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两汉三国时期(2)

嗣后汉武帝即位,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之。司马又写更磅礴、华丽之《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官。其时司马另著有《哀二世赋》、《天子游猎赋》、《长门赋》等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大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和谐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晚年还作有《封禅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职。过了一年,又召为郎官,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即糖尿病),病免,卒。文君哀著诔文,流传于当世,翌年亦追随夫君于地下。

天府巴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学,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司马相如应该是其中最早的一位,被后人给予高度评价。而其妻卓文君又是另一位文艺才女,且是才貌双全之历史名女,与蔡文姬、班昭、李清照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才女,也当在中国古代十大名美女之列。书上形容其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在一些人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倜傥的风流才子。诚然,此君仪表堂堂,风度潇洒,多才多艺,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才士;他琴挑卓文君,赢得这位美女芳心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美谈。但若仅仅将他视为“风流才子”,那就是皮相之见了。事实上,除了一表人才、满腹诗书之外,相如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堪称一代伟丈夫。他与寡居的卓文君自由结合,固然是惊世骇俗之举;婚后生活拮据,夫妻二人大大方方开店卖酒,他让卓文君当垆叫卖(即今之坐台是也,而成为我国有史可据的第一个女店员、第一个坐台女士),自己则穿上酒保的衣服涤器(即洗碗是也)市中,旁若无人,依然开心,且夫妻俩相敬如宾、融融洽洽,也是一般儒生所做不到的。

更为难得的是,身为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在汉武帝身边十几年,却从未愿意把献赋当作向最高统治者献媚取宠的手段,从不与那些阿谀逢迎、鲜廉寡耻之徒为伍,不想作没有灵魂的御用文人;而是在有条件时就争取有所作为,难有作为时便努力保持自己节操,“故其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汉书·司马相如传》)所以他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终其一生,担任的基本上是一些低级闲职。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而一则寂寥,一则被刑。盖雄于文者,常桀骜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

但是文人也并非十全十美,司马相如同样难免遭美色之染。其后期渐趋显达,便意欲纳妾,甚至喜新厌旧,打算休妻(当然是名美女、名才女卓文君女士,但这时也已未免有些人老珠黄了)。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全诗为:“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情文并茂,慷慨决绝,确是不俗之作。不过后世考证家们断言,此诗只是民间作品。还有同样意思的所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诗作,传说也是系坚持爱情专一、反对一夫多妻的卓文君女士为劝夫而为,终使相如回心转意、和好如初,更显见乃后人杜撰。

“金屋藏娇”的悲喜剧——汉武帝与陈阿娇、卫子夫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汉武帝(前156—前87年),中国历史上很长寿的皇帝之一(七十岁)、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五十四年),也是最伟大、最有为、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即刘彻,汉景帝之子,西汉第五代皇帝。初封胶东王。前140—前87年在位,登基时年仅十六岁。怀有“雄才大略”(班固《汉书·武帝纪赞》)的他,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不懈努力,进一步使强盛的西汉王朝达到辉煌的顶点。强大的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时都居于世界首位。汉族亦因此得以正式确立。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伟大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毛泽东主席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言及“秦皇汉武”,也将此二人并列。

汉武帝即位后,采纳大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文化思想统治。元朔二年(前127年)用主父偃策,颁行“推恩令”;实行“贤良策试”和察举制度,立太学,置五经博士;设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加强皇权政务。统一货币,筦盐铁(控制其价),推行平准、均输制度;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开凿漕渠、六辅渠等;推广代田法,发展经济生产。建元二年(前139年)与元狩四年(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派唐蒙至夜郎,先后在西南设立七个郡。从元光二年(前133年)起,对匈奴发动三次反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率军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控制河套地区;元狩二年(前121年)遣霍去病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出击,深入千余里,进兵至祁连山;两年后,又由卫青、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大破匈奴主力。并在边塞地区设置武威等四郡,移民屯田,巩固边防。

但是汉武帝的过错也并不小。由于他举行封禅,迷信神仙,多次巡游,广建宫室,奢侈糜费,挥霍无度;加上连年用兵,徭役繁重,广大农民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在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金屋藏娇”现在似乎成了贬义词,指男人另筑香巢,娶小纳妾包二奶,含有戏谑、调侃的成分;但在最初,却是有关汉武帝刘彻与他表妹(一说表姐)、后来又成了他妻子的陈阿娇的故事。这个故事分成两段,前面是喜剧,后面却成了悲剧。文首所引李白的那篇《妾薄命》,便比较具体、生动地介绍了这个故事。

陈阿娇是刘彻父亲汉景帝的姐姐、也就是刘彻姑妈馆陶公主(长公主刘嫖)的女儿,而她也就是刘彻的表妹。刘彻从小与阿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阿娇自然也是非常的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刘彻四岁那年就被封为胶东王。馆陶公主原想把阿娇许配给当时的太子、汉景帝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奈何愚蠢的刘荣竟然拒绝了;于是她便转向了王美人(刘彻之母)母子。一天,她抱着小刘彻说:“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这些宫女们你想要哪一个?”刘彻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娇当老婆,我就满足了,我将造一座金屋让她住在里面。”小孩子一句无心的话,把在场的人都哄笑了。但大人们却是有心的。(故事详见《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大概汉景帝也觉得这段姻缘是上天注定的吧,便应允了。“金屋藏娇”的典故亦由此得名。

阿娇后来真的嫁给了刘彻,刘彻也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刘彻当太子时,阿娇是太子妃;刘彻成了汉武帝时,阿娇成了陈皇后。其实,除了阿娇的美丽可爱、刘彻喜欢她以外,他俩的结合也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王美人借助长公主的权势和力量(当然,长公主自己也想攀龙附凤,希望她的女儿将来当皇后),才使汉景帝让刘彻作了太子、进而坐了帝位的。

最初刘彻还是对阿娇很好的,尽管并没给她造一座金屋。娇生惯养的阿娇,开始有刘彻的宠爱,倒也是相安无事。但到后来,掌握极权、且好色贪欲的男人刘彻身边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有了既美丽又多心机的新欢卫子夫(据说是下等歌女出身,还是汉朝一代名将卫青的异父同母的姐姐;自然,卫青的腾达必系靠了她的推举)之后,阿娇逐渐被冷落。再加上她也是个无福之人,没能给刘彻生下一男半女来,则处境尤其凄凉。只可惜阿娇又为人骄傲、善妒,岂能善罢甘休?在最近上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阿娇显得过分的骄横无理,甚至与刘彻有类似于村野男女的厮打场面,从而导致两人更加感情不合。

其实,历史的真实情形也许还要复杂得多。据《汉书·外戚传上》记载,阿娇在卫子夫出现之后,曾多次寻死觅活,致使刘彻愤怒(“妒深情却疏”)。后来她又利令智昏,信用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用巫术来诅咒刘彻喜欢的后宫女子们,即“巫蛊之祸”的事件。事情败露后,楚服被处死,枭首于市,三千余人遭株连。刘彻无奈,对阿娇恩断情绝,宣布废去她的皇后称号,让她退居长门宫,“金屋”变成了“冷宫”(好在他还看在两人过去的感情份上,给她留了后路,并未一刀杀了她)。

后来,为了挽回刘彻的心,幽怨独居、长夜难眠的阿娇,拿出重金,请当朝大才子司马相如洋洋洒洒作下了一篇文采飞扬、情调哀惋、奴意殷切的《长门赋》。刘彻虽然欣赏这篇赋文,有过短暂的柔情感喟,却始终没有回头。(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有什么奇怪?一方面,也许刘彻对阿娇过去的所作所为已伤透心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阿娇早已年长色衰,哪里还能让“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美妇”的刘彻回心转意?此刻他正沉浸在卫子夫的甜情蜜意、香体暖怀里呢!再说他早已羽毛丰满,无须阿娇之母长公主襄助。于是阿娇只能成天以泪洗面,郁郁而终。但是,后来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同样也很悲惨。我想,其情形、原由,与阿娇必定是大同小异而已。刘彻虽然文治武功、彪炳千古,但他在儿女之情上,也不过是个普通的色欲男子。

金屋藏娇的故事虽美,却没有一个好结果。这倒是古往今来所有被金屋藏娇者们的灰色命运。我想,这大概也是金屋藏娇本身的宿命论吧。金屋藏娇固然是富贵和情爱的象征,却过于浪漫、不切实际,镜中月、雾中花,空中楼阁、水中浮萍罢了。文首所引李白的那首诗,便揭示了富贵和情感的复杂关系,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光靠色相悦人,而没有其他基础,岂得永久?可是,中国古代的女人,一向是从属于男人的,缺乏政治、经济、人身乃至人性的独立,你又能叫她们怎么办?

明妃出塞,匈奴大幸——汉元帝、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汉元帝(前75—前33年),即刘奭,中国西汉皇帝,汉宣帝之子,在位十六年。生于民间,八岁时被立为太子。多才艺,善史书,喜爱鼓琴瑟、吹洞箫。刘奭少而好儒,主张任用儒生。他认为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持刑太深。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卒,刘奭即位,次年改元初元。元帝温文尔雅,出入恭俭。他先后以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等儒生为相。这些儒生不达事宜,喜欢颂古非今;且优柔寡断,不知所守。而宦官弘恭、石显则专擅朝政。元帝统治期间,为怀柔关东豪强,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充实关中陵寝地区的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豪强大地主兼并土地之风日益盛行,统治阶级日趋腐朽没落。农民生活困苦,不得不起为“盗贼”。至此盛大汉朝已略露衰势。

汉元帝为结束百余年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以宫人王昭君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初元元年(前48年),汉在车师地区设立戊己校尉(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管理屯田和防务。建昭三年(前36年),汉打通西域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

应该说,汉元帝虽然有一定的功劳,但在历史上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出色。只是因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生在他统治的时代;而且,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这个中国古代两大最著名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典范之一(另一个就是唐朝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也是在他的主持与支持下完成的;而且,后人还过于夸张了他与王昭君之间的爱情并大肆宣扬和流传,因此得以名气不小。

呼韩邪单于(?—前31年),西汉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大国匈奴的一位著名首领,被称为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某网友以幸运、睿智、勇敢三词概括他。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子。父死,未能立,逃至妻父乌禅幕处。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被乌禅幕及左地贵人等拥立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同年发兵击败握衍朐鞮单于。五凤二年(前56年)秋,击败右地屠耆单于。五凤四年(前54年)夏,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移近塞,遣子入汉,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甘露三年(前51年)正月,朝见宣帝于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受特殊礼遇。数年后,鉴于郅支单于西迁,内患已消,力量渐强,乃率部重归漠北。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号为宁胡阏氏。此后,汉与匈奴四十余年无战事。

王昭君(前52—前19年),名嫱,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大诗人屈原的同乡,与西施等同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沉鱼落雁之容,汉元帝时期宫女,后嫁于呼韩邪单于为妻。后世为避晋王司马昭之讳,又称其“明妃”、“明君”。匈汉和亲,昭君出塞,对于缓解两国矛盾与冲突,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发展匈奴社会经济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王昭君也成了古代中国民族和睦的杰出代表。

王昭君打一出生,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建昭三年(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此年仲春,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空谷幽兰、小家碧玉的她,虽然貌若天人,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宠爱,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