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

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不过是半醒着,因为我们只利用了身心资源的一部分。

戴尔?卡耐基

通过前面两讲,我们明确了制定目标对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性,并学会了积极而正确地思考问题。接下来,我们要拜见一位全球家喻户晓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美国《时代周刊》盛赞他道:“除了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国的象征!”卡耐基先生没有希尔和马登的“博士”头衔,而只是一位来自密苏里的普通教师,但他从事的事业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位大学教授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他所倡导的成人教育运动之所以在全球如火如荼,因为它完全出于人们现实的需要,并且在这种需求中生根壮大,最后完全超越了种族、语言和职业的界限而风靡全球。他开设的成人训练课程、弥补了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漏,为那些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及那些早已离开学校教室而无法接受教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塑身转型计划,使他们能摆脱个人的困境,适应不断变迁的时代,并寻求人生的幸福。他的课程之所以受众欢迎,完全出于他对人的现实需要的把握,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刻洞见。他的经典之作《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自1937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于世,销量高达1600多万册,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和广大!他创建了戴尔?卡耐基基金会,在他去世后,其夫人陶乐丝?卡耐基传承他的伟大事业,使之发扬光大。还是让我们听听其中的故事吧!并从本讲中学会待人处世的三大基本原则。

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我们也都如此。所以,明天你若是想责怪某人,请记住一点: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会飞回家里。也让我们认清:我们想指责或纠正的对象,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或是像塔夫脱所说:“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

不要批评责怪他人

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因好行为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持续力也更久;因坏行为而受处罚的动物,则不论速度或持续力都比较差。研究显示,这个原则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结果。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有招致愤恨。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希尔也说:“更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害怕受人指责。”因批评而引起的羞忿,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状况,一点也没有好处。

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约翰逊是一家营建公司的安全检查员,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上安全帽是约翰逊的职责之一。据他报告,每当发现工人在工作时不戴安全帽,他便利用职位上的权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结果是:受指正的工人常显得不悦,而且等他一离开,便又常常把帽子拿掉。

后来约翰逊决定改变方式。他再看见工人不戴安全帽时,便问帽子是否戴起来不舒服,或帽子尺寸不合适,并且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在工作时最好戴上。这样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也没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

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亚伯拉罕?林肯躺在一家廉价租屋的睡床上,濒临死亡边缘。这所住屋就在福特别墅的对街,也就是约翰?布斯枪杀林肯的地方。林肯颀长的身躯斜躺在松垮的睡床上,墙上挂着一帧制作简陋的罗莎?彭皓尔的名画《马集》,屋里一盏显得阴郁的煤气灯闪着昏黄的光芒。当林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陆军部长史丹顿说道:“这里躺着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

林肯善于与人相处的秘密是什么呢?我花了10年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而且花了3年时间写作、修订了一本书《林肯的另一面》。我自信,我对林肯的性格和居家生活所做的研究,比任何人都要详尽彻底,尤其对林肯待人处世的方法更有心得。林肯喜欢批评人吗?不错。他住在印第安纳州湾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乡间路上,使当事人很容易发现。

林肯在伊利诺州的斯普林菲尔德镇当过见习律师后,仍然喜欢在报上公开抨击反对者,不过只是偶尔而已。其中,有封信所导致的后果,使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1842年秋天,他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他在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尔斯,全镇哄然引为笑料。自负而敏感的席尔斯当然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的人。他跃马追踪林肯,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持荣誉,只好接受挑战。他有选择武器的权利,由于手臂长,他选择了骑兵的腰刀,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剑术。到了约定日期,林肯和席尔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一刻有人阻止他们,才终止了决斗。

这是林肯终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也让他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以后,他不再写信骂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不再为任何事指责任何人。

以后,假如你想引起一场令人至死难忘的怨恨,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批评即可。让我们记住,我们所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东西。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吧!让我们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还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真诚地赞赏他人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任何事。你可以用枪威逼他人,要他乖乖交出手表;可以用“炒鱿鱼”来威胁员工听你的话——直到你不在跟前;也可用体罚或恐吓的办法使小孩服从于你。但是,这些粗卑的办法只能带来一种极为不良的反应。而真正要他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呢?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点: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约翰?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请记住这句话——“希望具有重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本书后面还会常常提到。

那么,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其实,所求并不多。但不可否认,有少数几样东西的确是你极希望拥有的。一般来讲,大多数人需要的东西包括:

●健康的身体;

●食物;

●睡眠;

●金钱和金钱可以买来的东西;

●未来生活的保障;

●性满足;

●儿女的幸福;

●被人重视的感觉。

以上这些需要除了一项以外都不难满足。人们对这项需求的根深蒂固、迫切热望绝不亚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它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渴望伟大”,或是杜威所说的“希望具有重要性”。林肯曾在写信时提到,“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他不用“希望”、“需要”,或是“盼望”等字眼,而用的是“渴望”这个词。这种渴望不断地啃噬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掌握在手中。这种“希望具有重要性”的感觉,也是人类与禽兽最大的分野。

我小时候住在密苏里州乡间,父亲养了几只品种优良的红色大猪和一头血统优良的白牛。我们带着猪和牛参加美国中西部一带的家畜展览,并且获得了特等奖。父亲把特等奖蓝带别在一块白色软洋布上,逢人便拿出来炫耀一番。倒是猪和牛并不在乎赢来的蓝带,父亲却十分珍惜,因为那使他有“深具重要性”的感受。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希望具有重要性”的渴望,就不会有当今的一切文明,我们同禽兽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就是这种渴望,促使一位未受教育、极度贫苦的杂货店员,去研究他在一只满置杂物的大木桶底下找出那本曾花费他5角钱所买得的法律书。你也许已经听说过这位杂货店员是谁,他的名字叫林肯。就是这种渴望促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就是这种渴望鼓舞克利斯多福?瑞爵士(英国著名建筑家)在石头上设计出诗篇;就是这种渴望使洛克菲勒聚集了耗之不尽的财富;也是这种渴望,使你们镇上的有钱人建造了超出实际所需的大房子;也是这种渴望,使你想要最新款式的衣装、最新年代的汽车,还有炫耀一下你聪明的孩子;也是这种渴望,驱使许多青年男女加入了不良帮派。曾担任过纽约市警察局长的莫洛尼指出,许多年轻罪犯十分自负,他们被捕后的最大愿望就是想在报上大出风头,和那些运动健将、影视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照片同时出现在报端。至于以后的牢狱生涯如何,似乎与他们无关。

假使你告诉我,你是如何满足这种“具有重要性”的需要的,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那决定了你的人格,是对你最具有意义的事。举个例子来说,洛克菲勒让自己觉得“具有重要性”的方法,是捐钱在国外建立一所现代化医院,造福那些未曾谋面的穷苦人民。另一个人名叫狄令格,他让自己感到“具有重要性”的方法,是走上邪途,成为抢劫银行的匪徒和杀手。在美国联邦调查局追缉他的时候,他逃到密苏里州一处农舍,对着惊惶的农民说道:“我是狄令格!”似乎对身为第一号社会公敌的身份感到自豪,“我不会伤害你们,但是,你们要知道我就是狄令格!”

是的,狄令格和洛克菲勒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让自己感到“深具重要性”。

历史上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就连乔治?华盛顿也喜欢人家称呼他“美国总统阁下”;哥伦布要求女王赐予“舰队总司令”的头衔;凯瑟琳女皇拒绝接受没有注明“女皇陛下”的信函;林肯夫人在白宫的时候,有一次对格兰特夫人咆哮道:“没有我的邀请,你居然敢出现在我的面前!”1928年,好几个百万富翁资助拜尔德将军到南极大陆探险,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封冻的山岭将会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作家雨果最热衷的莫过于希望有朝一日巴黎能改名为雨果市。甚至连著名的莎士比亚,也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家族获得一枚象征荣誉的徽章。

也有人用病弱来求取别人的注意和同情,而让自己显得重要。我们以麦肯利夫人为例子,美国第25届总统威廉?麦肯利的夫人,常常要求丈夫不理国家大事,只留在房里陪她,抚慰她入睡。有一次因为修补牙齿,她坚持要丈夫留下来陪她。后来因为总统先生与国务卿海?约翰有约,不能留下,夫人还因此大闹了一场。

真诚的赞赏是约翰?洛克菲勒成功管理人事的首要秘诀。举例来说,爱德华?贝德福特是洛克菲勒的合伙人之一,在南美的一次生意中,他使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洛克菲勒当然可以指责贝德福特,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知道贝德福特已经尽力了——再说事情已经发生并且过去了。所以洛克菲勒另找其他的事称赞贝德福特,说他节省了60%的投资金额,“这太好了,”洛克菲勒赞美说,“我们并不能总是像巅峰时期那么好。”

我的剪报中有个小故事,虽然并不是真的,但却跟真的一样,因此我还是予以公开。

有个农妇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为干活的几个男人准备了一大堆干草当晚餐。愤怒的男人质问她是否发疯了,农妇答道:“嘿,我怎么知道你们会在意呢?20年来,我一直煮饭给你们吃,你们从不吭声,也从没告诉我你们并不吃干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