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可爱动物(2)

水獭共8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的水域或湿地。水獭的游泳能力强,速度很快,主要动力为肌肉发达的长尾上下摆动,而后肢划水则起掌握方向的作用。在游泳中可左右翻转,上下自如。一次潜水可长达6~8分钟,惯于在水里追捕鱼群。水獭的鼻孔和耳道口均生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以防水侵入。眼亦具特殊结构,以适应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水獭类全身毛被褐色,体毛短而致密,富有光泽,耐水浸,易干燥。

水獭善于游泳和潜水,潜水能力极强,一次可在水下停留2分钟,捕起鱼来像猫捉老鼠一样快捷。水獭属于半水栖兽类,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岸边、海岸及附近岛屿,从不远离水域。多穴居,水獭的洞穴较浅,常位于水岸石缝底下或水边灌木丛中。一般有两个洞口,其中一个开口在水下,活动范围较大,昼伏夜出,以鱼类、鼠类为主食,也吃小爬行动物、蚌、水禽和小哺乳动物。常在水质清澈或杂物少的水面觅食,它们捕食前常在水边的石块上伏视,一旦发现猎物,即迅速扑捕。饱食后在岸边或沙滩上休息。全年繁殖,怀孕期2~3个月,每胎产2仔。

水獭嗜好捕鱼,即使饱腹之后,遇到鱼群或成群的水禽时,往往大批咬杀,其数量超过进食量。这种无休无止地捕杀,对养鱼业危害极大。但聪明伶俐的水獭,经过半年训练,就可以成为一名为渔民效劳的捕鱼能手。

水獭的皮毛不但外观美丽,而且特别厚,绒毛厚密而柔软,几乎不会被水浸湿,保温抗冻作用极好,因此是贵重的毛皮资源动物,獭肝、獭骨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国水獭有3种,可见于全国各地。湖南、四川等地常有渔民驯养水獭,用以捕鱼。水獭毛绒丰密,常用做装饰,价值特高。云南系国内主要的水獭产区之一,1980年以前,全省水獭皮年收购量均在2000张以上,由于无节制的猎捕,加之开发建设使水域污染,现在数量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无尾熊

无尾熊属有袋类,小无尾熊在妈妈的袋里长大。虽然母无尾熊的袋子朝后但有似拉绳的肌肉使它能绑紧袋子保护幼小的宝宝。无尾熊是唯一属Phascolarctidae科的动物。

无尾熊属于树栖动物。除非要移居、繁殖、觅食等状况,其余时间均在树上,喜欢独居,一日休息与睡眠约17~20小时,大部分在白天,夜间活动量较多,吃的树叶是低能量食物(很多动物吃了都会中毒的),从树叶中摄取所需大部分水份,偶尔还是会到小溪边喝水。

每年特定季节内无尾熊会有周期性发情,发情周期约为35日,为诱发性排卵。发情时有吼叫、下地走动、打斗等行为。雌兽与雄兽相遇后雌兽垂直抱着树干,由雄兽自后面垂直骑乘,再紧咬住雌兽后颈部不放,然后交尾。整个过程约1至3分钟。雌兽企图挣扎脱离雄兽。雌兽于配种后若怀孕会暂停发情,若无怀孕则约在接近配种后50日再产生周期性的发情现象。

无尾熊的怀孕期约34至36日。小熊刚出生时有19厘米长,05公斤重。自母兽泄殖腔产出后花费数小时爬到袋内,然后紧咬袋中乳头不放。6个月开始把头伸出袋外,并开始长牙齿。8个月时候有半公斤重,都在袋外但仍紧靠在母兽的肚上。9个月时约有一公斤重,靠在母兽的背上,很少进袋里。10个月时仍保持在妈妈身边一公尺内。一年后约2公斤重,逐渐离开母兽独立生活。

无尾熊的采食特性,采食桉树种,大叶桉、细叶桉、脂桉、赤桉、树脂桉、斑桉、灰桉、山蓝桉、玫瑰桉、柠檬桉、白桉、圆叶桉等。性喜采食嫩芽叶部分,但若遇到适口的部分,仍会继续从嫩叶采食至下面之成熟枝叶。

无尾熊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睡眠和休息。大部分的摄取食物、移动及社会行为通常发生在夜晚。无尾熊每天花在睡眠及休息的时间约18~20小时,约占80%的时间。每天有4~6次的摄食(约共占1~3小时),每次从20分钟至2小时不等,且摄食的行为常在黄昏进行。而移动等其他行为,只占每天活动的小片断。

由于无尾熊吃的是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必须保持体力,所以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休息和睡眠。和大部分的有袋动物不同,他们不会筑巢,也不会躲在树洞中,而是直接坐在树叉间休息。天冷时会背风缩成一团,以背部的厚毛抵御寒风,天热时则四肢展开,腹面向下挂在树上或树叉间。

动物园自小无尾熊死亡后,曾接到许多民众的电话,表示小无尾熊看似健康,为何说走就走了呢?也有许多人对于动物同在动物幼体(小宝宝)的处理方式上提出疑问或建议。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们已知道夏娃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养育小宝宝的经验,怎么不直接把小无尾熊拿出来人工养育?”

从生物学上的观点来看,无尾熊属于有袋类动物,他们的母体在怀孕时期因缺乏类似哺乳类动物的完整胎盘构造,所以幼儿不能透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养分,早早就产出。小无尾熊刚生出来时才只有2厘米大,05公斤重,是典型的“早产儿”。眼睛尚未睁开的小无尾熊必须靠触觉爬至母亲的育儿袋中,吸取母亲的乳汁继续发育,这段从产道(泄殖腔)至袋中的路程虽短,但对无尾熊来说谷口是一大考验。根据澳洲提供的资料指出,无尾熊第一胎的幼儿死亡率高达71%,除感染、意外等,无尾熊在先天上胎盘发育的劣势是一大因素。目前世界上仅存澳洲大陆的动物在演化上,因为没有许多哺乳类动物与其竞争,算的上是有袋类动物的天堂了。

动物园为何不将无尾熊宝宝带离初为母亲的夏娃身边来人工哺育呢?有很多原因:

①无尾熊宝宗因为早早就产出,需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吸取乳汁,母体乳头藏在袋中,如果人工哺育,如何取得母体的奶水呢?人工配方的奶水绝对和母乳的营养成分有差异,人类的小宝宝在妈妈怀中10个月才生出来,已经比有袋类宝宝强壮多了,但大家还是提倡妈妈应该亲自喂予母乳,就是因为母乳含有一般奶粉中所没有的有益抗体或营养物,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如果把无尾熊宝宝带出母体,母乳的取得是很大的问题。

②虽然人类怀孕时会定期做健康检查来了解宝宝发育的状况,但在动物世界中,经常干扰,对怀孕的母体并不适合,尤其是有袋类动物。干扰母体可能会使动物产生紧迫性而导致流产,对宝宝不利,宝宝藏在育儿袋里,如果经常要称重,一来不是那么容易取出宝宝,二来造成袋内细菌感染的机会大增,这些都会让无尾熊宝宝的死亡率增加。

③无尾熊宝宝在母亲袋中成长到5个多月时,需要开始吃一种婴儿的副食品,也就是母亲的软便(pap)。这种软便含有来自母亲盲肠中的半消化糊状叶子,里面有微生物菌落,小无尾熊吃了以后将来就可以消化尤加利叶子。无尾熊宝宝会爬至母亲的肛门口并不断地舔,以刺激母亲释出这种副食品,这也是人工哺育无尾熊无法取得的必备食品。

浣熊

浣熊属于哺乳科,食肉动物。需要注意的是,浣熊与熊不是同一科,但是是类似于熊科的杂食性动物。浣熊从体态上讲,体型较小,一般不超过10公斤,最小的不到1公斤。体粗,肢短,尾长。形态和结构略似熊科,但体型要小很多,并有较长的尾,树栖性比熊科更强,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要大些,浣熊常常把捕到的食物放在水中洗去泥沙,因而得名“浣熊”。

浣熊主要靠触觉感知周围的世界。它们的脚觉发达,经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几乎同猴子一样灵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浣熊在它的北美洲老家被称为“raccoon”——这个源自北美印第安语的名字意思是一种“用手抓挠”的动物。

浣熊属包括7种动物,主要分布于美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岛有一些同属的成员,它们有时都被并入浣熊一种。浣熊科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属是长鼻浣熊属,包括分布于巴拿马到巴西北部的南美浣熊(赤)和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到中美洲的白鼻浣熊(白鼻)。长鼻浣熊身体比浣熊瘦,吻部很长,是浣熊科唯一长吻的代表,主要吃昆虫等各种小动物,也吃果实和蜥蜴等较大的动物。美洲的浣熊中最特殊的是蜜熊,蜜熊分布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从墨西哥东南部直到巴西。蜜熊喜欢吃果实和昆虫,特别喜欢甜食,会区蜂巢盗吃蜂蜜。蜜熊的树栖性很强,尾巴具有缠绕性,在食肉科目中,只有两种动物的尾巴有缠绕性,另外一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猫型类的熊狸,二者无论是分布还是亲缘关系均较远。

浣熊的显着特点是毛茂密、带有斑纹的尾巴和黑色的面孔。这些动物喜欢居住在池塘和小溪旁树木繁茂的地方。

浣熊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浣熊还是优秀的“游泳健将”,它们大多成对或结成家族一起活动。

浣熊科动物也是一类偏离于肉食性的动物,且属于杂食性动物,吃鱼、蛙和小型陆生动物,也吃野果、坚果、种子、橡树籽等。

浣熊筑巢于树洞,白天浣熊整天睡觉,捕食都在夜间进行。它们靠触觉在浅水和地面上寻找猎物,一旦得手,浣熊会抓住、翻动并仔细察看猎物。但只有当它靠嗅觉肯定食物没有问题时,才会享用捕捉到的猎物。

寒冷地区的浣熊在洞穴和空心树干中度过冬天。尽管它们睡眠很深,但不属于冬眠,只要有轻微迹象表明天气转暖,它们就会离开栖身之地,出来活动。

公浣熊会同时与几头母熊交配,但母熊一般只接受一位求偶者。平时温驯安详的公熊在交配季节常常会互相叫嚷和厮打。

春天,母熊通常会在大约九个星期后产下三到五只幼熊,并且独自照看它们。它们会全家在一起生活将近一年,然后幼年浣熊便会离开母亲。

浣熊的主要敌人是人类。浣熊的毛皮备受青睐,因此人们到处都在捕杀浣熊,特别是在美国南部。而自然界的敌人包括山猫赤狐郊狼及猫头鹰(估计多是些幼体)。有趣的是,318条短吻鳄的胃中只有4条发现有浣熊的残体。

鸵鸟

鸵鸟现在主要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因其产于非洲,故又叫“非洲鸵鸟”。

告诉你,鸵鸟可是绝对嗜水如命!它们喜欢洗澡、趟水,哪怕就只在水中胡乱扑腾一通,也觉得非常过瘾。就像我们在水上公园游玩要注意安全一样,鸵鸟玩水时也很注意防备贪婪的鳄鱼和其他的敌人。尽管如此,这些大鸟通常还是会毫无顾忌、忘乎所以地在水中玩耍嬉戏。

鸵鸟主要以植物的颈、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的繁殖期在旱季,有求偶争斗的习性,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鸵鸟寿命很长,大约60年。

鸵鸟卵很大,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鸵鸟汇聚成一群活动。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在孵化末期,鸵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鸵鸟四处游荡。

雌性鸵鸟在白天孵卵,而雄性鸵鸟则在夜间孵卵。由于雌鸟在儿女出生前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儿女降生后通常由雄鸟负责喂养。总之,雄鸟和雌鸟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雄鸟们有时候难免拳脚相向,较弱的一方常常会丢下自己的孩子逃之夭夭。这时,获胜一方会责无旁贷收养这些可怜的孩子。

鸵鸟常常数只共用一个巢穴生儿育女。每次大家可能会产40个卵,但一个巢穴只能容纳20个左右。所以,处于统治地位的母鸟将会决定哪一些留下,哪一些要抛弃。不待说,她会把自己的骨肉全都留下。舐犊之爱,母性也。虽说有点自私,却也无可厚非。

鸵鸟是现在世界上生存着的最大的鸟。雄鸟高约275米,体重300多磅,虽然它们不会飞,但鸵鸟坚硬的脚爪补偿了这一缺陷,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每小时可以奔跑70公里。由于它们像骆驼那样,可以在热带沙漠中奔跑,所以它们被称作“鸵鸟”。

人们中有“鸵鸟政策”的说法,说是鸵鸟平时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就把头钻进沙堆里,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了,就以为别人也看不见它,以此来躲避危险。其实,这是一种误传。鸵鸟的胆子确实不大,但是它们有强大的自卫武器——那双健壮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进犯它的敌人反击,用腿踢敌人。再加上每只脚上有长达17厘米的脚趾去抠抓敌人,有时鸵鸟确实把头插入沙子里,但那决不是害怕,只是想吃点沙子,以帮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鸵鸟一般以有浆汁的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壳类单位充饥。

尽管大自然的进化“剥夺了鸵鸟飞翔的权利”,它们还是凭借强有力的双腿,在生存竞争中争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鸵鸟通常会坐在草地上,这样可以降低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它们长长的脖子可以作为潜望镜来观察周围的动静,让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它们很机敏,知道如何保证安全,对周围的动静也会有好奇心。所以,鸵鸟的坐姿既能满足自我保护的需要,又能满足对新奇事物的痴迷。

象龟

象龟属于龟鳖科目陆龟科的1种。又称山龟。主要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岛屿。

象龟是陆生龟类中最大的一种,最重可达375千克。头大,颈长。背甲长可达15米,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9片,前后缘略呈锯齿状,微向上翘起,颈盾1片,臀盾单片,较大。四肢粗壮,柱状。背甲、四肢和头尾均青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规则黑斑,皮肤松皱。

象龟繁殖季节雄龟发出嘶哑的叫声,觅偶交配,雌龟10月掘砂产卵,每产90~150枚,卵白色,球形,径约5毫米。

生活于山地泥沼、草地近水源处,干旱时栖息于多雾山顶。以仙人掌等植物及小动物为食。一般生殖期的雄龟发出嘶哑的叫声,以便寻觅雌龟交配。

象龟个体大,肉味鲜美,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因大量捕猎,现已濒于绝灭。

相关连接:陆龟当中的“巨无霸”——象龟

几百岁的乌龟不算太稀罕。乌龟之所以寿长,它的罕见的生存能力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即使在重伤之后,它也能自愈。乌龟忍饥的能力更无与伦比,有一种沼泽龟甚至可以5年不进食。动物都呼吸,乌龟也不例外,但乌龟忍受缺氧的能力则是动物之最。哺乳动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一般都活不过5分钟。那么乌龟能坚持多久呢?有位生物学家曾对麝龟做过试验,它竟能在无氧的氮气中存活12小时!简直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