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理发效应:孩子也喜欢被赞美
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孩子也一样。另外,如果在赞美孩子的时候注意赞美的艺术,则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有个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了。
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嫌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显得您含蓄,这叫深藏不露。”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认为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师傅又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利索、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觉得花的时间太长。徒弟不知该怎么接话。师傅笑道:“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认为花的时间短,一定没有好好剪。徒弟沉默不语。师傅笑着说:“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晚上,徒弟问师傅:“本来是我的不对,怎么经您一说,顾客反而都挺高兴的?”师傅笑着说:“这是因为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如果再注意赞美的艺术,就是锦上添花了。”
上面的故事,从顾客的角度来看,每次都是徒弟的错,但经师傅巧妙的赞美,顾客都化怒为乐。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理发效应”,它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如果能够巧妙利用赞美的艺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实,教育孩子也一样,在赞美、表扬他们的时候,如果方法得当,则会起到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作用。
心理专家解析:孩子需要赞美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爱听赞美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都希望得到赞美。因为赞美是温暖灵魂的力量,它可以浇灌心灵,养育灵魂;赞美也是一种艺术,让被赞美者感到愉悦的同时,也会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孩子尤其如此,他们在生活中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赞美和表扬的语言。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具体、科学地给予他们赞美,则孩子会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曾说过:“当我是一个小孩时,我被认为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母牛从牧场上放跑了,或堤坝破裂了,或者一颗树被神秘地砍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
可这一切因他父亲的再婚而改变了。在新母亲走进他的房间时,他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可继母并没有在意父亲的话,而是用最亲切的语调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要把他所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后来的生活中,继母总是时不时地对拿破仑·希尔说一些表扬的话。例如拿破仑洗完衣服之后,她会说:“孩子,我很为你欣慰,因为你懂得讲卫生了,而且爸爸妈妈不帮助你,你一个人也能够把衣服洗得这么干净。”最初,拿破仑喜欢睡懒觉,有一次他起了个大早,继母表扬他说:“孩子,你真懂事,这么早就起床学习,妈妈相信你以后会有大出息的。”事实证明,继母的表扬极为有效,长大后的拿破仑果然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成了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
父母错误做法:吝惜对孩子赞美的语言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意识不到赞美、表扬孩子的重要性。一位心理学家曾到一所中学做调查,他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结果,很多孩子说不出来自己有哪些优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原来,在家里,这些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说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笨。”、“真是猪脑袋,连这个都不会!”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根本就想不起自己还有什么优点了。
心理专家建议:赞美也是一门艺术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同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对儿童所作的心理测验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赞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地减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是家长的天职,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魔法。所以,爱孩子,就时常给孩子一些赞扬吧!但是,心理专家建议父母们在给孩子赞扬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赞扬的艺术:
(1)赞扬要具体明确
对孩子进行赞扬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赞扬,赞扬越具体明确,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并且重复这一行为。比如,当孩子起床后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你赞扬说:“你做得很好。”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什么举动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就好些:“你起床后把床铺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
(2)赞扬要及时
孩子一旦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有了进步,要及时赞扬。比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刷牙,摔倒爬起,穿衣或帮家里人做事等,家长要及时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吻或用话语来赞扬他,让他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如此一来,就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3)赞扬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段
对孩子进行赞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赞扬并同时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更好;而大一点的孩子习惯赞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