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献学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电子文献学的研究方法

1.4.1 电子文献学的提出

电子文献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形成、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与传统文献平分秋色的态势。电子文献时代的到来,同时给传统文献研究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急需加强对电子文献的研究,建立起电子文献学理论框架体系,由此产生了电子文献学这一新兴学科门类。

自成理论体系的中国文献学于20世纪才出现。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首现“文献学”一词:“其后斯同同县有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后来他又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八“清初史学之建设”》中以己之见解释了一下“文献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北京市国书店,1985,85“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清初的学者们纷纷致力于文献考据,便是“重视史学”,也就是重视“文献学”的明证。(蒋宗福在《新时期中国文献学研究综述(1978-2005)》一文中说:“郑鹤声、郑鹤春1928年写成《中国文献学概要》,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似为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以‘文献学’名书的专著’。此后因内忧外患,连年战乱,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未能引起重视。1957年至1960年王欣夫在复旦大学开设‘文献学’,讲授目录、版本、校雠等内容,这是新中国高校在“文革”前开设“文献学”少有的例子。”蒋宗福.新时期中国文献学研究综述(1978—2005).绵阳:H绵阳师范学院学报H,2006(4))文献学知识是从事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它为治学者指引获取文献、利用文献、整理研究文献的方法途径。从事学术研究,必然要从文献入手,离开了文献,便没有了基石,没有了根据。

相对文献学而言,电子文献学就是以电子文献、电子文献工作以及电子文献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电子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利用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在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学界已经建立了古典文献学乃至现代文献学的框架体系。但从文献学的角度去研究电子文献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零星的研究性文章涉及,缺乏系统性,因为人们热衷于功利性的数字开发,而忽视了对电子文献的理论研究与思考。

电子文献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可是,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只有掌握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及物理学知识的人,才可以谈论电子文献及信息,其他人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专家谈论电子文献学及信息科学是一种不守本分的越界、越权。倘若把人文学科专家和电子文献及信息化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什么呢?这就是人们所看到的,把电子文献及信息化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仅仅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而已。

1948年,香农出版了举世闻名的《信息论》,并富有远见地指出,信息的广泛用途,将涉及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社会认知。遗憾的是,人们在深入挖掘、阐发香农信息论的认识论及哲学意义时,把它与系统论、控制论并提,甚至不无夸张地赋予了各式各样的意义,却忽视了香农关于信息在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社会认知三个领域的基本含义,而错误地把认知思维排斥在信息化之外。

电子文献涉及三个领域: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而且这三个领域在电子文献生成、加工、利用、研究过程中相互关联,成为统一体。电子文献学就是以电子文献相关的物理域为基础、以信息域为骨架、以认知域为统领而构成的一门适应时代需要的文献学新学科,其目的就是推进现代电子文献持续、健康、绿色地发展,以期服务于学术职业乃至社会经济。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电子文献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计算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是电子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技术理论基础,而哲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价值学、古典文献学、情报学及图书馆学也是电子文献研究的认知理论依据,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献现象的变革结构与规律,揭示了文献的属性,丰富和拓宽了电子文献研究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子文献研究应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指导之下,尤其应该强调其社会认知属性而非技术开发特性,至于现代电子文献的技术开发工作应该让位于专业技术人员。

1.4.3 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

电子文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非常丰富,在传统文献学研究法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独辟蹊径,开辟电子文献研究的新领域。传统文献学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考据法、分类法、案例法、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这些方法皆可应用于现代电子文献学研究工作,而现代科学中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抽样调查法、网络调研法、情报跟踪法、对比分析法、模拟法、抽象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亦可应用于电子文献学的研究工作。总之,现代电子文献之研究法是具有开发特性的,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法,还是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研究法,只要有利于电子文献的研究,都可以予以尝试与采纳。例如,从计算机技术层面分析电子文献的生成方式、版权管理、电子文献的编目及电子文献的整理等内容;从网络技术层面分析电子文献的传输与流通、个人图书馆的建立,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实现电子文献的检索等内容;在谈到电子文献与传统文献的辨正理解时,则需要通过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电子文献时代的到来,给古典文献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古典文献学传统知识,又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现代技能训练,用现代科技手段,迎接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新时代的到来。优秀的古典文献学专业人才,一方面必须继续加强传统的古典文献基本知识的训练,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诸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在电子计算机领域,也应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尽快参与一些文献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至少应能熟练利用别人编制的软件或全文检索系统,能在互联网上浏览、收集各种文献资料,能评价不同电子版文献的利弊得失,并能提出修订或改进的意见。毋庸讳言,在古典文献电子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电子版古典文献的全文检索系统的研制确实对文献考证工作起了巨大作用,但有些电子版的全文检索系统在版本的选择和文字的校勘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古典文献电子版的研制者大多缺乏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传统训练,他们多数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一般的文史爱好者,这就难免会出错。因此,在古典文献电子化的过程中,丝毫不意味着否认或轻视传统考据学的基本功和基本训练,相反,古典文献电子化给古典文献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总之,只要我们从古典文献学传统知识训练和计算机信息现代技能训练这两个方面着手,在电子文献学研究领域就能与时俱进,而电子文献学框架体系亦会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