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体育及阳光体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传统伦理的价值取向审视当代武德

刘维明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些传统美德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德的论述,提出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下,构建当代武德,使其与我国现行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是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武德;竞技武术

作者简介:刘维明(1966~),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1 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现象,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新的时代,我们不能照搬旧时代的道德。在我国,虽然传统的道德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决定的,但是由于长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儒、道、佛三家思想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内在结构和格局的熏陶下,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养成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断发展民族文化,鼓励着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为保卫国家、维护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所以,对于传统道德我们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和吸收,并使它能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对我国的长治久安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传统美德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优良美德,应该是传统伦理道德在新时期最高的价值取向。

2 武 德

2.1 武术文化中武德的核心内容来源于儒家仁学

武术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所熏陶,使其带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观念。在现今社会中,这种伦理观念对武术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儒家的伦理道德可以用“仁”字来概括。孔子所讲的“仁”,含义很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仁包括孝、悌。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张问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可见仁又包括恭、敬、忠、宽、信、敏等道德条目。孔子又说:“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可见,仁还包括刚强、勇敢、有毅力、质朴等德行。在此基础上,孔子还主张见义勇为,跟古人所推崇的侠义行径、练拳宗旨不谋而合。儒家的“仁”“义”,正是武术文化中武德的核心内容。“学源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就体现了这种观念,反映了儒家思想对武术的教化、儒化之功。

2.2 武与德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的攻防格斗直接源于战争,因此武术必然内含着血腥与暴力。但根植于“礼彩”。儒家把仁与勇相联系,并以“仁”作为勇的动力和前提。故孔子指出:“勇而无礼则乱。”中国武术史上的大量文献都显示出了以“仁义”精神为核心的武德伦理思想。

2.3 武德“仁义”思想的表现

首先,是各武术流派对授徒择人均有严格规定。《峨嵋枪法戒谨篇》说:“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谈。谈无授道,贵乎择人。”“学拳宜作正人事情,不可持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学拳宜以涵养为本,拳动间要心平气和,善气迎人。”这些条目对德行教育规定得十分明确。现在各大体院武术系对学生在这方面也是加强教育,防止以强凌弱、学武伤人、违法乱纪。现今的武术名家多言传身教,对下一代进行武德培养,使“仁义”的精髓,开枝散叶,令人钦佩。

其次,武德在技击对抗中的表现。“武德润身”“以武观德”,反映了习武重德的一贯传统。武术发展到现在,有一个由野蛮到文明的过程。从血腥拼杀,到以武会友,一直到现在成为以健身强体为主要目的的运动项目,是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其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武术对抗竞技时,既要以技取胜,又要做到点到为止,这是武术界信守的武德准则,本质上都是传统武术仁义观的反映。左思《吴都赋》中有越文和袁公“折竹代剑”的斗智较技。《典论·自叙》中有曹丕和邓展“以蔗为杖”的剑术较量,这种比武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只有避免真刀真枪,才能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于是后人有“被毡甲,操竹”进行交战演习的记载。还有枪头包毡片,蘸石灰,以枪杆斩杀决输赢的场面。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各种对人体要害部位严禁击打的规定以及大面积护具的穿戴,都是有意识地保护对手,不伤害对手。这也是一个武德仁义观的体现和证明。这种证明还包括众所周知的传统武术中的点穴之法,可体会古之圣人用心良苦。点穴即分崩截脉之道,使心神错迷,手脚不能动,而能一救而苏,不致伤人。这说明创其术是为了服人而非杀人,技术的创造本身即以“仁”基点。

武德精神赞赏除奸去恶、见义勇为的表现。这是武德中境界较高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对古典武侠“千里赡急,不吝其生”,好为人“排难解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宋代以后的习武之人对于社会上的好恶淫暴之徒深恶痛绝,必欲诛之而后快,在这方面将武德内涵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直至今日,不光练武之人讲究继承、发扬这种精神,普通人对此也能找到相与共鸣的推许和认同。清代武僧如秀武艺超群、宏量大度,常“受欺现笑脸,挨骂供顶礼”,后其舅被歹徒劫杀,如秀性情顿改,诛杀奸恶,除暴安良,不遗余力。他常对人说:“遇暴行暴,制暴必过暴。若制暴必得藏奇技,制暴众则安,乃为普济众生也。”这番话里可以看出“仁义”也是相对的,对苍生中的好人行的是“仁义”,而对邪恶则施以暴力。这是武德中具有吸引力、生命力的一面。

2.4 提倡、发扬武德内涵在现今社会中的意义

武术文化长期发展存在于封建社会,焉能一尘不染,一无糟粕,无可避免地会随着武术的发展而影响后世。对于一些行为和不良倾向,我们要辨善恶、弃糟粕,发扬优良传统,以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武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播。

我国传统武德一贯主张抑强扶弱、济困扶危,反对恃力称霸,以谦让为本意。这些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可借鉴之处。武术文化中那种保守、迷信观念直接

与时代精神相悖,要使中华武术更好地适应历史潮流,必须大力发展武德中积极的一面,以“仁”带“勇”,提倡竞技的精神。既要发扬讲武德的优良传统,继承中华民族善良诚朴、热爱和平的美德,也要适应现代的潮流,使武德具有时代的特征,武德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使每个武术工作者成为既有高尚情操又有过硬基本功、专业素质的人,体现高度的精神文明。充分挖掘武术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与西方体育的不同之处,把武术文化深远和广博的一面体现出来,可以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武术的历史作用和推广武术的现实意义。

3 尚武精神

二千多年前的《周易·象传》曾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武精神体现了自强自上的精神。习武之人,在长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中,不畏艰辛,克服精神与肉体上的苦痛,体魄不断强健,精神不断升华,技能不断提高,形成了尚武自强的基础。培养强身御辱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同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尚武精神的具体体现。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变法志士谭嗣同,武术家霍元甲、王子平不胜枚举。孙中山先生曾亲笔手书“尚武精神”的条幅,意在勉励革命志士。练武之人把爱国主义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时,尚武精神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武术传统文化中的这部分精华得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就反映无遗了。

4“尚武崇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1 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恢宏气度。,通过武德教育,调节人自我控制力和毅力。习武人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的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中华武术体现着民族文化精华与宝贵的民族精神。人格价值的思想是虽旧犹新,历久常新的。尚武崇德是从事武术运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人们从事武术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武德品质,并对其思想行为产生良好的效应,对人们思想品质的塑造产生良好的作用。

4.2 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辅助作用

现代武德修养不但要继承发扬传统武德的优秀品质,还必须针对社会存在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违背的消极的现象,树立正确的武德思想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最终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提高民族素质,改善社会风气,保证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3 对培育公平、正义、民主、健康的社会道德观的作用

传统武德教育始终把“德”列为习武的先决条件,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崇尚武德”诸如尊师爱友、互助互学、以武会友、讲究信用、见义勇为、不逞强欺弱等品质,是中华武术传统道德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武德大大有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4.4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武德思想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要求习武者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最终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提高民族素质,改善社会风气,保证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5 构建当代武德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文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武德完全有可能对以西方竞技体育价值为代表的现代奥运的道德匮乏问题提供补益,武术由此也可以得到世人的认可并接受它。但当代武德的失范使人们对于武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质疑。武术人的武德的丧失以及武术人公开参与违法犯罪的行为使“习武以德为先”的武德教育、束缚功能显得那么的没有价值,使内圣外王的侠义精神这一习武之人所设计的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的自觉心理状态变得模糊不清。所以,构建当代武德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未来世界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当代武德还可以起到维护世界和平,净化竞技赛场的作用。我们如果在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当代武德来促使武术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武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斌. 孔子体育思想的现代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2]王军. 传统武德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汲取及融通思微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3]王军平. 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J].武术科学·搏击,2005(4).

[4]周伟良.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