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方决定说话策略
我们已经讲过,说话不是说话人一个人的事情,而必须考虑听众。我们讲话的目的,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别人听。那么,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听众。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尽量使用适合对方的表达方式,即根据对方决定我们的说话策略。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话艺术来使你轻易地掌握说话技巧。在说话之前,你有必要对下列问题仔细地进行考虑: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以及怎么讲等。
事实上,自从我开办卡耐基训练班以来,我面对过难以计数的不同的人,他们都需要我向他们表达我的观点。我要使自己的讲课和谈话能够适应他们,就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说话策略。你应该像我一样,面对不同的人,随时准备改变你的说话策略。
同样的一种说话策略,对不同的人为什么不一定都适合呢?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素质、性格、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都不相同。比如,我可以对害羞的A小姐进行鼓励,以建立她的自信,从而使她能够站起来当众说话;对好辩的B先生则进行容忍训练,让他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使得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失去顾客。之所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就是因为A小姐和B先生的性格不相同。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于听肤浅、通俗的话,对他们应该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应该多举明显的例子。对于那些刚愎自用的人,不必循循善诱,你可以用激将法;对于喜欢夸张的人,不必表里如一,可以进行诱导;对于生性沉默内敛的人,不妨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对于脾气暴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通过这些兴趣点改变其思想,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你才能取得说话的最好效果。
罗素·康维尔前后发表过以“发现自我”为题的著名演说近6000次。你或许会感到不可思议,或许认为重复这么多次的演讲,其内容应该已经根深蒂固地刻在演讲者的脑海中了,所以每次演讲时连字句音调都不会作任何改变了。
事实并非如此。康维尔博士知道,听众的知识水平与背景各不相同,只有让听众感到他的演讲是有针对性的、活生生的东西,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这个演讲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他是怎么在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中成功地维系着自己和听众之间轻松愉快的关系的呢?请看他自己的回忆:
“在到了某一个城市或镇上准备发表演讲之前,我总是先去拜访当地的经理、学校校长、牧师等有知识或有名望的人,然后走进商店同那里的人们谈话,这样我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他们个人的发展机遇。之后,我才发表演讲,并在演讲中和他们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康维尔博士非常清楚地知道,成功的沟通必须依靠演讲者使他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听众成为演讲的一部分。尽管这篇重复了近6000次的演讲成为人们最欢迎的演讲,但我们却找不到演说词的副本。由于康维尔博士的睿智和勤奋,所以虽然这一相同的主题他已经给数不清的人们讲过,但同样的演讲不会说两次,因为他面对的是不同的人。
有一条船航行至海上时,突然发生了意外。船长命令大副去叫乘客弃船。大副去了半天,结果却悻悻而回。他说:“他们都不愿意弃船,对不起,我实在没办法了。”
船长只好亲自到甲板上去。不一会儿,他便微笑着回来了,然后对大副说:“他们都跳下去了,我们也走吧!”
大副很惊讶,于是问船长是怎么做到的。
船长说:“我首先对那个英国人说:‘作为绅士,你应该做出表率。’他就跳下去了。接着,我对法国人说:‘那种样子是很浪漫而且潇洒的。’于是他也跳了下去。然后,我板着脸对德国人说:‘这是命令,你必须跳下去。’于是德国人也跳了下去。我对伊拉克人说:‘这是将军和真主的旨意。’他马上起身,还没穿救生衣就跳了下去。”
大副听了十分佩服,说道:“太妙了,船长,那么美国人呢?”
船长回答:“我说:‘您是被保了险的,先生。’那人夹着皮包跳下水去了。”
这虽然可能不是一件真实的事,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你也许已经有所感悟——即我们在说话时,应该时时记着特定的听众。而在说话之前,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听众是什么样的听众。具体而言应该如何做呢?至少有以下几点你需要注意:
谈论对方真正感兴趣的话题
你必须谈论对方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这是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这样的话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每一个拜访过罗斯福总统的人,都会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十分惊讶。波赖特福是研究罗斯福的专家,他解释说:“不论是牧童、骑士,还是纽约的政客、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该和他谈论什么话题。”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罗斯福总是会在访客到来之前,翻阅一些对方特别感兴趣的资料。
使用对方所熟悉的事例
你必须使用对方熟悉的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也许你辛辛苦苦地说了半天,却还是没有把自己的意思向听众们解释清楚。我的建议是,不妨把你的道理和听众熟悉的事情作比较,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和他们所熟悉的那件事情道理是一样的。
曾有一个门徒问耶稣,为何他总是喜欢用比喻来向大众讲道理。耶稣说:“因为他们虽然在用眼睛看但是却看不见,虽然在用耳朵听但是却听不见,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了解了。”当你向听众谈论他们不熟悉的话题时,他们会有很深的了解吗?这自然很难。所以,我们需要把人们不知道、不熟悉的事物和他们已经知道、已经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当化学家要向孩子介绍催化剂在化学中对工业的贡献时,如果他说:“这种物质能让别的物质改变而不会改变自身。”孩子也许很难懂得。
但是,化学家可以说:“它就像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操场上又跳又打又闹,还推别的孩子,结果自己却安然无恙,从没有被人打过。”这不是更加容易使孩子们懂得吗?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你是一位医生、律师或经济学家,当你打算向外行人介绍一些你的专业知识时,千万要慎用专业术语,即使用了专业术语你也必须极为小心地作详细的解释。
根据对象决定如何说话
⊙必须对对方有充分的了解。
⊙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懂得你说话的内容。
⊙尽量不要使用只有你个人才熟悉的词语。
⊙把你的话题引导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来。
⊙不要使你说话的内容充满空洞的词汇,你可以多举一些事例来加深对方的理解和印象。
我曾经听过无数次失败的演讲,演讲者并非没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演讲技术,但是他们的不小心却使得他们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为什么?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一般听众对他们的行业缺乏了解,可是他们却高谈阔论,在自己的演讲中大量地使用专业术语,使得听众越听越迷惘。他们的演讲简直如同天书,所以会毫无效果。
因此,记住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思维如智者,说话如众人。”不过,我并没有说绝对不要用术语。当你下次说话想用专业术语的时候,你必须谨慎地向听众进行解释,这样才能使他们懂得你说话的主旨——而那些需要一再使用的关键词则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