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业前传,从平凡少年到腾讯马帮主(2)
1992年,罗依在北京建起“长城”站,黄耀浩在汕头建立“手拉手”站,这是中国FidoNet模式下建立起的最早的BBS(网络论坛)交换系统,也就是惠多网的雏形。马化腾此时建立的深圳惠多网分站叫Ponysoft(Pony为马化腾的英文名,整个站名译为马化腾的软件)。此外,金山的求伯君和8848的王俊涛,也都在这个时候初出茅庐,求伯君是惠多网珠海西点站长,而王峻涛则是福州站站长。
马化腾对他的Ponysoft惠多网分站非常用心,想尽各种办法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当时的各种媒体几乎都留下了马化腾的声音。在马化腾的不断努力下,Ponysoft深圳惠多网分站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作为深圳地区的代表站台面向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化腾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在圈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家都亲切地将马化腾的深圳分站称为“马站”。
在当时,BBS的最初建立并非为了寻求商业利益,而只是一群年轻人因为新奇和梦想缔造的精神乐园。在BBS上,大家可以坦率地讨论各种技术问题,也可以进行各种生活上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几根电话线连接起了各地的年轻人,使他们可以对着电脑共同倾谈、忧伤、欢笑,这种自由、开放、轻松的氛围,是当时那一代中国的年轻人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也让有机会接触到它的年轻人深深为之着迷。后来这批人对这一时期的中国互联网形成了共同的回忆,他们亲切地将其称为“孩童般的欣喜”,马化腾就是这批“欣喜孩童”中的一员。
后来马化腾回忆起那段时光时,仍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幸福,他自豪地说:“我最早在1995年底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还只能通过电话线拨到香港进行接入,我记得那时的浏览器还是Mosaic,而不是现在的Netscape。我后来做IM工具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的灵感,主要得益于一位南京朋友的提示。说实话,我真要感谢那段时光,一直到现在我也只有在网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据马化腾的家人回忆,他们在此期间也帮了马化腾不少忙。当时安装一部电话需要4000元,而马化腾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好在马化腾的姐姐当时在电话局工作,再加上马化腾要一举安装四部电话,使他最终申请到了半价的优惠。而马化腾的母亲因为当时已经退休在家,就担任起了为他维护系统的工作,这也是马化腾得以一边工作一边创业的原因。
马化腾为他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奔波劳碌,那段时间,他除了每天完成润迅的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惠多网分站的建设上。这一年,马化腾虽然劳碌,但却无比充实。当时的惠多网聚集了中国最高端的互联网人才,马化腾也是通过这个圈子接触到了世界上的互联网前沿信息,还是因为这个圈子,马化腾最早接触到了改变他人生的ICQ软件。
马化腾说:“一接触这个软件,我就知道它的奥妙,因为这与我当初所设想的IM工具完全吻合。在中国互联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一定会有它的用武之地,所以我当时就产生了推动它在中国IM领域发展的念头。”
马化腾的预想没有错,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也确实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1995年末,中国第一位互联网大亨王志东身赴华尔街,拉开了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接轨的滔天大幕。
马化腾此时的目光还没有放到国际舞台上,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研发了一款属于他自己的科技产品。有了之前“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支持,在那之后,马化腾对研发和销售已经是信心十足并且轻车熟路。在结识了一些专业的硬件人才后,马化腾充分利用资源,和这些朋友合作开发了一款可以实时观看股票走势的电子设备,取名“股霸”。对当时的股民来讲,股霸是非常先进的科技产品,大概相当于今天受到都市白领热捧的Ipad。此产品一经推出,销路很快被打开,这让马化腾的资金积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马化腾将自己积累起来的10万元钱正式投资股票,因为当时的股票走势实在太好,而且马化腾也在股票投资上下足了功夫,他的10万元投资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截至1998年,马化腾在炒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这无疑为他的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冥冥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马化腾要自主创业,但马化腾知道,独立创业的时机尚未成熟。
4.脱身打工行列,寻求发展空间
1995年8月9日,网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刚刚成立两年的“网景”还很年轻,但这并不能遮挡新兴行业所赋予它的独特魅力,网景股票一经上市,票面发行价格从每股28美元一路飙升到71美元,整个纳斯达克为之沸腾,这也标志着网络经济正式进入了实体市场。
网景的上市是一个历史时刻,是全球网络经济的一个拐点,从这一天开始,全世界的人都将为之改变,互联网的从业人员,更是为之疯狂。
1996年4月12日,杨致远和好友共同创办了“雅虎”,网站一上线就有5000万用户注册,每年仅仅商业广告一项收入就可以达到4亿美元。雅虎股票在纽约上市时,股值为13美元,但开盘就报价25美元,上市的当天,股票价格上涨了四倍。截至1998年初,雅虎的股票价格已经上升至110美元,总体价值突破40亿美元,一举跻身全球500强企业的行列。
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4月20日,国家计委利用国际专线开通了与世界互联网的连接。此后,中国互联网很快进入商业化。
然而,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商业化道路并不顺畅,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前官员曾说过,当时京广两地的网络互访需要拨长途电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接近于奢侈的消费,因此,当时我国接触互联网的人数还不足10万。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最早是想通过ISP(Interneting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网络服务供应商)来进行普及,而实践则已经证明,在中国电信完全垄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必然使中国互联网行业陷入绝地,“瀛海威”就是一个例子。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取名瀛海威。这家公司在全盛时期,在北京中关村众所周知。在当时互联网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时候,瀛海威已经开始提供上网服务。但实际上因为电信的垄断,瀛海威在和它竞争的同时还在租用它的网络,这就相当于和它打仗却要购买它的武器。因此,仅仅过了一年,瀛海威就被收购,再过一年,张树新辞职,瀛海威的命运就此终结,树立在中关村白颐路上的瀛海威广告牌,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早期的冰冷记忆。
瀛海威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潮中仅仅是沧海一粟,在计划经济、官本位完全压倒市场经济、商本位的当时,大批的自主经营企业都惨遭失败。但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也为后来者起到了“雷”的作用。
瀛海威败下阵去的同时,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前身)、搜狐等网络公司开始崛起,中国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然而这些互联网企业早期的成长却充满了偶然性。首先,资产数千亿的电信部门并没有十分在意互联网市场,新闻和文化部门也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会对市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科技部门更是将全部目光放在国家项目上;其次,国内的一些商业巨头,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钢材、水泥、进出口等行业。根本没人在意互联网这块“小小的蛋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投资互联网就是“烧钱”。
因此,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要得益于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对互联网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对国外的一些投资者予以肯定,这些人不但提供了当时中国所稀缺的资金,也带来了当时中国更加稀缺的管理经验。
1998年的时候,马化腾就在考虑将互联网引入传呼领域,甚至已经成型了一个“网络传呼”的概念。在当时,移动电话的出现对传呼行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当时润迅的主要收益就来自传呼,马化腾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当时的润迅摆脱困境。而实际上,马化腾已经意识到,手机和手机短信的普及必然造成传呼行业的灭亡,传呼行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马化腾当时的做法也仅仅是希望能够延缓传呼业的衰落,拯救润迅。但很可惜,他的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润迅高管的采纳。
同年,美国在线(公司名称)收购了ICQ,并将其推向全世界。首次接触到ICQ的马化腾受到了IM模式的启发,开始考虑将传统的传呼产品和IM联系起来。这就是IM工具首次在马化腾脑海中成形的过程。
IM(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翻译成中文为“实时信息”,是指能够实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信息的网络业务,是最早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之一。自1998年发展至今,IM已经发展成为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信息平台,其中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博客、游戏、信息和电子商务等等。
世界上最早的IM软件为ICQ(I seek you,简称ICQ<;后面两个缩写字母为音译>;),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找你”,最初由三名年轻的以色列人开发出来。这三名以色列人的最初想法并不是研发产品,而是方便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这个小软件很快受到众人的青睐,于是他们便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于1996年发布了ICQ的最初版本。其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ICQ就拥有了85万名用户。随后,雅虎、美国在线和微软都推出了同类产品。
马化腾充分了解了ICQ之后,又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向润迅高层提出了推出同类产品的建议。但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高管们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小东西”不可能带给他们收益。而更加让马化腾感到绝望的是,润迅的很多人仍然对传呼行业抱有希望,这让马化腾终于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马化腾后来曾回忆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这种高速度的变化。”当时,传呼行业的辉煌还没有在人们眼前消散,这个行业就已经进入了绝地,这就造成从业者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应有的市场洞察力,以致形成了整个行业对市场形势的误判。2000年传呼市场进入冰点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袄”。2001年到2002年之间,传呼行业彻底走入了“坟墓”,大批的传呼企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灭。润迅最终也放弃了继续发展传呼业,剩余的客户资源也转赠给了中国联通。
1998年,软件巨头微软发布了windows98操作系统,以更稳定的性能和更便捷的操作为“利器”,全面冲击互联网市场。而在此时,美国网络门户之间的火并已经开始,美国在线(AOL)和雅虎(YAHOO)打得如火如荼,NETSCAPE、微软、LY-COS、EXCITE也都先后卷入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