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提要》载:“《古今词话》六卷,国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吴江人。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年。”然维见明嘉靖前白口本《笺注草堂诗余》林外《洞仙歌》①下引《古今词话》云:“此词乃近时林外题于吴江垂虹亭。”(明刻《类编草堂诗余》②亦同)案:升庵③《词品》云:“林外字岂尘,有《洞仙歌》书于垂虹亭畔。作道装,不告姓名,饮醉而去。人疑为吕洞宾④。传入宫中。孝宗⑤笑曰:‘云崖洞天无锁,锁与老叶韵,则锁音扫,乃闽音也。’侦问之,果闽人林外也。”(《齐东野语》⑥所载亦略同)则《古今词话》宋明时固有此书。岂雄窃此书而复益以近代事欤?又,《季沧苇书目》⑦载《古今词话》十卷,而沈雄所纂只六卷,益证其非一书矣。
注释
①林外(1106—1170):字岂尘,号肇殷,宋福建晋江人,年过五十才中进士,任过兴化县令。
《洞仙歌》(唐教坊曲,传说为吕洞宾所作)林外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②《类编草堂诗余》:明顾从敬根据宋人何士信的《草堂诗余》编选的词总集,共四卷。首次提出小令、中调、长调的划分方法,比何士信的原书多出七十六首,仍辑录词话为笺。
③升庵: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蜀新都(今四川成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④吕洞宾: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⑤孝宗:即宋孝宗赵眘,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杰出的一位皇帝,在位二十七年。
⑥《齐东野语》:南宋周密所撰笔记。
⑦《季沧苇书目》:季振宜撰。季振宜(1630—?),字诜兮,号沧苇,清代藏书家。
译文
《四库提要》中记载:“《古今词话》六卷,国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吴江人。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年。”但是我见到的明嘉靖前白口本《笺注草堂诗余》林外《洞仙歌》下就有引述《古今词话》中的话:“此词乃近时林外题于吴江垂虹亭。”(明刻《类编草堂诗余》也是这样说的)案:杨慎的《词品》中说:“林外字岂尘,有《洞仙歌》书于垂虹亭畔。作道装,不告姓名,饮醉而去。人疑为吕洞宾。传入宫中。孝宗笑曰:‘云崖洞天无锁,锁与老叶韵,则锁音扫,乃闽音也。’侦问之,果闽人林外也。”(《齐东野语》所载亦略同。)那么《古今词话》一书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今本(沈雄编纂的六卷本《古今词话》)难道是沈雄窃取此书内容而又增加近代词作所成?另外,《季沧苇书目》中记载《古今词话》十卷,而沈雄所编纂的只有六卷,更加证明了沈雄之书与古本《古今词话》不同。
赏析
在《四库提要》中记载的《古今词话》六卷为清代沈雄所编纂。对于这种说法,王国维进行了辩证。
王国维举出的第一个论据是明嘉靖前白口本《笺注草堂诗余》林外《洞仙歌》下就有引述《古今词话》中的话“此词乃近时林外题于吴江垂虹亭”,并且用明刻《类编草堂诗余》来进一步核实。第二个论据是明代杨慎《词品》中南宋宋孝宗时林外《洞仙歌》的一个典故,并且有周密的《齐东野语》可以核实。从这两条翔实的论据中可以看出,在宋代就已有《古今词话》一书了。
王国维接着又举出清代藏书家季振宜所编《季沧苇书目》中记载《古今词话》有十卷,而沈雄的《古今词话》只有六卷。王国维根据前面的论断,怀疑沈雄的六卷本《古今词话》是窃取宋版《古今词话》内容而又增加近代词作所成。
通过以上辩证,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博闻强识,明察秋毫,深谙考证,根基深厚,论证翔实可信,不愧为一代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