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高性能Web服务器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Nginx服务器的安装部署

在开始Nginx学习旅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着眼于Nginx服务器的实际应用,我们希望通过对Nginx服务器的系统介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向大家全面展示Nginx服务器常见的应用场景;也希望为在实际开展和Nginx服务器相关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建议你在学习本书的同时,能够在我们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Nginx的学习!

本章首先为大家介绍Nginx服务器的基本安装部署。我们将在本章学习到以下知识:

■ 获取Nginx服务器安装文件的途径。

■ Nginx服务器安装部署之前的准备工作。

■ Windows平台下Nginx服务器的安装部署。

■ Linux平台下Nginx服务器的编译和安装。

■ 认识Nginx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以及如何进行基本配置。

■ 初步学习通过优化Nginx配置,提高Nginx服务器的性能。

■ 展示一个Nginx配置的完整实例。

2.1 如何获取Nginx服务器安装文件

Nginx服务器的软件版本包括Windows版和Linux版两种,在官方网站上可以找到对应版本的下载链接。下面详细介绍如何获取所需版本的Nginx服务器软件。

2.1.1 获取新版本的Nginx服务器

Nginx的官方下载网站为http://nginx.org/en/download.html。打开网站,下载部分的内容如图2.1所示。可以看到,网页上提供了Nginx服务器三种版本的下载,分别是开发版本(Development version)、稳定版本(Stable version)和过期版本(Legacy versions)。三种版本的差异和选择在第1章中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本页提供下载的各类版本均为Nginx的较新版本。其中,开发版本同时也是Nginx全部版本中最新的版本。

下面分别介绍页面上下载部分各链接的具体含义:

“CHANGES-x.x”链接,记录的是对应版本的功能变更日志。包括新增功能、功能的优化和功能缺陷的修复等。

紧接着“CHANGES-x.x”链接后面的“nginx-x.x.x”链接,是Nginx服务器的Linux版本下载链接。右击链接,选择“另存为”命令或者选择下载专用工具就可以获取到Nginx服务器的Linux版本。得到的文件的后缀名为.tar.gz。

“pgp”链接,记录的是提供下载的版本使用PGP加密自由软件GnuPG计算后的签名。PGP可以解释为Pretty Good Privacy,是PGP公司的加密或签名工具套件。点击链接进入相关页面,可以查看GnuPG针对本下载版本的签名,以及执行本次计算的GnuPG软件版本号。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下载文件的验证。

“nginx/Windows-x.x.x”链接,是Nginx服务器的Windows版本下载链接,下载方法和Linux版本相同。得到的文件的后缀名为.zip。

图2.1 Nginx的获取

2.1.2 获取Nginx服务器的历史版本

在第1章中,我们了解到Nginx服务器包含众多的历史版本。Nginx官方网站没有显式提供下载历史版本的链接,但是如果由于特殊的需求需要获取Nginx服务器的历史版本,该怎么做呢?

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个可以下载Nginx服务器全部历史版本的链接,即http://nginx.org/download。打开此网页,可以看到Nginx全部历史版本的列表,从nginx-0.1.0到nginxnginx-1.3.5一应俱全,下载方式和上面介绍的新版本Nginx服务器软件下载方式相同。

仔细查看版本列表,可以发现以nginx-0.7.52为分界线,之前的低版本只提供后缀名为.tar.gz的Linux版本,从nginx-0.7.52开始同时提供后缀名为.zip的Windows版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第1章回顾Nginx服务器发展历史时已经说明。从nginx-0.7.64开始,还提供了后缀名为.asc的文件,该文件记录了Linux版本PGP加密自由软件签名数据。

2.2 安装Nginx服务器和基本配置

上一节我们获取了自己需要的Nginx服务器版本。笔者使用的版本是2012年8月7日发布的稳定版本nginx-1.2.3,包括Windows版本和Linux版本。本书后文中涉及的Nginx服务器使用、Nginx服务器软件源代码分析均以此版本为基础。

本节主要指导大家在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上安装Nginx服务器软件。

2.2.1 Windows版本的安装

Windows版本的Nginx服务器安装方法与一般的Windows安装程序有所不同。

我们获取的Windows版本Nginx服务器安装文件为nginx-1.2.3.zip压缩文件。安装Windows版本的Nginx服务器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安装操作,使用解压工具解压此压缩文件后,得到如图2.2所示的文件资源,这就是nginx服务器运行的全部资源。

图2.2 Windows版本Nginx的安装文件资源

Windows版本的Nginx服务器在效率上比Linux版本要差一些,并且Nginx在实际使用中一般用在Linux/Unix系统中,本文以Nginx 1.2.3版为学习重点进行说明。但为了方便后续的学习,我们还是有必要对解压出来的部分文件和目录做简单的介绍。

■ conf目录中存放的是Nginx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包含Nginx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文件和对部分特性的配置文件。在本节的后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名为nginx.conf的配置文件如何使用。正确配置此文件可以保证Nginx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其他配置文件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中陆续提及。

■ docs目录中存放了Nginx服务器的文档资料,包含Nginx服务器的LICENSE、OpenSSL的LICENSE、PCRE的LICENCE以及zlib的LICENSE,还包括本版本Nginx服务器升级的版本变更说明,以及README文档。如果想了解Nginx服务器的具体细节,可以访问Nginx的官方网站http://www.nginx.org。另外,http://wiki.nginx.org/Main也是了解Nginx服务器相关信息的不错网站。

■ html目录中存放了两个后缀名为.html的静态网页文件。这两个文件与Nginx服务器的运行相关,在后面介绍Nginx启动时将介绍这两个文件,在此不再赘述。

■ logs目录中存放了Nginx服务器的运行日志文件。我们将在讲述Nginx服务器配置时介绍它的日志功能,那里会涉及本目录的使用,在此也不再赘述。

■ nginx.exe即为启动Nginx服务器的运行程序。如果conf目录下的nginx.conf文件配置正确,通过它即可完成nginx服务器的启动操作。

2.2.2 Linux版本的编译和安装:准备工作

Linux版本Nginx服务器的安装比Windows版要麻烦一些,需要先对Nginx源代码进行编译。在正式开始操作之前,我们先检查Nginx编译和安装需要的条件是否满足。

在安装Linux版本的Nginx服务器之前,首先需要安装一款Linux/UNIX操作系统发行版,常见的有Redhat、SUSE、Fedora、CentOS、Ubuntu、FreeBSD、Solaris以及Debian等。在一些Linux发行版和BSD的衍生版本中自带了Nginx软件的二进制文件,但由于Nginx软件升级频繁,这些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大都比较陈旧,建议使用者直接从较新的源代码编译安装。

本文以Fedora 16为例,介绍Nginx的安装与使用。Fedora Linux是比较具有知名度的Linux发行包之一,它基于Red Hat Linux。在Red Hat Linux终止发行后,由Fedora Project社区开发、Redhat公司赞助的Fedora Linux,用来取代Red Hat Linux在个人领域的应用。

Nginx服务器软件包(3.91 MB)和安装文件(4 MB左右)一共需要不到10 MB的磁盘空间,实际情况可能因为编译设置和第三方模块的加入有所不同。目前,在不加入第三方模块的条件下,应该保证10 MB以上的磁盘空间。

为了编译Nginx源代码,我们需要标准的GCC编译器。GCC的全称为GNU Compiler Collection,其由GNU开发,并以GPL及LGPL许可证发行,是自由的类UNIX及苹果电脑Mac OS X操作系统的标准编译器。因为GCC原本只能处理C语言,所以原名为GNU C语言编译器,后来得到快速扩展,可处理C++、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以及Ada等其他语言。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Automake工具,以完成自动创建Makefile的工作。

由于Nginx的一些模块需要依赖其他第三方库,通常有pcre库(支持rewrite模块)、zlib库(支持gzip模块)和openssl库(支持ssl模块)等。

Fedora的安装光盘中包含了以上提到的软件和第三方库,如果在安装Fedora时选择了安装以上软件,则可以略过;如果没有,可以进行在线安装:

    yum –y install gcc gcc-c++ automake pcre pcre-devel zlib zlib-devel open openssl-devel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需要安装Autoconf工具。Nginx软件的自动脚本不是用Autoconf工具生成的,而是作者手工编写的。

到此,我们就完成了编译和安装Nginx服务器软件的环境准备工作。

2.2.3 Linux版本的编译和安装:Nginx软件的自动脚本

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我们在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下新建Nginx_123目录,最后会把编译好的Nginx安装到此目录中。同时,在此目录中新建Nginx_123_ Compile,用来编译Nginx软件:

    #mkdir /Nginx_123/

将2.1节中获取的Linux版本的nginx-1.2.3.tar.gz复制到对应目录:

    #cp nginx-1.2.3.tar.gz /Nginx_123/

解压Nginx归档,得到Nginx软件安装包的所有资源:

    #tar xf nginx-1.2.3.tar.gz                                       //解压归档文件
    #cd /Nginx_123/nginx-1.2.3
    # ls -l
    总用量 572
    drwxr-xr-x. 6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auto
    -rw-r--r--. 1 1001 1001 212690 11月 13 21:36 CHANGES
    -rw-r--r--. 1 1001 1001 324135 11月 13 21:36 CHANGES.ru
    drwxr-xr-x. 2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conf
    -rwxr-xr-x. 1 1001 1001  2369 8月  7 2012 configure
    drwxr-xr-x. 3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contrib
    drwxr-xr-x. 2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html
    -rw-r--r--. 1 1001 1001  1397 8月  6 2012 LICENSE
    -rw-r--r--. 1 root root   374 1月  7 14:48 Makefile
    drwxr-xr-x. 2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man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月  7 14:48 objs
    -rw-r--r--. 1 1001 1001    49 10月 31 2011 README
    drwxr-xr-x. 8 1001 1001  4096 1月  7 10:45 src

同样,为了方便后续的学习,我们有必要对解压出来的部分文件和目录做个简单的介绍。

■ src目录中存放了Nginx软件的所有源代码。本书的第二篇“Nginx进阶”会对其做详细的介绍。

■ man目录中存放了Nginx软件的帮助文档,Nginx安装完成后,在Fedora的命令行中使用man命令可以查看:

          #man nginx

■ html目录和conf目录中存放的内容和Windows版本的同名目录相同。

■ auto目录中存放了大量脚本文件,和configure脚本程序有关。

■ configure文件是Nginx软件的自动脚本程序。有过Linux软件编译经验的朋友应该对configure自动脚本程序有所了解。运行configure自动脚本一般会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检查环境,根据环境检查结果生成C代码;二是生成编译代码需要的Makefile文件。

进入auto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脚本资源。这些脚本职能划分清晰,有的检查环境(如os目录下的脚本),有的检查模块(如modules脚本),有的处理脚本参数(如options脚本),有的是用来输出信息到生成文件的(如have、nohave、make及install等),还有的是为自动脚本本身服务(如feature脚本)的。前面已经提到,Nginx软件的自动脚本是作者手工编写的,如果你在工作中需要编写自动脚本或者希望学习相关的内容,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些脚本文件没有涉及生僻的用法,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CHANGES文件、LICENSE文件、README文件和Windows版本docs目录下存放的同名文件相同。

Nginx源代码的编译需要现使用configure脚本自动生成Makefile文件。在介绍生成Makefile文件操作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configure脚本支持的常用选项(见表2.1)。

表2.1 configure脚本支持的常用选项

续表

续表

续表

了解了configure支持的常用选项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configure脚本自动生成Makefile文件了。

将当前工作路径定位到/Nginx_123/Nginx_123_Compile/nginx-1.2.3/目录之后,笔者在自己的Fedora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配置并生成Makefile文件:

    #./configure --prefix=/Nginx                                     //编译配置

--prefix指定了Nginx软件的安装路径为之前新建的Nginx目录。

其他的设置使用默认设置。

按Enter键运行命令,可以在屏幕上看到configure自动脚本运行的全过程。在运行过程中,configure脚本调用auto目录中的各种脚本对系统环境以及相关的配置和设置进行了检查。

注意

生成的Nginx软件的Makefile文件就保存在当前的工作目录,即/Nginx_123/Nginx_123_Compile/nginx-1.2.3/中,可以使用ls指令查询。这里使用了最基本的Nginx配置。我们将在后文中逐渐增加对Nginx服务器的功能需求,指定的configure选项也将逐渐增加。

2.2.4 Linux版本的编译和安装:Nginx源代码的编译和安装

得到了Nginx软件的Makefile文件后,我们就可以编译源代码了。保持当前工作路径仍为/Nginx_123/Nginx_123_ Compile/nginx-1.2.3/目录,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

    #make                                                            //编译

同样,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Nginx源代码的编译全过程。

编译顺利完成以后,使用make的install命令安装Nginx软件:

    #make install                                                        //安装

命令运行完成后,将当前工作目录定位到/nginx下,可以对Nginx服务器安装后的全部资源进行查看:

    #cd /Nginx;
    #ls -l
    总用量 36
    drwx------.  2 nobody root 4096 1月  7 14:52 client_body_temp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9 17:11 conf
    drwx------.  2 nobody root 4096 1月  7 14:52 fastcgi_temp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7 14:48 htm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18 11:46 logs
    drwx------. 12 nobody root 4096 1月  7 16:06 proxy_temp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7 14:48 sbin
    drwx------.  2 nobody root 4096 1月  7 14:52 scgi_temp
    drwx------.  2 nobody root 4096 1月  7 14:52 uwsgi_temp

注意

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出现了源代码的编译错误,屏幕上会出现错误信息,你可以对这些信息认真查阅,并结合表2.1的相关内容解决编译错误。根据笔者的经验,编译错误多是因缺少一些模块的支持库引起的,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缺少pcre库等问题引起的编译错误。如果遇到此错误,则可以下载pcre的源代码包,并复制到某目录下,然后为configure指定--with-pcre=<dir>后生成Makefile文件。

另外,在没有改动源代码的情况下如果需要重新编译和安装Nginx软件,就不必再使用configure脚本自动生成Makefile了。可以先使用以下命令删除上次安装的Nginx软件:

    #rm -rf /Nginx/*

然后定位到nginx-1.2.3.tar.gz解压目录,清除上次编译的遗留文件:

    #cd /Nginx_123/Nginx_123_ Compile/nginx-1.2.3/; make clean

之后再使用以下命令进行编译和安装:

    #make; make install

到此为止,我们就安装好了一个最基本的Nginx服务器,其安装路径为/Nginx目录。我们来看一下Nginx服务器的安装目录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ls *
    conf:
    fastcgi.conf    fastcgi_params    koi-utf  mime.types     nginx.conf
    scgi_params   uwsgi_params    win-utf    fastcgi.conf.default
    fastcgi_params.default
    koi-win   mime.types.default   nginx.conf.default   scgi_params.default
    uwsgi_params.default
    html:
    50x.html  index.html
    logs:
    access.log  error.log
    sbin:
    nginx

Nginx服务器的安装目录中主要包括了conf、html、logs和sbin等4个目录。

其中,conf目录中存放了Nginx的所有配置文件。其中,nginx.conf文件是Nginx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其他配置文件是用来配置Nginx的相关功能的,比如,配置fastcgi使用的fastcgi.conf和fastcgi_params两个文件,这些将在专门的章节中详细讲解。在此目录下,所有的配置文件都提供了以.default结尾的默认配置文件,方便我们将配置过的.conf文件恢复到初始状态。

html目录中存放了Nginx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调用的一些html网页文件。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其中的内容。

首先是index.html文件。

    #cat /Nginx/html/index.html                                      //打印文件内容
    <html>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head>
    <body bgcolor="white" text="black">
    <center><h1>Welcome to nginx!</h1></center>
    </body>
    </html>

从内容来看,index.html是在浏览器页面上打印出“Welcome to nginx!”这样一句话。可以推测一下,这个文件应该是Nginx服务器运行成功后,默认调用的网页,提示用户Nginx服务器运行成功了吧?我们到学习Nginx服务器启动的相关内容时再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

接下来再看50x.html文件的内容:

    #cat /Nginx/html/50x.html
        <html>
            <head>
                <title>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title>
                    <style>
                body { font-family: Tahoma, Verdana, Arial, sans-serif; }
                    </style>
            </head>
            <body bgcolor="white" text="black">
                <table width="100%" height="100%">
                    <tr>
                        <td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br/>
                    Please try again later.
                        </td>
                    </tr>
                </table>
            </body>
    </html>

50x.html是在浏览器页面上打印出“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这样一句话。很显然,Nginx在出现某些问题时将会调用这个页面。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在html目录下自定义一些网页文件,并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发生什么情况时转到相应的文件。这些技巧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会逐步涉及。

logs目录,顾名思义,是用来存放Nginx服务器的日志的。目前Nginx服务器没有启用,因此目录是空的。Nginx的日志功能比较强大,有不同的种类,并且可以自定义输出格式内容等,我们在相关的章节详细阐述。

最后是sbin目录,目前其中只有nginx一个文件,这就是Nginx服务器的主程序了。

2.3 Nginx服务的启停控制

完成Nginx服务器的安装以后,我们来学习如何启动、重启和停止Nginx服务。在Linux平台下,控制Nginx服务的启停有不止一种方法。

2.3.1 Nginx服务的信号控制

在Nginx服务的启停办法中,有一类是通过信号机制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先来介绍一下Nginx服务器的信号控制。

Nginx服务在运行时,会保持一个主进程和一个或多个worker process工作进程。我们通过给Nginx服务的主进程发送信号就可以控制服务的启停了。那么,如何给主进程发送信号呢?首先要知道主进程的进程号PID。

获取PID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Nginx服务启动以后,默认在Nginx服务器安装目录下的logs目录中会产生文件名为nginx.pid的文件,此文件中保持的就是Nginx服务主进程的PID。这个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都可以在Nginx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我们在下一节中可以看到详细过程。

当前笔者的Nginx服务主进程PID为4136:

    # cat nginx.pid
    4136

第二个获取Nginx服务主进程PID的办法是使用Linux平台下查看进程的工具ps,使用方法是:

    # ps -ef | grep nginx
    root        4136    1   0 01:05 ?       00:00:00 nginx: master process ./nginx
    nobody      4137  4136   0 01:05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nobody      4138  4136   0 01:05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nobody      4139  4136   0 01:05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root        4360  4062   0 02:44 pts/0   00:00:00 grep Nginx

从运行命令的结果来看,系统中包含一个Nginx服务的主进程master process和三个工作进程worker process,其中主进程对应的PID为第二列中的4136,这和nginx.pid文件中的一致。

Nginx服务主进程能够接收的信号如表2.2所列。

表2.2 Nginx服务可接收的信号

向Nginx服务主进程发送信号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nginx二进制文件,在下一小节中说明;另一种方法是使用kill命令发送信号,其用法是:

    kill SIGNAL PID

SIGNAL,用于指定信号,即指定表2.2中的某一个。

PID,指定Nginx服务主进程的PID,也可以使用nginx.pid动态获取PID号:

    kill SIGNAL `filepath`

其中,filepath为nginx.pid的路径。

2.3.2 Nginx服务的启动

在Linux平台下,启动Nginx服务器直接运行安装目录下sbin目录中的二进制文件即可。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二进制文件nginx的相关用法。将当前工作目录定位到Nginx安装目录下,运行以下命令:

    # ./sbin/nginx -h
    nginx version: nginx/1.2.4
    Usage: nginx [-?hvVtq] [-s signal] [-c filename] [-p prefix] [-g directives]
    Options:
      -?,-h          : this help     显示该帮助信息
      -v             : show version and exit 打印版本号并退出
      -V             : show version and configure options then exit打印版本号和配置并退出
      -t             : test configuration and exit    测试配置正确性并退出
      -q             : suppress non-error messages during configuration testing   测试
    配置时只显示错误
      -s signal      : send signal to a master process: stop, quit, reopen, reload向主
    进程发送信号
      -p prefix      : set prefix path (default: /Nginx/bin/)    指定Nginx服务器路径前缀
      -c filename    : set configuration file (default: conf/nginx.conf)  指定Nginx配
    置文件路径
      -g directives  : set global directives out of configuration file    指定Nginx附
    加配置文件路径

接下来对帮助信息中允许使用的参数逐条进行分析。

在nginx的帮助信息中可以看到,nginx可以使用一些参数。“-h”或者“-?”用来打印二进制文件nginx的用法,也就是当前显示的内容;“-v”用来显示Nginx服务器的版本号;“-V”除了显示版本号,还显示Nginx服务器编译情况,笔者测试输出为:

    # ./nginx -V
    nginx version: nginx/1.2.3
    built by gcc 4.1.2 20070115 (prerelease) (Fedora Linux)
    configure arguments: --prefix=/Nginx

“-t”检查Nginx服务器配置文件是否有语法错误,可以与“-c”联用,使输出内容更详细,这对查找配置文件中的语法错误很有帮助,如果检查通过,将显示类似下面的信息:

    # ./nginx -t
    nginx: the configuration file /Nginx/conf/nginx.conf syntax is ok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Nginx/conf/nginx.conf test is successful

“-q”与“-t”联用,如果配置文件无错误,将不输出上面的内容;“-s signal”用来向Nginx服务的主进程发送信号,关于信号控制,查看上一小节的内容;“-p prefix”用来改变Nginx的安装路径,常用在平滑升级Nginx服务器的场合;“-c filename”用来指定启动Nginx服务使用的配置文件;“-g directives”用来补充Nginx配置文件,向Nginx服务指定启动时应用于全局的配置。

介绍了以上二进制文件nginx的用法后,相信读者已经知道如何启动Nginx服务了。我们使用默认的配置文件,因此直接运行:

    # ./sbin/Nginx

如果没有任何错误信息输出,Nginx服务就启动了。可以使用ps -ef | grep nginx命令查看Nginx服务的进程状态。

2.3.3 Nginx服务的停止

停止Nginx服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快速停止;一种是平缓停止。快速停止是指立即停止当前Nginx服务正在处理的所有网络请求,马上丢弃连接,停止工作;平缓停止是指允许Nginx服务将当前正在处理的网络请求处理完成,但不再接收新的请求,之后关闭连接,停止工作。

停止Nginx服务的操作比较多。可以发送信号:

    # ./sbin/Nginx -g TERM | INT | QUIT

其中,TERM和INT信号用于快速停止,QUIT用于平缓停止。

或者:

    # kill TERM | INT | QUIT `/Nginx/logs/nginx.pid`

当然也可以使用kill命令向Nginx进程发送-9或者SIGKILL信号强制关闭Nginx服务:

    # kill -9 | SIGKILL `/Nginx/logs/nginx.pid`

但不建议这样使用。

2.3.4 Nginx服务的重启

更改Nginx服务器的配置和加入新模块后,如果希望当前的Nginx服务应用新的配置或使新模块生效,就需要重启Nginx服务。当然我们可以先关闭Nginx服务,然后使用新的Nginx配置文件重启服务。这里主要介绍Nginx服务的平滑重启。

平滑重启是这样一个过程,Nginx服务进程接收到信号后,首先读取新的Nginx配置文件,如果配置语法正确,则启动新的Nginx服务,然后平缓关闭旧的服务进程;如果新的Nginx配置有问题,将显示错误,仍然使用旧的Nginx进程提供服务。

使用以下命令实现Nginx服务的平滑重启:

    # ./sbin/nginx -g HUP [-c newConfFile]

HUP信号用于发送平滑重启信号。

newConfFile,可选项,用于指定新配置文件的路径。

或者,使用新的配置文件代替了旧的配置文件后,使用:

    # kill HUP `/Nginx/logs/nginx.pid`

也可以实现平滑重启。

2.3.5 Nginx服务器的升级

如果要对当前的Nginx服务器进行版本升级,应用新模块,最简单的办法是停止当前Nginx服务,然后开启新的Nginx服务,但这样就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用户无法访问服务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Nginx服务器提供平滑升级的功能。

平滑升级的过程是这样的,Nginx服务接收到USR2信号后,首先将旧的nginx.pid文件(如果在配置文件中更改过这个文件的名字,也是相同的过程)添加后缀.oldbin,变为nginx.pid.oldbin文件;然后执行新版本Nginx服务器的二进制文件启动服务。如果新的服务启动成功,系统中将有新旧两个Nginx服务共同提供Web服务。之后,需要向旧的Nginx服务进程发送WINCH信号,使旧的Nginx服务平滑停止,并删除nginx.pid.oldbin文件。在发送WINCH信号之前,可以随时停止新的Nginx服务。

注意

为了实现Nginx服务器的平滑升级,新的服务器安装路径应该和旧的保持一致。因此建议用户在安装新服务器之前先备份旧服务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保持新旧服务器安装路径一致,则可以先使用以下命令将旧服务器的安装路径更改为新服务器的安装路径:

    # ./Nginx/nginx -p newInstallPath

其中,newInstallPath为新服务器的安装路径。之后,备份旧服务器,安装新服务器即可。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使用以下命令实现Nginx服务的平滑升级:

    # ./sbin/Nginx -g USR2

其中,USR2信号用于发送平滑升级信号。或者,使用:

    # kill USR2 `/Nginx/logs/nginx.pid`

通过ps -ef | grep nginx查看新的Nginx服务启动正常,再使用:

    # ./sbin/Nginx -g WINCH

其中,WINCH信号用于发送平滑停止旧服务信号。或者,使用:

    # kill WINCH `/Nginx/logs/nginx.pid`

这样就在不停止提供Web服务的前提下完成了Nginx服务器的平滑升级。

2.4 Nginx服务器基础配置指令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默认的Nginx服务器配置文件都存放在安装目录conf中,主配置文件名为nginx.conf。这一节,我们学习nginx.conf的内容和基本配置方法。

以下代码清单是默认的nginx.conf文件中的完整内容。

注意

在nginx.conf原始文件中,还包括注释内容,注释标志为“#”,由于篇幅所限,代码清单中将所有的注释去除。笔者添加的注释说明了各条语句的生效范围,让大家对指令的作用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面章节我们会进一步讲解。

    worker_processes   1;                         #全局生效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在events部分中生效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以下指令在http部分中生效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server {                                  #以下指令在http的server部分中生效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以下指令在http/server的location中生效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初始的Nginx服务器主配置文件比较长,不过结构和内容还是比较清晰的,以下我们分小节对上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2.4.1 nginx.conf文件的结构

从上面的配置文件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nginx.conf文件的基本结构为:(“#”后边的内容是笔者添加的注释内容,它们的含义在后文中会给出):

      …                                                              #全局块
      events                                                          #events块
    {
          …
      }
      http                                                            #http块
      {
                …                                                    #http全局块
            server                                              #server块
            {
                …                                              #server全局块
                location  [PATTERN]                             #location块
                {
                    …
                }
                location  [PATTERN]                             #location块
                {
                    …
                }
            }
            server                                              #server块
            {
                …
            }
            …                                                  #http全局块
    }

最外层的花括号将内容整体分为两部分,再加上最开始的内容,即第一行省略号表示的,nginx.conf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全局块、events块和http块。在http块中,又包含http全局块、多个server块。每个server块中,可以包含server全局块和多个location块。在同一配置块中嵌套的配置块,各个之间不存在次序关系。

配置文件支持大量可配置的指令,绝大多数指令不是特定属于某一个块的。同一个指令放在不同层级的块中,其作用域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高一级块中的指令可以作用于自身所在的块和此块包含的所有低层级块。如果某个指令在两个不同层级的块中同时出现,则采用“就近原则”,即以较低层级块中的配置为准。比如,某指令同时出现在http全局块中和server块中,并且配置不同,则应该以server块中的配置为准。

在介绍可配置指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各个块的作用。

1. 全局块

全局块是默认配置文件从开始到events块之间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设置一些影响Nginx服务器整体运行的配置指令,因此,这些指令的作用域是Nginx服务器全局。

通常包括配置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组)、允许生成的worker process数、Nginx进程PID存放路径、日志的存放路径和类型以及配置文件引入等。

2. events块

events块涉及的指令主要影响Nginx服务器与用户的网络连接。常用到的设置包括是否开启对多worker process下的网络连接进行序列化,是否允许同时接收多个网络连接,选取哪种事件驱动模型处理连接请求,每个worker process可以同时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等。

这一部分的指令对Nginx服务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在实际配置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的详细分析我们在本书后面的相关章节会陆续学习。

3. http块

http块是Nginx服务器配置中的重要部分,代理、缓存和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的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都可以放在这个模块中。

前面已经提到,http块中可以包含自己的全局块,也可以包含server块,server块中又可以进一步包含location块,在本书中我们使用“http全局块”来表示http中自己的全局块,即http块中不包含在server块中的部分。

可以在http全局块中配置的指令包括文件引入、MIME-Type定义、日志自定义、是否使用sendfile传输文件、连接超时时间、单连接请求数上限等。

4. server块

server块和“虚拟主机”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为了加深对相关配置的理解,在介绍server块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虚拟主机的相关内容。

虚拟主机,又称虚拟服务器、主机空间或是网页空间,它是一种技术。该技术是为了节省互联网服务器硬件成本而出现的。这里的“主机”或“空间”是由实体的服务器延伸而来,硬件系统可以基于服务器群,或者单个服务器等。虚拟主机技术主要应用于HTTP、FTP及EMAIL等多项服务,将一台服务器的某项或者全部服务内容逻辑划分为多个服务单位,对外表现为多个服务器,从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件资源。从用户角度来看,一台虚拟主机和一台独立的硬件主机是完全一样的。

在使用Nginx服务器提供Web服务时,利用虚拟主机的技术就可以避免为每一个要运行的网站提供单独的Nginx服务器,也无需为每个网站对应运行一组Nginx进程。虚拟主机技术使得Nginx服务器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只运行一组Nginx进程,就可以运行多个网站。那么,如何对Nginx进行配置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本节介绍的server块就是用来完成这个功能的。

在前面提到过,每一个http块都可以包含多个server块,而每个server块就相当于一台虚拟主机,它内部可有多台主机联合提供服务,一起对外提供在逻辑上关系密切的一组服务(或网站)。我们先来学习server全局块中常见的指令及其配置。server全局块指令的作用域为本server块,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server块。

注意

在http全局块中介绍过的部分指令可以在server块中和location块中使用,其作用域问题也已在前文中说明,后面就不再赘述。

和http块相同,server块也可以包含自己的全局块,同时可以包含多个location块。在server全局块中,最常见的两个配置项是本虚拟主机的监听配置和本虚拟主机的名称或IP配置。

5. location块

每个server块中可以包含多个location块。从严格意义上说,location其实是server块的一个指令,只是由于其在整个Nginx配置文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Nginx服务器在许多功能上的灵活性往往在location指令的配置中体现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其单独列为一个“块”,一方面引起读者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详细介绍突出其重要性,加深读者的理解。

这些location块的主要作用是,基于Nginx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字符串(例如, server_name/uri-string),对除虚拟主机名称(也可以是IP别名,后文有详细阐述)之外的字符串(前例中“/uri-string”部分)进行匹配,对特定的请求进行处理。地址定向、数据缓存和应答控制等功能都是在这部分实现。许多第三方模块的配置也是在location块中提供功能。

2.4.2 配置运行Nginx服务器用户(组)

用于配置运行Nginx服务器用户(组)的指令是user,其语法格式为:

    user user [group];

user,指定可以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

group,可选项,指定可以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组。

只有被设置的用户或者用户组成员才有权限启动Nginx进程,如果是其他用户(test_user)尝试启用Nginx进程,将会报错:

    nginx: [emerg] getpwnam("test_user") failed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Nginx/conf/nginx.conf:2

可以从错误信息中看到,Nginx无法运行的原因是查找test_user失败,引起错误的原因是nginx.conf的第二行内容,即配置Nginx服务器用户(组)的内容。

如果希望所有用户都可以启动Nginx进程,有两种办法:一是将此指令行注释掉:

    #user [user] [group];

或者将用户(和用户组)设置为nobody:

    user nobody nobody;

这也是user指令的默认配置。user指令只能在全局块中配置。

注意

在Nginx配置文件中,每一条指令配置都必须以分号结束,请不要忘记。

2.4.3 配置允许生成的worker process数

worker process是Nginx服务器实现并发处理服务的关键所在。从理论上来说,worker process的值越大,可以支持的并发处理量也越多,但实际上它还要受到来自软件本身、操作系统本身资源和能力、硬件设备(如CPU和磁盘驱动器)等的制约。后面会用专门的章节来讨论Nginx服务器的高级配置。

配置允许生成的worker process数的指令是worker_processes,其语法格式为:

    worker_processes number | auto;

number,指定Nginx进程最多可以产生的worker process数。

■ auto,设置此值,Nginx进程将自动检测。

在默认的配置文件中,number=1。启动Nginx服务器以后,使用以下命令可以看到Nginx服务器除了主进程master process ../sbin/nginx之外,还生成了一个worker process:

    #ps ax | grep nginx
    8579 ?       Ss    0:00 nginx: master process ../sbin/nginx
    8580 ?       S     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如果将number改为3,重新运行Nginx进程,再次使用以上命令,则可以看到此时的Nginx服务器除了主进程master process ../sbin/nginx之外,已经生成了三个worker process:

    #ps ax | grep nginx
    8626 ?       Ss    0:00 nginx: master process ../sbin/nginx
    8627 ?       S     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8628 ?       S     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8629 ?       S     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此指令只能在全局块中设置。

2.4.4 配置Nginx进程PID存放路径

Nginx进程作为系统的守护进程运行,我们需要在某文件中保存当前运行程序的主进程号。Nginx支持对它的存放路径进行自定义配置,指令是pid,其语法格式为:

    pid file ;

其中,file指定存放路径和文件名称。

配置文件默认将此文件存放在Nginx安装目录logs下,名字为nginx.pid。path可以是绝对路径,也可以是以Nginx安装目录为根目录的相对路径。比如要把nginx.pid放置到Nginx安装目录sbin下,文件名为web_nginx,则可以使用以下配置:

    pid sbin/web_nginx

注意

在指定[path]的时候,一定要包括文件名,如果只设置了路径,没有设置文件名,则会报以下错误:

    nginx: [emerg] open() "/Nginx/logs/" failed (21: Is a directory)

此指令只能在全局块中进行配置。

2.4.5 配置错误日志的存放路径

在全局块、http块和server块中都可以对Nginx服务器的日志进行相关配置。这里首先介绍全局块下日志的存放配置,后两种情况的配置基本相同,只是作用域不同。使用的指令是error_log,其语法结构是:

    error_log file| stderr [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 alert | emerg];

从语法结构可以看到,Nginx服务器的日志支持输出到某一固定的文件file或者输出到标准错误输出stderr;日志的级别是可选项,由低到高分为debug(需要在编译时使用--with-debug开启debug开关,参见2.2.2节)、info、notice、warn、error、crit、alert、emerg等。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某一级别后,比这一级别高的日志也会被记录。比如设置warn级别后,级别为warn以及error、crit、alert和emerg的日志都会被记录下来。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配置的实例,这也是Nginx默认的日志存放和级别设置: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

注意

指定的文件对于运行Nginx进程的用户具有写权限,否则在启动Nginx进程的时候会出现以下报错信息:

    nginx: [alert]: could not open error log file: open() "/Nginx/logs/error.log" failed
    (13: Permission denied)

此指令可以在全局块、http块、server块以及location块中配置。

2.4.6 配置文件的引入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将其他的Nginx配置或者第三方模块的配置引用到当前的主配置文件中。Nginx提供了include指令来完成配置文件的引入,其语法结构为:

    include file;

其中,file是要引入的配置文件,它支持相对路径。

注意

新引用进来的文件同样要求运行Nginx进程的用户对其具有写权限,并且符合Nginx配置文件规定的相关语法和结构。

此指令可以放在配置文件的任意地方。

2.4.7 设置网络连接的序列化

在《UNIX网络编程》第1卷里提到过一个叫“惊群”的问题(Thundering herd problem),大致意思是,当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网络连接到来时,多个睡眠进程会被同时叫醒,但只有一个进程可获得连接。如果每次唤醒的进程数目太多,会影响一部分系统性能。在Nginx服务器的多进程下,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Nginx配置中包含了这样一条指令accept_mutex,当其设置为开启的时候,将会对多个Nginx进程接收连接进行序列化,防止多个进程对连接的争抢。其语法结构为:

    accept_mutex on | off;

此指令默认为开启(on)状态,其只能在events块中进行配置。

2.4.8 设置是否允许同时接收多个网络连接

每个Nginx服务器的worker process都有能力同时接收多个新到达的网络连接,但是这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进行设置,其指令为multi_accept,语法结构为:

    multi_accept on | off;

此指令默认为关闭(off)状态,即每个worker process一次只能接收一个新到达的网络连接。此指令只能在events块中进行配置。

2.4.9 事件驱动模型的选择

Nginx服务器提供了多种事件驱动模型来处理网络消息。配置文件中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指令来强制Nginx服务器选择哪种事件驱动模型进行消息处理,指令为use,语法结构为:

    use method;

其中,method可选择的内容有:select、poll、kqueue、epoll、rtsig、/dev/poll以及eventport,其中几种模型是比较常用的,我们在后面用专门的章节讨论Nginx服务器的事件驱动模型。

注意

可以在编译时使用--with-select_module和--without-select_module设置是否强制编译select模块到Nginx内核;使用--with-poll_module和--without-poll_module设置是否强制编译poll模块到Nginx内核。

此指令只能在events块中进行配置。

2.4.10 配置最大连接数

指令worker_connections主要用来设置允许每一个worker process同时开启的最大连接数。其语法结构为:

    worker_connections number;

此指令的默认设置为512。

注意

这里的number不仅仅包括和前端用户建立的连接数,而是包括所有可能的连接数。另外,number值不能大于操作系统支持打开的最大文件句柄数量。该指令在后边讨论Nginx服务器高级配置时还会再次提到。

此指令只能在events块中进行配置。

2.4.11 定义MIME-Type

我们知道,在常用的浏览器中,可以显示的内容有HTML、XML、GIF及Flash等种类繁多的文本、媒体等资源,浏览器为区分这些资源,需要使用MIME Type。换言之,MIME Type是网络资源的媒体类型。Nginx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必须能够识别前端请求的资源类型。

在默认的Nginx配置文件中,我们看到在http全局块中有以下两行配置: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第一行从外部引用了mime_types文件,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内容片段:

    # cat mime.types
    types {
        text/html                        html htm shtml;
        …
        image/gif                        gif;
        …
        application/x-javascript         js;
        …
        audio/midi                       mid midi kar;
        …
        video/3gpp                       3gpp 3gp;
        …
    }

从mime_types文件的内容片段可以看到,其中定义了一个types结构,结构中包含了浏览器能够识别的MIME类型以及对应于相关类型的文件后缀名。由于mime_types文件是主配置文件应用的第三方文件,因此,types也是Nginx配置文件中的一个配置块,我们可以称之为types块,其用于定义MIME类型。MIME的知识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在这里详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相关书籍。

第二行中使用指令default_type配置了用于处理前端请求的MIME类型,其语法结构为:

    default_type mime-type;

其中,mime-type为types块中定义的MIME-type,如果不加此指令,默认值为text/plain。此指令还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者location块中进行配置。

2.4.12 自定义服务日志

在全局块中,我们介绍过errer_log指令,其用于配置Nginx进程运行时的日志存放和级别,此处所指的日志与常规的不同,它是指记录Nginx服务器提供服务过程应答前端请求的日志,我们将其称为服务日志以示区分。

Nginx服务器支持对服务日志的格式、大小、输出等进行配置,需要使用两个指令,分别是access_log和log_format指令。

access_log指令的语法结构为:

    access_log path [format [buffer=size]];

path,配置服务日志的文件存放的路径和名称。

format,可选项,自定义服务日志的格式字符串,也可以通过“格式串的名称”使用log_format指令定义好的格式。“格式串的名称”在log_format指令中定义。

size,配置临时存放日志的内存缓存区大小。

此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者location块中进行设置。默认的配置为: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combined;

其中,combined为log_format指令默认定义的日志格式字符串的名称。

如果要取消记录服务日志的功能,则使用:

    access_log off;

和access_log联合使用的另一个指令是log_format,它专门用于定义服务日志的格式,并且可以为格式字符串定义一个名字,以便access_log指令可以直接调用。其语法格式为:

    log_format name string …;

name,格式字符串的名字,默认的名字为combined。

string,服务日志的格式字符串。在定义过程中,可以使用Nginx配置预设的一些变量获取相关内容,变量的名称使用双引号括起来,string整体使用单引号括起来。在string中可以使用的变量请参见本书“附录A”的相关内容。

我们来看一个示例以加深理解:

    log_format  exampleLog  '$remote_addr -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这条配置定义了服务日志文件的名称为exampleLog。笔者对其测试的结果,输出了如下日志片段:

    192.168.1.102 - [31/Oct/2011:20:41:39 +0800] "GET / HTTP/1.1" 200 151 "-" "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0.0; Windows NT 6.2; Trident/6.0)"
    192.168.1.102 - [31/Oct/2011:20:41:39 +0800] "GET /favicon.ico HTTP/1.1" 404 570 "-"
    "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0.0; Windows NT 6.2; Trident/6.0)"

简单分析一下第二条日志,$remote_addr获取到用户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02,$time_local获取到本地时间为31/Oct/2011:20:41:39 +0800,$request获取到请求为GET /favicon.ico HTTP/1.1,$status获取到请求状态为404(未找到,这是笔者将请求的网页暂时移除造成的),$body_bytes_sent获取到请求体的大小为570B,$http_referer未获取到任何内容,$http_user_agent获取到用户使用Mozilla浏览器。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的内置变量,Nginx服务器都能够获取到相关内容,但也会出现空值的情况。

此指令只能在http块中进行配置。

2.4.13 配置允许sendfile方式传输文件

在Apache、lighttd等Web服务器配置中,都有和sendfile相关的配置,这里主要学习一下配置sendfile传输方式的相关指令sendfile和sendfile_max_chunk以及它们的语法结构:

    sendfile on | off;

用于开启或者关闭使用sendfile()传输文件,默认值为off,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者location块中进行配置。

    sendfile_max_chunk size;

其中,size值如果大于0,Nginx进程的每个worker process每次调用sendfile()传输的数据量最大不能超过这个值;如果设置为0,则无限制。默认值为0。此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location块中配置。

下面是第二个指令的配置示例:

    sendfile_max_chunk 128k;

2.4.14 配置连接超时时间

与用户建立会话连接后,Nginx服务器可以保持这些连接打开一段时间,指令keepalive_timeout就是用来设置此时间的,其语法结构是:

    keepalive_timeout timeout [header_timeout];

timeout,服务器端对连接的保持时间。默认值为75s。

header_timeout,可选项,在应答报文头部的Keep-Alive域设置超时时间:“Keep-Alive:timeout= header_timeout”。报文中的这个指令可以被Mozilla或者Konqueror识别。

此指令还可以出现在server块和location块中,如下是一个配置示例:

    keepalive_timeout 120s 100s;

其含义是,在服务器端保持连接的时间设置为120 s,发给用户端的应答报文头部中Keep-Alive域的超时时间设置为100 s。

此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location块中配置。

2.4.15 单连接请求数上限

Nginx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建立会话连接后,用户端通过此连接发送请求。指令keepalive_requests用于限制用户通过某一连接向Nginx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次数。其语法结构为:

    keepalive_requests number;

此指令还可以出现在server块和location块中,默认设置为100。

2.4.16 配置网络监听

配置监听使用指令listen,其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我们先分别介绍三种配置的语法结构,然后统一介绍涉及的相关变量和标识符。第一种配置监听的IP地址,语法结构为:

    listen address[:port] [default_server] [setfib=number] [backlog=number] [rcvbuf=size]
    [sndbuf=size] [deferred]
          [accept_filter=filter] [bind] [ssl];

第二种配置监听端口,其语法结构是:

    listen port[default_server][setfib=number][backlog=number][rcvbuf=size][sndbuf=
    size] [accept_filter=filter]
          [deferred] [bind] [ipv6only=on|off] [ssl];

第三种配置UNIX Domain Socket(一种在原有Socket框架上发展起来的IPC机制,用于在单个主机上执行客户/服务器通信,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请读者自行参阅相关书籍),其语法结构为:

    listen  unix:path [default_server] [backlog=number] [rcvbuf=size] [sndbuf=size]
    [accept_filter=filter] [deferred]
          [bind] [ssl];

address,IP地址,如果是IPv6的地址,需要使用中括号“[]”括起来,比如[fe80::1]等。

port,端口号,如果只定义了IP地址没有定义端口号,就使用80端口。

path,socket文件路径,如/var/run/nginx.sock等。

■ default_server,标识符,将此虚拟主机设置为address:port的默认主机。

注意

在Nginx-0.8.21之前的版本,使用的是default。

■ setfib=number,Nginx-0.8.44中使用这个变量为监听socket关联路由表,目前只对FreeBSD起作用,不常用。

■ backlog=number,设置监听函数listen()最多允许多少网络连接同时处于挂起状态,在FreeBSD中默认为-1,其他平台默认为511。

■ rcvbuf=size,设置监听socket接收缓存区大小。

■ sndbuf=size,设置监听socket发送缓存区大小。

■ deferred,标识符,将accept()设置为Deferred模式。

■ accept_filter=filter,设置监听端口对请求的过滤,被过滤的内容不能被接收和处理。本指令只在FreeBSD和NetBSD 5.0+平台下有效。filter可以设置为dataready或httpready,有关这两个值的细节已经超出本书的范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Nginx的官方文档。

■ bind,标识符,使用独立的bind()处理此address:port;一般情况下,对于端口相同而IP地址不同的多个连接,Nginx服务器将只使用一个监听命令,并使用bind()处理端口相同的所有连接。

■ ssl,标识符,设置会话连接使用SSL模式进行,此标识符和Nginx服务器提供的HTTPS服务有关。有关HTTPS服务的内容,我们将在后文介绍。

listen指令的使用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在一般的使用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默认的设置为:

    listen  *:80 | *:8000;

即监听所有80端口和8000端口。下面给出一些示例来说明listen的用法:

    listen 192.168.1.10:8000;  #监听具体的IP和具体的端口上的连接
    listen 192.168.1.10;  #监听具体IP的所有端口上的连接
    listen 8000;  #监听具体端口上的所有IP连接,等同于listen *:8000;
    listen 192.168.1.10 default_server backlog=1024;
                                      #设置192.168.1.10的连接请求默认由此虚拟主机处理,
                                      #并且允许最多1024网络连接同时处于挂起状态。

2.4.17 基于名称的虚拟主机配置

这里的“主机”,就是指此server块对外提供的虚拟主机。设置了主机的名称并配置好DNS,用户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向此虚拟主机发送请求了。配置主机名称的指令为server_name,其语法结构为:

    server_name name …;

对于name 来说,可以只有一个名称,也可以由多个名称并列,之间用空格隔开。每个名字就是一个域名,由两段或者三段组成,之间由点号“.”隔开。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server_name myserver.com www.myserver.com;

在该例中,此虚拟主机的名称设置为myserver.com或www. myserver.com。Nginx服务器规定,第一个名称作为此虚拟主机的主要名称。

name 中可以使用通配符“*”,但通配符只能用在由三段字符串组成的名称的首段或尾段,或者由两段字符串组成的名称的尾段,如:

    server_name *.myserver.com www.myserver.*;

name中还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并使用波浪号“~”作为正则表达式字符串的开始标记,如:

    server_name ~^www\d+\.myserver\.com$;

在该例中,此虚拟主机的名称设置使用了正则表达式(使用“~”标记),正则表达式的含义是:以www开头(使用“^”标记),紧跟一个或多个0~9的数字(“\d+”的含义,其中,“\d”代表0~9的某一个数字,“+”代表之前的一个字符出现一次或者多次),再紧跟.myserver.co(由于“.”在正则表达式中有特殊含义,因此需要使用“\”进行转义),最后以m结束(由“$”标记)。

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应该理解了此虚拟主机可以接受使用哪些域名的请求了。比如对通过www1.myserver.com访问Nginx服务器的请求就可以使用此主机处理,而通过www.myserver.com的就不可以。因为“www”字符串之后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0~9的数字才能被正则表达式成功匹配。

关于正则表达式的相关内容,笔者在本书的“附录B”中进行了总结,方便读者查询。

注意

从Nginx-0.7.40开始,name中的正则表达式支持字符串捕获功能,即可以将正则表达式匹配成功的名称中的一部分字符串拾取出来,放在固定的变量中供下文使用。拾取的标识为一对完整的小括号“()”且后面不紧跟其他的正则表达式字符,括号中的内容就是被拾取的内容。一个正则表达式中可以存在多对不嵌套的小括号,这些内容会从左到右依次存放在变量$1、$2、$3……中。下文使用时,直接使用这些变量即可。这些变量的有效区域不超出本server块。

为了理解正则表达式的捕获功能,大家看一个示例。虚拟主机的名称设置如下:

    server_name ~^www\.(.+)\.com$;

当请求通过www.myserver.com到达Nginx服务器端时,其将会被上面的正则表达式配置成功,其中的“myserver”将会被捕获,并记录到$1中。在本server块的下文配置中,当需要“myserver”时,就可以使用$1代替“myserver”了。

由于server_name指令支持使用通配符和正则表达式两种配置名称的方式,因此在包含有多个虚拟主机的配置文件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名称被多个虚拟主机的server_name匹配成功。那么,来自这个名称的请求到底要交给哪个虚拟主机处理呢?Nginx服务器做出如下规定:

a. 对于匹配方式不同的,按照以下的优先级选择虚拟主机,排在前面的优先处理请求。

① 准确匹配server_name

② 通配符在开始时匹配server_name成功

③ 通配符在结尾时匹配server_name成功

④ 正则表达式匹配server_name成功

b. 在以上四种匹配方式中,如果server_name被处于同一优先级的匹配方式多次匹配成功,则首次匹配成功的虚拟主机处理请求。

2.4.18 基于IP的虚拟主机配置

Linux操作系统支持IP别名的添加。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即为Nginx服务器提供的每台虚拟主机配置一个不同的IP,因此需要将网卡设置为同时能够监听多个IP地址。在Linux平台中可以使用ifconfig工具为同一块网卡添加多个IP别名。

笔者的Linux平台上当前的网络配置为:

    #ifconfig                                                    #打印网络配置信息
    eth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AA:6A:19
            inet addr:192.168.1.3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aa:6a19/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30367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5372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665744 (3.4 Mb)  TX bytes:2439099 (2.3 Mb)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inet6 addr: ::1/128 Scope:Host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13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3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9512 (9.2 Kb)  TX bytes:9512 (9.2 Kb)

eth1为使用中的网卡,其IP值为192.168.1.3。现在笔者需要为eth1添加两个IP别名192.168.1.31和192.168.1.32,分别用于Nginx服务器提供的两个虚拟主机,需要执行以下操作:

    #ifconfig eth1:0 192.168.1.31 netmask 255.255.255.0 up
    #ifconfig eth1:1 192.168.1.32 netmask 255.255.255.0 up

命令中的up表示立即启用此别名。

此时笔者的Linux平台的网络配置为:

    #ifconfig
    eth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AA:6A:19
            inet addr:192.168.1.3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aa:6a19/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31581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555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749064 (3.5 Mb)  TX bytes:2461311 (2.3 Mb)
    eth1: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AA:6A:19
            inet addr:192.168.1.31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eth1: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AA:6A:19
            inet addr:192.168.1.32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inet6 addr: ::1/128 Scope:Host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13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3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9512 (9.2 Kb)  TX bytes:9512 (9.2 Kb)

可以看到,eth1增加了两个别名,分别为eth1:0和eth1:1,IP也分别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注意

按照如上方法为eth1设置的别名在系统重启后将不予保存,需要重新设置。为了做到一劳永逸,我们可以将以上两条命令添加到Linux系统的启动脚本rc.local中。在笔者的系统中运行:

    # echo "ifconfig eth1:0 192.168.1.31 netmask 255.255.255.0 up" >> /etc/rc.local
    # echo "ifconfig eth1:1 192.168.1.32 netmask 255.255.255.0 up" >> /etc/rc.local

这样,在系统重启后,eth1的别名就自动设置好了。

为网卡设置好别名以后,就可以为Nginx服务器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了。使用的指令和配置基于名称的虚拟主机的指令是相同的,即server_name,语法结构也相同。而且不需要考虑通配符或者正则表达式的问题。

笔者的Nginx配置文件中配置了两台基于IP的虚拟主机,相关的配置片段为:

    …
    http
    {
        …
        server                                                       #第一台虚拟主机
        {
            listen: 80;
            server_name: 192.168.1.31;
            …
        }
        server                                                       #第二台虚拟主机
        {
            listen: 80;
            server_name: 192.168.1.32;
            …
        }
        …
    }

经过以上的配置,来自192.168.1.31的前端请求将由第一台虚拟主机接收和处理,来自192.168.1.32的前端请求将由第二台虚拟主机接收和处理。

2.4.19 配置location块

在Nginx的官方文档中定义的location的语法结构为:

    location [ = | ~ | ~* | ^~ ] uri { ... }

其中,uri变量是待匹配的请求字符串,可以是不含正则表达的字符串,如 /myserver.php等;也可以是包含有正则表达的字符串,如 \.php$(表示以.php结尾的URL)等。为了下文叙述方便,我们约定,不含正则表达的uri称为“标准uri”,使用正则表达式的uri称为“正则uri”。

其中方括号里的部分,是可选项,用来改变请求字符串与 uri 的匹配方式。在介绍四种标识的含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添加此选项时,Nginx服务器是如何在server块中搜索并使用location块的uri和请求字符串匹配的。

在不添加此选项时,Nginx服务器首先在server块的多个location块中搜索是否有标准uri和请求字符串匹配,如果有多个可以匹配,就记录匹配度最高的一个。然后,服务器再用location块中的正则uri和请求字符串匹配,当第一个正则uri匹配成功,结束搜索,并使用这个location块处理此请求;如果正则匹配全部失败,就使用刚才记录的匹配度最高的location块处理此请求。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就可以解释可选项中各个标识的含义了:

■ “=”,用于标准uri前,要求请求字符串与uri严格匹配。如果已经匹配成功,就停止继续向下搜索并立即处理此请求。

■ “~”,用于表示uri包含正则表达式,并且区分大小写。

■ “~*”,用于表示uri包含正则表达式,并且不区分大小写。

注意

如果uri包含正则表达式,就必须要使用“~”或者“~*”标识。

■ “^~”,用于标准uri前,要求Nginx服务器找到标识uri和请求字符串匹配度最高的location后,立即使用此location处理请求,而不再使用location块中的正则uri和请求字符串做匹配。

注意

我们知道,在浏览器传送URI时对一部分字符进行URL编码,比如空格被编码为“%20”,问号被编码为“%3f”等。“^~”有一个特点是,它对uri中的这些符号将会进行编码处理。比如,如果location块收到的URI为“/html/%20/data”,则当Nginx服务器搜索到配置为“^~ /html/ /data”的location时,可以匹配成功。

2.4.20 配置请求的根目录

Web服务器接收到网络请求之后,首先要在服务器端指定目录中寻找请求资源。在Nginx服务器中,指令root就是用来配置这个根目录的,其语法结构为:

    root path;

其中,path为Nginx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以后查找资源的根目录路径。path变量中可以包含Nginx服务器预设的大多数变量(请参见本书“附录A”的相关内容),只有$document_root和$realpath_root不可以使用。

此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者location块中配置。由于使用Nginx服务器多数情况下要配置多个location块对不同的请求分别做出处理,因此该指令通常在location块中进行设置。

这个指令的一个示例为:

    location /data/
    {
        root /locationtest1;
    }

当location块接收到“/data/index.htm”的请求时,将在/locationtest1/data/目录下找到index.htm响应请求。

2.4.21 更改location的URI

在location块中,除了使用root指令指明请求处理根目录,还可以使用alias指令改变location接收到的URI的请求路径,其语法结构为:

    alias path;

其中,path即为修改后的根路径。同样,此变量中也可以包含除了$document_root和$realpath_root之外的其他Nginx服务器预设变量。

这个指令的作用有点不好理解,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location ~ ^/data/(.+\.(htm|htm))$
    {
        alias /locationtest1/other/$1;
    }

当此location块接收到“/data/index.htm”的请求时,匹配成功,之后根据alias指令的配置,Nginx服务器将到/locationtest1/other目录下找到index.htm并响应请求。可以看到,通过alias指令的配置,根路径已经从/data更改为/locationtest1/other了。

2.4.22 设置网站的默认首页

指令index用于设置网站的默认首页,它一般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户在发出请求访问网站时,请求地址可以不写首页名称;二是,可以对一个请求,根据其请求内容而设置不同的首页。该指令的语法结构为:

    index file ...;

其中,file变量可以包括多个文件名,其间使用空格分隔,也可以包含其他变量。此变量默认为“index.html”。

看一个示例:

    location ~ ^/data/(.+)/web/ $
    {
        index index.$1.html index.my1.html index.html;
    }

当location块接收到“/data/locationtest/web/”时,匹配成功,它首先将预置变量$1置为“locationtest”,然后在/data/locationtest/web/路径下按照index的配置次序依次寻找index.locationtest.html页、index.my1.html页和index.html页,首先找到哪个页面,就使用哪个页面响应请求。

2.4.23 设置网站的错误页面

如果用户端尝试查看网页时遇到问题,服务器会将HTTP错误从网站发送到Web浏览器。如果无法显示网页,Web浏览器会显示网站发送的实际错误网页或Web浏览器内置的友好错误消息。Nginx服务器支持自定义错误网页的显示内容。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在网站发生错误时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错误显示页面。

一般来说,HTTP 2XX代表请求正常完成,HTTP 3XX代表网站重定向,HTTP 4XX代表客户端出现错误,HTT 5XX代表服务器端出现错误。笔者在Microsoft的官方网站查找到一些常见HTTP错误的说明,整理在表2.3中,方便读者查询。

表2.3 常见的HTTP错误

Nginx服务器设置网站错误页面的指令为error_page,语法结构为:

    error_page code ... [=[response]] uri

code,要处理的HTTP错误代码,常见的在表2.2中已经列出。

response,可选项,将code指定的错误代码转化为新的错误代码response

uri,错误页面的路径或者网站地址。如果设置为路径,则是以Nginx服务器安装路径下的html目录为根路径的相对路径;如果设置为网址,则Nginx服务器会直接访问该网址获取错误页面,并返回给用户端。

看几个error_page指令的示例:

    error_page 404 /404.html

设置Nginx服务器使用“Nginx安装路径/html/404.html”页面响应404错误(“无法找到网页”错误)。再如:

    error_page 403 http://somewebsite.com/forbidden.html;

设置Nginx服务器使用“http://somewebsite.com/forbidden.html”页面响应403错误(“拒绝显示网页”错误)。再如:

    error_page 410 =301 /empty.gif

设置Nginx服务器产生410的HTTP消息时,使用“Nginx安装路径/html/empty.gif”返回给用户端301消息(“已移动”消息)。

在前面对error_page指令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变量uri实际上是一个相对于Nginx服务器安装路径的相对路径。那么,如果不想将错误页面放到Nginx服务器的安装路径下管理,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个很简单,只需要另外使用一个location指令定向错误页面到新的路径下面了就可以了。比如对于上面的第一个示例,我们希望Nginx服务器使用“/myserver/errorpages/404.html”页面响应404错误,那么在设置完:

    error_page 404 /404.html

之后,我们再添加这样一个location块:

    location /404.html
    {
        root /myserver/errorpages/
    }

首先捕获“/404.html”请求,然后将请求定向到新的路径下面即可。

errer_page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和location块中配置。

2.4.24 基于IP配置Nginx的访问权限

Nginx配置通过两种途径支持基本访问权限的控制,其中一种是由HTTP标准模块ngx_http_access_module支持的,其通过IP来判断客户端是否拥有对Nginx的访问权限,这里有两个指令需要我们学习。

allow指令,用于设置允许访问Nginx的客户端IP,语法结构为:

    allow address | CIDR | all;

address,允许访问的客户端的IP,不支持同时设置多个。如果有多个IP需要设置,需要重复使用allow指令。

CIDR,允许访问的客户端的CIDR地址,例如202.80.18.23/25,前面是32位IP地址,后面“/25”代表该IP地址中前25位是网络部分,其余位代表主机部分。

all,代表允许所有客户端访问。

从Nginx 0.8.22版本以后,该命令也支持IPv6地址,比如:

    allow 2620:100:e000::8001;

另一个指令是deny,作用刚好和allow指令相反,它用于设置禁止访问Nginx的客户端IP,语法结构为:

    deny address | CIDR | all;

address,禁止访问的客户端的IP,不支持同时设置多个。如果有多个IP需要设置,需要重复使用deny指令。

CIDR,禁止访问的客户端的CIDR地址。

■ all,代表禁止所有客户端访问。

这两个指令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或者location块中配置。在使用这两个指令时,要注意设置为all的用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1  location / {
    2   deny  192.168.1.1;
    3   allow  192.168.1.0/24;
    4   deny  all;
    5  }

在上面的配置示例中我们首先配置禁止192.168.1.1访问Nginx,然后配置允许192.168.1.0/24访问Nginx,最后又使用all配置禁止所有IP的访问。那么,192.168.1.0/24客户端到底可不可以访问呢?是可以的。Nginx配置在解析的过程中,遇到deny指令或者allow指令是按照顺序对当前客户端的连接进行访问权限检查的。如果遇到匹配的配置时,则停止继续向下搜索相关配置。因此,当192.168.1.0/24客户端访问时,Nginx在第3行解析配置发现允许该客户端访问,就不会继续向下解析第4行了。

2.4.25 基于密码配置Nginx的访问权限

Nginx还支持基于HTTP Basic Authentication协议的认证。该协议是一种HTTP性质的认证办法,需要识别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失败的客户端不拥有访问Nginx服务器的权限。该功能由HTTP标准模块ngx_http_auth_basic_module支持,这里有两个指令需要学习。

auth_basic指令,用于开启或者关闭该认证功能,语法结构为:

    auth_basic string | off;

string,开启该认证功能,并配置验证时的指示信息。

■ off,关闭该认证功能。

auth_basic_user_file指令,用于设置包含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的文件路径,语法结构为:

    auth_basic_user_file file;

其中,file为密码文件的绝对路径。

这里的密码文件支持明文或者密码加密后的文件。明文的格式如下所示:

    name1:password1
    name2:password2:comment
    name3:password3

加密密码可以使用crypt()函数进行密码加密的格式,在Linux平台上可以使用htpasswd命令生成。在PHP和Perl等语言中,也提供crypt()函数。使用htpasswd命令的一个示例为:

    # htpasswd  -c  -d  /nginx/conf/pass_file  username

运行后输入密码即可。

2.5 Nginx服务器基础配置实例

上一节我们对Nginx服务器默认配置文件的结构和涉及的基本指令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对这些指令的合理配置,我们就可以让一台Nginx服务器正常工作,并提供基本的Web服务器功能了。

在本节中,笔者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比较完整和最简单的基础配置实例,并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帮助大家在整体上对nginx.conf文件的结构加深理解,同时巩固上一节学习的指令及其配置。

以下是笔者准备的nginx.conf文件的完整内容:

      #### 全局块 开始 #####
                                        # 配置允许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和用户组
      user nobody nobody;
                                        # 配置允许Nginx进程生成的worker process数
      worker_processes  3;
                                        # 配置Nginx服务器运行对错误日志存放路径
      error_log  logs/error.log;
                                        # 配置Nginx服务器运行时的pid文件存放路径和名称
      pid    nginx.pid;
      ##### 全局块 结束 #####
      #### events块 开始 ####
      events
    {
                                        # 配置事件驱动模型
        use epoll;
                                        # 配置最大连接数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 events块 结束 ####
      #### http块 开始 ####
      http {
                                        # 定义MIME-Type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配置允许使用sendfile方式传输
          sendfile  on;
                                        # 配置连接超时时间
        keepalive_timeout  65;
                                        # 配置请求处理日志的格式
          log_format  access.log
    '$remote_addr-[$time_local]-"$request"-"$http_user_agent"';
          #### server块 开始 ####
        ## 配置虚拟主机 myServer1
        server {
                                        # 配置监听端口和主机名称(基于名称)
            listen      8081;
          server_name   myServer1;
                                        # 配置请求处理日志存放路径
            access_log  /myweb/server1/log/access.log;
                                        # 配置错误页面
            error_page  404   /404.html;
                                        # 配置处理/server1/location1请求的location
            location /server1/location1 {
                root  /myweb;
                index  index.svr1-loc1.htm;
          }
                                        # 配置处理/server1/location2请求的location
            location /server1/location2 {
                root  /myweb;
            index  index.svr1-loc2.htm;
            }
        }
                                        ## 配置虚拟主机 myServer2
          server {
            listen      8082;
          server_name  192.168.1.3;
            access_log  /myweb/server2/log/access.log;
          error_page  404  /404.html;      #对错误页面404.html做了定向配置
          location /server2/location1 {
                root  /myweb;
                index  index.svr2-loc1.htm;
            }
          location /svr2/loc2 {
                alias  /myweb/server2/location2/;         #对location的URI进行更改
                index  index.svr2-loc2.htm;
            }
                                        # 配置错误页面转向
            location = /404.html {
                root  /myweb/;
                index 404.html;
          }
        }
        #### server块 结束 ####
    }
    93  #### http块 结束 ####

在该实例中,我们配置了两个虚拟主机myServer1和myServer2,前者是基于名称的,后者是基于IP的。在每个虚拟主机里,笔者又分别使用了location块对不同的请求进行处理。主机myServer2除了对一般的请求进行处理外,还对错误页面404.html做了定向配置,指向笔者自定义的404处理页面。

笔者为了测试此Nginx配置,构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静态网站站点。我们没有必要关心站点的具体内容,主要看一下它的目录组织结构:

    myweb
        404.html
        server1
            location1
                index.svr1-loc1.htm
            location2
                index.svr1-loc2.htm
            log
                access.log
        server2
            location1
                index.svr2-loc1.htm
            location2
                index.svr2-loc2.htm
            log
                access.log

上面的目录结构是比较清晰的,建议读者结合网站结构阅读上面的配置文件实例,加深理解。在结构中需要注意的是404.html这个文件。如果不使用myServer2中对错误页面定向的方法,而只是像myServer1那样简单设置错误页面的路径,那么Nginx服务器会在安装路径的html目录下的相关路径中寻找错误页面。在介绍error_page指令时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一点,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在该实例中出现的其他指令和配置细节都在前面详细讲解过,就不在此赘述了。

以下是笔者测试通过Nginx服务器访问myweb站点的一些结果。

2.5.1 测试myServer1的访问

在用户端浏览器中输入“myserver1:8081/svr1/location1/”,可以看到网站页面的显示如图2.3所示,这说明主机访问正常,也表明配置文件实例中45~46行及54~58行的配置正确。

同样,在用户端浏览器地址中输入“myserver1:8081/server1/location2/”,则可以看到网站页面的显示如图2.4所示。

图2.3 访问myServer1(请求location1)

图2.4 访问myServer1(请求location2)

注意

为了能够以主机名的方式访问站点,我们需要配置自己的DNS服务器,使得浏览器能够根据输入的域名地址(myserver1)查找到对应的IP地址(192.168.1.3)。

2.5.2 测试myServer2的访问

在用户端浏览器中输入“192.168.1.3:8082/server2/location1/”,可以看到网站页面的显示如图2.5所示,这说明主机访问正常,也表明配置文件实例中69~70行及75~78行的配置正确。

图2.5 访问myServer2(请求location1)

在用户端浏览器中输入“192.168.1.3:8082/svr2/loc2/”,则可以看到网站页面的显示如图2.6所示,这说明主机访问正常,也表明配置文件实例中80~83行对location块的URI路径更改生效。

图2.6 访问myServer2(请求location2)

如果在用户浏览器中输入“http://192.168.1.3:8082/server2/location2/”,由于使用location块对URL路径做了更改,导致无法找到网页,Nginx服务器返回404错误消息,如图2.7所示。404错误的页面是笔者自己定义的,这说明配置文件实例中85~89行对404错误页面的定向生效。

图2.7 返回自定义的错误页面

2.6 本章小结

到此,我们对Nginx服务器的安装部署和基础配置就介绍完了。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安装部署Nginx服务器,然后学习了Nginx服务的启停控制以及平滑重启、平滑升级等操作;之后我们从nginx.conf文件的默认内容出发,首先学习了Nginx配置文件的组成结构和每个配置块的功能;接着结合示例对nginx.conf文件中出现的基本配置指令的功能、用法和作用域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使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验证和巩固前面介绍的各种指令的配置方法。熟练使用这些指令就能够让Nginx提供基本的Web服务器功能了。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接触到Nginx服务器的主要特点之一——模块化架构。这一章的内容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本章介绍的Nginx服务器基础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