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地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斩断心灵的绊马索(1)

19.自以为是者的命运

呆傻原理:世界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复杂的,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结果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每天晚上,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总是站在一个台子上,请台下任何一个观众给他出题。这位天才的心算家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

这天晚上,一位先生走上台来,坐到这位心算家的对面,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

阿伯特·卡米洛很轻蔑地笑了。

“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这位先生又做了补充。

心算家依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主考人说得飞快,“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而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完了吗?”心算大师很同情地问他。

“不,请您接着算!”他摇着脑袋接着说道:“火车继续前行。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来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68人。”这时,他用手敲着桌子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师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您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阿伯特·卡米洛,这位著名的心算家一时呆傻了。

有一对鸽子,它们总是辛勤地劳动着,天天到麦地里去拾麦子,它们拾了很多麦粒。它们将这些麦粒放在一起储藏起来,准备冬天的时候再吃。可是,这年夏天天气很干燥,再加上阳光的照射,麦粒的水分全被蒸发掉了。雄鸽子见麦粒少了许多,以为是妻子偷吃的,就问道:“喂,是不是你偷吃的麦粒?”妻子说:“不是的,我从来都没有偷吃过那些麦粒,我一直吃的都是其他的谷物。”

雄鸽子始终认为是妻子偷吃了麦粒,于是不停地殴打妻子,心想:“必须打到它承认为止。”可怜的雌鸽子就这样被打死了。

转眼间,秋天来临了,天气变得凉爽,雨蒙蒙,麦粒渐渐显得多起来了。雄鸽子看了,一时呆傻了,他这才明白,麦粒不是妻子偷的。

想到自己竟然把心爱的妻子活活地打死了,非常后悔。雄鸽子一想起妻子,就变得茶不思,饭不想,最后也一命呜呼了。

20.绳未断便团团转

绳子原理: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原;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

有一则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师。来到禅院,他与老禅师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师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师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

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回输赢,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一份残羹,常常让我们蹙眉千度。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

快乐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原;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

你看,曾经与鹰同一基因的鸡,现在怎样在鸡埘边打转?你看,曾经遨游江海的鱼,现在怎么上了钓钩而摆上人家的餐桌?你看,曾经蹦蹦跳跳的少年,现在是怎样的满脸愁云惨淡?你看,当年日记本上红笔书写的豪言壮语,现在又怎样成了黑色的点点符号?

大象在木桩旁团团转,水牛在树底下转团团;我们在一件事里团团转,我们在一种情绪里转团团,为什么都挣不脱?为什么都拔不出?

皆因绳未断啊。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

老禅师说:“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如果我们整日忙得团团转,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灵,我们又同那头水牛有什么区别呢?而关心自己的心灵,不正是我们人生旅程中最终极的意义吗?

21.答案不止一个

标准答案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正确的答案是没有的。当我们把正确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时,就是用一些框框围住了自己,使自己动弹不得。

记得美国什么文献中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要开一条门缝,让真理溜进来。初读此话,不明所以,很长时间后才如梦方醒:它指的是我们不能以二元化的思维模式去简单断别多元化的世界,凡事都要分出是非曲直,都要讲出真理,是不可能的。而且会给许多人一个借口:真理在我手,以捍卫绝对真理的大棒去打击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

其实很多选择只是导致它们的结果各不相同,本身并不能够说明谁对谁错。就像你自己买了一件新衣服,总有人说好看,也总有人说不好看。众人的观点永远是不会相同的。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应该明了,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有权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结果,什么事情都不能被我们自己一下子都给占全了。

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正确的选择是没有的。当我们把正确的帽子无意中扣到自己的头上的时候,我们就用那些所谓正确啊、合理啊、理性啊等等的框框围住了自己,使自己动弹不得。只有打破这些框框,我们才能摆脱优柔寡断的困境,使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从容更切合实际地选择。

法律只能够决定一件事情合不合法,却不能决定它的对错。一个多世纪以前,穆勒在《论自由》一书中指出:“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所压制的是不是错误的意见。即使我们压制的是错误的意见,压制意见的做法也比错误意见本身更邪恶。”

每一个问题只可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沿着这种思路,人最容易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不允许别人也对一下。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也要求别人来符合他们的意见,而不允许异样的声音。他们容易沉醉在自己设置的完美境界中,从来不去关心还有其他可能的存在。在他们的眼睛中,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大概都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因为答案只有一个。

196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盖尔曼教授曾援引过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卡兰德拉一篇名为《气压计的故事》的文章,来说明“惟一标准答案者”的困惑。在这个故事中老师给他的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试证明怎么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个高楼的高度。”卡兰德拉教授在这个故事中充当了一位试题的评分鉴定人。当他得知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往下坠,直到坠到楼底为止,然后通过度量绳子的长度来求出高楼的高度。这个答案在中国人的眼睛里绝对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答案,但是卡兰德拉教授却认为它完全正确,然后又鼓励这个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答案。结果学生思如潮涌,一下子写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答案。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可是很多人却偏偏相信如果提出了一个问题就只能有一个惟一的标准答案。同样,你很难找出一个纯粹的好人,也很难找出一个纯粹的坏人,大多数的人都是亦正亦邪的,很多“好”的成分以及“坏”的成分就在一个人身上不可思议地和谐地统一存在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不同,感受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美国高等法院法官霍姆斯说:“如果说,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在数学推理中是存在的话,在法律这样一门学科里则是不存在的。因为,法律解决的是生活中的问题,适用的也不是数学的逻辑,而是生活的逻辑。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答案。”

22.用怎样的视角看问题

乔治·约翰逊原理:生活是丰满的,也是残缺的,甚至正是那些残缺的地方让人看到动人的丰满。

卡耐基的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年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钱在广告宣传上,同时房租、日常办公等开销也很大。尽管收入不少,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赚到。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刚够支出,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

卡耐基很是苦恼,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里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将刚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后卡耐基去找中学时的生理老师乔治·约翰逊。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聪明人一点就透,老师的这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卡耐基的苦恼顿时消失,精神也振作起来。

“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被重新装回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

这段话,卡耐基经常说给学生,也说给自己。

有一个白人,视黑人如寇仇。当他到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如果营业员是黑人,他就执意将钱币放在柜台上面,再让营业员从柜台上把钱拿走——他绝不让自己接触黑人那“肮脏”的手!后来,他失明了。在一家盲人休养院,他得到一个护理员的悉心照料,日子久了,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天,他拉着护理员的手,向他倾倒自己的一腔苦水:我可以学着用手去触摸一些东西。但是,我该怎样去区分白人和黑人呢?护理员平静地告诉他说,自己就是个黑人。

他听后半晌无言,却把那双手攥得更紧了。后来,他和一个黑人女子结了婚。他说: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有一篇小说,以庞贝城的覆灭为背景,写一个盲女倪娣雅的故事。倪娣雅虽身有残疾,却不自怨自艾,她快乐地生活,真诚地待人。

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城笼罩在烟尘下,昏暗如无星的午夜。惊慌失措的居民冲来撞去,摸不到出路。但是倪娣雅却靠着她超凡的敏锐触觉与听觉,不但找到了生路,还把她最爱的一个人也搭救了出来——残疾成了她宝贵的财富,不幸在紧要关头帮她铸成了大幸。

不要将太多的权力都交付给我们的眼睛。当它倦怠的时候,当它偏执的时候,当它惊惶的时候,它往往提供给我们一些错误的信息。它牵着我们走在一种令我们脆弱的心无法拒斥的非清醒感觉里。在它的主宰下,我们忽略了一路花香,淡忘了深情豁达,甚至将殷勤铺到脚下的生路通道阐释成绝路一条!

在张开眼之睫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张开心之睫。时时认真地拂弄我们心灵的“明镜台”,让它们在尘埃之外永远葆有一份明鉴万里的清明。

有一句最著名的话说——有许多很重要的东西,往往需要用心和眼睛一同去看。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看的是同样一只蜘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我们的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关键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23.心灵需要超越

小鸡原理:一个人不管想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也不管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环境多么好,如果不能突破自我,梦想和追求最终都将“胎死腹中”。

有一则佛经故事说: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日复一日地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一天破壳而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