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又说手机摄影的式样。
我在拍摄并制作出这张照片之后,有朋友说这才是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但我却真的不是这样的想法。遇到高手,拿数码相机拍摄,然后用影像软件调整制作,同样能够得到一样效果的照片,只不过使用手机快捷地拍摄,用手机内的影像软件迅速地制作,比较照相机拍摄制作的照片要来得容易罢了。
这是我在房间茶几上拍摄的插花,花的学名叫“凌霄”,也有说叫“紫葳”的,过去我家住四合院的时候这种花爬满了屋顶。我在窗下拍摄了如此的照片,再用影像软件加以修饰,把画面做成了一种更加杂乱的感觉,前面就像是隔着一层并不洁净的玻璃,如此这般是为了弱化花瓶下面的玻璃茶几,“制造出”这样的一张怀旧的照片。
用手机拍照,我已经习惯使用“滤镜”了,这让我开阔了摄影的视野,摄影可以拍摄得相对真实,也可以制作得似是而非。眼睛看到的可以拍摄下来,但还是应该事先想像出经过制作呈现出来的模样,就像安塞尔·亚当斯说到的“预视”,这样才能够采集到可用的影像素材。
走进公园,花草遍地,有意识地斜向拍摄了竖幅的这张照片,之后在软件里面稍许进行了剪裁,用暖调的滤镜模式给予覆盖,就形成了如此“热烈”的场面。
都说喜欢摄影的人会看,所以我也在不断地练习着多看,一是看看人家的好照片,继而分析别人在拍摄的时候面对景物是怎么看。二是学习着别人的方法去看,进而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别人不注意的那些值得一看,并且还得是值得一拍的景象。
下班,走出地铁车站,从公共汽车站牌的缝隙中,我看到了远处排队等车的人们恰巧在这个缝隙的中间。手机在握拍下了这张照片,把站牌上下做了虚化的处理,让排队的人们清晰地出现在画面的中间。
商店里面摆放着一顶小草帽,是清纯少女才适合戴的那种,白色的蝴蝶结让小草帽显得十分地典丽。看到它会给你带来清新的想像,勾起那时尚的古典。
我走了过去,高角度用手机拍摄下小草帽的侧面,之后用软件虚化了主体的周边,只留下了草帽中间清晰的那一条线。
我总是在想:对于并非用于传递真实信息的照片,若完全拍摄成如眼睛所见,可能会失去运用摄影的技巧对于所要表达情感的展现。
我有兴趣拍摄的多是一些很小的场景,总觉得这样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景象容易把握,拍摄所谓的大风光、大场景我从心理上就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恐惧,而诸如“一叶知秋”式的照片我想是否可以给人带来一些额外的想像?譬如这张座椅,我只拍摄了一个边角,黄色的板条,蓝色的扶手,以及周边的花丛,都没有拍摄完全,我是想用这些不同的边角“组合”成一个协调的画面,如若还能够让人想到那完整的座椅,成片的花草,以及从上到下的扶手,或者是坐在这里休息的舒心感受,那不是更好吗?
透过汽车的玻璃,外面下着小雨,路人打伞而过,我用手机拍摄下如此的场景。调整拍摄的距离让焦点在玻璃上面,散落在车窗玻璃上的雨滴清晰可见,窗外模糊的是行人,是那把翻起了边的旧雨伞。
当下智能手机拍摄功能的控制越来越方便了,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都会像照相机那样调整,不停地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同时我也在不停地学习摆弄的手机摄影的控制系统,用得恰当就能够得到预想到的影像效果,这一点与照相机并无二致。
怎样去寻找一个适合拍摄成照片的“画面”?我的体会是要学会怎么看。看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看”的经验。以自己的知识,养成独特的视觉习惯,其实是一件大家都已经具有了,但又不一定被别人所认可的事情。我们总是说“看问题要有独特的视角!”但是否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看习惯?除非您不理会他人是怎么样地“看”。
拍照片就要四处多看,其实都想营造一个别人并不常见,但是又能够认可的画面,出其不意,又令人惊喜!
在一个用威士忌酒厂改造成的艺术区里,旧砖墙上的窗户玻璃变成了一面镜子,映射出我背后的场景,蓝色的天与红墙形成了冷暖的色彩对比,而斜向的拍摄又有两个目的:一是尽量不把自己的身影映入画面(其实也没有完全避开),二是倾斜着拍摄不显得呆板。为什么我会这样理解所谓“摄影的看”?我能想到的可能还是多数人不会这样去看。
摄影靠光影起家,有了光影就有了照片上影像的无数变化。此外,生活中见到的光影变化多端,许多的光影有可能就展现那么一瞬间,将其拍摄下来皆可作为纪念。
步行在胡同中,一侧的玻璃窗反射过强烈的光线,将汽车的影子映射在满是龟裂纹理的墙面上,似乎是时代的反差,又像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场景那么简单,汽车那柔和的曲线,滑过横幅的画面,显得神秘,有些修长,强光聚集在中间,是这样的一些遐想(瞎想)吸引了我的视线。
这影子持续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对面的窗子关上了,这样的一幕或许不会再现。
面对商店里的橱窗,把手机贴在了玻璃上,寻找到了这样一个似乎比较合适的画面,希望能够成为一张还可以看得过去的影像。
您会说:橱窗里的模特还可以作为“素材”吗?我当时也是在想:应该利用这样的一个现成的影像,制作出略带“情绪化”的一张照片。之后的事情就是剪裁,色温,反差,滤镜,边框,“制造出”不一样的光鲜效果,最后就成了这番模样。
下班的路上,走过街口的地方,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把一辆自行车锁在了电线杆拉索上,锈蚀的车锁不知已经在这里放了许久。这当是一个调皮男孩儿的玩具,不修,不擦,任凭风吹雨打。
我凑近将车子拍摄下来,惹得两位大妈驻足观看,“你拍它干嘛?”我只笑了笑,并没有回答,站起身来在手机里修整着这张照片,不一会儿我再拿着手机给大妈看,当时她们的表情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