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的天文观测
第谷(1546~1601年),也是一位出身贵族的天文学家。儿时和年轻时的第谷与常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他脾气暴躁,性格偏执、好斗,逢事爱问个为什么。这也可能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第谷的成名在于他的天文观测事业。尽管其伯父强烈要求他学文科,第谷还是偷偷地研读天文学著作,尤其是托勒密的《大综合论》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他简直爱不释手。不仅读书,托勒密还付诸行动:观测天象。1563年8月,第谷观测到了木星和土星相合的景观,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是他第一次记录天象,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 奇异的小行星图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自然天体之一,一直以来,它很少被人发现。第谷在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小行星。
▲ 彗星的周期及环绕太阳运行图
1572年12月11日黄昏时分,第谷正忙着手头的实验。疲劳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凝视一下浩渺的天空。这时他一抬头刚好发现了仙后星座中闪烁着一颗新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少年时代起第谷便熟悉天上的星星,他清楚地知道这些星的位置和轨迹。他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小伙伴们的脸庞一样。更何况今天的这颗新星是那么明亮,甚至都有些耀眼。他认定这是一颗新星,它以前从来没出现过。为了得到这颗星的准确数据,第谷使用了精心设计的六分仪却没能发现它有任何视差,而如果是颗近地星就会有58′30″的视差,比如月球。他认为这是一颗从未出现过的恒星,于是给予了它相当的关注,并详细记录了该星的颜色和亮度的变化。这便是第谷超新星的发现过程。当时有许多学者由于盲从《圣经》而把这颗星星称为魔鬼的幻影。
▲ 第谷的天文台
作为开普勒的老师,第谷是望远镜发明以前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在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所赐予的纹岛上建立天文台,以精确地观察星空,所用观察工具是金属六分仪和四分仪。
第谷在天文学界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对彗星的测定。那是在其发现超新星5年后的一个傍晚,他在纹岛的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彗星,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精确的测量,直至75天后消失为止。第谷经过严密论证和推理得出结论:彗星发光是由阳光穿过彗头而致,彗星也是绕日公转的天体。第谷这次以不折不扣的事实驳斥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彗星是燃烧着的干性脂油的谬论。
30多年的时间里,第谷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他的天文观测事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手稿。期间他的敬业精神和出色业绩博得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赏识。国王为他专门拨款修建了乌伦堡天文台,并配以最全、最新的观测仪器。这一切使得第谷如鱼得水,取得一系列观测成就。如编制第一份完整的天文星表,发现黄赤交角的变化和月球运动中的二均差,完成了对基督世界沿用1000多年的儒略历的改历工作,颁行格里高里历法等。最重要的是第谷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开普勒创立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为天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谷以惊人的毅力和一双锐眼把天文观测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可以说在望远境发明之前的天文观测史上,他是巅峰,难怪被人们誉为“星学之王”。
知识链接
《论新天象》
《论新天象》是第谷的一部拉丁文著作,出版于1588年。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第谷11年间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其中包括对1577年大彗星的专门论述,总体上构筑了所谓的“第谷宇宙体系”,该体系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抛弃了以前天文学家惯用的以思辨来阐述见解的方法。他强调以实际观测的数据作为论证的起点。第谷穷其一生进行天文观测,所得大部分资料都集中在《论新天象》一书中。美中不足的是,虽然第谷尊重事实、深入观察的做法为后来的天文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是他在该书中的理论仍然趋向于地心说。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天文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