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曾经的梦想未来的路(4)
袁老师,我一直都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您是如何成为多学科人才的?我现在从头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吗?
在敬仰您的同时,有时我也会想,您以前浓密的头发是不是就因为里面富含的知识容量太大,所以不堪重负了?
“好为人师”的您能不能给我指点指点,我真的很希望能快点成为您所倡导的“江湖版”大学生,成为人才,并且是多学科人才!
此致
敬礼
汪芳,武汉大学
背景资料
来自农村,排行最小,在外一向自卑,参加实践均以失败告终,无核心竞争力并害怕改变,直到大三无意在网络上看到袁岳、徐小平等老师的激情演讲,才开始慢慢认清自己,激发斗志,渴望成为一个真正“江湖版”的社会人。
性格关键词:自卑,自尊,直率
职业关键词:迷茫,无经验,渴求
人生态度关键词:无尽围城,知足常乐,学习人生
困惑关键词:职业规划,认清自己,个人能力
汪芳:
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看到你的背景资料,我就像看到大学一年级时候的自己:来自农村、自卑、啥也不知道、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的才艺。你说你做过的那些事情,我觉得那也是我做过的一些事情,事实上我大学时的假期都还要回家做农活。我是怎么样走出来的呢?我从大学开始的每个暑假都作社会调查,一次调查弄明白一件事情:农村妇女为啥会喝农药自杀、为啥农村沉溺赌博的人那么多、为啥农村里的有些人爱迷信,到后来我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时候也会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最后我还专门学习了我相对喜欢的社会学。实际上我后来还把社会调查作为我创业的方向。我们一般人中本来就有两种人,一种人比较具有战略与全局的目光,一种人比较具有微观与具体的目光,大部分人可能是后一种,也许前一种人要站在高山之巅,而后一种人则是站在一块砖头上。可不要小看那一块砖,有了这块砖你就有了自己的地盘,没有则下无立锥之地。在我的自我建立中,我站立的那块砖头就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社会调查项目。
前一阵我去以色列访问,听介绍说犹太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里面有两个关键,其一是对上帝的信仰,其二则是一项最起码的技能。我们知道基督教里面的耶稣其实也是学习过他老爸会的木匠活的。这个最起码的技能就是犹太年轻人站立的那块砖头。技能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行动,这个行动持续一定时间达到习惯性的程度就成为所谓的技能了——学开车、学写作、学软件编程都是学习技能。当然我们最好去学习我们有感觉的、爱好的技能,但学习技能的过程并不全是欢天喜地的,比如你学开车的时候会厌烦教练一遍一遍让你重新练习,但你不经过那个过程就可能掌握不了。站在必要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至少学到一个技能,因为那就是能够让我们站上去的那块砖头,那么你的那块砖头是什么呢?
博览群书、游历万国、成为博物学者,那也是一种能力——选书、快速阅读、精读、写读书笔记;选择路线、准备行装、处理旅行中的各种麻烦、发现精彩的景点、记录旅行的感受。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其实还有一句话隐藏着没说:在哪一行要成为状元,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有以下五个要点:一是心态放轻松,多看看书,多看看景,用心地选一个你至少不讨厌的事情作为你的起点;二是要有心理准备,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适应期,然后才可能学会与学出点名堂来,这期间要有忍耐力与投入性;三是在初步掌握了一件事情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再扩展点见识,就可以在同一件技能上比同学的人更优秀一些;四是就理想来说,我们最好成为一个T型人才——见多识广、有一技之长。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从来向往高山之巅,但我永远关注我脚踩的那块砖头,因为甘于做“砖家”,所以我今天也多多少少被大家看成某些领域的专家,当然,我可以很坦率地说很多脚下没砖头的专家真的很垃圾。今天的大学生,留意脚下之砖的太少了。我期望你能去做一个找砖头的人。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严旭
首先请听从你的内心
高考择校无意识、考研集体无意识、工作选择无意识……在“无意识”中长大的我如何选择即将成为我事业起点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一次,我不想再继续无意识。
尊敬的严旭老师:
您好!
能得此机会与您作直接交流,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希望您看到这封信后可以为我拨云见日,以您的人生经验为我指点江山,点亮前行道路上的启明灯。
我的人生已走到了第二十个春秋,想想我这个“90后”也开始从年少懵懂步入了该为自己人生作详细规划的时候了。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无不顺利,我一直是全市最好学校的特长班的尖子,专搞奥赛,只是在高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保送成功有些灰心丧气,连高考也没有认真对待,最后只进了并不理想的大学。想想这也是我现在为止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了吧。也许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来到大学我经历了很多,慢慢地成熟了起来,面对抉择,面对诱惑,自己也算拿捏得颇有分寸,成绩不错,工作也较为优秀,这些都是为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然而面对工作,我有着与大多数人同样的疑惑,我称其为“工作选择无意识”吧。
“无意识”一词来自以前新东方徐小平老师说过的“考研集体无意识”。我想,之所以称其为“无意识”,就是因为:1.具有盲目性;2.具有共性。对于职业方向的选择,我倒是持着什么都可以尝试的态度,但对于以下问题我还是颇有疑虑,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
首先,我想了解工作城市的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您曾经在珠江啤酒工作,后来又到青岛啤酒任职,体验过一南一北两个城市颇为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想必有您独到的看法吧。人是以群居方式生存的,不同的城市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一类“他”的性格,“他”的工作方式乃至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这其中有着些许共性。比如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的北京;借助中国崛起,建设世界中心的上海;机遇优势集于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的天津;老树逢春发新花,迈向国际大都会的重庆……哪一处才是最适合我发展的地方呢?
其实长三角的苏州、杭州、南京,往北乃至东北的各大城市也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各自的传统、优势和潜力。我觉得在选择工作地点的时候,可能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比如说就我个人来讲,首先,我祖籍上海,老家天津,家里南北方的人都有,地域不同造成的文化观念差距不是问题;再来,四年大学在上海学的是工科,又是能源与环境这样的热门专业,并且工作之初我希望从事技术类的工作,故想要选择的城市应该具备下面几个要素:相对来说工业起点较高,但又需要某些环节的升级;城市环境较好,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需要出色的人才和高端的技术领先的企业;薪水与物价水平相对平衡,合理的收入和消费比才能带来幸福感。之后当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更希望能够从事销售或管理,那么从偏实体经济工业化的城市转移到综合实力较强的金融中心类城市也是合理规划的一部分。
个人还是倾向选择一线城市,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往往让人头痛,如果毕业时不考研不出国直接工作,而到时候就业形势又不是那么乐观,我也会考虑去二线城市发展。相对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各方面的基础相对不成熟,比如生活质量,医疗水平,市民综合素质等,相对发达程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赶超一线城市,但城市的绝对发展速度可能更快,在这样的城市中工作学习还是很能得到锻炼的。而当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二线城市的机会就可能不如一线的好。因此当经验能力都具备,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杀回一线城市也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这样无论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有利的。每个人都不应该眼高手低,时机未到时强扭的瓜一定不甜。很有可能刚开始工作时地点选择你,而等到职业技能素养较为成熟时你就可以选择工作地点。另外我认为在选择城市这个问题上,能否陪伴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对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知您对我的分析有什么样的看法,希望您能针对这些想法指出我的不足,以及对我提出更为完善和成熟的建议与指导。
其次,对于职业生涯,如何作出比较详尽的规划,从时间轴和行业方向轴两大方向出发,使之有可行性、指导性,这些都是我时常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3~5年,能有一口饭吃,苦练基本功。在此阶段我认为应该是不求更高的效率而求更多金钱之外的收获,用大基数的付出获取较多的经验。同时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拓展自己的人脉。
第二阶段:中期阶段5~15年,在某一领域有较高的素养,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独当一面,凭借经验解决问题,当然仍要随着世界的变化不停地改进观念意识,以避免被淘汰。常和志同道合的人切磋,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作准备。
第三阶段:鼎盛阶段20年~退休或不退休,真正地做到做自己爱做的事,赚自己想赚的钱,可选择的余地增大,让人生游刃有余。当然凭我现阶段的年龄和阅历是想不到更详细的人生规划了,就此打住。
我认为职业规划和地点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一份方向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我们事业的发展、家庭的迁移有着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对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也希望您可以为我指点迷津。作为“90后”,这也是一个比较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在繁忙的工作和较大的压力下腾出时间建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这不仅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潮流的需要,我相信也是我们自身的一个基本需要,我们上一辈乃至上上一辈的需要吧。
很感谢您可以读完这封信,相信在您的指点下我一定会受益匪浅。
陈超逸,东华大学
背景资料
东华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系大二在读,现任零点访问中心负责人,曾担任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校红十字会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曾在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通用哈尔滨轻型车有限公司实习。
性格:外向,开朗,冷静
职业:冷静,执著,有思想
人生态度:爱拼才会赢
困惑:地点,规划,家庭
超逸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深感责任重大,我很想能为你指点迷津,不过我首先要说的是,你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人的意见都只能是参考,道理很简单,最了解自己的人始终只有你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你行使权利。其实,在我看来,你已经开始理性地思考了,或许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敢确认而已。我相信,以你20多年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由你自己来回答你的问题一点也不难。
我建议你不妨采用以下原则来破解你的困惑。
首先,回到你的内心,仔细听听它正在说什么,它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它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意思是说,在选择面前,我们固然要考虑现实因素,但为了让我们的人生能少些遗憾,首先要尊重内心的选择,记住,它是唯一的、仅从属于你的,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它的感受,一句话,要有随心所向的勇气。不妨现在拿出纸笔来,先写上“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闭上眼,静默一会儿,想出答案。当你抱着单纯的心思写下答案,并最终确认了之后,那么这个答案就是你的心愿所在了。
顺便提醒一下,在你吐露并写下心愿时,答案要尽可能清晰而简单,不能患得患失,也不能太过奢求,它是你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你需要找到那句话,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找到。接下来,你的困惑就好解决多了,因为你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去实现,或者说怎样能实现得更快一点。当你为自己设计路径的时候,请再次注意,是你自己设计,这就涉及决策人生的问题了。
其实,我并不觉得城市的选择是个问题,请你再问问自己,哪种选择离你的梦想更近?这就像一个痴心武术的人会去少林寺拜师一样,哪种途径最近就选择哪个,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确定了梦想,就以它为尺度去考量,如果你觉得梦想离一线城市更近,那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年轻的你还有的是时间。事实上,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是先知,无法彻底看清未来。
关键是要听到内心的召唤,它不会欺骗我们,我们也有责任善待它,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意思。
你在信中还提到了职业规划,我赞同你的基本想法,唯一感到有些不解的是,你说要在人生的鼎盛阶段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赚自己喜欢赚的钱,虽然我不知道你具体喜欢的是什么,但我还是建议你不妨把这件事提前一点。我知道做到这点不容易,但如果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了,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去追求呢?有一点可以肯定,你所喜欢的必定与心愿有关。如果无关,那就不是你真正喜欢的,我还是相信,一个人做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很多人有一种想法,希望先有了现实的基础后再选择喜欢做的事,这固然是一种策略,但我想说,做喜欢的事,就意味着激情和潜能,喜欢做的事,就是你的天职,最后这件事就该是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