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认识解像力与像素——同像素卡片机无法达到单反相机的成像品质
目前最简单的照相机就是柯达和富士生产的傻瓜型胶片照相机,它没有控制曝光和聚焦的装置,拍摄的照片风格比较单一,摄影师无法进行有创造性的拍摄,这种简易相机明显不适用于拍摄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此外,还有数码卡片相机、胶片单反相机等,卡片机主要用于家庭生活的一些摄影活动,即使像素发展到了1000万以上,但限于解像力优先,所成像的品质也不适合作为摄影作品发布。
把拍摄的数码照片在计算机上用软件打开,然后放大观察,会发现这些画面中的所有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点组成的,这些小点就是构成图形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每个像素点的明暗程度和色彩各不相同,聚集在一起形成数码图像的明暗和色彩。相机参数中标识的多少万像素,就是指一定面积上的像素数量。越高的像素数,其拥有的像素也就越丰富,越能表达颜色和画面明暗的真实感,画面质量相应也就越高。由此可见,像素越高,相机的档次也就越高,例如,Nikon D7000的像素超过1600万,即表示这款机型的成像质量要优于1230万像素的Nikon D5000。当然,像素并不是决定相机档次高低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有些全画幅机型的像素要少于1600万,但档次仍然高于D7000。例如,Nikon D3s这款相机的像素就不足1300万,但档次仍要高于Nikon D7000。下面来看画面整体效果与像素的关系。
4256×2832像素时,画面质量非常细腻。
画面大小不变,为1250×832像素时,画面质量已经开始变差。
画面大小不变,为425×283像素时,画面质量已经非常差。
由以上对比可以知道,像素越高,相应的照片画质也会越出色,但像素并不是画质的唯一决定因素,这还涉及解像力的概念。读者可能对解像力的概念感到比较陌生,因为平时使用较少,其实解像力就是图像的分辨率。这个指标主要用做对照相机镜头的还原能力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主要是用相机拍摄逐渐变细的条纹,然后在电脑中使用10~50倍甚至更高倍数的放大效果来观察拍摄的画面。例如,在相同面积的两个区域中画有100条黑线。有的镜头拍出来的影像只能辨认10线,有的镜头拍出来的影像能辨认到100线,则可以认为后者的“解像力”比前者高。在数码单反相机中,解像力主要是针对镜头来说的。下面请看使用相同相机、不同镜头测试的结果。
原图38条线,自右到左逐渐变灰
镜头1分辨出36条线,无法分辨出最右侧2条线
镜头2分辨出34条线,无法分辨出最右侧4条线
由此可以知道,镜头1的解像力要好于镜头2的解像力。
看到此处读者就会明白,为什么数码卡片相机虽然像素可以高达1900万,但成像质量却远不如像素为1200万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
提示
解像力主要是针对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性能而言的,并且与相机内置的处理器性能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