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经济基本面:生在中国,你了解中国吗?(3)
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三次,这块石头就是高消费。美国跌的这三跤分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和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这几次危机的形式虽然不太一样,但其发生的根源是相同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
缝纫机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家庭的工业革命产品,也是家庭里的第一个“大件”。1855年,一台缝纫机要65美元~150美元,但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才500美元左右。1856年美国人推出了分销付款销售缝纫机的商业策略,这个简单的想法执行之后,大获成功。这一“大件”开启了消费信贷的历史。
在私人轿车面世的初期,从1899~1909年间,每辆车的价格从1559美元上升到了1719美元,当时一般工人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左右。1913年,旧金山成立了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向普通大众提供汽车消费贷款,买车者只需付1/4的预付款,剩下的分期付清。此后,这个行业快速发展,1917年美国有几十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到1922年时有近1000家,到1925年则上升到近1700家,1919年,通用专门为其汽车的销售服务成立了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
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得到了大众普遍认可。主要原因是,这年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出版了两卷研究着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该着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不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了,而是被社会广泛接受。
1920年代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像通用汽车那种靠“信贷促销”制胜的策略,在各个行业竞争中被广泛使用。
1910年,全美国的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总额只有5亿美元,而1929年已上升到70亿美元。
信贷消费就是饮鸩止渴
首先,信贷消费大大透支了家庭的消费能力,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这样也就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置于非常脆弱的境地,经济稍微有些波动,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就会大幅降低,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其次,信贷消费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这时企业产能大幅扩张,但是这种消费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一旦消费减少,企业的产能过剩就马上暴露出来,20世纪的大萧条期间产能过剩是明显特征。
再次,信贷消费将金融机构推向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经济出现波动后很容易发生金融机构倒闭,最后信贷消费占有了大量的储蓄。这些储蓄本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却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由此看来,信贷消费是饮鸩止渴的经济发展方式。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时期,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因此凯恩斯主义想方设法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政府的需求。政府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府的投资需求,二是政府的消费需求。在罗斯福时代,政府做了很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工作,这些经济措施并非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实际上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实际上政府是在扩大消费需求,因此罗斯福时代经济发展也不是太好。二战以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属于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奉行军事凯恩斯主义,将更多的钱用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这实际上是扩大了政府消费需求,但将美国经济带进了滞胀。
到此,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政府支出具有两面性。如果政府支出用于投资,则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如果政府支出用于消费,则会对经济产生伤害。美国的凯恩斯主义先后经历了消费凯恩斯主义、投资凯恩斯主义和军事凯恩斯主义三个阶段,其中只有投资凯恩斯主义才对经济发展有利,消费凯恩斯主义和军事凯恩斯主义对经济都是有害的。
中国需要福利凯恩斯主义
实际还有一种凯恩斯主义是美国没有实践的,那就是福利凯恩斯主义。福利开支也属于政府开支,北欧经济就是典型的福利凯恩斯主义,就北欧欧洲经济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他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开支直接用于民众福利,因此,政府开支越大说明民众享受到的福利越多,这与那些非福利性质的纯政府消费是截然不同的。福利凯恩斯主义能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让民众得实惠,这才是最值得提倡的方式。
信贷消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需要福利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不是负担,而是经济的推动力。既可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民生目的,还可以扩大社会需求,保障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并没有失败,中国的投资凯恩斯主义是成功的,北欧的福利凯恩斯主义也是成功的,只有美国的军事凯恩斯主义是失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及西欧开始了去掉福利化经济政策,北欧则实行了继续加大福利的经济政策。经过20年的发展,美国及西欧模式失败了,但北欧模式成功了。福利凯恩斯主义不是福利社会与凯恩斯主义的简单结合,而是主张将政府开支更多地用于社会福利以达到扩大了社会需求、保障经济增长的经济目的,这是福利社会及凯恩斯主义的完美结合。中国应该适度向福利凯恩斯主义方向靠拢,因为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永远是需求不足,信贷消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需要福利凯恩斯主义。
中国经济的秘诀
樊纲先生在总结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时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因为创造了真正的“凯恩斯主义世界”。他说的“凯恩斯主义世界”是指中国政府对经济繁荣的成功管理。诚然,樊纲说的中国政府成功管理繁荣是非常正确的,但这与凯恩斯主义根本不沾边。中国政府管理繁荣根据的是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原理,是为了防止产能过剩和原材料紧缺引起通胀,这才是根本,与凯恩斯主义关系不大。因此,樊纲或者是在错用,或是根本就不懂凯恩斯主义是怎么回事。
中国政府的成功确实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凯恩斯主义世界,但是这种真正的“凯恩斯主义世界”不是体现在管理繁荣上,而是体现在“投资凯恩斯主义”上。中国不遗余力地改善基础设施,对改善经济效益功不可没,这才是中国正确运用凯恩斯主义意义之所在。
近年,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虽然有增无减,但是中国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的需求也更多地体现了出来。如果说政府要继续实行正确的凯恩斯主义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就应该由投资凯恩斯主义过渡到“投资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凯恩斯主义”并重,这两样都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华尔街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消费更加明显。房子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好。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因素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因为买房本来就属于消费。
现在的美国可以说是个债务帝国,联邦、各州、企业、居民等都是债务累累,这些债务都是由过度消费造成的。如美国政府这些年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美国的福利支出也没有增加,反而削减了很多,可奇怪的是美国的联邦和州竟然欠了大量的债务。学者预计2014年美国国债将达到美国GDP的140%。除了政府外,民众也开始高消费,家庭和个人债也是天文数字。据政府经济学家的预测,仅仅是这些国家债务产生的利息,再加上社保、医保及其他福利所需要的开支,就将消耗美国政府截至2020年的联邦收入总额的80%,可见高消费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信贷消费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企业缺乏投资资金。
美国的三次经济危机都是高消费导致的,可见高消费对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首先,高消费可以导致居民储蓄下降,其次,信贷消费又占用了银行中本来就不多的储蓄,这两方面因素加在一起,就会使企业投资缺乏资金支持。企业一旦缺乏了投资资金,经济增长必然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美国高消费失败的案例摆在面前,但是某些经济学家还在中国宣扬消费性社会,不知居心何在。
现在中国有一种理论是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此理论在学术上没有任何根据,也没有任何一个学派主张这个理论;而主张此理论的人,只是将美国看做是消费驱动型增长理论的成功案例,并且将日本看做成功转型的案例;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确实是消费型国家,但是美国的高消费并没有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是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刚刚停歇,美国经济立马就出现危机,高消费只能对经济产生危害。再说日本的转型也不是成功的,而应该算是失败的。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道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高增长时期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如19世纪前20年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日本,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另一条道路是低储蓄、高消费、低增长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一旦走上这条道路,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停滞甚至崩溃。中国应该选择前者。
民主能促进经济发展吗?
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政治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凯恩斯是太自信了,影响政治家决策的只有利益,经济学思想哪里来的那么大作用。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及所属政党的利益。
在西方政党制度中,没有纯粹的一党制,他们的政党制度可以分为一党独大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和极端多党制四种形式。在这些政党制度中,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是极端多党制度。
一个国家一旦实行了多党制,特别是极端多党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就表现出政客经济的特征。政客经济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癖好,那就是: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喜欢高汇率;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喜欢低利率;喜欢激进的改革和不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客经济是西方多党分赃型政治制度在经济上的反映,也是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所在。现在很多人喜欢从细节方面说明民主制度的优势,当然以多党制为核心的西方也确有很多细节优势,但这种制度的劣势却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战略上,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采取了这种制度之后反而没有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所在。
1.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
举债发展经济一定要掌握度,如果过度举债,到最后连利息都还不起的话,国家将成为债奴,将会破产。国际上有个标准,那就是国家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之所以设定这样的警戒线,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债务没超过GDP的60%时,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够还本付息。如果超过了这个警戒线,这个国家要说连利息都还不起的话,就更不用说还本金了。
拉美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就是因为过度举债造成的,而且是借外债造成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也是因为过度举债才会变得如此严重。
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在经济上必然倾向于靠借债来发展经济,因为政客需要短期政绩而无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借债发展经济可以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繁荣;另外,本届政府借了债,但还债的责任基本上落到了继任者身上。而继任者一般都是自己的政敌,可谓“一箭双雕”,因此靠举债发展经济成为政客们顺理成章的选择。
为什么赤字财政不可取?政府与企业不同,企业投资的项目一般属于高盈利项目,而政府投资的项目基本上是公共项目,盈利性不强。财政赤字必然意味着举债,举债必然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是年年增长,政府大量举债的结果最后就是还不起,因此赤字财政根本不可取,极个别学者将赤字财政当成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秘密,简直是“倒因为果”。
以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赤字财政的弊端还暴露得不是那么明显。自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量释放殆尽,世界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期,这时赤字财政的风险将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这种发展方式就更加的不可取。
2.喜欢高汇率
一个对经济发展负责的政府,都喜欢低汇率,因为这样可以加大出口,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汇率对进口有力,对出口却是非常大的打击。
实行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反而喜欢高汇率,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繁荣,而靠发展实体经济实现繁荣显然来得太慢。实行高汇率,首先可以造成账面上好看,可以使以国际货币标价的GDP处于高位;其次,货币升值还可以吸引短期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经济的短期繁荣。这些都是政客最喜欢的。
拉美经济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都属于这种情况,将本国的汇率定得很高,造成了出口衰退,进口大增,贸易一直呈赤字状态,而只靠国际短期资本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经济必然发生危机。很多学者都将其解释为技术性因素,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政治因素从中作梗。贸易赤字的危害性,这些国家的人不会不知道,只是每个政府都自顾短期利益,不为国家的长期利益着想,并且都存在着侥幸心理,总以为麻烦不会那么快来临,结果导致危机越来越严重,最后多种矛盾同时爆发,危机大得一发不可收拾。
货币升值这个词,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很多老百姓可能会认为货币升值好,手里的钱值钱了。但是,货币升值是针对外币说的,如果本国百姓不出国的话,那一点好处也没有,有好处的主要是外国人持有的本国货币升值了。货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其实很多政客就喜欢用货币升值来糊弄不懂经济学的老百姓。
3.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太快的时候,国家都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一旦实行了“政党分赃制”,这个国家也就不再对经济进行有力的调控,因为经济过热时,经济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景象是政客最喜欢的,怎么可能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呢?政党分赃制下,政党的执政期限最长为五六年,很多时候干满一年都非常地难。如近年的日本,10年换了7个首相,前一任首相下了台,即使经济崩溃与自己也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