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疏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鈔三恭敬禮等者此通人天及二乘并權教大乘六度菩薩等禮五教中即第一愚法聲聞教及第二教中分教義也五輪者兩手兩膝兼頂也離垢慧經一一發願初總者我今五輪於佛作禮為斷於五道離於五蓋令諸眾生常得安住五通具足五眼若別者願我右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得正覺道願我左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於外道法中不起邪見願我右手著地之時猶如世尊坐金剛座右手指地之時震動現瑞證大菩提願我左手著地之時於諸外道以四攝法而攝取之令入正道願我頭頂著地之時令諸眾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也疏云捧足者謂所禮者之足也即此段能所具矣三業備矣謂以最尊之頂鳴捧三寶最卑之足敬之至也故云殷重殷重意業也發願及稱名讚歎即語業也五輪即身業也故三業備也。

[△@△]疏四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能所相。

鈔四無相禮等者正當第二始教禮也謂空是大乘之初門故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既順於空故是始教。

[△@△]疏五起用禮雖無能所普運身心如影普遍禮不可禮。

鈔五起用禮等者第三終教禮也是從空入假依體起用之菩薩也由前空觀悟法無能無所故此知法無性不計定相故觀能禮所禮皆如影像一一全是性之緣起故得普遍也。

[△@△]疏六內觀禮但禮身內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鈔六內觀禮等者第三教中實教禮也謂顯實宗不計空假直見本覺真性故云法身真佛故起信論云離念相者等虗空界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言離念相者離空假之念也背覺合塵攀緣外境為不禮敬心不攀緣外境背塵合覺為歸依禮敬也亦可第四空觀禮真諦佛第五假觀禮俗諦佛第六中觀禮第一義諦佛也。

[△@△]疏七實相禮若內若外同一實相。

鈔七實相禮者第四頓教禮也前無相禮但是初教空理不名為頓今非空非不空非禮非不禮非取內真佛非棄外假佛內外無寄泯絕棲託但得如此不住於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禮諸佛故云實相禮也故仁王經說佛問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觀如來波斯匿王言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不住三際不離三際不住五蘊不離五蘊乃至云非相非無相非取非捨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同真際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觀如來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諸佛如來力無畏等恒沙功德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羅蜜多者應如是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疏言若內者收前第四及第六門也言若外者收前第三第五門也又若內者即當一心三觀也若外者即當一境三諦也。

[△@△]疏八大悲禮隨一一禮普代眾生。

鈔八大悲禮者此下三門總為第五一乘圓教之禮也然此第八一門猶是同教一乘同於終教約能禮人一具一切故屬圓教未顯事事無礙事事融攝故非圓中之別教九十二門方全是別教一乘也大悲禮者謂前雖觀智圓明未顯大悲利物豈名菩提薩埵之禮乎謂上之四門觀智圓明但有菩提之義未具薩埵之義故次第八明大悲禮普代眾生也故此明以同體大悲物我無二我既禮也即眾生皆禮我離慢也即眾生皆離故名大悲禮也。

[△@△]疏九總攝禮攝前六門以為一觀。

鈔九總攝禮者謂融前六門深淺之禮而為一觀即事事無礙也但攝六者一二非儀故謂夫欲禮敬者先須五輪著地捧足殷重(三也)深入法性離能所相(四也)普運身心禮不可禮(五也)但禮內佛不向外求(六也)若內若外同一實相(七也)隨一一禮普代眾生(八也)方稱普賢行願禮也故云總攝也。

[△@△]疏十無盡禮入帝網境若佛若禮重重無盡。

鈔十無盡禮者重重無盡之義如前後所明大經云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亦以言詞普稱讚窮盡未來一切劫一如來所供養具其數無量等眾生此亦兼證讚歎供養又晉經云於一微塵中見一切諸佛菩薩眾圍繞法界塵亦然一一如來所一切剎塵禮若依此禮則一一禮無盡功德豈可量哉不入斯觀徒自疲勞也。

疏文中正辨第五九十實通後八對文可知。

鈔文中正辨第五九十等者以第五起用禮雖無能所而普運身心如影普遍禮不可禮此普賢行願亦須如此普運身心第九第十正同此華嚴宗故云正辨也言實通後八者以前第九中總攝前六故知此中實通後八也。

疏二釋相三一所禮境。

所有盡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謂橫竪普周盡帝網境。

鈔橫竪普周者經中微細周徧及眾會圍繞具如第二稱讚第三供養門中文相備足請互用之下諸門中兼有海會菩薩及聲聞眾等。

疏二能禮因。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

略有二因一以普賢行願力。

此即法力不依行願不能徧故。

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二深信解力。

此即自力謂印持諸佛徧於時處如對目前。

鈔以普賢行願至如對目前者謂以普賢願力見一切境皆是諸佛而為所緣名為法力以深信解之智決定印可攝持如上佛境令現在前名為自力是則於所見境不取生滅一多等定相之境則融通佛境於能見心依智不依識心則見佛之心故大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然心佛境智雖亦融通為約因緣親疎故分法力自力法即緣也自即因也若以緣奪因即法力故融通普遍若以因奪緣則自力故融通普遍今以因緣雙明故齊舉法力自力也。

疏三能禮相二一總明。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謂三業皆徧常無間故。

鈔能禮相中經言悉以清淨等者悉者皆也咸也盡也以者用也清淨三業者簡異染業也謂身無三惡口離四過意三業淨故云清淨等也由染業故惡道轉回今成佛因須憑淨業也三業敬者有其所表大小乘各別大乘三業敬者表佛有三種通故一為顯大師有天眼通以身業敬可見故二為顯大師有天耳通以語業敬可聞故三為顯大師有他心通以意業敬可知故二小乘瞿波論說師三業敬一在明而遠須身業敬以可見故二在暗而近須語業敬以可聞故三在暗復遠須意業敬不見不聞故故三業敬為因果中感得三輪身感神通輪語感教誡輪意感記心輪。

疏二別顯。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

謂一佛之前頓現多身。

鈔一佛之前頓現多身等者謂依前二力故得於境能見多佛於自能現多身乍觀經文若以一一佛所皆現多身則似身多佛少若以一一自身皆禮多佛則似身少佛多據其義理身佛齊等經文欲明一多無礙故於身佛互舉一多若令相對義足應作四句一一身禮多佛即經後句二多身禮一佛即經前句三一身禮一佛如前十重禮中第三禮四多身禮多佛如前第十帝網禮也第一第三句諸宗容有第二第四句唯此華嚴所明言身佛數同者出現品云如來成正覺時以一相方便入善覺智三昧(覺不滯寂故名善覺彼一相故用為方便也)入已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既以一相為方便則物物皆一相故故一即現多)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有量以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身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釋曰引此佛身與眾生數等者證前能禮之身所禮之佛數齊同也又既佛有等眾生數之身住於生界眾生心中又念念有佛成正覺故知佛前本有多身身前本有多佛但以執境迷心致令都不見耳佛以善覺三昧而現之即果門入也今以普賢觀行而見之即因門入也因果之相雖異所入之境無差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一一身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一身之禮等剎塵數是周徧相。

三總結無盡二一顯無盡準十地經有十無盡界。

今此有二謂虗空眾生。

於眾生中開出業惑故成其四眾生無盡一一眾生有多業惑彌顯無盡。

鈔準十地經有十無盡界至故成其四者即經初地說大願已後結云佛子此十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虗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晉經云不可盡法下經亦云不可盡十言十盡者窮盡彼無盡之願令無有餘故云盡也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若世界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善根無有窮盡釋云彼是成就大作用之願故以無窮化生十盡句而結無盡也論釋十界云初一是總皆為化生故餘九是別是別集成度生義故此經所說二種是觀能趣入行願故略餘八但明眾生及虗空界又以觀行是對治門故故眾生開出業及煩惱也。

疏文二一別明虗空二一反顯。

虗空界盡我禮乃盡。

二順釋。

以虗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二總例餘三。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疏二彰無間。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疲謂疲倦厭謂厭足下之九門無盡例此。

鈔二念念相續至例此者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斷願智者審思此文無以生滅之心取相之禮而為禮例下九門亦無以生滅取相之讚歎供養乃至回向等而為普賢行願也。

疏第二稱讚如來三一牒名。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

鈔第二稱讚行先標名稱謂稱述讚即讚揚稱述聖德讚揚其美又稱謂稱揚讚即讚歎如來者於十號中即倣同先迹號金剛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又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涅槃經云如過去佛所說不變從六波羅蜜來至大涅槃故名如來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疏二釋相三一所讚境。

所有盡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鈔所讚境中三重無盡疏所讚境者觀此及供養中經文明多多之佛微細所在兼及眾會無不皆遍具足於前禮敬之中文應影略也。

疏二能讚因。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鈔能讚因者乍看經文似闕法力既言悉以即亦含在其中也。

疏三能讚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海出一切言辭海。

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窮未來際相續不斷。

盡於法界無不周徧。

鈔讚相中云各以出過等者辨能讚相有四義句初標能讚相二正辨稱讚三讚所經時四明其周遍初中辯才天女者如最勝王經說有大功德能滿眾願能施辯才經云有受持經者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言說之辯若於文字句義有所忘失皆令憶持能善開悟復與陀羅尼總持無礙又如下偈讚云聰明勇進辯才天人天供養悉應受名聞世間遍充滿能與一切眾生願又云吉祥成就心安隱聰明慚愧有名聞為母能生於世間勇猛常行大精進又云大婆羅門四明法幻化呪等悉皆通於天仙中得自在能為種子及大地諸天女等集會時如大海潮必來應於諸龍神藥叉眾咸為上首能調伏於諸女中最梵行發言猶如世間王辯才勝出若高峯念者皆與為洲渚眾生若有希求事悉能令彼速得成亦令聰辯具聞持於大地中為第一於此十方世界中如大燈明常普照乃至神鬼諸禽獸咸皆遂彼所求心向下因明有求願者乃至佛辯亦能滿足即知位次多是得果不捨因門菩薩此上經文逐略引來非其次第廣如經說問經說天女有求辯者能施與佛辯既彼有佛辯則無更勝者何言出過耶答彼雖至極更無超越之者此是普賢方便令修行者起最勝意樂作其觀想生不足之心故言出過理亦無爽或彼有佛辯佛辯即合法界法界即是無盡不可超也即取出現品中有一天女有妙舌根念想勝彼故言出過彼經云譬如自在天王有天綵女名曰善口於其口中出一音聲其聲則與百千種樂而共相應一一樂中復有百千差別音聲有似辯才如彼天女所有舌根出妙音聲但合眾樂今以勝解力故所出音聲遍合法界故言出過也言辯才者總有四種一法無礙解於一切法無不通達故二義無礙解於所詮道理無壅塞故三詞無礙解以智慧力普應一切眾生心行差別四辯說無礙解此復有七一應辯一剎那間應得一切眾生三乘五乘根性樂廣樂略者總能應得也二捷辯謂言說迅捷而無蹇訥也三峻辯如懸河建瓴四無疎謬辯謂一一句義稱理合機無疎謬之失也五無斷盡辯說經長時無間斷故六豐義味辯凡所演說豐足義味此具五義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三諦了易解四人心敬愛五聽者無厭七一切世間最上妙辯更無過者總此七種得名辯說無礙解或此七辯亦通前三中開出也然諸經論中或說辯才有多種者皆是隨義展轉開出根本不過四辯也此四辯第九地菩薩方具得之已前得者非勝也若窮理盡相朗照無遺者佛及普賢方稱窮極具足辯也經言微妙舌根者如大經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虗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舌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到涅槃舌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國土舌相也。

疏三總結無盡。

如是虗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虗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疏文少略前若具說者皆如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