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先进 走正道(2)
可以说,正是在“毋忘在莒”精神的感召下,万通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1992年9月13日是万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冯仑认为,90%的公司会在周年纪念日里大吃大喝,但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并没有那样做,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万通还特地发了一份《关于建立“周年反省日”制度的通知》的文件,将反省正式确立为公司的制度。至今为止,这项每年一次的制度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之前,冯仑曾说:
那时一般民营企业刚挣到钱都会大吃大喝一番,但我们觉得应该过得更有意义,我是学人文科学的,联想到日本战败后(通过)反省得到(了)使其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我提议将这一天(每年9月13)确立为万通“反省日”,这一提议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
冯仑把反省看作万通地产的生存密码。在《万通历史陈列馆新馆开馆文稿》中,冯仑特别强调反省已经成为万通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敢于否定过去,坚持自我反省的理性批判精神,至今仍是万通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公司领导鼓励员工批评领导、下级批评上级、员工批评“老板”,以这种方式总结经验、辞旧迎新。
反省会对万通地产的发展历史、公司的价值启蒙、关键危机的化解,以及布局未来的前瞻战略把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反省会比作万通人集中进行反省的宗教仪式,那么反省本身则是万通地产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
陈润江先生是万通的老员工,1993年9月13日万通第一次开反省会的时候他就参加了,此外他还对这次反省会作了记录: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中午吃罢盒饭也没休息,大家几乎是抢着发言,提出了几十条切中公司时弊的意见,言辞之激烈如急风暴雨。当时我初来乍到,被安排作记录,奋笔疾书之际也听得热血沸腾。功权(时任万通集团总裁)虽然在前一年的反省会上喊出过“向我开炮”的英雄口号,但这回在大家的批评下,也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在表态发言时不免抱怨:“我早就说我不能胜任嘛,要么把我撤了,要么给我时间!”
2001年是万通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万通的“反省日”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简单反省公司内部管理和员工的牢骚转向公司高层对发展战略的反省。总结万通十年的成败,冯仑提出:要进行前瞻式反省,站在未来看现在。“反省会”因此变为一种“前瞻式”反省。这一年北京万通的反省会呈现出一个特别之处,他们特地邀请了部分已经离开万通的员工,专门请他们来对万通提出新批评和新建议。冯仑认为:
想问题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站在过去看今天,只有回忆力、只有埋怨,回忆,然后自满,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思维。第二种是以现在判断现在,也就是说(用)从别人那里看到的东西来判断我(自己)今天做得对不对,这个也不是前瞻,而只是一个横向比较和判断;能够构成前瞻力的一定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第三种是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然后看到未来那个时候发生的所有的变化,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必然发生的变化,然后决定我们今天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着眼未来,发现规律,按照规律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聪明人总是站在高处以便看得更远,聪明企业的做法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万通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
冯仑提到的第三种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是构成前瞻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然后看到未来那个时候发生的所有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必然发生的变化,再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才能表现出前瞻力。
万通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和其他企业相比,万通最大的优点是长期思考,研究问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总比别人觉醒得更早,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已经成为万通活下来的根本。在《站在未来安排今天》一文中,冯仑这样写道:
“前瞻力”是万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以战略导向替代机会经营;就是要在未来找一个支点,引领自己的企业,创造未来,赢取未来。不断通过“创新”而“领先”,这是万通决胜于未来的重要战略原则。
冯仑认为,前瞻力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把前瞻力保持下去,长期坚持,才能够有可能把它变成核心竞争力。那万通如何来坚持这种前瞻力呢?2005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冯仑认为战略规划里讲的使命、核心价值、预期结果和愿景,这四样东西是保证万通能够积极地站在未来安排今天的深层的核心价值理念。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符合国际规范的、优秀的公司;如果我们不把创造最有价值的生活空间作为我们的愿景;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个最受人尊重的企业,就没有这四样东西(使命、核心价值、预期结果和愿景),我们就不能有这样的心情,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支撑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四样东西,我们才一定会坚持站在未来看今天,这样我们的前瞻力就有了必然性,这样就会保证大家在价值观上,在做企业的方向上,有一个必然性,来指引我们不断创造、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的前瞻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冯仑如是说》)
多年以来,万通在制定战略、做事情方面始终非常重视前瞻能力。万通提出要用美国模式取代传统的香港模式,之后有了新的战略,并按照新战略变成了一个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随后又有了四大板块的业务,地区战略和子战略等延伸的一些东西。这几年大部分地产企业都在忙于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万通却反复强调研究商业模式、商业周期。随着121号文件的发布,越来越说明万通做的是一件非常有前瞻性的事情,真正研究透了商业模式。
到2010年9月12日,万通的“反省会”已经走过了19年的风雨历程。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一年一度的反省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气氛紧张,而是渐渐变为冷静而平和,不断向比较理性的“问题和建议”方向转变。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意味深长地说道:“反省会是万通地产的加油站和牵引力,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善于学习,先发制胜
学习的好处多,我至少看到四个:一、你跑到别人的公司去学习,别人还请你吃饭;二、和对方交了朋友;在学习对象时也交了朋友;三、还给别人留下个好学的印象;四、通过别人的经验,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摘自《冯仑如是说》
冯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他从中外成功企业家的传记中得出结论,善于学习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冯仑的善于学习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万通挖到的第一桶金就可见一斑。1991年,冯仑在无意间听到广东人总在说“按揭”这个词,他觉得很新鲜,就想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别人说的到底是哪两个字,于是就请他们把“按揭”两字写在纸上,回去查字典、向别人请教。冯仑弄明白“按揭”的意思后,就讲给公司的同事们听,于是公司决定用按揭的方式买一批房,装修之后卖出去。这是万通做的第一单房地产生意,也是万通掘到的第一桶金,收入几百万元。万通是第一家在海南以按揭形式炒楼的。可以说,这单生意正是冯仑善于学习的结果。
冯仑总结万通创业初期的成功经验,在《万通·生活家》2004年第11期中,他写道:
1991年我们在海南时,在一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中万通排倒数十几位。和他们相比,我们一没有政府背景;二没有家庭背景;三没有跌个跟头捡块金子的偶然机遇。为什么后来我们能在复杂环境里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总结,至少有一点:我们善于学习。
冯仑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万通时,中国还没有MBA,所以他对公司的组织形态有些茫然。尽管如此,冯仑还是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运作公司,他就让公司人员研究江湖式的组织结构,学习了《水浒》、《胡雪岩》等著作。当“万通六君子”出现分化时,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苦恼。当初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聚在一起的六兄弟,又怎么能轻易地分手呢?为了挽救分手危机,他们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并达成共识:如果没有找到比太平天国更好的办法,那他们就还在一起。后来冯仑从一位经济学家那里得到了解决办法:按照商人的规则办事,建立退出机制。这就使得他们六个人和平分手,兄弟间的感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冯仑与万通其他五位合伙人撰写的文章《方圆处事 真诚待人》中,也提出要不断学习。万通需要的不是一两个天才和神人,万通事业的成功一定是所有万通人的成功。因此,所有万通人都应发奋学习,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同行先进甚至竞争对手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学无止境”,冯仑深刻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精髓,所以他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在中国企业家里,冯仑的学历已经算是很高的,但他又在2003年的夏天顺利通过了法学博士论文的答辩,拿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而现在有很多公司的CEO,为了混一张文凭,为了获得更好的名声,就去商学院听一些短期的“总裁班”。而冯仑却实实在在花了三年时间才获得这个博士头衔,这也正是他好学精神的体现。
冯仑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就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其实人和人在肉体上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百多斤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都是一样的,差别是在灵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大。我认为,一个人事业的边界在内心,要想保证你事业的边界不断增长,就必须扩大你心灵的边界,因此,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我从来没有把万通当成一个小买卖去做,虽然赚到的钱的多少是变化的,从几百几千元到几亿几十亿元,但对于我来说,几十亿元也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因为我内心事业的边界早已超过了100个亿,而且我相信再过三五年,超过100个亿应该是万通能够办到的事情。
正是因为对学习的重视,冯仑才对万通的前景有着绝对的信心和把握。他说,保持一个长期的学习状态,觉得做的任何事都是小事情,都在认识范围内,我们长期做的事就是“烹小鲜如治大国”,事虽然小,但我把它当成大事去做,它就会越做越大。万通就是在冯仑的不断学习中“越做越大”。万通把“学习”与“学好”看作其价值观最核心的东西,如向标杆学习。万通人在冯仑的带领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不断学习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年代带来的普遍要求。万通也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向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经济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不断地帮助员工通过学习进步,获得领先的位置。冯仑认为,只能通过学习,眼界才会高,看问题的角度才会更准确和超前。
在2006年6月《经济观察报》发表的文章《学好才会赢》中,冯仑把读书的作用比作“把模糊的望远镜擦干净”:
人要通过读书来观察世界,就像你本来有一个望远镜,看东西很模糊,读书就是把它擦干净,看得更远。如果不读书,我们只能得到报纸或其他载体提供的单一的看法,但是通过大量读书就可以校正我们的视角,得到相对丰富的认识。
冯仑认为,不断地去读书学习,可以起到修正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作用,而且经常不断地汲取知识,还能够使领导者在一个群体中保持领导力,领导力中包括前瞻力、决策力、沟通力等。
随着万通的发展,冯仑依然坚持不断地学习。对冯仑而言,还有太多的未知信息需要通过学习去获得。不断学习可以扩大他的视野和思考空间,万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冯仑认为万通的学习有几个方面特别重要。
第一,团队学习。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说,像万通这种从海南出来的企业,在经历一个阶段的发展后,很多企业的老总都出事(指进监狱)了,但万通的老总们却不同,他们都安然无恙。这是因为以六位创始人为主的万通团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一直崇尚“学习、学好”。
在《万通·生活家》发表的文章《心灵的边界》中,万通团队把“学习”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方针:
除了知识性的训练以外,我认为团队学习是很重要的人生观训练,达观、乐观,既知耻又知勇。另外就是毅力的训练。
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我遇到一些好的书和文章,都会给公司的其他一些人看,让这些有用的知识经过冯仑的传递之后传到他们手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既节约了时间,也能够开阔整个团队的眼界,提升了境界。因为光开阔眼界、不提升境界就变成傻大胆了;而光提升境界、不开阔眼界就容易变成不劳而获的闲人。
万通虽不是一家标准的学习型企业,但它营造的学习气氛、文化氛围很浓。冯仑一直为万通的其他几位领导去读书进修创造有利的条件,并希望整个公司领导层的学习状态能提升整个公司的学习兴趣。
第二,向顶级商务伙伴学习。万通从一开始就是靠与别人的合作发展起来的,这种合作发展的方式也使得万通得到了商业伙伴的信赖。这使得万通特别重视向商务合作伙伴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