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远古时代的奇迹(3)
但是,年代这样久远,传说的中间环节这样曲折,能保证这种传说准确无误吗?
2000多年以来,研究“亚特兰提斯”的学者,代不乏人,而且高潮迭起。但因为大多是人云亦云,所以,很多有理智的学者都认为,“大西洲”的故事,只不过是柏拉图创作的一篇警世寓言罢了。最先用现代观点考察“大西洲”的是美国学者唐纳利。
唐纳利并不是考古工作者,也不是探险家,而是美国国会议员,曾出任明尼苏达州副州长。1882年,他出版了《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一书,运用考古、语言、人种、地质、植物、动物等学科知识,对“亚特兰提斯”进行了审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西洋中过去的确曾存在这个显赫的岛国。
他认为,这个帝国的中心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大洲上,连绵不断的小岛和山脊犹如陆桥,把欧、非大陆和美洲大陆连接起来。墨西哥的各种形式的金字塔、庙宇,和埃及、中东的金字塔、庙宇非常相似,中国人的象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非常相似,尤其是埃及人同印第安人木乃伊的保存方法,以及以365天为计算单位的历法非常相似,都说明了有这样一个中介大陆的存在。
它是人类社会从野蛮状态向文明演进的第一个地区,曾向世界各地传播文明火种。它是雅利安和印欧民族祖先的发祥地,也是巴比伦人、亚述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祖先的发祥地。埃及和秘鲁神话代表着亚特兰提斯的原始宗教信仰—崇拜太阳。他们创造着非常先进的铜器时代文化,到大难临头之时,他们已掌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唐纳利的最后结论是:位于欧洲以西1200公里的亚速尔群岛,是这片淹没大陆的唯一尚未沉入大海的一部分,它们原本就是环绕王城的山脉顶峰。
唐纳利的结论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
星球碰撞与记忆残存
1930年的空中摄影显示,在北美的卡尔斯敦地区,有3000多个椭圆形洞口,所有这些洞口的东南方,都有直立的高壁,这说明,洞穴是由来自西北方向的重物撞击形成。不远的海中有一处被称为波多黎各海沟的地方,深9218米,长1550公里,平均宽约120公里。德国物理学家穆克和维立考夫斯基都认为,这是“星球”碰撞的结果。
据推测,这颗脱离了轨道的天体,很可能是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它在一颗偶然经过的彗星引力作用下,进入了地球的引力圈,从西北方向,带着恐怖的呼啸声闯入地球。根据在海底造成的大洞穴,它的直径应该有9.6公里,冲进海中造成了波多黎各海沟,它的一些小碎块,则溅落到加罗林那州的地面上,并且引爆了地球的一个极敏感的地区—亚特兰提斯山脉的火山区。
这是一幅极其可怖的末日画面,火山爆发引起整个亚特兰提斯岛的大地震。一瞬间,所有的房屋、宫殿、庙宇……全成为一片废墟,陷入火海。灼热的岩浆由地底冒出,流入大海,到处是癫狂的飓风和黑色的蘑菇形云柱。亚特兰提斯开始向海底沉没,只有九个岩浆覆盖着的小山峰残存于水面。这就是今天称之为亚速尔群岛的地方。
处在灾难边缘地区的极少数人,驾着船只和木筏逃了出来,把这个可怕的灾难消息带到了东方和西方。
有趣的是,欧洲西部地区的高卢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一场灾难,从西边大洋的中部迁移来的;南北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则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东边的大洋中来的。这似乎也为“大西洲”的存在与消失,提供了一些间接证据。
对故土的记忆和怀念,也残存在一部分动物的基因里。
挪威有一种叫做旅行鼠的啮齿动物,每当它们繁殖过多、食物缺乏的时候,便几十万、上百万地成群结队,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死亡大军,逢沟填沟,逢水过水,直奔西边的大海,入水以后,径直向海洋中心游去,直到全部淹死为止。
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有人猜想,它们是想游回它们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因为,在它们遗传的记忆基因里,那里有丰富的食物。
有一种候鸟,一年一度越过大西洋从欧洲到南美,每当它们飞临亚速尔群岛时,都要绕岛一周,在上空呈环状飞行,然后继续前进,这是否是对祖先故居的一种凭吊呢?
马尾藻海是大西洋中的一块奇特的水域,被称为“洋中之海”,有人认为这里正是大西洲沉没之处。有一种欧洲鳗鱼,每当繁殖期来临之际,便离开它们栖身的池塘、小溪、河流,进入大海,花四个月的时间游到这里,在这里产卵后,雌鱼死去,它们的儿女—幼鳗再游回欧洲。如此循环往复。这是否也是一种恋乡情结,支配着它们在繁殖时期一定要重返家园呢?
比米尼之墙
1933年,美国著名预言家凯西预言:“亚特兰提斯”大陆会因地壳变动再度隆起而在海底出现。时间是1968~1969年,地点是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比米尼岛一带。
对于这段预言,正统的科学家大都嗤之以鼻。随着1945年凯西去世,人们早已把他的预言忘得一干二净了。
1967年,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布拉什飞越佛罗里达州海外的比米尼岛上空,发现附近海域的水面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些类似于人工建筑物的实体。
在迈阿密博物馆工作的华伦坦先生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对这片可疑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许多著名人士参加了这项考察工作,其中包括法国著名的摄影家和发明家雷彼科夫、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和法国潜水员雅克·马约尔。
考察结果表明:在水下4~5米的地方,的确有一道“T”形结构的石墙,高约0.9米,长约70米,它穿过海底淤泥继续以10米宽的模样向远方延伸,断断续续,直到540米远之处仍有发现。石墙由整齐的条石组成,条石边长约5米,厚50厘米到150厘米不等,是用一种类似水泥的东西胶合起来的。
人们把这道宏伟的水下建筑物叫做“比米尼之墙”。雷彼科夫在《另一个世界》杂志上撰文说:“这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拔,墙上的石头砌得十分平整,使整个建筑牢固平稳。”对于“大西洲派”来说,这是亚特兰提斯存在的确证。但是,许多严肃的科学家都提出怀疑,他们认为,这只是“因为靠近海岸,岩石受到海水侵蚀所形成的自然现象”,人类在比米尼大墙的形成过程中没有起任何作用。
对于这种怀疑,另一位热心的考古学家艾尔曼博士通过实地调查,作了正面的回答:
1.在自然侵蚀状态下,那些石头不可能变成这般模样的鱼卵状石灰岩。
2.大小一定的石板,排成540米的直线,尤其是正方形与长方形石块的交互排列,除了人工,别无可能。
3.如果是水的侵蚀或者岩石龟裂等自然现象,它必定是岸边岩棚的一部分,其底部必然和岛屿连接。然而,比米尼石墙独立于海底滩涂,与岩岸毫无关联。
4.如果是波涛侵蚀的结果,它的走向就应该同海岸线平行,而事实上,它的一端却向海洋倾斜。
5.尤其重要的是,艾尔曼的实地测量表明:比米尼之壁平面的任何一个地方,水深都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它的表面在一道水平线上,可见,它确实是一个人工建筑。
后来,艾尔曼又在海底发现了许多长10米的四方形长柱子,其质地肯定不是石头,它由一种我们还不了解的未知材料所构成。
有一位叫库斯托的法国机长亲自下海,用一架小型排泥器在岩石下排除淤泥后发现,全部岩块都建筑在一系列的由小型柱子构成的基座上。他把现场拍成电影带回法国放映,让好奇的法国人大开眼界。
此外,巴哈马群岛有许多海下洞穴,大多在海面50米以下,里面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我们知道,石钟乳、石笋只能由带石灰质的水,在空气中,经过几千年的滴落,凝聚而成。可以肯定的是,洞穴所在之处曾经是高出海面的陆地。它们是什么时候沉入海底的呢?专家们从洞壁上取下海底沉积物化验,结果表明,它们是在12000年以前形成的。
华伦坦博士断言:“这一定是在古代拥有超级文明的亚特兰提斯大陆的遗迹!”
这也正好印证了超级预言家凯西的“亚特兰提斯将在比米尼岛一带浮起”的预言。
有人认为,巴哈马群岛一带才是大西洲的沉没地。克里特大西洲说有的专家指出,柏拉图的叙述有两个明显的矛盾。第一,是时代和生产水平发展上的矛盾。
已知的最早农耕,出现在公元前7000年的伊拉克;我国有原始农业萌芽的河北磁山新石器文化,则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间。最早的埃及象形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而我国殷墟甲骨文仅仅出现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梭伦生前9000年为公元前9600年,那时,不可能有如此发达的文明。
第二,是地质证据上的矛盾。一个有十个城市的岛屿连同它众多的殖民地在一昼夜沉没大海,这在地质学上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大陆板块的漂移,或者因地质构造运动而导致的地块升降,都是缓慢的过程,每年不超过厘米量级。就目前所知而言,陷于地震时地面裂口中的最大物体,不过是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的一头母牛。
随着考古新成果不断出现,大多数考古学者宁愿相信,大西洲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大,它很可能沉没在地中海东部海域。
早在1909年,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教授弗罗斯特就已提出: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提斯,很可能是希腊克里特岛上延续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
弗罗斯特说:当时,克里特帝国势力最大,它通过贸易和武力控制了古代地中海一带。此外,米诺斯王城是爱琴文化的主要遗址,北部有著名建筑家戴达鲁斯为米诺斯国王建造的王宫,千门万户,曲折相通,装饰华丽,古希腊神话称之为“迷宫”,这与柏拉图的描述极其类似;而克里特岛居民的几种仪式,特别是斗牛,与《柯里西亚斯》内所描绘的也基本相同。
米诺斯人使用复杂的线形文字,有许多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斗牛等等。米诺斯人使用抽水厕所,懂得把凉风引入室内调节空气,还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花瓶、装饰品和壁画,他们的使节和通商船队曾经遍布古代世界各地。
然而,他们高度发达的文明却在鼎盛时期突然消失了,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指出:公元前1470年的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以北约100公里爱琴海中的圣多里尼岛:巨大的辐射能量,连绵不断的地震,铺天盖地的火山灰,以及火山塌陷所造成的海啸,危及到克里特岛,从而结束了米诺斯文明。
梭伦是古雅典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在公元前590年访问埃及时,埃及的一位祭司告诉他说:
“古时候,贵国一带有过一个有史以来最俊美、最高贵的民族,阁下和贵国全体居民,不过是他们的孑遗而已。但那时发生了剧烈的地震和洪水,下了一天一夜暴雨之后,你们那些骁勇善战的祖先都一齐沉入水下去了。亚特兰提斯岛也就从此消失在海底。”
考古学家纷纷指出:埃及祭司所指的“亚特兰提斯”。显然是希腊附近的海域,而不会在遥远的大西洋之中。由于传闻的讹变或者翻译的错误,柏拉图听到的大西洲有200万平方公里,大得连整个地中海也放它不下,所以,柏拉图就把它说成是在“海格力斯之柱”(今直布罗陀海峡)以西。
实际上,它的面积应该是20万平方公里,缩小10倍,这正好与地中海东部诸岛的范围吻合;年代也应该缩短10倍,是900年前,这正好同公元前15世纪的圣多里尼火山爆发的年代吻合。
有趣的是,在接近克里特岛的希腊海岸,有两个岬角,也叫做“海格力斯之柱”,这使得传说和现实在地理方位上也接近吻合了。
劫后余生的米诺斯难民把拼音字母、艺术、箭术和各种体育运动传人希腊,帮助他们建造陵墓和宫殿。从此,迈锡尼文明蓬勃发展。
考古学家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已经发掘到青铜时代的文物和多层宫殿遗址,在西拉岛发现了丰富的火山灰和烧黑了的石屋,屋里有两块烧焦的木头和一男一女的牙齿。放射性碳14测定:它们死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覆盖在他们身上的火山灰竟达30米。很多人认为,“克里特岛说”是比较合理的。此外,还有“里海大西国说”、“北极大西国说”、“非洲大西国说”等等,虽然也列举了种种根据,大多牵强附会,不必一一细录。
这块失踪的土地到底在哪里?我们只能说,至今还没有确切的根据,说我们已经找到。
大西洲第四说:塞浦路斯海底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私家研究人员罗伯特·萨尔马斯斥资25万美元建造一艘船,并花了2年的时间,用一种特别的雷达—声纳仪来对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之间的地中海海底进行了考察,他声称,他获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
罗伯特·萨尔马斯发誓说,他在塞浦路斯以东110公里的海底发现了绵延数公里的城墙、有土墙环绕的高丘、多条深沟和一条流经阿特兰提斯的河流的河岸,其中有70多个点绝对符合柏拉图所详细描写的亚特兰提斯卫城高丘。据罗伯特说,所有的量度和坐标都准确无误,如果这不是亚特兰提斯,那只能说世界上竟有如此相似的东西。
可惜的是,他现在还不能提供像砖块或水泥块这样的物证,因为它们至今还埋在多层的淤泥下面。
他现在正在筹钱,以便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开展水下考察工作,因为这个地带水深有5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