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计算机视频信号
1.计算机视频信号接口
计算机视频信号的标准接口是DSUB,也称为VGA,为 RGBHV形式,采用D1 5 连接器,其外形如图 1-3所示,引脚定义如表 1-1所示。
表 1-1 计算机模拟视频信号接口的引脚定义
在XGA、SXGA、UXGA等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模拟视频信号显示时,视频信号频带宽,不宜用 D1 5 连接器进行较长距离(3m以上)传输。对于 RGBHV(独立同步)、RGBS(复合同步)或 RGS B (绿同步)方式的计算机视频信号,分别采用五根同轴线、四根同轴线或三根同轴线传输,接口常采用BNC连接器。
图 1.3 视频信号接口
2.计算机视频信号标准
随着计算机CPU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模拟视频信号显示系统也不断推出新标准,以IBM PC为例,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阶段。
(1)第一代标准MDA和CGA
1981年,IBM 公司推出适用于 PC 的显示标准 MDA 和 CGA。MDA(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单色显示适配器只能用于字符显示,字符显示质量高,字符显示为 7 × 9 点阵,字符与字符之间为2个像素间隔,行间隔为 5 个像素,满屏幕显示为 80×25 字符,分辨率为720×350点阵。CGA(Color Graphics Adapter)彩色图形适配器能显示字符和图形,字符窗口为8×8点阵,字符点阵为 7×7或 7×5,显示分辨率为 640×200、320×200和 160×200。
(2)第二代标准EGA
198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 PC/AT,相应的显示系统 EGA(Enhanced Graphics Array)增强型彩色图形板也应运而生。EGA标准分辨率为 640×350点阵,字符窗口为 8×14点阵, 16种颜色。在水平方向,EGA吸收了CGA 640个点的分辨率,而在垂直方向采用 MDA 350行的分辨率。可以兼容CGA和MDA两种显示方式,并扩充 640×350/16图形方式。
(3)第三代标准VGA
1987年,IBM公司推出VGA显示标准,VGA(Video Graphics Array)与EGA兼容,增加640×480点阵/16种颜色以及 320×200 点阵/256 种颜色的图形方式,字符方式采用 9×16点阵的字符窗口,显示80×25 字符。VGA的主要特点是采用 256K种颜色的调色板和模拟量输出,使显示颜色更加逼真。
(4)第四代标准XGA
1990年,IBM公司宣布XGA(eXtended Graphics Array)高性能视频系统。XGA支持每行 132个字符,每个字符水平方向可由8个像素组成。XGA引进每个像素 1 6 位字长彩色(5位红色、6位绿色、5位蓝色)的工作方式,不需要彩色查找表。XGA具有扩展图形功能,能够通过图形协处理器快速执行画线、填充区域、像素块传送、剪裁等功能。
图 1.4说明了显示模式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图 1.4 显示模式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3.计算机视频信号处理
计算机视频信号的带宽是很宽的,其低频成分接近直流分量,而高频成分随着计算机显示分辨率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表 1-2 所示,计算机视频信号的带宽随着显示分辨率的变化而变化。
表 1-2 计算机模拟视频信号显示模式的典型参数
(1)宽频带视频信号缓冲
宽频带视频信号的缓冲一般采用射极跟随器,即射随器。射随器和前级电路之间多采用交流耦合,以利于射随器工作点的调整。
从物理意义上讲,设备两端由于匹配良好可把反射的能量全部吸收,或者说对反射的能量损耗很大。因此,反射损耗越大越好。任何一个网络在终端匹配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最大的能量传输;否则,必有部分能量以反射波形式出现。这里所指的“损耗”并非电缆损耗,而是指终接匹配的程度,“损耗”越大说明匹配越好。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损耗”均有,需区别对待。当视频设备的接口有阻抗失配现象时,会产生反射。反射情况较轻的,会引起波形失真,严重时会因电缆两端不匹配,在输入端会产生二次反射,它沿着与主信号相同的方向前进。延时量较长的回波会引起非常显著的轮廓效应或多个重影。
对于视频通道所需的终接阻抗数值,国标规定电视设备或视频通道作为一个单元在相互连接的输入、输出点上对地不平衡阻抗的标称值应为 75Ω。
宽频带视频信号的输入接口匹配电路如图 1.5所示,两个二极管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当接头由于插拔产生瞬时高压脉冲或其他原因产生高压脉冲时,通过二极管可将其泄放到电源子系统中去,以防损坏内部电路。
输出接口匹配电路与输入接口匹配电路相似,只需将并接75Ω电阻改为串接 75Ω电阻。
图 1.5 输入接口匹配电路
(2)宽频带视频信号放大
宽频带视频信号的放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困难的。要做到对宽频带视频信号无失真地放大,就必须对放大电路的形式、静态工作点、反馈量的大小、与前后电路的匹配和高频分量的提升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譬如宽频带视频信号的分配包括输入缓冲、信号放大和输出缓冲三大部分,其中输入缓冲和输出缓冲部分可采用射极跟随器;信号放大部分可采用宽频带的共射共基放大电路,信号放大部分的基本要求是频带宽、无失真,必须对以下细节进行仔细考虑。
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可以很高,而且性能较稳定;但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所以要有两级共射放大才能得到同相输出信号。共基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可以较高,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是相同的,但是共基放大电路容易自激,其性能受元器件参数和外围电路元件数值变化的影响很大,综合考虑可采用宽频带的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选择得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放大电路工作在非线性区,输出信号会产生失真。一般在电源为+5V时,选择静态工作电流为4~6mA,基极电压为2.4V左右。
对于反馈量大小的考虑,首先,在交流耦合时,级与级之间应采用两种电容并联,22μF左右的电解电容和约0.01μF的无极电容,这样可以保证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很好地通过。其次,在放大电路的射极部分,要求射极电阻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射极电阻两端需并联一个电容,使交流负反馈减小,以实现高频提升。射极电阻太小则反馈量太小,得到的放大曲线不平坦,将会使输出信号在亮度上产生失真;射极电阻太大则放大系数将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提高三极管和电源的功率要求,降低放大电路的稳定可靠性,根据实践经验,射极电阻取为 200~400Ω效果较好。
因为前后级之间采用交流耦合,所以各级之间的直流工作点互不影响。所需考虑的只是放大级和输出级之间的功率匹配问题,要作到这两级之间很好地进行功率匹配,就必须认真地选择放大部分和输出部分的三极管。放大管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要适中,一般为几十;二是三极管的频率特性要好,三极管的截止频率Ft 要大于 1000MHz、小于3000MHz,从而保证放大部分要求的带宽(250MHz以上),也保证放大部分不容易产生自激;三是三极管的额定功率要满足要求,也就是所能承受的额定电流要大于静态工作电流的2~4倍,从而可以保证放大电路部分能稳定安全地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放大管常选用三极管2SC1674或2SC1215等。
输出管的选择也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要适中,在 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功率放大;二是三极管的频率特性要好,三极管的截止频率Ft 要大于2000MHz,从而保证输出部分要求的带宽在 250MHz以上;三是三极管的额定功率要满足要求,也就是要求能驱动 75Ω负载,从而保证输出电路部分能可靠工作,如选用三极管3DG122C等。宽频带视频信号的高频分量较丰富,在布板时要注意阻抗匹配,尽量走短线,使板上的布线阻抗均匀,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匹配电阻。
宽频带视频信号放大可以选用高性能的集成宽带运算放大器,如 MAX496、AD813、AD848、KA2500、OPA355、OPA356、OPA357、TSH340、TSH341。
(3)宽频带视频信号切换
宽频带视频信号的切换是宽带视频信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首先正确选用模拟开关器件,以保证视频通道的带宽和抗串扰隔离度;然后与输入缓冲和输出放大综合设计,保证视频通道的线性指标;最后计算机视频的R、G、B信号是独立的,需要考虑三者的延时一致,并与同步信号保持良好的相位关系。
宽频带视频信号的切换依次包括输入缓冲、信号切换、信号放大和输出缓冲四大部分。信号切换部分的基本要求是频带宽、无失真、无串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切换电路形式的选择,一种方法是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如DG884、MAX44X等高速芯片,这种方法体积小、功耗低、切换速度快、使用方便,带宽可达 120MHz以上,但是多路级联输出时带宽下降到几十兆赫兹;对于 100MHz以上的信号,隔离度下降到 30dB以下。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小型宽带继电器来实现,这种方法虽然体积和功耗较大,但是它的带宽可以达到300MHz,串扰小。用来切换峰-峰值为 1V、几十毫安级的视频信号,寿命可达 107次以上。因此采用继电器做开关器件的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也很好,在矩阵容量不太大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设计方法。
(4)宽频带视频信号传输
当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线时,由于同轴电缆本身的特性,它将对传输信号产生高频幅度衰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 100MHz的视频信号传送 100m时,在终端阻抗匹配的条件下, 3dB带宽只有25MHz,在 100MHz处信号衰减达 10dB。因此,要在传输线末端得到无失真的视频信号,必须加上长线传输模块,对信号进行均衡,提升信号的高频部分,使经过 100m传送后的视频信号带宽仍在 100MHz以上。
通常,输入信号是一种电压源模式,由于其输出端直接通过电缆的衰减电阻,连到 75Ω的匹配电阻上,当电缆的衰减电阻由于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大时,匹配电阻上的电压也将迅速下降;要将100MHz处的信号提升10dB,这将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先将电压源变成电流源再进行传输,由于传输线末端电阻恒为 75Ω,在此电阻上产生恒定的电压,不随电缆衰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当然,由于电缆的衰减电阻在高频时变得很大,电流源将很难成为需要的恒流源,因此,仍要增加高频提升网络,不过此时要提升的幅度将大大降低,高频提升的实现变得较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