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地租(7)

相反的,当一国财富随着劳动年产物的逐渐增大而增加时,就会有大量的商品,它们需要大量的通货通货即是流通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译者注才能流通。如果人民拥有的商品数量增多,并足够用来购买金银器皿,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去购买金银器皿。这么以来,人民的通货量就会因必需而增加;而金银器皿,甚至精巧雕像、绘画及其他各种奢侈品和珍奇品的量,则会因追求虚荣和浮华而增加。在繁荣时期,由于雕刻家、画家们所得的报酬不低于贫乏时期,所以金银的价格也不可能比贫乏时期低。

如若金银价格并未因偶然发现的富饶新矿而下跌,而各国金银的价格又同时因该国财富的增加而上升,那么无论新矿的产出量如何,富国金银的价格都会比贫国高。金银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希望能够找到最好价格的市场;而通常能给金银支付最好价格的国家,就是能对所有货物都支付最好价格的国家。必须记住的一点是,支付给一切货物的价格,归根到底都是劳动。如果一国的所有劳动都能得到好的报酬,那么劳动价格就会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货币价格成比例。

不过,富国的金银,能够交换的生活资料自然比贫国多。也就是说,跟生活资料贫乏的国家相比,金银在生活资料富饶的国家里能够换得更多的生活资料。这种差异的大小,取决于这两国距离的远近。因为,即使金银会自然而然地流入好市场,但如若两国相距非常远,要运输巨大数量的金银也很困难。这样,两国的金银价格就很难接近同一水平;而如果这两国很靠近,那么上述差异就会因为运输容易而变小,有时甚至看不出差异。

中国的富裕程度,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大,两地生活资料的价格差异也很悬殊。中国的米价,远远低于欧洲各地的小麦价格。但是,虽然英格兰的富裕程度也远远超过苏格兰,可两地小麦的价格差额却要小得多,只是有些差别而已。如果从数量上比较,苏格兰小麦的价格一般要比英格兰小麦低廉得多;可是从品质上比较,苏格兰小麦的价格则要稍微高于英格兰小麦。几乎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商品从英格兰流入苏格兰。通常情况下,无论任何物品,在输入国的售价都会比输出国高一些。所以,英格兰小麦在苏格兰的售价,肯定会高于它在英格兰的售价。但是,如果从品质,即小麦制成面粉的质和量上比较,英格兰小麦在苏格兰的售价,一般不会高于苏格兰小麦。

中国和欧洲,不但在生活资料的价格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还在劳动价格方面存在更大的差异。原因是,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进步状态,可中国却似乎停滞不前。这么以来,欧洲劳动的真实报酬就会高于中国劳动。而英格兰的劳动价格会高于苏格兰,则是因为后者的进步速度没有前者那么快,所以其劳动的真实报酬也就比前者低得多。有很多苏格兰人向国外迁移,却极少有英格兰人向国外迁移,可见这两地劳动需求的差别很大。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记住:支配一国劳动的真实报酬的,不是该国的实际贫富程度,而是该国的进步程度。

在最富裕的地区,金银的价值自然最大;在最贫乏的地区,金银的价值自然最小;在贫乏的未开化地区,金银的价值则几乎为零。

大都市谷物的售价,总是比僻远地区高昂。不过,造成这种高昂价格的因素,不是实际银价的低廉,而是实际谷价的高昂。把银运往大都市所需的劳动量,要多于把银运往偏远地区所需的劳动量;可是,把谷物运往大都市所需的劳动量,却比把银运往大都市所需的劳动量多得多。

在荷兰及热那亚热那亚是意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业中心,利古里亚大区和同名省热那亚省的首府;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海热那亚湾北岸。——译者注这类富裕的商业国,谷物的价格很高。造成谷物这种高价的原因,与造成大都市谷价高昂的原因相同。这些国家所能生产的谷物,不足以维持其居民的生活。虽然它们拥有大量勤勉而又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制造工人,还有各种能够简化和节省劳动的机器,并有运输船舶及其他一切运输工具,但它们却缺乏谷物。它们所需的谷物,必须得从遥远的国家输入,而运输所需的费用,自然要加在谷物价格上。把白银运往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被称作北方威尼斯。——译者注或格但斯克格但斯克是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也是该国北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译者注,前者所需的劳动量并不比后者少;但是,把谷物运往阿姆斯特丹,所需的劳动量却多得多。总之,两地白银的真实成本必定大致相同,两地谷物的真实成本却可能非常悬殊。现在,如果荷兰或热那亚的居民数目不变,其从遥远国家输入谷物的能力也因富裕度降低而削弱,那么它们的银量必然会因为这种衰退而减少。银量的减少,可能是衰退造成的,也可能是衰退的原因,它不但不会使谷物价格下降,反而会使谷物价格升高到饥荒时的水平。

当我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价值,在穷困时期会下降,一如它在繁荣时期会上升一样。但是,必需品的价值,即必需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就完全不同了,它在穷困时期会上升,在繁荣时期会下降。谷物是生活必需品,白银却只是非必需品。

因而,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这段时期,虽然贵金属的数量随着财富增加和改良发展而增加,但是无论其增大幅度如何,它都不可能使大不列颠或欧洲其他国家的贵金属价值减少。所以,如果那些搜集以往谷物价格的作家,无法根据他们对谷物或其他物品的价格观察来推断当时的白银价值,那么他们根据想象中的财富增进和改良发展所推断出的白银价值,就更没有依据了。

银价变动的第二期

虽然各学者对第一期银价变动的意见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们对第二期银价变动的意见却是相同的。

大约在1570—1640年这70年里,白银和谷物价值变动的方向都是完全相反的。在这一时期,银的真实价值,即它能够换得的劳动量,比以前少了;同时,每夸脱谷物的售价却上升了,从以前的2盎司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先令),涨到了6或8盎司银。

这一时期银对谷物的比价降低,似乎就因为美洲富饶矿山的发现。大家对这种变动所引发的事实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在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产业都有了改良和进展,所以银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但是,由于供给的增加远远大于需求的增加,所以银价也就严重下跌了。应当注意的是,美洲银矿的发现,似乎并未对英格兰的物价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570年才结束。同样地,尽管波托西银矿被发现已经有20多年了,但它还是不能影响英格兰的物价。

伊顿学院的记录显示,1595—1620年,温莎市场上最优小麦的平均价格,是2镑1先令6913便士每夸脱(合9蒲式耳)。要是把这一金额的零头略去,再减去原金额的1/9,即4先令713便士,那么每夸脱(合8蒲式耳)最优小麦的售价,就是1镑16先令1023便士了。要是同样把这一金额略去零头,再减去余额的1/9(即4先令119便士),即最优小麦与中等小麦的差价,那么每夸脱中等小麦的售价,大约是1镑12先令839便士,约合613盎司的白银。而在1621—1636年,温莎市场上最优小麦的平均价格则是2镑10先令。按上述方法从这一金额中扣除一部分金额,得到中等小麦的平均售价为每夸脱(合8蒲式耳)1镑19先令6便士,大约含有713盎司的白银。

银价变动的第三期

在1630—1640年,或者是在1636年左右,因美洲矿山的发现而引起的银价低落似乎就停止了。当时,银价的低落似乎比谷价的低落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本世纪,银价开始渐渐上升。也许,银价上升的趋势从上世纪以前就开始出现了。

根据伊顿学院的记录,在上世纪的最后64年里,即在1637—1700年,温莎市场上的最优小麦,每夸脱(合9蒲式耳)的平均售价是2镑11先令1/3便士,只比1637年以前的16年内的平均售价高出1先令1/3便士。但是,由于这64年里发生了下面的两个事件,所以当时谷物的缺乏,比谷物的收成情况所造成的缺乏高得多,使得其价格稍微抬升了一点儿。单单是这两个事件,就造成了谷价的升高,那么银价的下跌也就不必多说了。

第一件事是内乱。由于内乱,农业耕作受阻,商业被妨碍,使得谷物价格腾贵,人们对谷物的缺乏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收成情况所造成的缺乏。内乱的影响波及了大不列颠的所有市场,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须仰仗偏远地方供应谷物的伦敦。由上述记录可见,温莎市场上每夸脱(合9蒲式耳)最优小麦的价格,在1648年为4镑5先令,在1649年为4镑。在这两年内,每夸脱(合8蒲式耳)谷物的平均价格达到了3镑5先令,超过了1637年以前的16年内的2镑10先令。如果把这一差额分摊到上世纪的最后64年里,就能够说明当时谷价稍高的原因了。虽然这两年的谷物已经很高了,但是由内乱引起的高价无疑要比这还高。

第二件事是1688年的《谷物输出奖励法》的颁布。一般人的设想是,这种奖励金可以促进耕作,所以,谷物的产量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增加,从而使国内市场的谷价降低。可是,这种效果并没有在1688—1700年出现。奖励金在增加谷物生产和降低谷物价格方面起作用的程度,我会在后面讨论。我现在要说的,只是奖励金在短期内的唯一效果。由于奖励金奖励输出每年的剩余量,所以丰收年份的产出就无法弥补后一年的歉收,使得国内谷价反而因此抬高。在1693—1699年,由于英格兰的天气不好,所以英格兰普遍缺乏谷物。虽然这种现象是英格兰和欧洲其他大部分地区共有的,但我们也应当知道,奖励法的确曾使英格兰缺乏谷物的程度加深了。因此,1699年才会有9个月的时间禁止输出谷物。

在发生上述两个事件的同时,还发生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始于查理二世时期的银币锉削和磨损。虽然它没有造成谷物的缺乏,也没有增加谷物的真实价值,却使银币的价值大幅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谷物的市场价格。这种恶劣行为从开始起就不断发展,直到1695年才停止。根据朗迪斯的记述,当时通用银币的价值大约比其标准价值低了1/4。但是,真正支配一切商品市场价格的名义金额,是银币的实际含银量,而不是标准银币应该含有的银量。因此,当银币的价值因为锉削和磨损而降低时,这一名义金额一定比银币在接近标准价值时所含的银量更大。

在18世纪,银币的价值降到了标准重量以下,而且其降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不过,虽然银币磨损很严重,但其价值却因为它能与金币兑换而得到了维持。在近期的金币改铸之前,银币的磨损量比金币的磨损量还要大得多。而在1695年,银币的价值却没能再靠金币维持住,当时的1几尼金币,通常可以换得30先令磨损的银币。在近期的金币改铸之前,每盎司银块的售价一般都在5先令7便士以下,只比造币厂的价格高出了5便士。可是到了1695年,银块的普通价格却上升到了6先令5便士每盎司,比造币厂的价格高出了15便士。因此,在近期的金币改铸之前,和银块比较,金银两种铸币的价值最多比其标准价值低了8%。而在1695年,铸币的价值据说比其标准价值低了25%。

不过,在18世纪初,由于威廉王即威廉三世(1650—1702),唯一的“英国国王兼荷兰执政”。——译者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铸币改革,所以大部分的通用银币的价值都比现在更接近其标准重量。而且,本世纪也没有再发生妨碍耕作和商业的内乱。谷物输出奖励制度实施了几十年,虽然谷物价格必然会因此而超过实际耕作水平本来该有的价格,但由于本世纪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农耕得到了促进,国内市场的谷物量也得到了增加,而这正是大部分人所期待的好结果。所以,谷物输出奖励制度虽然在表面上稍微抬高了物价,但是实际上却是稍微降低了物价。这种降低物价的幅度,在许多人眼中甚至比抬高物价的效果更明显。这一点,我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因而,从伊顿学院的记录上看,在本世纪前64年间的温莎市场上,每夸脱(合9蒲式耳)最优小麦的平均售价是2镑61932便士,比上世纪最后64年间的均价大约降低了10先令8便士(降幅达到了25%以上),比1636年以前的16年间的均价大约降低了9先令6便士,比1620年以前的26年间的均价约低1先令。所以,根据上述情况,在本世纪的前64年间,中等小麦的平均售价大约是32先令每夸脱(合8蒲式耳)。

由此可知,和谷价相比,本世纪的银价似乎稍微上升了。不过,也许这一上升趋势早在17世纪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1687年,温莎市场最优小麦的售价是1镑5先令2便士每夸脱(合9蒲式耳),是自1595年以来的最低价格。

一位通晓这类情况的有名学者格里戈里·金,在1688年做出了这一推算:在一般丰年,小麦的平均价格是3先令6便士每蒲式耳,即28先令每夸脱。

所谓生产者价格,据说有时又被称为“契约价格”,就是农民在与商人签订契约时,约定在一定年限内向商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谷物所定的价格。这种价格可以省去农民上市议价的费用和麻烦,因而通常都低于平均市价。

格里戈里·金判定,在当时的一般丰年,小麦的普通契约价格为28先令每夸脱。据我所知,这一价格在连年天时不佳、谷物缺乏的近期之前,的确是一般年岁的小麦普通契约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