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积极心态——让孩子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1)

人生如同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有的帆船能够乘风破浪,有的却折戟沉沙。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舵手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前者被乐观主宰,即使在浪尖上也不忘微笑;后者是悲观的信徒,即使起一点风也会让他们心惊胆战。假如一个人心态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也会相信事情还有转机。

让您的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的孩子,不仅要用纯真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困难,还要学会把困难当成垫脚石,踩着困难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积累养分,微笑着面对逆境和困难,会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彩虹。

让乐观心态主导孩子的一生

“思维心理学”专家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说,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了。因此,每个父母都要重视培养孩子乐观的习惯。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有一天,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放到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放到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爸爸妈妈很奇怪地问他:“宝贝儿,有这么多的玩具你怎么还不开心呢?”悲观的孩子说:“可是玩具总有坏掉的时候,难道我不应该难过吗?”

爸爸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走进了乐观孩子的屋子。他们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把它找出来!”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能使人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

乐观是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有希望而又不断进取的个性特征。孩子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对象,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无法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改变。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乐观的习惯呢?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每个孩子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无论自己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当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来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些都是促使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好方法。

父母要做个乐观的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做个乐观的人。每个家长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父母如何处理困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做法。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奋发向上,孩子也会受父母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乐观地去面对。

平时,父母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认识,让孩子明白,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也只是暂时的,不具普遍性,只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就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而是要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一般来说,只有从小就享受到“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因此,聪明的父母不妨做个“懒惰”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处理自己的事情。

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

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得悲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反而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心理。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可以使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广泛地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升华思想。可以选择阅读伟人的故事、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另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其他孩子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多到同学家去玩等。

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玩,也可让孩子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通过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总之,给孩子一个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拥有了乐观的心态,在挫折面前,才有可能勇敢面对。

不要用“你不行”来否定孩子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小时候,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父亲却看出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专门为儿子腾出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儿童画,以此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父亲经常带儿子到房间看这些画,并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毕加索4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剪纸。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父亲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被一些邻居称为“小天才”。

然而,毕加索在学校却不是好学生,上课对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为此,他成了小伙伴戏弄的对象。

在老师眼里,毕加索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有声有色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状,而毕加索的父亲却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在毕加索6岁时,他就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展现出了他的绘画天赋。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是最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更渴望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特别是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欣赏孩子,实质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欣赏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他们努力进取,化短处为长处。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父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父亲说:“有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得到的回答是:“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父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他来说,每个孩子都令他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与乐观!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家长的赏识。可是,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从而让孩子感到自卑。

你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傻瓜、没用的东西。”

“你简直是个废物。”

“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一点不像爸爸!”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求求你别再这样做行吗?”

“你考了第二还好意思要我给你买……”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糟糕透顶。”

如果你对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那么,请赶紧改正。有时,家长可能会认为反正是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用不着讲什么礼貌。其实,用“笨”“没用”“你不行”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的缺点可是不容小视。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不行”,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

在一般的情况下,孩子在听到别人说自己迟钝时,最初可能会反抗,认为:“我不笨!”但时间一长,由于他一再被指责“笨”,孩子就会相信事情真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先是承认自己不行,然后就会放弃努力,逃避一切的竞争和比赛,以免因为失败而遭受奚落,最终失去上进心。

事实告诉我们,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在孩子有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我们对孩子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孩子,你真棒!”这样孩子在体验到被父母鼓励的幸福感的同时,也产生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很多失败和挫折。孩子也一样,当他们去努力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可能等待他们的并不是成功,有些时候,需要千百次的尝试和努力。当孩子失败和碰壁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及时的激励,让他们鼓起再试一次的勇气,从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而不要一句“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就把孩子给否定了。

为了尽量不用污蔑性的言词伤害到孩子,父母在对孩子生气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愤怒,并把它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避免使用可能会制造怨恨和愤慨的字眼与责备。第三,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在棘手的情况下,平静的态度要比攻击孩子的人格和尊严有效得多。

适当引导,让孩子远离消极情绪

一位空军飞行员这样说:“当我从高空往下望,看到人如蚂蚁、屋如火柴盒时,发觉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下了飞机后,整个人就开朗多了,很多从前想不开的事情,都已不再那么在乎了,也不再那么计较了,因为心境已全然不同。”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

“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

“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

“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我们应该学会丢掉烦恼。烦恼的根源在于看待事件的角度,而并非事件本身。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态度比事实重要得多。”

一个水管工的运气很糟,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那辆老爷车也趴了窝,雇主只好开车送他回家。在门口,满脸晦气的水管工没有马上进去,而是沉默了一阵子,伸出双手去抚摩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杈。待到门打开时,水管工已经笑逐颜开了。

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面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明天出门时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去,‘烦恼’大半都不见了。”

也许我们的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成长伴随着烦恼。学习的压力、交往的挫折、不良环境的影响,乃至青春的发育,都会让孩子们产生困惑、紧张、焦虑、忧郁和压抑。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年纪尚小的孩子,更应该有一棵“烦恼树”,它不一定在家门前。可以是无形的,栽在心田一角;可以是有形的——日记本上的自我宣泄、化解和安慰;可以是向亲人的倾诉和朋友的交流。

烦恼谁没有,而我们缺的正是这棵“烦恼树”,如果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一棵烦恼树,家长不妨帮助孩子种植一棵。

告诉孩子忘记烦恼的万能公式

卡瑞尔到密苏里州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经过一番努力,机器勉强可以使用了,然而,远远没有达到公司保证的质量。他对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懊恼,简直无法入睡。后来,他意识到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想出了一个不用烦恼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充其量不过是丢掉差事,也可能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的2万块钱泡汤。

第二步,让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情况。他对自己说,我也许会因此丢掉差事,那我可以另找一份。至于我的老板,他们也知道这是一种新方法的试验,可以把2万块钱算在研究费用上。

第三步,有了能够接受最坏的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试着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

他做了几次试验,终于发现,如果再多花5000块钱,加装一些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结果公司不但没有损失2万块钱,反而很快就达到了目标。

所以,如果孩子有了烦恼,家长可以用卡瑞尔的万灵公式,按照以下三点去做:问孩子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让孩子听音乐

音乐是与大自然最和谐的音符,你可以从中倾听海浪的声音,也可以让微风拂过你的面颊。当孩子感到烦恼的时候,听听音乐,会帮助他恢复体力。很多孩子说:“当我烦恼的时候,我最喜欢听音乐,它可以驱散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