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兵政八兵法下(4)
籐牌撒星陣法說
李紱
籐牌蓋昉岳忠武麻札刀遺制而為之者也。忠武在潁昌。兀朮以勁軍逼郾城。其軍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曰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武穆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今籐牌入陣。亦專斫敵兵馬足。顧其入敵陣。勿仰視。非有籐牌護其身。不能入也。南方多山。利用步戰。又弓弩鳥鎗。宜於遠。不宜於近。宜於平原。不宜於山谿。若方圓曲折。無往不宜。必用短兵。短兵之技。籐牌為善。余至廣西。繙閱籐牌舊陣圖。其第八圖曰。聚守散殺。心甚喜之。疑即宋將張威撒星之法。比至閱操。乃甚不然。宋史威本傳云。威守荊鄂。多平川廣野。以為是騎兵之利。鐵騎一衝。則步技窮。蜀中戰法不可用。乃以意創為撒星陣。分合不常。聞鼓則聚。聞金則散。敵兵至則聲金。一軍分為數十簇。敵人隨而分兵。則又鼓而聚之。忽之間。分合數變。敵人失措。然後縱擊之。以此輒勝。少時讀史至此。以為施之籐牌為宜。閩中工用籐牌。每遇閩中老將退卒。必訪之。莫有知其法者。先侍郎公有僚曰洪獅山先生。嘗為余譚國初事云。順治十五年。有族兄旅寓鎮江。適海寇入犯鎮江。城中官軍。悉出城拒賊。族兄與居民並派出登城守陴。因得縱觀戰事。云。官軍出城。陣於江口。江中海寇巨艦抵岸。遙聞掌號聲。寇蟻附而上。集於沙洲。約數千人。通為一圓陣。四面籐牌皆外向。若聚數千牌為一牌。兵隱不見。官軍馳馬往衝。將近百步。鞚馬引弓射之。矢不能入。寇屹然不動。官軍鳴金徐退。復鼓而進。乃前衝射。寇仍不動。如是者三。寇陣寂然。徐聞其陣中擂鼓甚急。約十餘聲。寇一齊吶喊。分為五陣。官軍方愕而視之。其中陣復擂鼓。五陣齊吶喊。分為二十五陣。其中陣復擂鼓。各陣吶喊。分為無數陣。睇視之。則皆五人為伍也。散如亂星。飛奔而來。官軍射之不中。遽薄我陣。徑斫馬足。箭無可施。馬驚刀傷。望城則奔。寇隨以入。城遂陷。余曰。此即張威撒星陣也。蓋海上猶有傳其法者。今陣圖有聚守散殺之名。而其法則已謬矣。因昉其意。別為新圖。授中軍官俾演之。其法以六百二十五人為一營。一營分為五軍。分軍一百二十五人。每軍又分為五隊。每隊二十五人。中軍一隊。守備一員主之。輔以千總二員。大纛二人。金鼓三人。牌十人。挑刀十人。居中督陣。二十五人常聚不散。餘四隊。各用百總一員。牌手二十四人。前左右翼各一軍。後左右翼各一軍。每軍各用牌手一百二十五人。每軍亦分為五隊。前後四軍。各以把總一員。百總四員主之。初合陣時。中軍居中。前左右翼二軍環抱於前。後左右翼二軍環抱於後。共為一圓陣。牌皆外向。以禦鎗箭。外一層牌手伏地。二層跪。三層以內皆立。使牌挨聚而上。眾牌混成一牌。名曰渾天陣。如敵兵用騎來衝。敵不至三十步內。俱不得動。屹然靜守。以挫其銳。俟敵一再衝後。中軍擂鼓。一齊吶喊。變為五陣。名曰五星陣。陣定時。中軍再擂鼓吶喊。每陣散為五陣。共散為二十五陣。名曰小撒星陣。陣定時。中軍再擂鼓。再吶減。每陣又各散為五陣。俱五人為伍。前左右翼五十陣。向前奔殺。中軍二十五陣繼之。後軍五十陣又繼之。如後有敵兵。則後軍回兵向後。左有敵則向左。右有敵則向右。名曰大撒星陣。如敵騎驍勇。第一次徑衝至三十步內者。中軍即擂鼓變陣。如敵騎持重。衝至三十步外即復退回者。務必俟彼衝至三次。然後變陣。一以挫彼兇鋒。一以蓄我銳氣。所謂彼竭我盈也。凡敵騎兵用弓箭者。照此應之。或敵係步兵用弓箭者。亦照此應之。如敵用馬上火鎗火。及步下火鎗火者。敵至一里之外。即擂鼓變陣前進。蓋五子。百子。可及一里。且火非牌可當。故須分隊速進。地近則無所施。隊散則鎗不能中也。每遇敵。先以游兵數十騎當敵。衝至敵陣前百步而旋。左右分歸本陣之後。蓋游騎衝至敵陣之前。敵必施放兵器。即知是用弓箭。是用鎗。如係弓箭。按陣不動。如係鎗。即擂鼓變陣。散隊速進。凡散皆以鼓。凡聚皆以金。鳴金一遍。則大撒星陣聚為小撒星陣。鳴金二遍。則小撒星陣聚為五星陣。鳴金三遍。則五星陣復聚為渾天圓陣。張威舊法以金散以鼓聚者。將以疑敵也。今則悉如常法。
演陣餘論
李紱
一演陣先演領旗。凡營伍定制。每隊大纛一桿。領兵五十人。一纛所領。分十小旗。五人為伍。中以一人為領旗。繫小旗於背。餘四人。坐作進退。悉依領旗。故演陣法。先令將弁教千把。千把教領旗。每日止率領旗操演。領旗演熟。再教全隊。蓋人少則易於指授也。
一演陣先熟行列。務令每行相距五尺。乃為行間容行。如演鳥鎗。連環進步。已放鎗者。隨身往後旋轉。中間不致擁擠也。五尺不必弓量。此行領旗與彼行領旗。橫手相接。中間所空。即是五尺。
一陣內鳥鎗。最為要緊。凡執鎗裝藥。夾繩揭蓋。舉鎗照把。俱要演至得心應手。甚至心手相忘。乃為熟練。稍有不熟。則臨時倉猝。顧此失彼。或裝藥過多過少。或夾繩過短過長。或未裝烘藥。或未揭引蓋。無論上把。即求其一響。亦不可得矣。兵丁演鎗費藥。家居無事時。即將空鎗演習。務令熟練。至演陣時。放則齊放。止則齊止。如未放之時。走火先響。或既止之後。手鈍後響。提出教場之傍。跪閱全操。操完釋放。再犯者杖。三犯者革。
一立賞格。凡兵丁有留心陣圖。明習進退變化之法。足代將弁指揮教演者。守糧陞戰糧。戰糧陞馬糧。馬糧陞外委把總。外委把總給親丁守糧一名。
一兵丁須習單刀。南方多山。若兵行山谿之間。深林密箐。伏莽潛發。左右逼近。弓箭不得施。鳥鎗不能放。別無短兵。唯腰刀為人人所有。故平素須教演單刀之法。同一刀也。明刀法者一可當十。不知刀法者十不當一。余在廣西。始教軍中學習單刀。凡餘丁挑守糧。守糧挑戰糧。戰糧挑馬糧。鳥鎗弓箭而外。必兼單刀。未習單刀者。一概不取。半年之後。撫標能單刀者千有餘人。單刀不必別演陣法。即用籐牌舊陣。惟弓箭手必帶插袋而舞。鳥鎗手必負鳥鎗而舞。其法俱用一手刀法。蓋弓箭手須空左手護插袋。鳥鎗手須空左手護鳥鎗也。
五子說
李紱
始用以飛石。故字從石。自明徐文定公用西洋穴之法。而軍威之烈。至此而極。其辟易糜滅。雖雷霆不能過也。顧其為器重而難舉。其用法遲鈍而不靈。往往施放未及。為敵所乘。則反為敵用。惟五子則靈速應手。迭用不窮。克敵制勝。莫之或先焉。其法用好鐵百二十觔。煉至六十觔。然後造為母。再用好鐵五十觔。煉至十五觔。造子五。每子重三觔。母背開一闕。以子入之。藥裝於子。五子互換。終日不息。捷於鬼神。舊法口之上。有實中星一。以定準頭。今於腰之上。添一虛中星。由虛窺實。其直益準。然火所擊者眾。非止一二人而已。準頭猶緩而遠近為急。梢過低。則前高而所及者遠。冒過敵兵。梢過高。則前低而所施者近。不及敵兵。準頭雖正。究歸無用。今增設梢尺一根。以鐵為之。長二尺一寸。與砲架平。滿尺放之。平及一里。減尺三寸。後低前高。可及一里三分。凡營造尺。五尺為一步弓。三百六十弓為一里。長一百八十丈。每里畫作十分。梢尺低一寸。則及一里一分。低二寸。則及一里二分。低三寸。則及一里三分。梢低至三分而止。每用手五人。一人為頭。專主扶立母。擇膽氣壯而目力巧者。膽氣不壯則臨時多倉皇失措。目力不巧則無以定準頭而規遠近。膽氣之壯否。須其人自任。又常以捕賊事試之。目力則須生來巧捷。又令終日料估演試。就平地演之。遙指一木一石。或牆或岸。料估為若干遠。再以步弓量之。是否相合。演至百估百合。而後視法乃精。既估平地。又估不平之地。或近高遠低。或遠高近低。高低既殊。視法即異。演習熟者。許倍食戰糧。令其鼓舞。不時親閱。以覘勤惰。餘四人。止令裝子火藥。行則二人抬。一抗架。一負火藥筐。其裝藥之法。亦令演習至熟。每一。用火藥鉛子各二兩。
行圍訓練疏
岳鍾琪
竊查川省營伍廢弛。急需整頓。臣自金川回省。即奏請立法整飭。務求實效。荷蒙俞允。通飭遵行在案。今已二年有餘。督提兩標。并城守營官兵。係臣與督臣策楞親加訓練。已有起色。其鎮協各營。均不時檄飭勤加操練。臣復與各該營官兵。請領季餉赴省之便。隨時考驗。較之從前。亦覺漸有起色。然不過技藝嫻熟。步武整齊而已。而細察其行走步驅之間。率多軟弱。不甚精悍。蓋由兵丁平日溺於便安。不習勤勞之所致。今思所以整其頹靡。練其筋骨。使之強健。則莫若行圍之一法。查向來直省督撫提鎮。均有行圍之例。每歲於秋冬之際。舉行二三次。所以習勞苦而勵士氣。法至善也。臣前在四川提督任內。亦曾舉行。甚為有益。迄今三十餘年。不但並未舉行。即以行圍之法詢之標員。亦茫然不識。殊非整飭戎行之道。臣受皇上殊恩。畀以封疆重任。凡有益於武備。無不悉心籌畫。務期實效。今臣擬於本年冬三月內。農功已畢之時。查照往例。於成都附郭。擇不近田園。依傍山阜之地。不過一百餘里。帶領官兵。前往圍獵。往返數日。親加訓練。教以分合進退之方。安營住宿之道。俾馬兵馳騁行間。嫺其騎射。步卒奔走原野。練其足力。先期申明號令。嚴束兵丁。不許騷擾。務使兵民相安。如此勤習。歲行三次。率以為常。則兵丁習於勞苦。自必日加精悍。馬步技藝。自必日見純熟。且使習知分合進退之方。安營住宿之道。士馬強而有度。行陣暇而能整。誠於邊省營伍。實有裨益。
書蘇文公用間後
魏世傚
蘇子之三敗不易矣。三軍之事。不用間不能成功。用間則三敗不可試。然則間終不得用乎。吾謂用之之道有三。三者何。吾習其人矣。吾知其心。又知其才之足以濟。夫然後其人可用也。道一。吾有大恩於其人。人願為吾死。吾用之。道二。吾知其人之才。吾不可以知其心。吾可以制其父母妻子之死命。是其勢可用也。道三。故曰用之之道有三。非三者則不可用也。雖然。誠欲用此三者。其道一而已矣。曰試之。試之之道有二。二者何。吾知其人之才矣。吾不深知其心。吾試之。置之於色貨。觀其動否也。置之於刀鋸。觀其變否也。吾知其人之心。吾不深知其才。吾試之。乘之以不可設。以觀其能應。窘之以不可措。以觀其能中。故曰試之之道有二。非二者。則不可試也。雖然。其所以試之者。一而已矣。一者何。隱是也。吾隱而試之。彼其人不知吾之將欲用之也。夫然後間可得也。
行軍策略
湖廣提督俞益謨
一探哨。 山內平原。地勢不同。戰陣行兵亦異。山內險阻萬狀。或懸巖絕澗。一線之路。灣曲窵長。或兩傍深箐。或亂石叢雜。或坍溪斷橋。或茂草蓬蔽。或深溝陷泥。無地不可伏兵。無路不可邀截。若哨探不明。誤入其中。既不能用眾。又不能施巧。雖云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我之將士。未必人人皆勇。難以決其必勝。萬一前途稍郤。則道路窄狹。自相蹂擠。墜巖墜塹。舉不可知。此孟浪無籌之失也。今有良法。我兵與賊戰。不在能破賊。先在我不可敗。今且以營兵一千言之。每百為一哨。撥膽捷步兵一名。配馬兵一名。作十塘。令其前行。或二三里四五里。凡路傍有山。馬兵不能上。則步兵執小號旗一面。上山周圍探望。若無埋伏。及賊兵在前。即執旗立於山上。馬兵馳回即報。一塘無驚。一哨立營。其第二哨。又向前或一二里或三五里。探望的確。來報如前。以次至八九十塘。皆如此立營。若十塘已盡。又自一塘捲起向前。若一邊是山。一人可以瞭望。若兩面是山。未免見一面不見一面。致有差錯。亦未可定。應再撥步兵。分左右登望。左右皆無驚。不必舉號旗。或一邊有驚。則一邊山上之人舉旗。馬兵馳回報知。以便應敵。如此行兵。凡賊之情形我得預知。彼雖邀截佯誘。我已先有不敗勢矣。倘探兵不虞。突然遇賊。馬兵馳回報知。即相山形布陣。準備迎敵。其步兵一名。如走得及。火速走回。如走不及。即入深山巖石。或草木深茂之地。暫為隱避。一人之身。敵猝不暇尋覓。自可免難。如果探報得實。我兵有功。即將此探報之人。準頭功賞敘。庶我兵無倉皇猝急之虞。關係重大。故賞獨加於眾也。
一山谷行營。 山深道險。探兵恐一時搜索不到。誤入伏中。或遮我前。或衝我中。或斷我後。彼以有謀待我無備。山隘之隔。首尾難援。百步之險。前後莫救。若不預先申明。必致倉皇無措。凡爾將士。先將所部兵丁。預定兩哨官兵。若逢要險。即令於兩山紮營。若前部一遇有警。即將本哨退入兩傍。立營之中。正當路口。包山連原。立營扺禦。賊退則躡其後。後營復蜂涌而出。相連立營。更番迭戰。此反客為主。我逸賊勞之法也。倘賊自中間突出。我兵即兩頭紮住山險。踞住高陽。以待敵人。相機應變。士氣百倍。彼雖有謀。難施其巧。蓋我兵先立有營壘以待其來。譬之到處有家。自然軍心齊一不致奔潰。彼此為援。人膽自壯矣。如賊斷我後。當以退為進。將後哨作前哨。量留敵兵倒捲而回。彼自難邀。如遇山溪險隘。必先留兵據守。然後再進山谷。行營無踰此法。此捲簾陣。步步為營之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