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教你用穴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定位取法

百会在头顶正中线前发际上5寸处。针灸学上将前、后发际之间的距离定为12寸,我们可以把松紧带测穴尺松紧带测穴尺是可家庭自制的简易测穴工具,具体制作方法见174页。的“0”端放在前发际处,拉直了,另一端定在12寸的地方放在后发际处,然后找到距离前发际5寸的地方,这个百会穴就能准确地找到了;或者先找到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再向前量1寸就是了。

使用这个分寸法,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的这个12寸是固定的数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有很多人是高额、秃顶,这样他的前发际就不好定了。这种情况古人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前发际没有或者不明显的人,可以以两眉中间(印堂穴)为起点,向上减去3寸,前发际就能确定了;如果后发际不明显,就以后下方的第7颈椎(大椎穴)为起点,向上减去3寸,就是后发际了(图1-1,图1-2)。

图1-1 前发际定位

图1-2 后发际定位

有人也许又会说了:要是这个人前发际、后发际都没有那该怎么办呢?那可就更惨了,这个时候你就把两个眉毛之间的印堂穴到第7颈椎下的大椎穴之间看成18寸,这样也就能找到前发际上5寸那个部位了。就算是连眉毛都没有的人,我们也可以通过摸眉棱骨找出前发际的定穴标志。

百会穴还有一种取穴方法,那就是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图1-3)。根据晋朝医学古籍《针灸甲乙经》的记载,百会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说的是百会穴应该在“头旋”的那个部位(少数头旋偏斜或有两个头旋者例外),用手指一按,会有一个小小的凹陷。明代医学文献《针灸大成》表达得更形象,说穴位处有凹陷“可容豆”,就是说,取穴一定要用手指摸清楚那个小小的凹陷,如果放上一粒豆子,它是不会滚下来的。

图1-3 百会穴

平时在市民广场或街心花园,经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围在一起“敲”百会,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敲的百会都不到位,大概在前发际上1~2寸或2~3寸处,与前发际上5寸相去甚远。为了取准百会穴,自我取穴时一定要下意识地低头而取,否则,取出来的穴位都会偏前了。如果不低头取穴,那么,也要下意识抬高胳膊,手指有意识地往后移动,摸到有一个凹陷处。总之,要把握取穴的两个关键——头旋,或小小的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