他参与了哪些活动,接触了哪些人。波波夫要么回避,要么撒谎,虽然说话有困难,但是他竭力保持头脑清醒。为了实验自己对测谎血浆的承受能力,他又让医生加大剂量,这次他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他知道约翰尼问了一些问题,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答的。当他醒来之后,约翰尼告诉他没有泄露半点儿情况。
当天晚上,波兰来的专家米勒上校对波波夫进行审查,让医生给波波夫注射测谎血浆。不一会儿波波夫就感到头晕目眩,但是他一点儿都不紧张,因为只是注射了30毫克,他在实验时用过50毫克。米勒问了他一些问题,他没有露出一点儿破绽。
于是,德国又将波波夫派回了英国,命令他领导那里的间谍小组,并为他提供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波波夫欣然返回英国。
1944年5月,约翰尼开始倒卖黄金,结果在收购黄金时,被盖世太保侦缉队查获,他的家也被搜查了。除了黄金之外,还在他家搜出不少秘密文件,这些文件足以证明他是英国间谍。约翰尼被捕了。
一天深夜,M16紧急通知波波夫:约翰尼已经被德国逮捕,并在他的通讯录中查出了你们所有人。请你立即出动,在德国进行批捕之前展开紧急营救,我们会在比利时接应你们。听到这个消息,波波夫禁不住一阵晕眩,多年的心血功亏一篑。但是,波波夫立刻整理了思绪,赶赴里斯本开展营救工作。
但是为时已晚,虽然波波夫竭尽全力企图营救好友约翰尼,但约翰尼还是在奥拉宁堡集中营被处死。而波波夫手下的其他间谍人员也纷纷落网,波波夫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自保,并最终在比利时获救。
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而德国由于信任了波波夫等人提供的错误信息,使同盟军大获全胜。纳粹德国的统治终于被瓦解了。
战争结束后,英国情报机关为波波夫手下的“三轮车”小组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并向波波夫授予了帝国勋章。但是,波波夫的心情始终无法得到放松,他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位不幸牺牲的好朋友约翰尼。
1974年,波波夫写成了一本名为《间谍反间谍》的书,用来纪念他辉煌的谍报生涯和最好的朋友约翰尼。
1981年,他在法国南部的奥比奥去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