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复选”的内容和方法
(一)身高的测量及对未来的预测
身高的测量方法在教学训练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请按规定测量。在获得队员的身高数据之后,应根据每个地区的特殊性,以及晚熟型运动员的特点,允许与大纲规定的年龄身高表中数据略有差别。如:南方一些省、市,身材高大的运动员较少,有的女运动员13岁时身高只有1.6米,但从第二性征、父母、兄妹等身高、以及未出现月经初潮等现象进行分析,确属晚熟型或正常发育的延长型,也可考虑收入队观察。
身材高度的预测是我国排球运动员选材工作中第一个被普遍重视的问题。此工作既重要又复杂,它涉及到多种学科,是一门年轻科学。虽然近年来倍受国内学者的青睐,但至今尚没有一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身高可靠方法,这里介绍的几种方法仅供预测时综合参考。
1. 发育程度鉴别预测
少年儿童的基础身高和发育程度的鉴别相结合对未来身高的预测起着积极的作用。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早熟型、正常型、晚熟型的区分。现介绍以下方法帮助鉴别运动员的发育程度。
(1)首先了解运动员的生物年龄
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现年多少岁是指生活年龄而言(也称日历年龄)。而生物年龄是指人体生理发育程度。目前鉴别生物年龄的方法是通过拍摄弱手的骨龄片,观察拇指骨骨化中心的出现和程度,对照标准骨龄片推算出生物年龄。如果生物年龄等于生活年龄,则该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早熟型;如果生物年龄大于生活年龄,则该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正常型;如果生物年龄小于生活年龄,则该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晚熟型。在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女少年为骨龄11 岁,男少年为骨龄13岁),骨发育在二个生活年中跨过四个骨龄年的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缩短型;如果三个生活年中跨过四个骨龄年的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正常型;如果四个年中跨过四个骨龄年的,是发育期高潮延长型。
(2)以性成熟推导发育程度
根据我国情况,女少年在13岁时普遍出现月经初潮,如果女少年月经初潮早于13岁时,说明女孩发育属早熟型;如果月经初潮晚于13岁(14岁或更晚些),说明该女孩发育程度属晚熟型;如果女少年月经初潮于13岁时出现,但几个月甚至一年多行经不正常(时有时无),说明性发育尚未完善,此例属正常发育的延长型,可与晚熟型同等视之。男少年一般于15岁出现第一次遗精,如果第一次遗精出现在14岁(或更早),说明该少年属早熟型;如果第一遗精晚于15岁(16岁或更晚些),说明该少年的发育程度属晚熟型。
(3)用第二性征推导发育程度(详见表4)
表4 第二性征推导发育程度对照表
对照表(4),如果第二性征的度数小于表中13岁时第二性征的度数,该例属晚熟型;如果第二性征的度数基本上和表中度数一致,则属发育程度正常型;如果运动员的第二性征的度数大于表中13岁时的度数,则该例属早熟型。
对男、女阴毛的分度观察时,还应注意了解其父母毛发是否旺盛。比如父亲胡须多不多?毛发黑不黑?母亲的头发多不多?黑不黑?以免被某些因遗传带来的假象而干扰正常判断。对女运动员乳房的发育观察时,应该了解其母亲的乳房情况,因乳房膨起的程度常与遗传和体形有关,不可只看乳房体积大小来判断乳房的发育的度数,要结合规定分度指标来综合判断。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综合推导出13岁时基础身高好(包括正常发育的延长型)。如果一个运动员13 岁时基础身高好(达到或超过表一、二中的身高),发育程度又属晚熟型,那么该运动员就能长成高个子,这是我们选材工作中应特别重视的;如果某一运动员基础身高中等,发育程度属早熟型,则该运动员长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某一运动员13岁时身高仅达到表一、二中的下限标准,甚至略低于下限的标准,但他的发育程度明显的晚熟型和发育高潮延长型,其长高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就是通常说的“大器晚成”,选拔工作中不可忽视这一部分运动员的入选。
例一:某省一女运动员,13岁时身高为1.67米(她在该省已属高个子),被选入体工队培养,几年过去身高竟一公分都没有长。追查原因,该运动员月经初潮为11岁,明显属早熟型。所以教练员在选材时不要被这类运动员的聪明、灵活而吸引。
例二:某省在同一时间招收进队两名13岁的女运动员,朱× ×当时身高1.66米,陈× ×身高1.70米,但从发育程度看,朱某属晚熟型,陈某属早熟型,几年之后朱某身高长到1.80米,陈某身高才长到1.74米。也是发育程度的早晚而决定身高的不同。所以我们选材工作一开始就应特别注意发育程度的鉴别。
2. 利用儿童少年逐年身高生长发育百分比计算推测未来身高(详见表5)
表5
在发育程度鉴别的前题下利用此表计算:
用法:第一步:先按本节中“1. 发育程度鉴别预测”判断出运动员身体发育程度所属范围(是属正常型、早熟型、晚熟型)。
第二步: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正常型的,就按表中的百分比来计算:
1.79米就是该正常型女运动员的未来身高。
如果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早熟型,取百分比时就取表中大一岁的值。比如:
1.745米就是该运动员的未来身高。
如果运动员的发育程度属晚熟型,就按表中小一岁的百分比进行计算。比如:
1.84就是该晚熟型运动员的未来身高。
另外,我国幅原辽阔,东西南北中均有各自的特殊性,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是在所难免的。
3. 利用遗传学预测未来身高
通过调查、测量、访问等手段掌握运动员的父母身高,然后按公式进行计算:
此公式是在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了改进和调整的。一个少年儿童的身高有三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遗传;第二营养;第三适当的运动。所以此公式计算身高还必须同时了解他的营养(饮食结构和习惯)程度和运动史,以便有所浮动。
4. 利用足长预测身高
按解剖学观点人体身高是足长的7倍(特殊情况除外)。有研究证明:人的脚是提前长成的。因此可得出下列公式:未来身高=13岁足长×7 ±3厘米
说明:第一,量足长时应光脚,不能以穿鞋子的码数来计算。第二,有明显晚发育者,计算出来的身高可浮动范围稍大些(在未来身高值上加上浮动值3~5厘米)。第三,父母的脚长与身高不符合者(偏大偏小)也应在未来身高值上加上或减去一定的浮动数。总之,工作做细些能帮助我们把预测工作做好做准。
5. 经验预测法
除用以上科学院方法进行选材预测外,长期从事少年儿童工作的教练员还积累了一些经验。如运动员的母亲身材高,则运动员长高的可能性就大。从形态上讲:头顶尖、稚气嫩相、肌肉不丰满、肌肉线条有抽长感、小腿肚子位置高并向上紧提等这样的形态就能长高个子。反之头大而平圆、肩膀过早宽厚者则长高的可能性就小。
以上介绍5种预测法,在实践中应综合利用、相互印证,帮助教练员在选材工作时决定取和
例如:某省在招生集训时有一位戚× ×的女少年,她71年出生(当时13岁),7月份集训。时身高只有1.64米,和同龄人比较,身高偏矮,但经过分析:月经初潮未出现;第二性征推断还处在未发和初发阶段;姐姐身高1.78;体态方面完全符合经验选材中所叙述的种种情况。最后决定留下来观察培养。到9月份中旬测量身高为1.66米,85年10月身高为1.73米,86年长到1.78米,88年初该运动员已长到1.80米,估计该运动员的身高还能再长2~3公分。此例是典型的晚熟型和发育高潮延长型。
(二)形态选材
除大纲中规定的身体形态指标外,还应注意选拔躯干瘦长,两手臂和小腿修长而正直,皮下脂肪层薄(一般用目测即可),骨盆小而呈紧缩形,臀部隆起臀部肌肉向上提,手大而厚,弓形脚,跟腱清晰而长,小腿肚子位置高而呈上提状,踝关节围度细,胸部肌肉发育不丰满(但也避免鸡胸)的队员。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教练员在选拔过程中对于个别拿不准队员可留队观察和筛选,以免漏掉了人材。
(三)心理品质的测定和筛选
在心理品质的选测上,应注意挑选那些心理品质上具备不服气、不服输、性格开朗、活泼、对排球运动有兴趣者。在神经类型方面选择灵活型和稳定型,在反应上选择那些反应灵敏、模仿性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好的运动员。要做好心理品质的选材,就必须了解、认识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个性、能力、气质等,然后确定所属范围。以下介绍几种方法:
1. 直观法
通过做游戏观察运动员的性格、心理、反应、机智、敏捷等等。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可组织他们做熟悉的游戏。如贴膏药、追人、打排球仗(和打雪仗相似)、捕鱼、围攻(两人在圆圈的中间,四周的人用排球击打中间人,中间人往返不断的躲闪,可用两个球同时进行)、或打篮球、踢足球等,教练员可分别出好胜心强、好斗、头脑冷静、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强、性格活泼、兴趣高、甚至表现出点小聪明及有组织指挥能力者,具有这些特点的少年是我们排球选取的重点。对那些不好动、兴趣不高、反应迟钝、孤僻、呈现出弱型特征者不适合从事排球运动。
2. 测试法及指标
(1)神经类型的测试
可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简单易行。测试方法和计算评定标准请参阅“运动员科学选材讲义”一书第68页至71页。
(2)被动反应的测定(采用心理测试专用机进行)
受试者坐在显示器屏幕前,手和脚按、踏在同侧的开关键上。当屏幕左(右)上(下)角出现红色方块信号时,同侧的手(脚)即按(踏)开关键。出现24次信号为一组,测两组,取时间最短的一组。参考指标如(表6)。
表6
(3)综合反应的测定(仪器同上)
受试者准备动作与上相同。测试时屏幕上会同时出现6个由虚线连接的方块组成的不同图形。当启动信号(红色小块)出现后,受试者立即按虚线指示的方向依次用手或脚启动开关一次。按顺时针方向做完6个图形为一组,试作一组,正式做7组,取反应最快的一组时间,参考指标如(表7)。
表7
(4)运动时间知觉判断(左右手时间误差平均值)
受试者双手各按一开关键准备。屏幕中心开始出现一个固定光点。测试开始时,屏幕左边出现一个向中心光点运动的闪光点,当该点运行到中央固定光点时,立即完成按键动作,连续作5次,再改为从右侧出现闪光点向中心点移动,也作5次,计算移动光点至固定光点的时间误差(取双手之平均值),参考指标如(表8)。
表8
(5)操作思维测定
受试者坐在桌前,将分散的18块积木拼对在排球列好的积木图的空缺处。记录完成的时间,以时间短者为好,参考指标如(表9)。
表9
以上5种方法为第一类。由于某些地区受仪器条件限制,可采用下列第二类方法。
(1)简单反应测试:
方法请参见大纲。取平均数。在 10.8cm 以下者为优;14.2cm以下者为良;14.2cm以上者为及格;16cm以上为差。
(2)时间知觉测定:
方法见大纲。参考数据如(表10)。
表10
(3)空间知觉测定:
方法见大纲。参考数据如下(平均误差):
30cm以下为优;55cm以下为良;60cm为及格。
(4)肌肉用力感觉测定:方法见大纲。参考数据如(表11)。
表11
(5)操作思维测定(参见第一类之5)。
(四)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要求
此年龄的身体素质方面不列为主要的选材内容,一般只注意柔韧,灵敏和速度素质的情况即可,标准参照大纲上及格标准。
技术上主要看动作的协调性和掌握动作的能力。此项也不做挑选的主要内容。
(五)“球性”方面的要求
“球性”是运动员对球的感觉。“球性”好的排球运动员,当击球的一刹那(或称触球的一瞬间),身体的击球部位和球相当吻合,节奏也相当合拍,出球也很适时,从而出球效果也好。
“球性”对排球运动极为重要,多年来广大教练员对此十分关注,也因“球性差”而淘汰了一些身材高大、身体素质良好的运动员,给工作带来损失。“球性”实质上是协调性、时间感知觉、身体控制、节奏感、弹性及各种适应性等方面的统一。但此项工作的研究很落后,就目前来讲,“球性”好坏还提不出科学依据和指标,一般只凭教练员的经验去观察评定。13岁的少年儿童如果经过了儿童时期的训练,还较易发现“球性”的好坏,有些体育基础差的就较难看准,需要进一步观察。在此,介绍几种方法供选拔时参考。
1. 连续接球
运动员面对教练员做好准备,教练员将球不规则的抛出(可高、低、远、近、左,右、前、后),让运动员尽快跑到位置用双手接住球再将球迅速给回教练并做好接下一个球的准备,如此连续反复多次就可看出运动员对球的时间、位置、空间以及接球的感觉好坏。从而预判该运动员的“球性”如何?
2. 扔 球
在墙上划一半径约为排球直径的圆圈(大小可根据练习者的水平而定),圈的高度高于排球网,让运动员站在离墙3米或5米处,手持排球,用单手肩上扔球的动作,将球扔进圈内。连续扔10次,进球多者为优。通过练习观察控制球的能力。
3. 运球游戏
队伍分两组,在排球场端线站好,每组的第一个人手持一个排球。听哨音开始运球行进过中线,再返回运球到队伍前,由第二个人接着运球,依次进行,比赛双方快者为胜。教练员可观察运动员对球的控制和适应能力,从中看出“球性”的好坏。
4. 运球过腿
原地拍排球,边拍球边适时的迈腿过球,反复练习。“球性”好者,连贯次数多,节拍稳。
以上是适合无排球基础的人进行。经过小学组排球训练的队员,可采用对墙连续垫击,教练员观察其动作是否协调,击球一刹那是否和球接触吻合。连续垫击次数多者为好。也可增加难度。比如在墙上划一圈,要求每次将球垫在圈内反弹回来。也可作传球、原地对墙连续扣球等练习,以便于教练员观察。在后选的五项内容中,以身高、手长的测量和对未来身高的预测,发育情况以及身体形态的选定工作尤为重要,是此项选材的关键。但男运动员13岁时,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较女运动员迟缓两年,预测身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以身高、手长的测量数据与大纲中年龄形态指标对比为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