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主战坦克欣赏(2)
2.5 德国“豹”2主战坦克
“豹”2(Leopard 2)是德国研制的一种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性能最优秀的主战坦克。
2.5.1 诞生趣事回顾
小知识:
1969年,当德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MBT-70坦克还停留在样车发展阶段时,德国已经利用MBT-70坦克的部件发展了一种“牡野猪”(Eber)试验坦克,克劳斯·玛菲公司制造了两辆样车。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一种叫做“野猪”(Keiler)的新型试验坦克。1970年MBT-70坦克计划告吹,德国便做出研制“豹”2坦克的决定。
“豹”2主战坦克是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技术源于当时德国和美国联合开展的MBT-70(即70吨主战坦克)计划,由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制造。“豹”2主战坦克的性能非常先进,而且发展出了A1~A6等多种型号,被世界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
小知识:
“豹”2主战坦克的车体分为三个舱:驾驶舱在车体的前部,战斗舱在中部,动力舱在后部。
驾驶员位于车体右前方,有1个向右旋转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具观察潜望镜,其中中间1具潜望镜可以更换成被动夜视潜望镜。驾驶舱左边的空间用来储存炮弹。
炮塔在车体的中部上方,车长和炮长位于右边,装填手位于左边。炮塔后部有1个可储存一部分炮弹的大尾舱;炮塔顶上有两个舱盖,右边一个是车长舱盖,左边一个为装填手舱盖;炮塔左边有1个补给弹药用的窗口。
命名趣事:德国的军事装备习惯用动物名称命名,如“黄鼠狼”步兵战车、“猫鼬”步兵战车、“豹”1坦克和二战时期的德国“虎”式坦克等,“豹”2也是如此。“豹”2主战坦克发展出了多种衍生型号,其中包括豹2A1~A6和豹2PSO、“豹”2140毫米等。
研制时间:“豹”2主战坦克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于1979年正式服役。
主要特点:“豹”2主战坦克是西方国家中最先使用120毫米口径主炮和1103千瓦柴油发动机、高效冷却系统、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坦克,该坦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主流坦克,被许多国家采用。
生产总量:从研制成功到20世纪末,“豹”2主战坦克一共生产了大约3100辆。
造价:“豹”2主战坦克的单位造价为574万美元。
用户和部署情况:豹2主战坦克先进的作战性能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除德国外,土耳其、奥地利、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智利、加拿大、丹麦、芬兰、希腊、荷兰、挪威等国家均有装备。
2.5.2 主要性能参数
2.5.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豹”2主战坦克使用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炮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炮管内膛表面进行了镀铬硬化处理,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抗磨损性和良好的防腐蚀能力,发射标准动能弹的寿命为650发。
该炮主要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型号为DM13,初速为16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约为3500米。该弹由可脱落弹托、弹丸和钢底半可燃药筒组成,弹芯为钨弹芯,直径为38毫米,长径比为12:1。多用途破甲弹型号为DM12,具有破甲和杀伤双重用途,初速为1143米/秒。该弹为尾翼稳定弹,短尾翼用铝合金挤压制成,经表面热处理,可承受500米帕以上的膛压;该弹采用了压电引信;改进了点火装置,将原来的单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围一圈揩油径向孔,使点火时间从22毫秒缩短为5毫秒。
小知识:
半可燃药筒由惰性纤维、硝化棉、二苯胺、树脂等混合制成,内装发射药、底火和缓蚀添加剂衬套。为防止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蚀,在药筒上还涂有一层油膜。
“豹”2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由光学、机械、液压和电子件组成,采用稳像式瞄准镜,故而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很高。此外,该坦克还安装有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以及多种其他电子设备。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并列机枪射速为1200发/分,高射机枪高低射界为-10°~+75°,两挺机枪共备弹4754发。
在“豹”2主战坦克的炮塔侧后部还安装有8联装眼目发射器,两侧各一组。
装甲防护:“豹”2主战坦克安装有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其空气过滤器可从外部更换,而且配有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从第5批生产型开始)。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采用的是间歇式复合装甲,车体前端为尖角形,并对侧裙板进行了增强。炮塔外形低矮,具有较强的防弹性。主炮弹药存储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其和战斗舱隔离,在坦克中弹后也不容易造成弹药殉爆。
而且,1985年德国为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安装了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小知识:
MTU公司全称为发动机及涡轮机联盟弗里的希哈芬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奔驰集团的下属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
机动性能:“豹”2主战坦克采用MTU公司的MB873Ka-501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103千瓦,转速为2600转/分,平均有效压力为1.07兆帕,从静止状态加速到32千米/小时仅需7秒。传动装置为伦克公司的HSWL 345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该装置由可自控闭锁的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液力-液压转向装置、液力制动器、倒顺机构和汇流行星排等部件组成。
“豹”2主战坦克使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7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和1个履带调节器。履带为570A型双销式履带,宽635毫米,节距183.5毫米,板体上加有可以更换的橡胶衬垫,销耳有橡胶套、履带,寿命为6400千米,橡胶衬垫寿命为1600千米。
“豹”2主战坦克的冷却系统与发动机一样,紧凑而有效率。冷却系统采用环形散热方案,热交换器部分由轻合金制成,中心装有两台巨大的吸风式离心风机。为了保证空气能均匀地流入环形散热器,减小压力损失,风扇叶轮下还装有导向叶片环。发动机转速增大时,冷却水的流动加快,风扇的叶轮也相应提高。冷却水的最高温度可达110度,当外部环境为38度时,发动机仍能满功率运行。
“豹”2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较强,最大越野速度可达5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以上。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可通过1米深的水域,稍作准备后涉水深度可达2.35米,并可越过1.1米高的垂直矮墙和3米宽的壕沟。
小知识:
“豹”2完善的冷却系统使发动机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能运转自如,但也因此而付出了较大代价,整个散热系统需要消耗发动机输出的1500马力功率中的220马力。
2.5.4 衍生型号概览
2.5.5 精彩战事扫描
小知识:
1991年2月24日,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战争拉开了序幕。多国部队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兵在沙特、科威特边境处作出正面突破的样子,造成大兵压境的假象,迷惑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吸引了伊拉克主力。而多国部队的主力部队就在这一天,出其不意地从西线沙特边境处突入伊拉克本土。多国部队中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参加了此次战斗,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和多国部队的其他主战坦克冲在前面,掩护步兵,突破了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的边界线,进入伊拉克南部地区。
“豹”2主战坦克曾在科索沃战争中亮相,当时德国的科索沃派遣队有许多“豹”2A4和“豹”2A5主战坦克。该坦克真正体验战争是在阿富汗,加拿大和丹麦都在阿富汗部署了“豹”2主战坦克,并让它参与了实战行动。在2007年11月的一次攻击行动中,一辆加拿大借用的“豹”2A6M主战坦克被地雷命中,但是并没有造成乘员伤亡。2008年2月,一辆丹麦的“豹”2主战坦克也踩中地雷,并被炸掉一边履带,但坦克受损并不严重,而且没有人员伤亡。
2.6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挑战者”2(Challenger 2)主战坦克是英国陆军的现役主战坦克,由英国公司阿尔维斯·威克斯(Alvis Vickers)研制而成。
2.6.1 诞生趣事回顾
“挑战者”2主战坦克是从“挑战者”1衍生而来的,不过,该坦克仅有5%的零件可与“挑战者”1通用。现在,“挑战者”2主战坦克成为英国陆军和阿曼皇家陆军主要的现役主战坦克,该坦克曾创下世界最远坦克击毁记录。
小知识:
“挑战者”2主战坦克曾在伊拉克战争中用穿甲弹在5200米远的距离上击毁一辆伊拉克坦克,创立了世界最远坦克击毁记录。
小知识:
“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一个特色是车长拥有独立的搜索标定瞄准具。以往,战车车长只拥有广角的搜索瞄准具,负责搜索目标后将目标指定给射手,射手转动炮塔使用自己的望远瞄准具与测距仪进行射击,这种运作方式被称为“搜索-猎杀”。而“挑战者”2主战坦克可以在射手射击第一个目标时,车长同时用自己的广角望远两用瞄准具搜索第二个目标并独立完成瞄准与测距的任务,当射手射击完第一个目标后只要按一个钮,炮塔就会自动转动瞄准第二个目标,利用车长已经先一步瞄准与解算完成的目标资料直接进行射击,这样能大大增加接战效率,这种运作方式被称为“猎杀-猎杀”。
命名趣事:“挑战者”2是以挑战者命名的第三种坦克,第一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制造的MK VIII“挑战者”巡航坦克(克伦威尔坦克衍生型),第二种是现身于海湾战争的“挑战者”1。
研制时间:“挑战者”2主战坦克于1993年开始生产,首车于1994年3月完成,1998年开始进入英国陆军服役。
主要特点:“挑战者”2主战坦克是英国陆军现役的主要主战坦克,该坦克采用乔巴姆复合装甲(Chobham Armour),具备较强的防御能力,其主炮为120毫米线膛炮,该炮可使用一般滑膛炮无法使用的爆震弹,在当今现役的主流主战坦克均采用滑膛炮的情况下,“挑战者”2的线膛炮算是一个另类。
生产总量:自1993年开始生产以来,“挑战者”2主战坦克一共生产了约446辆。
单位造价:“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单位造价为680万美元。
用户和部署情况:“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主要用户为英国和阿曼,其中英国陆军装备408辆,阿曼皇家陆军装备8辆。
2.6.2 主要性能参数
2.6.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主炮采用的是BAE系统公司皇家军械分部制造的L30A1型120毫米线膛炮,该炮曾在“挑战者”1和“酋长”坦克上使用过。它采用电炉渣精钢制成,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高爆破甲弹或发烟弹等多种弹药,坦克车内可备弹50发。
“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防空机枪。
装甲防护:“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炮塔采用的是第二代“乔巴姆”复合装甲(Chobham Armour),并安装了三防系统。而且,“挑战者”2主战坦克装备有计算设备公司制造的数字火控计算机,该计算机系统内还可加装其他火控系统,如战场信息控制系统。在炮塔两侧还各有一组五联装烟幕弹发射器,而且该坦克的发动机也可制造烟雾。
机动性能:“挑战者”2主战坦克使用的发动机为帕金斯CV-12柴油发动机,变速装置为戴维布朗TN54变速器,所使用的履带为威廉库克可调节防护液压双销履带,最大越野速度为40千米/小时,公路速度为59千米/小时。
2.6.4 衍生型号概览
2.6.5 精彩战事扫描
“挑战者”2主战坦克曾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巴士拉战役中,而且“挑战者”2主战坦克击毁了伊军坦克70多辆,但己方却无一伤亡。
在伊拉克,“挑战者”2主战坦克有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共遭到8枚RPG、2枚米兰反战车导弹以及无数小口径火炮轰击后安然撤出战区并修复使用的纪录。另一个纪录则是在另一场遭遇战中一辆“挑战者”2坦克被约70发RPG击中,但仍安全离开战场并修复使用。
整场伊拉克战争中,“挑战者”2坦克只发生过三次人员伤亡事件,第一次是被友军“挑战者”2坦克误击造成二人死亡,第二次是被IED炸伤造成驾驶兵双腿截肢,最后一次是被RPG-29贯穿造成驾驶兵脚趾截肢,后两次事件的车辆都于修复后继续使用。
2.7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Leclerc)主战坦克编号为AMX-56,又名“雷克勒”,是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研制的主战坦克,该坦克于1990年开始进入法国陆军服役,取代了旧有的AMX-30中型坦克。
小知识: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样车为箱形可拆卸式结构,驾驶舱在车体左前部,车体右前部储存炮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动力传动舱在车体后部。样车炮塔带有尾舱,安装在车体中部上方。
2.7.1 诞生趣事回顾
1977年,法国军方提出新的坦克需求,但进口M1、“豹”2和“梅卡瓦”主战坦克的提议都未获成功。于是,1986年,法国成立了名为“Leclerc”的坦克研制专案,并很快造出了试验车。
命名趣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名称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名将菲利普·勒克莱尔元帅,他是解放巴黎时进入巴黎的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师长。
研制时间:该坦克自1978年开始研制,1986年被命名为AMX“勒克莱尔”坦克,于1995年开始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陆军中服役。
主要特点:“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比较注重主动防御手段,载有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研制的Galix战斗载具防御系统,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并配有自动装弹机。
生产总量:“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自1990年起一共生产了800多辆。
单位造价:“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单位造价为740万美元。
用户和部署情况:“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主要用户有两个,法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中,法国装备有406辆坦克和20辆装甲抢救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装备有388辆坦克和46辆装甲抢救车及2辆教练车。
2.7.2 主要性能参数
2.7.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使用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制造的CN120-26120毫米滑膛炮,能够与美国的M1主战坦克和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通用弹药。该坦克配有自动装弹机,装弹速度约为12发/分,因此减少了一名坦克乘员。
小知识: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于1993年正式装备法国陆军,它有六个突出方面,即大威力火炮、自动装弹机、先进火控系统、超高增压柴油机、模块化装甲和战场管理系统。它可以称得上是战后第三代坦克的后起之秀,陆战王中王。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主炮可使用多种弹药,主要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高爆反坦克弹。此外,法国还为“勒克莱尔”坦克配有对付直升机用的专用弹药。该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先进,使“勒克莱尔”具备在50千米/小时的行驶速度下命中4000米外目标的能力。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可由车长和炮长在车内遥控射击,还有1挺12.7毫米并列机枪,可由车长和炮长操纵射击。
装甲防护:“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炮塔和外壳采用焊接钢板外挂复合装甲式设计,可以轻松升级或更换装甲块,据称其正面可抵挡“霍特”2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该坦克还装有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Galix战斗载具防御系统,可发射烟幕弹、榴弹和红外线干扰弹。
此外,该坦克还装有三防装置、萨吉姆公司的达拉斯(Dallas)激光报警装置以及屏蔽和对抗装置。激光报警器的传感器为被动式,可对敌人1.06μm激光发出报警信号。屏蔽和对抗装置有许多发射器,可发射烟幕弹以遮蔽可见光、近红外和远红外光,还可以形成红外和金属箔假目标。
小知识:
因为“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车体采用了箱形可拆卸式结构、以陶瓷为基本材料的复合装甲以及低矮扁平的炮塔外形,故对付动能穿甲弹的能力比采用等重量普通装甲的坦克提高了一倍。
机动性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发动机为SACMV8X-1500型8缸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103千瓦。变速装置为SESM ESM 500自动变速器,拥有5个前档和2个倒档。该坦克的路面最大速度为72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为55千米/小时(有报告表示可以达到8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550千米,加挂外油箱之后可增加到650千米。
2.7.4 衍生型号概览
2.7.5 精彩战事扫描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自服役后还未参与过大规模武装冲突和战争,但曾参与过联合国的科索沃维和行动和黎巴嫩南部维和行动。目前有13台“勒克莱尔”主战坦克部署在黎巴嫩南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8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梅卡瓦”(Merkava)主战坦克是以色列研制的一种主要侧重于防御的主战坦克,该坦克于1978年开始服役,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4代,也是当今世界上经历实战次数最多的主战坦克。
小知识:
在研制“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初期,以色列便确定坦克的三大性能次序是防护力、火力和机动性。影响以色列坦克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兵源有限,故特别要求能提高乘员的生存可能性。因此,在设计新型坦克时就把乘员的位置放低并尽可能让他们坐在车体后部。
2.8.1 诞生趣事回顾
“梅卡瓦”主战坦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主战坦克,是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的常客。该坦克的用户以色列处于中东热点地区,因此自1978年服役以来,“梅卡瓦”主战坦克经历过多次实战检验。
命名趣事:梅卡瓦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为战车,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一共发展了四代,分别为“梅卡瓦”I、“梅卡瓦”II、“梅卡瓦”III、“梅卡瓦”IV。
研制时间:“梅卡瓦”主战坦克的研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当时以色列召开了由财政部长主持的国防部、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参与的会议,会议决定自主研制以色列的第一款主战坦克。
1974年制成第一辆“梅卡瓦”坦克样车,1977年以色列对外宣布“梅卡瓦”坦克正处于研制阶段,准备批量生产。
主要特点:“梅卡瓦”主战坦克与世界主流主战坦克相比极具特色,它不但将发动机前置从而提高了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而且还拥有一门60毫米迫击炮作为辅助武器。此外,该坦克还可以搭载5~6名步兵,兼具了步兵战车的功能。
生产总量:“梅卡瓦”I型的产量约为250辆,“梅卡瓦”II型的产量约为580辆,“梅卡瓦”III型的产量约为780辆,“梅卡瓦”IV型的产量约为320辆,预计将会达700辆。
单位造价:“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单位造价为500万美元。
用户和部署情况:“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以色列国防军使用,暂未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小知识:
“梅卡瓦”主战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它的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
驾驶员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1个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
小知识:
“梅卡瓦”I型主战坦克采用“斗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统,它的数字式火控装置由埃尔比特计算机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设计,激光测距仪由埃劳普公司制造,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装置为中心,包括操作装置、控制和反馈伺服回路以及传感器。操作装置包括车长、炮长和装填手3个操作装置。
2.8.2 主要性能参数
2.8.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梅卡瓦”主战坦克已经发展了4代,第一代“梅卡瓦”使用的主炮为105毫米线膛炮,从第三代开始换装了火力更强的120毫米滑膛炮。该坦克可发射专门研制的新型穿甲弹和反人员/器材穿甲弹以及炮射导弹。
“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副武器相比其他主流主战坦克多了一门60毫米迫击炮,该迫击炮可收进车体,并且能够遥控发射,主要用于攻击隐藏在建筑物后面的敌方人员。此外,该坦克还装有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装甲防护:“梅卡瓦”主战坦克非常注重防护,其中防护部分的重量达到整车重量的75%,相较其他坦克的50%要高出不少。该坦克的炮塔扁平,四周采用复合装甲,这种炮塔外形可有效减少正面和侧面的暴露面积,降低被敌方命中的几率。
小知识:
“梅卡瓦”主战坦克在最容易受攻击的车体前上装甲、炮塔顶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战斗舱顶部、后部和两侧重点保护部位,都采用了间隙和(或)间隔装甲结构。夹层空间有的储存燃料,有的存放机枪弹,以增强防护和防二次效应。
该坦克的车体四周也挂有模块化复合装甲,在驾驶舱内壁敷设了一层轻型装甲,以加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为了抵抗地雷袭击,该坦克还对底部装甲进行了强化。
此外,为了增强坦克的正面防护力,“梅卡瓦”主战坦克还采用了一项比较特别的设计,即将发动装置前置,这样有助于减少一旦被穿甲弹穿透后爆炸的杀伤力和压力。为防止弹药引爆产生二次效应,该坦克将其放在可耐高温的特制容器内,布放在不易受攻击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中后部。而且,该坦克还装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专门研制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60毫秒内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
机动性能:“梅卡瓦”主战坦克使用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风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662kW(900马力)。与上述柴油机相匹配的是美国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DDA)公司的CD-850-6A型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使用车长指挥控制系统,而普通坦克内车长与驾驶员的联系借助车内通话系统。
2.8.4 衍生型号概览
2.8.5 精彩战事扫描
“梅卡瓦”主战坦克诞生于世界热点地区之一的中东,曾参与多次武装冲突。在1982年的黎以冲突中,“梅卡瓦”主战坦克以较小的代价击毁了叙利亚19辆T-72坦克。
此外,首批生产型“梅卡瓦”I型坦克于1979年交付以色列陆军,在1982年夏季的黎巴嫩战争中第一次使用,首次驰骋于沙场的“梅卡瓦”即创下以微小的代价击毁叙利亚军队苏制T-72坦克19辆的骄人战绩,从而一战成名。
“梅卡瓦”II型坦克于1983年12月交付以色列陆军,“梅卡瓦”III型坦克于1987年投产。
1987年,“梅卡瓦”III型坦克出笼,它的突出特征是采用了以色列最新的附加装甲,炮塔两侧装有凸出的蝶状附加装甲。截止1988年初,以色列大约生产了800辆“梅卡瓦”主战坦克。
2002年6月,以军又公开展示了新研制的“梅卡瓦”MK4型坦克。当时,78岁高龄的“梅卡瓦之父”塔尔将军评价:“梅卡瓦”IV型坦克是一种经过实战检验的第四代战车,它代表了当代坦克设计的发展趋势,防护、火力、机动及指挥控制等技术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梅卡瓦”主战坦克是当今世界上投入实战次数最多的主战坦克。“梅卡瓦”主战坦克第一次投入战斗,是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当时,以色列方面称之为“加加利和平行动”。以色列方面出动了6个师,下辖15个旅,共有75000人和1200辆坦克,其中,“梅卡瓦”I主战坦克200辆。敌对方是以叙利亚军队为首的装甲部队,包括T-55、T-62和T-72坦克。在“梅卡瓦”I主战坦克和T-72坦克的交战中,“梅卡瓦”I主战坦克明显占上风。但是,也有几十辆“梅卡瓦”I主战坦克被击穿,而无法修复的只有7辆,战损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中,有9名坦克乘员死亡,50名受伤的乘员中,无一人被烧伤。另一种说法是,被击穿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中的乘员无一人死亡。不管怎么说,“梅卡瓦”主战坦克出色的防护性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另一方面,实战也暴露出“梅卡瓦”主战坦克防护上的一些弱点。这一点成为“梅卡瓦”主战坦克进一步改进的契机。
2.9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90式主战坦克(Type-90 Tank)是日本研制的第三代坦克,于1990年进入日本陆上自卫队服役,是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主要主战坦克之一。
2.9.1 诞生趣事回顾
90式主战坦克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第三代坦克,该坦克主要用于取代61式坦克和部分74式坦克,其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命名趣事:日本坦克的命名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坦克的定型年(第一生产年度)命名,90式坦克于1990年定型,所以被命名为90式主战坦克。
研制时间:90式主战坦克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82~1984年间进行第一次整车试制,1986年~1988年间进行了第二次整车试制,于1987年~1988年间进行技术试验。1990年开始服役。
主要特点:90式主战坦克使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发的120毫米滑膛炮,并采用先进的火控系统和日本自制的自动装弹机。发动机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两冲程水冷V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
单位造价:90式主战坦克的的单位造价为850万美元。
生产总量:90式主战坦克的生产总量为341辆。
用户和部署情况:90式主战坦克的主要用户为日本陆上自卫队。
2.9.2 主要性能参数
小知识:
90式主战坦克的样车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体和炮塔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左前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其上是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位于左侧。驾驶舱上装有若干个潜望镜,其中也可装入红外夜视仪。
2.9.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90式主战坦克的主炮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授权生产的120毫米滑膛炮,该炮炮管的长度为口径的44倍,装有炮口校正装置、抽气装置和热护套,射速为10~11发/分。此外,该坦克还配有日本自制的自动装弹机,射速省去了装填手。
该坦克使用的弹药主要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这两种弹都是整装式弹药,而且均为半可燃药筒。其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可达1650米/秒,破甲弹为1200米/秒,弹药基数为40发。
90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先进,由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车长观测装置、炮长观测装置和火控电脑等组成,具备较高的行进间射击精度。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防空机枪,防空机枪为勃朗宁M2HB型。
装甲防护:90式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主要采用复合装甲,炮塔正面为垂直装甲,并未采用欧美主流的倾斜45°式造型。车体和炮塔前部使用的是复合装甲,而其他部位则采用间歇装甲。
此外,该坦克还安装有三防装置,即便在全封闭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作战数小时。还装有激光探测装置,可在敌激光测区仪照射的瞬间得知敌照射的方向。
机动性能:90式主战坦克的发动机采用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811千瓦。传动装置为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静液转向式传动装置和电液操纵装置。该坦克采用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负重轮每侧为6个,其中第3、4个采用扭杆悬挂,第1、2、5、6为液气悬挂。该坦克最大时速为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50千米。此外,该坦克采用双销单块式履带,一种装有橡胶衬垫,另一种是金属齿型,两种履带均有端部连接器。
小知识:
远看90式坦克的轮廓和框架有些像“豹”2,车体和炮塔的形状扁平且方正,但个头和体重比“豹”2要矮小和轻多了,车下部负重轮和车上部烟幕弹发射器也少。外形尺寸小和低车姿结构是90式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
2.10 韩国K1主战坦克
小知识:
K1坦克为什么在1987年被命名为88式坦克?这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达到宣传效果而起的名称。1988年对韩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汉城举办,韩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加入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跳板。在他们看来,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相互较量的最佳场所,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素质优劣的公正仲裁。他们像迎接盛大节日一样迎接这场体育盛事,响亮地提出了“88年精神”,以此激励举国上下发愤图强,在世人面前展示韩国的形象。正如当时的全斗焕总统在K1坦克命名典礼时所说:88式坦克的名字,表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韩国人民也要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坚强决心。因此,“88”并不是表示定型的年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举办奥运会、步入世界一流兵器工业国行列的宣言。所以,这种坦克没有被直接命名为“K1”,而被命名为“88式坦克”。
K1坦克也叫88坦克,由美国通用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联合研制而成,是目前韩国陆军现役的主要主战坦克之一。
2.10.1 诞生趣事回顾
K1主战坦克于1987年开始服役,是以美国M1主战坦克为模板而设计的,但根据韩国的地貌进行了一些修改。K1主战坦克使用的是105毫米主炮,K1的改进型K1A1换装的是120毫米滑膛炮。
命名趣事:K1主战坦克也叫88式坦克,这是为了纪念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而取的非正式官方名称。
研制时间:韩国于1979年向美国发出帮助韩国发展坦克的提议,并得到数家美国公司的响应。1980年,韩国选定克莱斯勒的子公司——克莱斯勒防务公司进行合作,该公司于1982年并入美国通用公司,1983年生产出了第一辆XK1样车,称为“机动性底盘试验车”。1987年K1主战坦克进入韩国军队服役。
主要特点:K1主战坦克的外形近似M1主战坦克。改进型K1A1使用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120毫米滑膛炮,安装了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行进间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
生产总量:K1主战坦克的生产总量为1027辆,而K1A1为484辆。
用户和部署情况:K1主战坦克的主要用户为韩国陆军,预计K1A1和之后的K1A2将替换韩国所有的老式坦克。
小知识:
追溯韩国研制、发展国产坦克的原由,不能不提韩国军队曾经遭受的惨败教训。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韩国军队一开始没有一辆坦克,而朝鲜依靠T-34/85坦克做先锋,一举席卷了韩国首都汉城。在惨痛的教训面前,韩国陆军深刻认识到,坦克质量的缺陷不仅会在作战中造成失利,而且会严重影响军队的士气。
小知识:
K1主战坦克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负责设计定型的,其车体、炮塔在外形上采取的低平、多平面的棱角组合与美国M1主战坦克的外形结构十分相似,所以,K1主战坦克经常被认为是M1主战坦克的仿制车型,曾有人将K1主战坦克描述为M1主战坦克的“婴儿”坦克。
2.10.2 主要性能参数
小知识:
K1主战坦克上安装了第三代坦克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伺服机构等组成,具有不论在静止时还是在行进时都可以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及夜间作战的能力。
2.10.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K1主战坦克使用105毫米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白磷弹和训练弹等。但2001年发布的改进型K1A1主战坦克则使用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
K1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防空机枪。此外,在炮塔前部的两侧还各装有一组六联装烟幕弹发射器。炮塔上安装了机枪座,可以高位置突施有效的机枪压制设计,以便阻止敌步兵从近战距离上实施反坦克攻击。
装甲防护:K 1主战坦克采用复合装甲,具备一定的动能弹和化学能弹防护能力。其外形尺寸也设计的很紧凑,以降低中弹率。此外,该坦克采用由韩国研制的新型车长瞄准镜。发动机室内的自动灭火系统也有所改进,其开关的打开由传感器丝变为热电偶。
机动性能:K1主战坦克使用德国MTU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883千瓦,采用吊杆与气动混合式悬挂,最大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500千米。
2.10.4 衍生型号概览
2.11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阿琼”(Arjun)主战坦克是印度耗费30多年而自行研制出来的一款第三代主战坦克,该坦克从1972年开始研发,直到2007年才进入印度陆军服役。
小知识:
2011年,印度宣布改进型的“阿琼”主战坦克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其改进之处多达93项,据称改进后的“阿琼”主战坦克国产化率达到了90%。
2.11.1 诞生趣事回顾
“阿琼”主战坦克是世界上研制时间最长的主战坦克,由于印度基础军事工业薄弱,导致该坦克至今仍需大量进口欧美零件,虽然原型车有73%的部件都是自行制造,但实际生产时的国产化率仅为40%。因此,“阿琼”主战坦克也就丧失了国产的意义。
命名趣事:“阿琼”主战坦克是根据史诗中的战神“阿琼”命名的。
小知识:
“阿琼”主战坦克成为世界上耗费时间(将近40年)最长但成果却不理想的主战坦克的典型研发案例,但也表明印度一直在坚持国防自主,虽然就计划执行层面来看是失败的。而且,该坦克在研发过程中苦追当年最先进的坦克,从而不断修改设计,但旧有的一些最基础坦克工业所需技术背景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主要特点:“阿琼”主战坦克的研制时间创造了世界之最。主炮采用120毫米口径线膛炮,使用的是印度自制的新型复合装甲,发动机采用德国MTU838Ka-501柴油发动机。“阿琼”主战坦克的单位造价高达800万美元,是俄罗斯T-90S的3倍以上。
生产总量:“阿琼”主战坦克的产量约为124辆。
用户和部署情况:“阿琼”主战坦克主要用于装备印度陆军,暂未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研制时间:“阿琼”主战坦克于1972年开始研制,具体研制进程如下:
2.11.2 主要性能参数
小知识:
印度陆军对“阿琼”主战坦克的评价不高,在样车鉴定报告中指出:“阿琼”主战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验收条件,而且最糟糕的是设计“阿琼”坦克时未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养性。
2.11.3 综合作战性能
火力配置:“阿琼”主战坦克的主炮为一门120毫米口径线膛炮,该炮可以发射印度自行研制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发烟弹和榴弹等,改进型还可以发射以色列制造的炮射导弹。火控系统是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由昼夜热成像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以及多种传感器组成。
“阿琼”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此外,炮塔两侧还各有一组烟幕弹发射装置。
装甲防护:“阿琼”主战坦克主要着重硬防护,采用印度自制的“坎昌”式复合装甲,据称该装甲性能与英国的“乔巴姆”复合装甲相近,并可外挂反应装甲。此外,该坦克还安装了三防装置。
机动性能:“阿琼”主战坦克采用德国MTU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1030千瓦,可为58.5吨重的“阿琼”提供72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该坦克还可以越过3米宽的战壕和0.9米高的垂直矮墙,爬坡度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