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透过科技史,我们能看到什么
第一节 工业革命延伸四肢,信息革命进化大脑
2000年年初,我受邀参加在江苏省举办的一次互联网大会,台下坐的有政府官员、企业CIO、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等,整个会议以企业要上互联网为主题,与会嘉宾畅谈企业再不上互联网就被淘汰了。我作为邀请嘉宾在演讲时以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篇,一是为了引起与会者注意,二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阐明我对于企业上互联网的基本观点。
时代在变,运输工具已发生了本质变化,信息传递方式也随之变化。唯一没有变化的是物理状态的荔枝。时至今日,如果杨贵妃想吃荔枝的话,不用一骑红尘快马加鞭从岭南飞奔到长安,由于航空、铁路等物流发达,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新鲜荔枝出售。同样,信息传递的方法,从烽火台上放狼烟、飞鸽传书,到八百里加急,再到电报、电话。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实现快速、准确的要求。信息高度透明,甚至连荔枝产自何处、何时采摘、用什么肥料都能查询。
过去的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的运输方式,改变为波音747。从唐朝到今天,运输工具发生了变化,信息传递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唯一没有变化的是荔枝。
互联网仅仅解决了信息的传递问题,并没有解决物的物理属性,就如同我们在键盘上敲击回车键,并不能解决我们当前饿肚子的问题。不论互联网怎么发达,都没有解决物理形态物的属性问题,仅仅是解决了物理属性信息传递问题。企业上互联网,企业信息化,必须和企业传统物理业务相结合,不然就是水中捞月。仅有信息技术传播,没有与物理业务相结合,对于企业来讲,是没有深层次价值的。
互联网作为一项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自然进化状态,使我们进入了机器替代人类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时代,并逐步替代了人类大脑部分寻找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该能力的迅速提升,如果没有提升人类自身的物理状态能力,或者讲,企业实体业务能力没有得到计算机技术的优化与提升,单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对于企业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到原始社会,从“类人猿”到人类出现大约经过三四百万年的漫长进化,直到他们站起来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手,并促进大脑的进化,可以“动手又动脑”,这直接导致人类学会钻木取火,学会吃熟食,这又促进四肢的进化。所以,人类的四肢和大脑进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人类四肢发展和大脑进化真正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跨越,却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工业革命,又称作产业革命,以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是机器取代人力,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重大飞跃。从1698年到1769年,托马斯·塞维利、托马斯·纽科门和詹姆斯·瓦特先后为早期工业蒸汽机的发明做出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成为第一个采用蒸汽机作为轮船动力的人。
半个世纪之后,1861年1月29日,42岁的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获得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的发明专利,人们后来将这天定为汽车诞生日。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1908年,美国的亨利·福特生产出第一辆T型车。他曾在1908年以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的T型车一鸣惊人,T型车推出当年就以过万的销量创造汽车行业的历史纪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近一半的汽车都是T型车。1913年,他首创流水线作业方法,这年秋天装配汽车底盘要12小时20分钟,到第二年春天就锐减到只需1小时33分。在20世纪初的10多年里,福特以T型车和流水线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世界装上轮子”的荣誉实至名归。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人类整整走了两百年,不仅加快行走速度,也改变行走方式,但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并未结束。1903年12月17日,一件日后将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标志性事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海滩发生,在刺骨的寒风里,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轮流将一架造型简陋、后来被称作“飞机”的怪物开到天上去了,那天他们努力尝试了四次,最好纪录只是在空中坚持了59秒,飞奔出255米,这个速度还赶不上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跑的成绩,却意味着人类翱翔宇宙的历史开始正式书写。
瓦特的“万能蒸汽机”令人叹为观止,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万众瞩目,福特的T型车欢快地奔跑在乡间道路上……无论是轮船、汽车还是飞机,都是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朝发夕至已不再是幻想。
枪炮是人类四肢的延展;汽车轮子、飞机双翼,同样是人类四肢的延展;机械化工具也是人类四肢能力的延展。两百年的工业革命,使之人类四肢的进化—延展发展得淋漓尽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革命延伸了人类的四肢,而信息革命,将更大程度地进化人类的大脑。
1945年年底,全球第一台多用途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ENIAC)”问世,它由18000多根电子管组成,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资近50万美元,每秒运算5000次,其智能化程度震惊世界。1947年,美国AT&T(美国电信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它被称作现代历史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晶体管可以在高度自动化时代大规模量产,它将直接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人们由此步入“第三次工业革命”。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推出世界上首颗微处理器—4004,集成2300个晶体管,七年后又推出首颗16位处理器—8086。CPU(中央处理器)的技术进步加快了计算机的应用程度,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推出intel首颗32位处理器,1993年D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全球首款64处理器。从4位处理器到64位微处理器人类仅走了20年。)摩尔博士早在1965年就指出: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3年会提高4倍,而加工特征尺寸会缩小1/2,这被称为“摩尔定律”。20世纪80年代,电脑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情报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惊天剧变,人们将其称为信息革命。有人对庞大的信息世界感到恐惧;有人则认为这有助于商业流通和社会进步。
1990年,有“互联网之父”之称的英国人伯纳斯·李在欧洲核研究所任职期间发明了互联网,从此之后,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1994年,美国放开对互联网技术的商业管制,这项伟大发明得以从实验室步入寻常百姓家,WWW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门槛,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各地的故事和上下数万年的历史、交友、经商、教育、娱乐……几乎可以通过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实现一切梦想。
进入21世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网络规模和网民数量急剧攀升,互联网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扩张。但即便如此,互联网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关于互联网技术的未来,未知远大于已知。
回过头来看,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至今,人类的自然进化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体貌特征并无太大区别。但是,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却发生质变,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人类走了200年;从4位微处理器到64位微处理器,人类只用了20年。内燃机的发展解决了人类四肢发达的问题,芯片的发展解决了人大脑进化问题,这个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先有人类四肢延展的革命—工业革命;后有大脑进化的革命—信息革命。第一个革命,人类走了200年;第二个革命,人类走了20年。这种双进化的革命,导致人类未来的进步出现了更多的未知。最具前途的专业和人才需求一定是和这种未知的突破,或者说是创新与其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的。
第二节 信息化: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上最古老且神秘的财富家族,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坐拥60亿美元之巨,堪称富可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个世纪里,这个家族是全球经济命脉的掌控者。如果说起它的发迹源头,颇值得玩味,“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的霸业终点,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盛开端。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打响的滑铁卢战役不只是拿破仑与威灵顿军事较量的生死决战,也是千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英、法两国的胜利者将主宰欧洲,战胜国公债必将猛涨,战败国的公债则狂跌。因此,在英、法证券市场上,在哪头做多、哪头做空是最疯狂的赌博,押对的人将一夜暴富,押错的人会倾家荡产。而对错的关键,就看谁最先得到滑铁卢战役的准确战报。
早在战役开始的一个月之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提前在奥斯唐、根特、布鲁塞尔及巴黎、卢森堡等战略要点进行周密部署,派家族最优秀的情报人员到前线打探战报。在黑森和普鲁士军队,阿姆谢尔安排一位上校和一位将军;在拿破仑军队,所罗门认识拿破仑的贴身侍卫官与一名骑兵军官;在反法同盟军队,内森安排一位参谋军官做眼线。
另外,在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内森各布置5艘性能一流的快船昼夜待命。此外,还有6位独立情报员以随军商人的身份,分别跟着两个阵营的大军开进滑铁卢,在他们装货物的马车里都放有一个鸽笼,里面装有24只经过训练的信鸽,在胜负分明的第一时间,它们将同时飞往伦敦与巴黎,向内森和詹姆斯报信。
16日傍晚,拿破仑败局已定,各路情报员快马加鞭,将法军战败的消息送到詹姆斯居所。詹姆斯迅速将各份报告综合分析,写成一封只有两行字的密码信件,做成6个抄本,同时派出6位信使,乘坐专用轻便马车,从6条不同的线路奔向加来港。获知确切消息的内森立即动身,赶在政府急件快递员之前返回伦敦。
第二天早上,内森迫不及待地把喜讯告诉英国政府,可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直到几个小时之后,威灵顿将军的信使到达,政要才对内森表达赞赏和钦佩。
那时内森已步入伦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许多天来,这里都充满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开盘一个小时之后,官方公报仍未公布,内森指挥代理人抛售英国公债,整个大厅顿时陷入灾难,所有经纪人争先恐后的疯狂抛售,连最老练的经纪人也深信不疑:“罗斯柴尔德都抛了,我们还等什么!再不抛,公债就要成废纸了!”英国公债像跳水一样直线下跌,下午收盘时跌到崩盘的底线。混乱之中,内森秘密安排另一批代理人在底部悄悄接盘。
英国的报纸第三天早上才刊登“滑铁卢大捷”的好消息,公债应声猛涨,经过低买高卖的“过山车”操作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收益超过2.3亿英镑。从此之后,内森不仅操控着公债价格,还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从而统治整个英国的经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致富秘籍并不深奥,说穿了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大发其财。这个家族非常重视信息的重要性,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说:“我们这个家族所从事的领域当然需要你有很好的判断力,但前提是你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和情报,如果你自我封闭,然后闭门造车的话,那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信息对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1970年,31岁的乔治·阿克尔洛夫发表了名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论文,这篇论文成为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最经典文献之一,开创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柠檬通常被美国人看作“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如今已成为经济学家最熟悉的隐喻。柠檬市场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是指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特殊情况下,市场会因此萎缩或崩溃,例如银行业,由于银行与借贷方的信息不对称出现大量不良贷款,许多贷款方把信用风险转嫁到银行头上,一旦经济不景气就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危机。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因为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巨大推动力,信息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年均增长率达64.3%,2011年整体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46.4%。到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8%。由此可见,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已远超GDP增速,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延伸,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认为,任何一个产业在整个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超过5%,就可以定义为支柱行业,电子商务已经突破5%的界限,所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子商务仍然在快速成长,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然,信息化不只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明显,围绕网络游戏、社交网站、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行业所形成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令人吃惊的规模。以物联网为例,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极大,中国企业可以借机开发出好的IT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企业所开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未来10年是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10年,中国将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成为全球领跑者之一。”移动计算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将改变行业格局,反应快速的企业将掌握市场先机,高瞻远瞩的国家将领先时代。
早在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如此定义新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如今,中国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放眼未来,信息化依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节 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
从企业基本定义来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由各种要素资产组合而成的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法人实体。而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当信息、技术作为独立的要素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处于等同的地位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已经从传统的生产要素转换为含有技术、信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那么企业的生产要素内涵就发生了本质变化,这种本质的变化就是从企业信息化转换为信息化企业。
为什么仅仅是传统企业定义均会转换为信息化企业的定义,而没有转换为技术企业呢?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可以没有技术类生产要素,但已经脱离不了全球信息的生产要素。对于当代企业而言,互联网要与传统实业相结合,企业用之才有效,才会达到盈利这一根本目的。
马云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教父”,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实际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而马云的生意本质则是“信息”二字。以阿里巴巴为主的B2B和以淘宝为主的C2C是马云手上的两张王牌,两大业务都离不开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即企业信息的传递与交易。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企业与企业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行为。传统的企业间交易往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无论是销售还是采购都要投入巨大的信息交易成本。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讨价还价,再到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能让企业之间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适应亚洲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供应商密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而受制于大贸易公司等特征。因此,只要这些小公司登录阿里巴巴网站,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等更广阔的市场。
在工业时代,某家公司要向全世界扩张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并借助开设海外分公司、办事处等方式才能如愿以偿。但在如今网络盛行的时代,某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网络的即时性和大量信息将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原先只有国际公司才能获得的商机。因此,网络的普及将是对大公司模式的终结。
可以说,这种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模式也是阿里巴巴独创的。观察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特征和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模式可以发现:以中小企业为主的B2B模式的发展,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小企业特别适合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讲资金讲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不是讲规模而是讲灵活,以快取胜。阿里巴巴每年的续签率达到75%,而中小企业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5%,它们的续签首先说明它们已经存活下来了。
除B2B业务之外,就是C2C业务。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一种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网上交易模式。它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甚至不需有实体店铺,只需一个仓库或可以即时提货的地方,亦可每月上交不过百元的管理费申请一间网上店铺,人人都可拥有一份可以随时带来财富的职业。正如马云所说:“它是一个市场,谁有东西都可以上来吆喝。”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简单、快捷的需求日益突出,这种变化也催生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是最基本的手段,这使得交易各方的时空距离几乎为零。通过电子商务,人们可以实现快捷的消费购物,例如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挑选、点击,用户可以完成整个购物过程。这也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结合。
不论是B2B还是B2C,还是B2B2C,等等,崭新的商业模式,均离不开一个基本生产要素:企业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更多的马云都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商品或者企业信息传递问题,他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产品交换的信息问题,还通过第三方物流平台解决物的移动问题,第三方金融平台解决资金安全转移问题。
当然,马云他们还应该感谢高校扩招所培养的大量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马云他们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感谢高校扩招所培养的大量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只是,从当前至未来看,信息化企业“动手又动脑”的人才还十分稀缺。
第四节 未来需要“动手又动脑”的管理信息化人才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最欣赏的学校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这所学校创办于1861年,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力。150多年来,只要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麻省理工学院就是人们毫无争议的标准答案,没有之一,其中自然及工程科学领域尤其引人注目。截至2013年,先后有超过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堪称“诺奖摇篮”。
是什么样的精神让麻省理工学院如此辉煌灿烂?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通俗翻译为“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也可理解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简单明了,实而不华。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他的思想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不谋而合,都主张“动手又动脑”。
美国有一个陶艺班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将学生一分为二:一半是有天赋的学生,老师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交出所能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重视质量而不在乎数量;其他的学生为另一半,他们只需要每天完成15件作品的定量指标,对质量不做要求。等到学期末两部分学生提交作品后,评审老师从中挑选最好的作品,结果惊奇发现,排行靠前的好作品几乎全部是天分较低的那部分学生完成的。这项实验生动地证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天赋高的学生追求完美,动手率低,犯错的机会少,完善、提高的空间就小;天赋低的学生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和修正,边做边学,熟能生巧。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尤其是理工科学校或专业,“动手又动脑”的精神或能力十分欠缺。据2013年3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对校训不在意,甚至有在校工作7年的教师不知学校校训内容,这些高校中有192所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校训,个别学校完全雷同,有评论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大学精神、治学思路出现严重问题。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办学思路也应从培养科研尖子到应用型人才转变,实践精神值得重视,“动手又动脑”的风气需要提倡,尤其是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恰恰大量需要“动手又动脑”的管理信息化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台湾地区的宏碁电脑创始者施振荣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微笑曲线”的理念,这是他对管理学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此后这条曲线不仅超越IT行业顺利移植到各行各业的战略与管理中,而且跨越台湾海峡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法宝,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在用来分析和阐述企业价值逻辑的“微笑曲线”中,横轴从左到右分别代表产业的上、中、下游,也就是研发、制造与营销,纵轴则代表附加价值的高低。以市场竞争形态来说,曲线左侧是全球性竞争,胜败关键在于技术、制造与规模,右侧是地区性竞争,胜败关键则是品牌、营销渠道与运筹能力,如图1-1所示。

图1-1 微笑曲线
其实,每个产业都有一条“微笑曲线”,随着附加值高低分布而产生不同形状,其决定因素是进入障碍与能力累积效果。以IT行业为例,生产微处理器或自创品牌进入门槛较高,必须经过多年积累才行,而电脑组装却很容易,因此组装电脑随处可见,利润不高。在曲线左边的研发包括技术、制造和规模,而在右边的营销则包含品牌、渠道与服务,以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电脑制造厂商在其余四个因素的能力上相差并不大,关键在于成本与速度,而这两项因素中后者更为重要,施振荣认为:“速度本身就是成本,速度快可以降低成本;产品周转快、库存少,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率,但是降低成本却不见得可以加快速度。”
由于身处IT领域,我对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非常感兴趣,并将其移植到管理软件工程领域,通过研究我发现,管理软件产业链大类分为设计、研发、销售、实施、服务五个大的环节。但实施环节在施振荣先生微笑曲线理论里面,属于制造,还是属于服务呢?最后的结论是管理软件实施部分是整个价值链中利润最低的环节,属于微笑理论的制造环节(关于此段论述,详见《管理软件应用工程》)。“微笑曲线”两端的设计和服务环节利润最高,而大多数国内知名软件企业恰恰在中国制造的“蓝海”中血拼,IBM等国际巨头却只做咨询不做软件,因为它们只把握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当然,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只关注研发和服务,将实施环节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可问题随之而来,懂管理软件的人才从哪里来?
从1993年开始截至1998年,我根据多年从事管理软件工作经验,总结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三大风险和六大不可控因素:三大风险为投资风险、人力风险与安全风险;六大不可控因素为基础数据准备不可控(唯一性、准确性、合法性)、一把手不可控、需求和验收标准不可控(不同层次需求不一致)、应用目标不可控、管理软件现场实施工程师水平不可控(实施人员的素质)、贯彻教育困难。其中,六大不可控最后都会导致交付不可控,而交付不可控产生的恶果就是客户用不好软件,供应商就无法收回服务费用,到头来两败俱伤。
如果没有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就无法破解以上三大风险和六大不可控的发展瓶颈。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考虑是否具备目标需求的基础,根据现有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情况做出客观评价,有选择性地实施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步对管理实现可控量化。正因如此,我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概念。其中“分步实施”实际上是“分层实施”,即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达到何种层次就实施何种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众多企业迈向信息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帮助实施企业逐步成为中国ERP行业领跑者。但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关键,还在于管理软件人才培养,因为我们首先研究的是管理,软件只是工具。
可现实情况却是,企业的人懂内部流程,管理咨询公司的人懂管理,软件提供商懂软件,而这三者之间却是割裂的,我们需要的是既懂企业,又懂管理,还要懂软件的人才,也就是“动手又动脑”的管理信息化人才。我曾经比喻说,管理软件应用的工程师要具备“三个一”:一张嘴,一杆笔,一双手。一张嘴能讲清楚,一杆笔能写干净,一双手能干好活。只有懂企业、懂管理、懂软件的人,才能达到“三个一”的水平。
更糟糕的是,在2008年之前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招聘这类人才。高校无疑是招贤纳士的最好平台,我就去找大学的朋友,管理学院的院长告诉我“学生只懂管理不懂软件”,计算机学院的院长说“学生只懂软件不懂管理”,更谈不上学生对企业内部运作流程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人类走了200年,从4位微处理器到64位微处理器,人类走了20年。未来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这种成果势必造成人才市场一片空白,那我就像盘古一样做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实际上,一个魂牵梦绕的念头在我心底深藏多年,我决定将20年来研究得出的理论,付诸实践,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所言—“动脑又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