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郭守敬

——勤于钻研,广泛涉猎

名人小档案

■ 姓 名:郭守敬

■ 生卒年:1231~1316

■ 籍 贯:顺德邢台

郭守敬的祖父是金元之际学者,精通五经,熟知天文历算,擅长水利工程。在祖父熏陶下,郭守敬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13世纪世界上有突出成就和发明创造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仅在天文、历算和水利工程方面成绩卓著,在地理、数学和机械工程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的名字被国际天文学会用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所以,著名科学家茅以升说:“郭守敬不仅在地上闻名,而且还在天上闻名。”

成才启示

对自然界的深刻研究是人生价值最富饶的源泉。

人类最高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人生的价值在于给世界创造价值。

1276年,元世祖灭南宋迁都大都后,决定改旧历,颁行元代自己的历法,郭守敬参加了修订新历的工作。在准备工作中,郭守敬重新创制一套精密的仪器,他改进了圭表,解决了观测困难,减少了观

结果的误差。他还改变了浑天仪的基本结构,比原来的浑天仪简单且实用,所以叫做简仪。它可以同时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高度。他创造的简仪等天文仪器比西方类似的发明早了几个世纪,不仅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而且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对中国天文历法的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郭守敬用他创造简仪对黄道和赤道交角、黄道和二十八度进行了精密测定,这两项观测成果对编订新历有重大的意义。

《钦定授时通考》书影

1278年,郭守敬在大都设计建造了太史院和观天台,还主持了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四川、云南和河西走廊,南及南中国海,北尽西伯利亚,南北跨度5000多公里,东西行程2500多公里的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活动。郭守敬精密的天文测量,为创定新历提供了精确的天文实测数据。1281年,《授时历》在全国颁行。《授时历》所定一年周期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但却比西方现行的公历早了几百年。《授时历》一直使用到明朝末年,还东传到日本和朝鲜。

在水利方面,郭守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260年,郭守敬帮助大名路长官张文谦到各地勘测地形,筹划水利工程。1262年,经张文谦推荐,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6条水利方面的建议,被元世祖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又提升为银符副河渠使。1264年,郭守敬在西夏修复水利工程,9万多公顷的良田得到了灌溉。完成修渠工程后,郭守敬又去探求黄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探求黄河源头的人。

为了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沟通南方与北方的经济交流,元世祖决定疏通淤塞已久的大运河,并开凿从天津到大都的水上通道,由郭守敬负责设计督修。1291年,郭守敬提出把昌平神山(今凤凰山)的白浮泉水引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的前身),并沿途拦截所有从西向东流入清河、沙河的泉水,汇合到积水潭,作为运河的水源。1292年8月的一天,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开河工程正式动工了。1293年秋天,这条从神山一直到通州高丽庄,全程80公里米的运河工程全部竣工。

郭守敬设计主持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南北航运,改善了农业灌溉,不仅在当时起了促进生产贸易的作用,而且惠及后世。特别是通惠河的开通,使京杭大运河畅通无阻,大大加强了南北物资的交流。当时的大都城商船云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他的水利设计的先进思想和措施,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发。

元政府从郭守敬这里开了一个先例,以后的太史令和其他负责天文的官员,一律不许退休。郭守敬一直留任到他86岁去世。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文天祥坚持抗元,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