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乌孜别克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居住习俗

一、房屋建筑风格、类型

乌孜别克人的传统住房,一般是平房或两层房。住房一般为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土坯房或砖房。房屋由两种材料建成:一种是砖石,一种是土块。房屋一般是一个大院或小院,两室或三到八室,一到两三个厅,一般的房屋有200平方米以上。客厅的后墙上安有一扇窗户,卧室各有一扇窗户,窗户为两层,冬天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另外,在主屋的前面,还建有厨房,厨房和卫生间分开较远。

乌孜别克人家的窗户一般较大,采光效果好。他们自己的主屋或者重要客厅的门窗都设计成落地式,这样室内采光极好,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生活环境十分优雅舒适。

乌孜别克族在建房时首先要选择地基,地基一般采用较大的石头砌成。房屋的方向朝南。房顶先上横梁(房梁用白杨树和松木),横梁上排放椽子,上面再铺木板,再用泥和麦秆混在一起和成泥浆,在房顶上抹平。条件允许的人家还在房屋正面贴上瓷砖。其中用土块盖的房子,里外都用土和麦秆混合在墙上抹平,等泥干了以后,再用石灰把房屋墙壁刷白。用砖盖的房子,等房子盖好以后,用水泥和细沙子混合在一起,和成泥在墙上抹平,等泥干了以后,再用石灰粉刷。在阿克喀巴克村中,多数乌孜别克家庭都用钢窗和用木板制成的门。

乌孜别克族传统房屋门

屋顶稍有倾斜,墙壁很厚,冬暖夏凉。房顶留有天窗,有利于采光。室内的圆木横梁上和走廊的木柱、木梁上都有彩绘或雕刻的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室内墙壁上都挖有整齐排列的拱形壁龛,壁龛的周围镶有异常精美的花纹图案。常见的有植物纹样图案和几何纹样图案等。从制作方式上看,有的是工笔重彩精工描绘的,有的是用雕花石膏镶嵌的,有的则是用砖、木雕刻后镶嵌的。这些屋顶工艺精致,整体协调,美不胜收,充分显示了乌孜别克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壁龛内放置各种用具和摆设。室内墙壁还砌有壁炉,供冬天生火取暖用。炕很大,上面铺有花毡和坐毯,靠墙一边摆放着被褥,各式绣花枕头整齐地竖立在被褥上,起着美化装饰的作用。有的家庭冬季也用火炕取暖,这种火炕与其他民族的火炕截然不同。它是在室内挖一小坑,坑内放置火炉,烟筒通往室外。坑上横搭木板,木板上再铺毡毯,墙上挂有壁毯,既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置身其境,堪称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达理sändäl(较大的火盆)是乌孜别克人传统的、典型的,很有特色的御寒用品。乌孜别克族家庭的堂屋(客厅)和越冬房有一个大火炕,还有火塘褥子,这是火塘上架一稍大的木桌,木桌上铺一条褥子,用桌子下的褥子覆盖下身,双脚靠着塘沿,一边烤火一边围着桌子喝茶吃饭,暖暖洋洋,气氛融洽。如果有的家庭房屋面积不是很大,就会在屋里支起炉子取暖。山里七八月份早晚还有凉意,架火炕或用炉火取暖,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桌子旁是很有必要的。

乌孜别克人还有一种被称为“阿瓦但”的普遍的传统楼房建筑形式,圆形顶楼是其最突出的特点。顶楼一般多用木板、草席和土坯修建,有的还覆有铁皮,以防漏雨或积雪融渗。开有玻璃窗。房屋的门多呈拱形,这种房屋带有明显的乌孜别克族古老建筑艺术的特征。有的还设有拱廊。由于居住的自然条件不同,南北疆的乌孜别克族房屋又有各自的特点。

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房屋高大宽敞,四面用砖打底或包裹,屋顶稍微有一点倾斜,屋檐用红砖或青砖装饰,堆砌成各种花纹图案,具有古朴的伊斯兰风格。这种住房一般都有延伸的廊檐,夏季可在檐下吃饭、会客,冬季可避风寒。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住房一般为平顶而稍有倾斜的长方形土屋,土墙很厚,在室内墙上挖有壁龛,壁龛周围用雕花石膏镶砌各种图案,可存放各种摆设和用具。室内的横梁木柱上刻有各种图案。冬季一般用壁炉取暖。各家多在庭院里搭葡萄架。新疆牧区的乌孜别克人均住毡房。

二、屋内陈设

乌孜别克族传统房间室内布置图

传统乌孜别克家庭的室内墙壁上都筑有大小不等、布局合理的壁龛。壁龛的沿框用雕花石膏装饰,十分精美。壁龛中一般放置家庭中必备的用具和器皿,以及主人所喜好的纪念品等,充分显示了主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日常嗜好。

当今的乌孜别克家庭内都设有招待客人的大通铺,铺面离地42~50厘米,大通铺由结实的松木板装钉而成,铺面平整而且坚固。铺上铺有各种毛毡和毛毯,颜色多为深红色,图案十分复杂。富裕的乌孜别克家庭现在已经开始摆设西式的双人床,卧室构造也已经明显地趋向现代化。

乌孜别克族老人一般和小儿子一起生活。乌孜别克族人家如果有两个居室,夫妻一间,房子里有绣花床帏子。这种床帏子由金丝绒或丝绸制成,所需宽度根据床榻的尺寸确定,图案的结构基本呈拱形,色彩缤纷,花样由手工绣制。床帏子的作用一是使房屋增添大气华贵的感觉,二是防止房屋起潮和渗寒气。床帏子很显华贵,花样相当复杂,藤蔓相扭、花瓣相印。还有一种床饰叫“卡日瓦提古鲜格”,与蚊帐相似,由锦缎和金丝绒制成。一般被分成两个幅幔,幔沿四周饰以吉耶克,或同时在两幅中央绣上花。这种床幔多作为陪嫁物品。

乌孜别克族人家十分重视床上用品的设置,除了床帏、床幔,更用心设计的是床上的铺盖。

有一种叫曲谢克的床上用品,也就是用羊毛缝制的褥子。其幅面不绣花,保持素雅本色。曲谢克被铺在毛毡之上棉褥子之下,起过渡作用。曲谢克厚10~15厘米,太阳一出来,勤快的主妇就会将曲谢克拿出去晒,以去除潮气。

被褥多是面子与里子之间夹一层或厚或薄的棉花,厚的叫被子,薄的叫褥子。被褥四边由彩线绣制各种花纹,被褥面有大幅的图案,有的整个覆盖被面,图案有的秀丽,有的粗放,有的像迷宫一样烦琐,有的简洁明快。

乌孜别克族人家的绣花枕头套,由金丝绒制成,猩红色,正方形,边长80厘米,枕套四周绣有宝石蓝、天蓝、桃红及鹅黄色花朵,图案对称,中央绣有乌孜别克文“晚安”字样。室内还挂有绣花挂毯,挂毯用金丝绒制成,底色一般为紫色、猩红色,图案由手工绣制,面积为一面墙大,图案中央有主体图案,一般为圆形,四边有条状图案。这种刺绣挂毯极见绣者功夫,多用白土布为底,用各色丝线刺绣,绣到见不到土布为止。一个挂毯需千针万线绣制。有的挂毯上有哲人的箴言“始信岁月如初”。

一般乌孜别克族人家屋内最具特色的五大物件:

1.高脚木椅。乌孜别克人很少坐椅子,一般都席地而坐或坐在毡毯之上,因为老人经常要出屋走动,木椅对老人更方便些。木椅靠背由两根曲形木棍组成,外面一根曲折成“几”形,里面一根似门洞,与椅子的两只脚组成一体。椅面呈椭圆形,下有一木环将4条椅腿固定。椅腿较平常所见的稍高。

2.名叫古鲜格的室内饰物,也就是墙幔。其长8~10米,宽与墙的高度相等。墙幔中间绣有对称的两组五彩斑斓的图案。墙幔一般用枣红色、绿色锦缎或红色金丝绒制成,绣有黄色的花朵。

3.绣花门帘。乌孜别克族人家很少有一垂到地的长门帘,门帘的边缘绣有喇叭花,帘幅不绣花。在固定门楣的墙面上齐帘钉有20厘米宽的帷幔,帷幔上绣有名人关于道德、信仰、品质和人生的格言。

4.绣花窗帘。乌孜别克族人家的窗帘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截式,其幅面中央不绣花,周围绣有葡萄图案;另一种是垂地式,其帘中央绣树叶、月季花、蔷薇花,周边绣葡萄图案或各式花形,垂挂在窗户两侧。

5.绣花毛巾。这条毛巾会被误以为是拂去尘埃或洗手用的,其实是乌孜别克族家居中很重要的室内装饰物。其长1.5米,宽40厘米,两端有手工刺绣的花样,并饰以穗子,挂在装饰于挂毯顶上的派提努斯上面。

派提努斯是乌孜别克族盛物用具,即托盆,有银质、黄铜质、铁质、木质多种。铁质、木质的多用黑漆为底色,再用各种颜色绘制多种图案。银质、铜质保留底色,铸有各种暗纹图案。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和带把手、不带把手的多种。

莲花坎旦、方形坎旦、花盆坎旦都是糖盒,只是其外形各有不同,呈莲花、方形、花盆等状。

乌孜别克族人家使用的木勺很别致,用松木、杨木制成。通长约30厘米,勺钵中有手工绘制的图案及花纹,花纹一般用铅笔或碳素笔勾勒出来,再用烧红的细铁丝烙烫,勺柄上涂墨绿色油漆,平时用马油、羊油涂抹,使其光亮润泽。

现代化房间室内布置图

乌孜别克族家庭聚会常常谈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小段,尤其是夏天主妇就会在葡萄架下边听边摇动着贝希克里的孩子。贝希克是乌孜别克语“摇篮”之意,亚卜库西即“罩子”之意。孩子睡觉时,把罩子罩在贝希克上,使其避免干扰。贝希克、亚卜库西用艾德莱斯绸、金丝绒、麦切斯特布制成,摇篮边沿处的贝希克、亚卜库西上绣有5厘米宽的图案。

乌孜别克人家房屋内部功能的分区大同小异。按照传统习俗房屋内部分区相对要细致些。一般都设有大客厅,用来专门招待亲朋好友以及重要的客人。客厅四周墙上都挂满壁毯,上面绣有颜色鲜艳的图案,五颜六色的被褥整齐地叠放在客厅的一边。客厅的摆设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显示了家庭的富裕程度,因而客厅的设备既体现了大方阔绰又具有温馨的感觉。年轻一代的乌孜别克族家庭中都购置了茶几、沙发、电视、壁龛等现代家具。此外,卧室还划分得比较细致:有前辈的专用卧室,有家长专用的卧室,晚辈又分男孩、女孩专用的卧室,以及专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客房等。

三、房屋周围的环境

乌孜别克族传统的住房四周都用墙围起来,一家一户独立成院。推开乌孜别克人家的门,就会看到打理整齐的院落,若不是冬季,您还会看到大朵大朵的红花在显眼处开放,一口自备井的井水灌溉着并不大的菜地。令人惊奇的是,院子里居然种满了齐膝的各种各样的花卉,乌斯玛(菘蓝之叶)、海纳(凤仙花)等。在庭院内,住宅前通常种有果树、杨树、榆树以及少量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干净整齐的园子后半部分有很整齐的牛、羊、马圈。家庭条件允许的乌孜别克人家一般在院内打一口机井以供饮用及浇灌菜园、果园、花园、喂养牲畜等。

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俗,主人在房屋建造之前和建造完搬进该房屋后要请亲朋好友来家,宰羊、牛或马,举行一个祈求“幸福、平安”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中,男女均可参加。鲜红的羊血象征着吉利,宾客也常常带上一些布匹、家庭用具、钱等礼品前来表示祝贺。

由于房屋的屋顶是用泥来当瓦的,能够遮风挡雨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3年就要重新换屋顶,最长不超过5年。在更换屋顶时,因受潮而损坏的椽子同时也要更换。

四、传统房屋的变化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房屋主要用木板建成,并且在加筑的两层木板之间填塞芨芨草。因为芨芨草晒干后不仅有防潮保暖的功用,且不易腐烂。另外,房屋墙面与墙面之间常常呈交错状,搭构成几何锐角形状,房顶呈人字形搭建,与欧式的尖顶房子比较相似。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实行牧民定居工程,乌孜别克族牧民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个别放牧点还居住毡房外,现在的乌孜别克人家从土木建房开始向砖石建房过渡。大南沟村的村民多以平顶或人字形的土木房屋为主,传统的木板房屋已经不复存在。目前都已实现了定居,以牧民定居新村阿克喀巴克村为例,定居的牧民都住上了由政府统一规划修建的定居住房,均为砖木结构,正房均有4间,一间大客厅,一间大卧室,一间小卧室,一间厨房,面积90平方米左右。牧民定居后,基本达到了“四通、四有、四配套”。四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四有即有房、有地、有暖圈、有微贮池,四配套即学校配套、粮店配套、卫生所配套、兽医所配套。牧民居住的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也有极少数的人家在建盖新房时,新房的正面全部用白色的瓷砖镶嵌,反映了乌孜别克人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

在传统畜牧业生产条件下,牧民毡房中除了被褥锅碗等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外,基本别无他物。随着定居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牧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中的生活用品不断丰富起来。在定居的牧民家中,我们看到,客厅中有沙发、茶几、衣架,有的还有装饰柜,墙上挂有装饰画、匾。电视机已基本普及,一些牧民家中还安装了程控电话。卧室中除陈设有传统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地毯、挂毯、被褥外,有的还有大衣柜、梳妆柜(台)、沙发床。厨房中,多设有碗柜(橱),基本不用牛马羊粪作燃料,多用煤炭,一些牧民家中还用上了石油液化气、电饭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