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室庐(4)
山斋之旁,如果不建一间小茶房,来客人怎么招待?想那长日漫漫,若有几位知己好友前来做客,大家都是富贵闲人,不愁生计,聚首便是畅快闲聊,如此场合,岂能少了清茶一杯?故而首要事务,是建一间小茶舍,里面备好精致的茶具,还有新一年采下的上好茶叶。更要调教一个乖巧、手脚伶俐的童子,把端茶送水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的。主人命童子,别的事一概不做,专管茶事,务必做得精湛。要每日去山间取来清澈的泉水,以清寒的泉水煮茶,浓香扑鼻。客人来了,只须招呼一声,碧青的茶汤就添上了。众人聊天时,若一时没了话题,还能以童子取笑。这位专管添茶的小童,可以取个好听的名字,譬如叫“茗烟”,“茗”就是指茶叶,这个名字也十分应景。
又或者寒冬腊月,夜里无聊,一个人在房里独坐发呆,就算没有佳人添香,总归要有一个小童送杯茶来。堂堂的世家大族,锦衣玉食的,倘若夜里独坐时,连个在旁伺候茶水的人都没有,这成何体统?故而幽人之务,要过得舒服,首先得把宅院里的建筑规划好,许多关键的细节,是不能遗漏的。
琴室
古人有于平屋中埋一缸,缸悬铜钟,以发琴声者。然不如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或于乔松、修竹、岩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绝,更为雅称耳。
【译文】
古代有人在平房中埋一口缸,缸中悬挂铜钟,用以与琴音产生共鸣。然而这不如在阁楼的底层弹琴,由于上面楼板封闭,琴声就不会散;下面很空旷,琴声就很透彻。或者把琴室设在挺拔的松树下,茂林修竹间,山间的岩洞、石屋里,这些地方清净雅洁,风景绝妙,更具风雅。
【延伸阅读】
弹琴很有讲究,《文会堂琴谱》中归纳了“五不弹”“十四不弹”及“十四宜弹”。“五不弹”为:“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十四不弹”为:“风雷阴雨,日月交蚀,在法司中,在市尘,对夷狄,对俗子,对商贾,对娼妓,酒醉后,夜事后,毁形异服,腋气臊臭,鼓动喧嚷,不盥手漱口。”“十四宜弹”为:“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
【名家杂论】
在“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修养中,琴居首位。在清风明月、夜雨蓬窗、山水坐卧、清流泛舟之时,操琴一曲,更是高雅之极。自古隐士高人都善弹琴,如陶渊明是“少学琴书,偶爱闲静”,王维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今人能从传世绘画中看到古人弹琴的环境,大都在风景清嘉处操琴:或是空阔的水边空地,或孤松下的巨石,远处有崇山峻岭,近处伴着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样的场景,完全符合“地清境绝”的要求。琴士之旁,绝无闲杂人等,除了一两位风姿高迈的雅人在旁作知音聆听状,便是烹茶煮酒的童子。往往是石边水畔,古松虬曲,一位高士潜心抚琴,一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
善操琴者,大都洁身自好,风骨高洁。东晋名士戴逵弹得一手好琴,但他有高蹈出世之志,不谄媚权贵。太宰司马请他弹琴,戴逵把琴摔碎,表示不愿为王门伶人。
弹奏古琴,并非以高明琴技炫耀于众,而是追求一种高洁淡泊的精神境界。范仲淹曾问琴理于崔遵度,崔答曰:“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他认为弹琴之道,在于清丽又宁静,音色和润而悠远。琴音要不染浊气,清雅悦耳,所谓“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这是一种经过艺术陶冶的澄净精纯的境界。
焚琴煮鹤是最令幽人高士痛心疾首之事。宋代人讲,最煞风景的,有这几件事: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在山间清泉里洗脚;在纷繁花枝上晾晒内衣裤;背着山盖一座楼,以致山间的风景都看不到;有人把古琴当柴火去烧,把仙鹤煮了当肉吃;还有人含一口茶,对着花直喷过去;清幽的松树之下,有官轿路过,官差大声吆喝着让行人避道……浴室前后二室,以墙隔之,前砌铁锅,后燃薪以俟〔1〕。更须密室,不为风寒所侵。近墙凿井,具辘轳,为窍引水以入。后为沟,引水以出。澡具巾帨〔2〕咸具其中。
【注释】
〔1〕俟:等待。
〔2〕巾帨:手巾。
【译文】
浴室是前、后两间,用墙隔开,前室砌有铁锅,后室烧柴火以待用。浴室得是密封的,不让冷风寒气侵入。靠近墙的地方凿井并安装辘轳提水,在墙上凿孔引水进来。在浴室后面挖一条小沟,把水排出去。洗澡的毛巾之类用具都置备其中。
【延伸阅读】
古人极重视盥洗沐浴,这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是礼制的一部分。古代的盥洗沐浴分得很细致,《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洗头、洗身、洗脚、净手,都有不同的讲法。《礼记·内则》记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每逢重要日子,家中男女主人要早起,沐浴更衣,准备丰盛的膳食。
殷商时已经有“斋戒之礼”,到西周则成为定制。斋戒之礼是一种沐浴礼仪,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之前,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周代有一种制度,称“汤沐邑”,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土地作为封邑,以供住宿和斋戒沐浴。此后,皇族中的公主、郡主等收取赋税的私人领地,也称“汤沐邑”。
【名家杂论】
明清两代的浴室很发达,有官中设的澡堂,有私家浴室,还有公共澡堂。明代官中的澡堂称“混堂”,并设有混堂司,属内监二十四衙门中的四司之一,负责宫内沐浴之事。社会上的公共澡堂则收费低廉,服务周到,有的公共浴池还通宵营业。南京城里的明代澡堂称“瓮堂”,使用了600多年,至2014年才宣告停业。
明代的私家浴室,其建造正如同文震亨所说,有前后两间,一间生火烧热水,另一间用来洗浴。浴室是密闭的,以防风吹受寒,可见当时的人,天寒时也都洗浴。明代已有蒸汽浴,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日必再浴,不设浴锅,但置密室。高设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炽火沸汤蒸之,肌热垢浮,令童子擦去。”沐浴的人坐在木架上,下面蒸汽升腾,蒸热之后,还有专门的童子侍候擦洗。
清代的浴室更盛行。特别在江浙一带,盛况空前。《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浴室遍布,许多浴室设计细致,服务周到。有的砌白石为大方池,中间分数格,大格水较烫,中格次之,小格水不甚热,供儿童洗浴,称为“娃娃池”。
江南一带还流行花瓣浴,称“花浴堂”。据《夜航船》记载,浙江兰溪一带,许多农家以种花、贩花为生,种茉莉、秋兰、洋茶、鹿葱、夜来香、水木樨、素馨、红蕉等花,一年四季都有鲜花上市。因此当地人便以花来供澡堂洗浴。浴室内,用白石砌成大池子,池子很大,有三四亩。有的池子隔成小间,一人一间,里面的水中都放鲜花。有专门的人在外面伺候,里面备有竹筒,写着“上温”“中温”“微温”“退”“加”等字。洗浴的人在格子间里面,如果觉得水凉了,就敲竹筒让侍者加热水,如果觉得热了,就让侍者加冷水。浴室有窗户,窗户上装风轮,把花的香气送进去,跟热水的蒸汽混合,香气氤氲,十分享受。洗浴间还有许多名号,叫“瑶岛蓬山”“蕊宫璇源”“雪香馥海”“涤烦洗心”等,令人听着都醉了。去一次澡堂,出来整个人焕然一新,如同脱胎换骨。
街径庭除
驰道〔1〕广庭,以武康石〔2〕皮砌者最华整。花间岸侧,以石子砌成,或以碎瓦片斜砌者,雨久生苔,自然古色。宁必金钱作埒〔3〕,乃称胜地哉?
【注释】
〔1〕驰道:秦代开创的官道,这里指宅院中的大路。
〔2〕武康石:产自浙江武康镇,质地坚硬,磨损性较低,颜色为深赭色,是园林建设中的上等石材。
〔3〕埒:矮墙。
【译文】
园中的大道和开阔的庭院,用武康石皮来砌地,最为华丽整齐。花丛间,池岸之畔,用石子铺地,或者用碎瓦片斜着铺砌,雨淋久了生出苔藓,自然而古雅。难道一定要耗费巨资打造才称得上名胜之地吗?
【延伸阅读】
“黄金埒”是一个有名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浑列传》所载的王济的故事:“性豪侈,丽服玉食。时洛京地甚贵,济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王济性喜奢侈,当时地价贵,他买地耗费的钱,竟然可以堆满一堵墙,故当时的人称为“金沟”。清代赵翼有《青山庄歌》:“已编钱埒买堂成,拼倒金将地布。”把钱垒成墙来买屋,形容耗费巨资。
【名家杂论】
苏州园林的路面铺装非常讲究,常有的材料有:石块、方砖、卵石、石板及砖石碎片等。铺装不在于用料奢侈,而在于设计的独具匠心,正如文震亨所说,只要有心,就能营造出“自然古意”,并非是要用钱去堆砌。园林属于风雅文人的居所,整体的营造要体现出主人优雅的审美情趣,土豪做派是会被鄙视的。
路面铺装有诸多形制,如常见的花街铺地。这是以砖瓦为界组成图案,图案内镶以各色卵石、碎石、碎缸片、碎瓷片,组成各种纹样,形如织锦,颇为美观。其铺地色彩大多淡雅,有黄、棕褐、墨黑色等,风格圆润细腻,与园林所表达的意境十分协调。铺地图案多以传统题材或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为主题。
有用雕砖卵石铺地,称为“石子画”,是选用精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而成的路面。做成的图案很丰富,有以三国戏《古城会》《回荆州》等为题材的图案,也有以花鸟鱼虫等为题材的图案。卵石铺地也较常见。卵石铺成的路面,耐磨性好、防滑,风格也较为活泼、轻快。
用方砖、条石铺地,则园路平坦、整洁明净。有时也会在路边用卵石或碎石镶边,形成主次分明、富有变化的地面装饰。还有嵌草铺地,在铺筑的石料间留一些缝隙,植入土,种上草,形成草石相间的景象。
青苔是路面上很受欢迎的点缀。古人有一种独特的苔藓情结,必得见到路上生青苔,才觉得有诗情画意可以抒发。故而以碎瓦片斜铺花坛,静候雨季到来,池畔悄然生出绿苔……有这种癖好的人,在明代的苏州一定不鲜见。
楼阁
楼阁作房闼〔1〕者,须回环窈窕;供登眺者,须轩敞弘丽;藏书画者,须爽垲〔2〕高深;此其大略也。楼作四面窗者,前楹用窗,后及两傍用板。阁作方样者,四面一式。楼前忌有露台、卷蓬〔3〕,楼板忌用砖铺。盖既名楼阁,必有定式,若复铺砖,与平屋何异?高阁作三层者最俗。楼下柱稍高,上可设平顶。
【注释】
〔1〕房闼:此处指寝室,闺房。
〔2〕爽垲:指高爽干燥。
〔3〕卷蓬:指卷棚顶,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顶,形成自然的弧形。
【译文】
楼阁用作寝室的,应该前后环绕,深邃幽美;用来登高望远的,应该宽敞华丽;用来收藏书画的,应该明亮干燥,楼高且深。这是建造楼阁的大致原则。楼建成四面开窗的,前面的楹廊用窗户,后面及两旁用板窗。阁建成方形的,四面要用统一的样式。楼前忌讳设露台、卷蓬,楼板不能用砖铺设。既然名叫“楼阁”,就要有楼阁专门的式样,如果还是铺砖,与普通的平房有什么差异呢?楼阁建成三层,最俗气。楼下立柱要稍微高,上面可以建平顶。
【延伸阅读】
楼与阁,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的平面,一般是近似方形,两层,有平坐。与阁相比,楼的平面更狭一些,但建筑总体更高,显得修长有致。佛寺中,一般以阁为主体,楼为辅,如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就是以阁为主来组织建筑群。楼一般为藏经楼、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的位置,属于深藏不露的,可以用作女眷的闺房、寝室。
【名家杂论】
楼阁是古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在建筑群中往往具有标志性。《后汉书·吕强传》记载:“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单言。”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比如城楼,是军事防御设施,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汉代的楼阁建筑很兴盛,有阙楼、市楼、望楼等,楼阁的建造与崇信神仙方术有关。汉代的皇帝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见到仙人,故而许多高楼拔地而起。即便到了唐代,诗人依然认为,楼阁是与仙人相关的。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可知蓬莱仙子的住处,是在楼阁之中,周围有五色祥云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