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事业是一个人三分之二的生命

任何人一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事业,没有事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有人说,职场如战场,星云大师教导我们要用“随顺因缘”的求职观适应环境、减轻压力;以“良性竞争”取代以抢夺为目的的“动物性竞争”;以佛陀的“调琴论”保持不松不紧的生活平衡感。这样,职场就不再是战场,而是实现梦想的舞台。

主动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好运及幸福就会自动来敲门。

——星云大师

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影响着他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的行为。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则会说:“太糟糕了,只剩下半杯水了。”星云大师认为对待工作,应该用乐观的态度,时刻保持着喜悦的心情,才更容易得到成功,因为成功偏爱乐观的人。

乐观者与悲观者对问题的考虑方向和思考角度不同,决定了当面对工作中的挫折时,所采取的态度也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事情的结果。面对难题,我们是采取积极的方式去解决还是用消极的方式去对待?俗话说:“一笑解千愁。”喜悦的心情能够消除心理疲劳,放松神经,减轻日常工作中积累的重重压力。

一位清朝的县令大人,认为自己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就一定要肩负起责任,这无形中给他增加了许多压力,使他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到了夜里也不能安然入睡。因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县令大人只好找到当地有名的郎中为自己医治。

郎中细心地为县令大人把脉后,便一本正经地告诉县令大人:“大人,您的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稍有些月经不调。”县令大人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乃一名男子,怎么会患月经不调呢?你这简直是谬论。”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县衙中。

每当县令大人想到郎中说的话,就觉得滑稽可笑,还把此事当作笑话讲给其他人听,然后与他人一起笑声不止。没过多久,县令大人发现自己之前生病的症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了,他这才明白,原来郎中是故意这样说的,为的是让自己宽心,所谓宽心病自去。“果然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啊!”县令大人由衷地赞叹道。

心情愉悦,即便是工作中出现了难题,也不会为此心烦意乱,而是心态平和地去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工作中总是怨声连连、愁眉苦脸的人,反而更容易遇到难题。因为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问题,都会被他们的消极情绪无限放大,导致工作热情降低。没有了热情,怎么能提起精神对待工作呢?更不要说找到成功的道路。

相反,那些总是在工作中保持喜悦心态的人,他们很少会遇到令人挠头的难题,因为再大的难题,在他们眼中都有解决方法。既然有解决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因此而烦恼呢?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根本没有乐趣可言。工作中的乐趣不会主动找我们,需要我们主动去找它们。快乐并不难,只要心里面想着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够如愿以偿。就像上文中的县令大人,他总是想起让他发笑的事情,所以心情总是很愉悦。

因此,不要把工作当作苦役,而要当作乐趣来对待,把工作当消遣,这样就算是再苦的工作,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快乐。而且,怀着喜悦的心情,更容易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积累人脉,获得好人缘,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一个年轻人,天生性情冷淡,对人少言寡语,甚少露出笑容,即便是和他结婚多年的妻子,也很少见他笑。在公司中,他能力突出,但是朋友却很少,在同事眼中,他就像一个冷血动物,长了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后来,年轻人所在的公司为了扩展业务,需要对员工进行集体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在上班期间要面带微笑。刚开始,年轻人很难适应内心不愉快,却要强装欢笑的样子,因此每一次他都会受到导师的批评。如果培训的成绩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升职。于是,年轻人开始寻找让自己发自内心快乐的方法。每天早晨到了公司,他都会主动向人问好,不管是前台的服务小姐,还是乘电梯时,遇到的其他楼层的陌生人。他发现,每个人都会对他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那笑容让他顿时心情很愉快。当导师再次要求他们露出笑容时,年轻人就会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开心事,这样笑容也不知不觉地自然了很多。

培训结束后,年轻人的成绩十分优异,成了升职的第一人选。而每天面带微笑,也成了他的习惯,他已经能够从想到开心事才能微笑,到任何时候都能面带微笑,即便是遇到棘手的问题,也能迅速让自己的情绪从烦恼转变为喜悦。除了事业上的丰收,年轻人在公司的人缘也越来越好,每一年“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都以最高票数获得。

可见,心情会改变一个人的形象,心情好了,笑容自然就多一点,笑容多了,在人们心中,他就变成了善意的信使。

少说慎言,不能不思之

少说话,多学习。说得越多,说明你学习越不够,因为你说的很多话,别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深刻,只是你不学习,不知道而已。

——星云大师引净空法师语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往往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而得罪人,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因此如何说话,怎样说话,成了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星云大师说:“对于好言者来说,沉默是金,慎言养量,不能不思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乡野,年少时依靠给人放牛或是给有钱人家做长工过活。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心志,使他在风云际会之时,夺得了天下,成就霸业。

曾经和朱元璋一起成长的伙伴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寻到皇宫中,请求拜见朱元璋。恰逢朱元璋也很想念曾经的故友,便将其请入宫内。此人一见皇帝,立即行大礼,高呼:“吾皇万岁!”接着便说:“当年草民随皇上扫荡芦州府,大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回想起年少时一起玩耍的情景,一时感慨万千,重重赏赐了这名故友。

此事被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人听说,他也跑到了皇宫拜见朱元璋。

见到朱元璋后,他便手舞足蹈地在皇宫中说起来:“皇上您还记得吗?当年我和您一起给别人放牛,有一次咱们躲在芦苇荡中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豆子煮熟,大家就疯抢起来,还把煮豆子的瓦罐打碎了,豆子全都撒在了地上。当时您光顾着抢豆子吃,结果不小心把草根吞下,卡住了喉咙,还是我急中生智,让您吞下一把青菜,才救了您的命啊!”

说完,此人心想自己曾经救了皇帝的命,他一定会奖赏自己更多的金银财宝。却没想到自己的话,让当时已经身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在文武百官面前丢尽了颜面,朱元璋只好装作不认识他,连忙叫人把他拖出去斩首示众。

会说话的人,往往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平步青云,例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身无长物,全靠一张巧嘴逢凶化吉,笼络人心。但对于不会说话的人,多嘴多舌往往就成了引火烧身的祸端所在。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没有说过分的话语,却伤害了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处充满着竞争的职场中,一旦因为话语中伤了他人,就等于为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因此,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少说慎言。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国家的军政权力依旧掌握在宣太后和穰侯手中,昭襄王身在其位,却没有实权。这时,范雎赶到了秦国,他先上书禀明昭襄王自己有能力使秦国强大,并在言语中隐隐透露出能够帮助昭襄王取得实权。

于是,昭襄王召范雎进宫。在召见那天,范雎故意在宫门外四处乱转,看到昭襄王驾到,既不规避,也不叩拜。侍从看到后,立刻喝令其回避,范雎却十分大胆地当着昭襄王的面大声说:“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

此话说到了昭襄王的心坎里,他知道此人便是范雎,有些不安地将范雎迎进宫殿内,然后客气地说:“早该去拜访先生,但是政务缠身,每天都要请示太后,所以才拖到现在,还望先生不要介意,多多给予教诲。”

但此时范雎却一言不发,像没有听见昭襄王的话一样,左顾右盼。宫殿中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大臣们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昭襄王猜想是人太多了,使范雎有些不便,便屏退左右后,再次问范雎:“先生有何赐教?”

这次范雎开了口,却只是连说了两个“是”字,便再没有下文。过了一会儿,昭襄王再次请教范雎,范雎仍旧说:“是,是。”如此反复几次后,昭襄王以为是自己诚意不够,便跪在地上,对范雎说:“先生为何不肯赐教于我呢?”

范雎这才跪拜道:“臣不敢如此。”接着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策,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并针对太后、穰侯独揽大权,架空昭襄王一事提出了应对的方案。昭襄王仔细听后,大赞范雎出了妙计,马上任命范雎为自己的顾问,几年后又提升范雎为秦国宰相。后来还效仿齐桓公对待管仲的方法,称范雎为“父”。

范雎用沉默的方式,引起了昭襄王的重视,可谓是大勇大智。就像佛教中的维摩居士在不二法门的辩论会上一言不发,令文殊菩萨十分佩服,称赞其为“一默一声雷”。

但需要注意的是,言辞简单,并不是完全不说话,或者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言辞简单;而是要我们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小心言多必失。

低调做人,在不知不觉中施展才华

做人要低姿态,做事要高水平。

——星云大师

在职场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自以为功劳很大,一副高高在上、扬扬得意的样子,他们常常是办公室中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类人。俗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一个十分有名的猎手约了朋友一起到山上的树林中打猎,这座山中有许多飞禽走兽,是打猎的好去处。

猎手和朋友一边沿着山路向上攀登,一边寻找可以捕杀的猎物。山中的猴子看到猎手一群人后,纷纷找地方躲起来。却有一只猴子例外,它不但不逃走,反而一直跟随着猎手,从一棵树上跳到另外一棵树上,好像故意要引起猎手的注意。

其中一个人见到此状,忍不住想要拿这只猴子助助兴,于是拉满弓,将箭射向了远处,心想,这猴子看到射箭了,一定会吓得仓皇而逃。没想到猴子却突然朝着射出箭的地方跑去,把射出的箭接住了。一干人等十分惊奇,也觉得很有意思,便纷纷拿出弓箭来射,均被猴子找了回来。最后,猴子手中握着箭,摇晃着脑袋,向一群猎手炫耀着,似乎很得意的样子。

这让猎手十分生气,猴子的行为似乎在嘲笑自己,于是与朋友们商量好,一起向猴子的方向放箭,结果猴子来不及躲闪,被箭射死了。猎手出了闷气,看着躺在地上浑身是血的猴子,又有些惋惜,说道:“这本是一只很有灵性的猴子,遗憾的是它不知道收敛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猴子代表了职场中那些锋芒太露的人,因为不懂得收敛,遭到了怨恨与妒忌,树立了很多敌人。历史上,这样居功自傲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三国演义》

中的关羽,就是一个代表。败走麦城可以说是他目中无人、结怨众多的必然结果。

当初吕蒙得知镇守荆州的人是大将军关羽,心中有几分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企图用装病的方法暂时获得心理上的安宁。这时,陆逊献上一个计谋,即要吕蒙继续装病,然后把兵权交给他人,以此来降低关羽的防范之心。

当吕蒙抱恙将兵权交与陆逊的消息传到关羽耳中时,关羽果然上当,遂起了轻敌之心,放松了警惕。吕蒙便趁机让士兵扮作商人,偷偷潜入烽火台,迅速攻下了荆州。此时关羽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为了挽回战局,重振旗鼓准备南下收复江陵。却没想到自己的部队早已被吕蒙、陆逊的大兵分化瓦解。

眼看着兵力越来越少,关羽想到了向驻守上庸的刘封求救。刘封是刘备认的义子,当时关羽为此很不高兴,一直没有给刘封好脸色。刘封怀恨在心,这一次关羽有难,刘封正好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于是拒不出兵。

在既没有兵力,又没有增援的情况下,关羽败走麦城,打了历史上著名的败仗。除了刘封,关羽得罪的人不在少数,例如,曾为儿子求婚的孙权、名将马超,还有老将黄忠。正是因为他盛气凌人,树敌众多,才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些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愚蠢之人。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能耐,越是关键时刻,越会小心隐藏自己的锋芒,在不知不觉中施展才华。

当年大司马刘秀率领王霸、冯异等人攻打邯郸,平息叛乱擒拿王朗,冯异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战士们保持战斗力,他曾连夜为夜宿河北饶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草,亲自熬煮稀饭,为战士们驱寒解乏。

大军行至南宫时,滂沱大雨从天而降,士兵们都被雨水淋湿,冻得瑟瑟发抖。冯异四处奔波,找来枯木,架起柴火,供士兵们取暖烘衣。一路上士兵们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受冻,士气大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刘秀大军得以凯旋。

当大家都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却远离人群,坐在树下聚精会神地研究《孙子兵法》。刘秀明白冯异功不可没,称赞他“功勋难估,当为头功”。

对于如此封赏,冯异一再推脱,实在推脱不掉后,便将封赏让给了手下的一名偏将,这令偏将十分感动。刘秀见冯异不愿意要封赏,十分欣赏他淡泊名利的做法,遂又奖赏给他许多金银珠宝。冯异却将这些金银珠宝分给了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优秀的士兵。

冯异的做法人人都看在眼里,所有的士兵都对他钦佩不已。因此,无论冯异做什么,士兵们都积极地响应,绝对拥护,从未有人故意刁难他。

星云大师说,做人还是低调好,只宜做了不说。低调做人才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不要只做好人,更要做有用人

一个人,天生两只手,就是要做事;生来一双脚,就是要走路;甚至眼睛要看、耳朵要听、嘴巴要讲话,天赋予我们的本能,如果不用,人岂不是成为废物了吗?

——星云大师

每个人都愿意做好人,因为好人能够被人歌颂,受到他人的赞美。有的人慈悲为怀,净做善事;有的人勤劳勇敢,敢做敢当,从不偷奸取巧;还有的人明辨是非,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而星云大师认为,还有一种没用的好人,他们从不作奸犯科,恪守本分默默做事,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们要做好人,但是不能做没用的好人。

在国清寺中,有一个做杂役的和尚,叫拾得,此人行为举止颇为与众不同。一日,拾得正在清扫寺院,寺主从他身边经过,问道:“拾得,你究竟姓什么?”拾得听到寺主问话,放下笤帚,恭敬地站在一旁,却不回答。因为拾得认为,人的姓名,不过是一个记号而已,只有悟到佛性,才是自己的真实面目。

然而,寺主却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见拾得迟迟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便再次问道:“你究竟姓什么?”这一次拾得拿起笤帚,继续扫地,没有再理寺主。这一幕被刚刚回到寺中的寒山看到,寒山立刻捶胸顿足,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说:“佛祖啊,佛祖!”拾得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寒山回答:“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东家死人,西家祝哀吗?”

原来寒山明白了方才拾得想要传达给寺主的意思,而寺主却像死尸一样不明就里,白白错过了大好的禅机,这令寒山惋惜不已,所以才做痛苦状。

从此,拾得便将寒山当作自己的知己。一天,寒山问拾得:“人家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蒙骗我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应对?”拾得回答:“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简短的回答,却将禅者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过了几日,到了寺院中每隔半个月一次的重温戒律的时间。重温戒律是为了警戒众僧人。那天,所有的僧人像往常一样诵戒时,拾得赶着一群水牛来到了大堂前,然后自己站在门外笑。这一下惹怒了住持和尚,住持呵斥道:

“你破了我说戒,简直就是一个疯子!”拾得听了,也不生气,不紧不慢地说:“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说完,便对着水牛喊出一些名字来,而那些名字都是寺院中已经过世的僧人的法号。而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水牛竟对拾得做出回应。拾得接着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招此报,怨恨于何人?佛力虽然大,汝辜于佛恩。”众僧人听后,无不感到胆战心惊。住持和尚的滔滔不绝,竟敌不过拾得短短几句话。

又过了几日,拾得在厨房打扫时,发现鸟雀经常偷吃晾晒的米面,有时候还会将粪便留在米面上。拾得看见了,却不驱赶鸟,而是拿起禅杖来到寺院中供奉护法神的地方,一边用禅杖打神像,一边说:“你们整日享受香火,接受跪拜,却连粮食也看护不好,又何谈保护寺院呢?”

想必很多人不能理解拾得的做法,鸟雀偷食粮食,浪费粮食,拾得坐视不管,却拿着禅杖打神像,简直是本末倒置的疯癫行为。拾得的行为又有哪一项不是怪异至极,令常人无法理解呢?但这并不是疯癫的表现,恰恰是对禅法理解精透的表现。

寺主身在寺院,却不得了悟;众僧人每半个月重温一次戒律,却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佛像每日被供奉,接受跪拜,却连粮食都庇护不了:这都是无用的表现。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讲到方鸿渐与赵辛楣一起旅行时,曾问赵辛楣:“现在你对我的想法是怎样的?还觉得我讨厌吗?”赵辛楣回答:“不讨厌,却也没什么用处。”方鸿渐听了,哭笑不得。

要做就做有用的好人,不要做没用的好人。没有谁会去怠慢一个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人,也没有谁会重视一个平庸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有价值的人。

诚信做人,开拓自己的事业

有因缘,就有成就;有真诚,就有信任;有坚持,就有高远。无论何时何地,真正的智者当“不欺天,不欺人,不欺心,不欺世”。真诚处世,宁静致远。

——星云大师

佛教有五戒,其中第四戒就是“不妄语”,也就是不能说谎。在佛教中,最强调一个“信”字,释迦牟尼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回,能够得到人们的信奉,靠的就是“诚信”二字。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无论是做人,还是成就一番事业,诚信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人人格的象征。“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不诚实的人,是无法取信于他人的。

在一个东方国度,国王想为自己唯一的儿子选一名书童,目的在于能够陪着王子一起学习,互相勉励。这名书童要与王子朝夕相处,如果人品不好,自然会带坏了年幼的王子。可是怎样才能判定一个人的人品呢?国王为此很苦恼。

这时,一个大臣献出了计策,他对国王说:“想要评定一个人的人品,首先要看他是否诚实。只要我们举办一场比赛,就能够很轻易地看出谁是最诚实的人。”国王听了这个建议,连连称赞,立刻命人张贴出皇榜,说王子要选一名书童陪读,希望全国的少年都能够来参加选拔。

告示一经贴出,民众们纷纷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参与选拔,因为这意味着孩子不但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说不定还能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到了选拔的那天,皇宫里挤满了前来应招的少年。国王让身边的侍从发给每个人一粒种子,然后说:“半年之后,谁能够种出最美丽的花朵,谁就能成为王子的陪读书童。”

少年们领了种子,就立即赶回家种在了土里。其中有一个农民的儿子,他自幼聪颖好学,但是家中贫寒,没有钱为他请师父。于是他把这次机会看得十分珍贵,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种子浇水、施肥,然而三个月过去了,种子还没有发芽的迹象。这个少年拜访了当地许多有名的花匠,试过了各种方法,然而半年的期限到了,少年的花盆里,依旧是一盆黄土。

少年绝望了,但是他当初领了种子,就算没有种出花朵,也应该到王宫中完成这场选拔。就这样,当其他少年都捧着盛开着美丽花朵的花盆走进王宫时,这个少年手里捧着的,却是一盆黄土。周围的人群中不断传出嘲笑声,但是少年一点儿也不羞愧,因为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不一会儿,国王带着王子出现在大家面前,逐一看过每个人手中的花盆,不断赞赏花朵的美丽。到了少年这里,国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什么都没说就走了。终于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候,那些得到国王赞赏的少年脸上,纷纷露出了得意之色,但是最终国王却选择了没有种出花朵的少年。

大家为此感到不解,国王说:“我举办这次比赛,就是为了考验大家是否诚实,我给你们的种子都是煮过的,又怎么能够种出花朵呢?”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明白诚信的可贵,但是当面临着利益的诱惑时,诚信在一些人眼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但是他们却忘了,谎言可以让他们暂时处在光辉中,却不能让他们一生都处在光辉中。说一个谎言,就需要用无数的谎言来装饰这个谎言,谎言说得多了,早晚都有暴露的一天。

星云大师说:“信用可靠是经商之道。”商人不论经营的商店大小,一定要有信用,有了信用,各方顾客也就会云集而来。诚信,不仅仅是经商之道。

在职场中,没有诚信二字,就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合作;没有诚信二字,就无法取得上司的信任,不能够担起重任;没有诚信二字,就无法开拓出自己的事业。

晏殊是北宋的词人,十四岁时,就表现出天赋异禀的特质,于是被人举荐给皇上。皇上为了考察他的才学,要求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发下试题时,晏殊发现题目是自己几天前曾练习过的,于是如实向皇帝报告,请求更换题目。晏殊诚实的品质得到了皇帝的赞赏,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做官期间,正是太平盛世,各路官员经常结伴出去游玩儿,而晏殊因为生活拮据,只好在家中看书、写文章聊以度日。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提拔晏殊为辅佐太子的东宫官。对此,有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表示不满,皇帝对他们说:“当群臣游乐于山水之间时,只有晏殊在家苦读,如此好学,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听后,先谢过皇上,然后说道:“我也喜欢游山玩水,只是家中贫困,不得已只好在家中看书。如果我有钱,也会参与宴游。”晏殊的诚实,使他取得了皇上的信任以及群臣的敬佩。

可见,诚实的人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交到更多的朋友,能在职场中有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诚实能够让自己心安,不会因为说谎而受到良心的谴责。

本领高强,压力自然会减少

平安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人格道德是财富,学问智慧也是财富。

——星云大师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越加激烈,对于身在职场中的人们而言,压力也自然越来越大。高强度的工作造成了与日俱增的压力和太多不满情绪,这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唯一能够使我们从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就是使自己拥有更多、更高的本领和高超的智慧。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也有老一辈人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身怀绝技,那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庖丁是我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厨师。一次,他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一会儿用手抵着牛,一会儿用肩倚着牛,一会儿又用脚踩着牛,动作十分有节奏,而在宰牛时发出的“嚯嚯”声也十分有韵律,就像一首美妙的曲子。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连连拍手称赞:“简直是太妙了!

你的技艺是怎样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庖丁回答:“起初我看着牛,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只知道是一头整牛;后来经过观察,发现了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于是在宰牛时,眼前浮现的是牛骨的缝隙。时至今日,牛的肌体组织结构已经刻在我的脑海中,我宰牛时不用再看着牛,而是完全凭感觉,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要说碰大骨头了。

“据我所知,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宰牛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是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这把宰牛刀,已经跟随我十九年,宰过上千头牛,刀口仍锋利得如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原因就在于我在宰牛时,刀口都用在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的空隙中,所以十九年过去了,刀还跟新的一样。

“不过即便如此,我在宰牛时也不敢大意,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直到牛肉就像一摊泥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我才敢松一口气,将刀收起。”

庖丁的一席话,令梁惠王大开眼界,由衷地说道:“你能够将宰牛的技术研究得这样精深,我不得不佩服啊!”

连一国之君都佩服庖丁的技艺,就说明庖丁在宰牛的行业已经独占鳌头,身在职场中的我们也应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佼佼者,还害怕有什么问题难住我们吗?还害怕自己的位置被他人夺取吗?因此,与其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不如努力学习一技之长。一般而言,技能是人们在运用智力、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是人们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能量。除了技能之外,智慧也是我们在职场中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天使选择一个十分聪明而且善良的小孩儿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她问小孩儿:“孩子,你知道你为什么被天使选中吗?”

小孩儿回答:“不知道。”

“因为你是一个聪明而又善良的小孩儿。”天使笑着说“聪明和善良的人就可以做天使吗?”小孩儿天真地问道。

“是的,因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财富和金钱的字眼,只有智慧。”

“智慧和金钱,哪一样更重要呢?”孩子又问道。

“当然是智慧更重要。智慧创造金钱,而金钱却不能创造智慧;智慧是主动的,而金钱是被动的。”天使耐心地回答。

有智慧的人,学起技艺来也会事半功倍。智慧可以改变失败的人生,我们拥有多少智慧,就能创造多少价值和财富。拥有智慧胜于拥有金钱,智慧可以改变一切,所以使人发光发亮的是人心深处的智慧。

一名少女因感情受挫而万念俱灰,想要投河自尽。就在她的脚刚刚踏入河水中时,一个禅师经过,见状立刻将自己手中的佛珠手链扔进河里,并大喊:

“快跑啊,河里有毒蛇!”少女闻声向河中看去,果然有“蛇”影,吓得她连忙爬上岸,同时呼喊着“救命”。

禅师遂拿起禅杖假装打“蛇”,此时少女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有蛇,只是一串佛珠而已,忍不住嗔怪道:“你是出家人,竟然骗人。”禅师说:“出家人虽不该打诓语,但见死不救的罪孽更大。”“哪有你这样救人的,简直要吓死人。”少女听到禅师的回答后,气也消了大半。“施主莫怪,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因为我不会浮水,只好用手中的佛珠充水蛇来把你吓上岸了。”禅师诚恳地说。

“那我若是再去投河呢,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少女问道。禅师笑着回答:“你不会再去投河了,你连佛珠都害怕,说明你心里还有对生的渴望。

你方才只是在气头上,一时昏了头脑。而现在你已经清醒过来,相信自己以后会生活得更好,所以怎么会再寻短见呢?”

少女的脸上终于露出感激的神情,却不知道说什么来感谢禅师的救命之恩。这时,禅师反而先说话了:“赶快回去吧。改日贫僧会到府上讨碗笑脸饭。”

禅师虽然没有浮水的本领,却拥有过人的智慧,一样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

在职场,若是我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心思去培养,那就使自己拥有大智慧吧,一样可以让我们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故步自封,无异于自毁前程

个人改变不好的惯性才能进步,企业改变惯性才能另辟蹊径,工作中改变惯性才能多彩多姿。

——星云大师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因为惯性所形成的,比如,喜欢看书、欣赏音乐是惯性使然,布施、行善也是惯性使然。这些都属于很好的惯性。还有不好的惯性,例如,说谎、打架、迟到、吸烟等,有时甚至是一些小动作,因为经常做,却没有改正的意识,也渐渐形成了惯性。

当一种行为形成了惯性,就很难再改正。所以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而言,惯性是非常可怕的。

在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湖泊中,生活着一种短吻鳄。

这种短吻鳄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成年的雌性短吻鳄一年可以产卵一百多万枚。小鳄鱼从孵化到成年,只需要两年的时间。以这样的速度繁衍,不出二十年,整个非洲大陆将被短吻鳄占领。但是,短吻鳄的族群并没有壮大。

这与短吻鳄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雌鳄在产卵时,会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像海龟一样,到沙滩上挖出一个坑,将卵产在里面,然后将沙坑填平,再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卵在温热的沙滩中很快孵化出来,这时小短吻鳄就会将附近的湖泊当作自己永远的家。这就是短吻鳄的生活习性,一旦在一个地方居住下来,就绝不会离开,除了雌鳄在产卵的时候会短暂离开之外。

然而,每年旱季到来时,很多湖泊都会因为长期的干旱而枯竭,这时,其他种类的鳄都会爬到有水的湖泊中,把有水的湖泊作为自己新的栖息地。

只有短吻鳄依旧在泥浆中牢守故居。如果能够在一个星期内等到降雨,短吻鳄则可以存活;如果一周之内没有降雨,短吻鳄就会死在自己固守的家园中。

很多时候,我们就如短吻鳄一样,认为某些行为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性,所以从不曾察觉有任何不妥之处,因而也不会去改正。如果这种不好的惯性出现在工作中,那我们就无异于自毁前程。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行业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职场中总是有新事物产生,也许有些办法在当时很适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这些方法就不再适用。如果我们已经对此形成习惯,则会故步自封,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被惯性牵制。

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中,许多才子为了考取功名,纷纷前往京城居住。其中一位秀才经过长途跋涉后,住进了京城的一家客栈中。自从住进这家客栈,他每天晚上都会温习到很晚,睡下后就会做乱七八糟的梦,让他一整天都心神不宁。第一天他梦见天下着大雨,自己穿着斗笠打着伞走在雨中;第二天他梦见客栈的墙壁上,长出一棵白菜;第三天他梦见自己和心爱的女人脱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一起。秀才思来想去都认为这几个梦不吉利,于是找来算命先生为自己解梦。

算命先生听完秀才的叙述后,神色有些凝重,眉头紧紧蹙在一起说:“我看你还是回去吧。第一个梦穿着斗笠打着伞,意思是多此一举。第二个梦更加荒唐,白菜种在墙上能活吗,不等于白种吗?第三个梦很明显,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着背,这就是没戏呀!与其在此浪费时间,你还不如回到家继续苦读,等来年再来吧。”

秀才听了算命先生的话,顿时心灰意冷,回到客栈便收拾行李准备走人。

正巧被客栈的老板看到,老板关切地问道:“年轻人,眼看着考试时间就要到了,你怎么不考了呢?”秀才便将自己做的梦和算命先生的话告知了客栈老板。老板听后,哈哈大笑说:“要说解梦,我也略懂一些。不过我的看法恰恰与算命先生相反,我认为你一定要参加这次考试:穿斗笠打伞说明有备无患;墙上种白菜就是高种(高中);至于和心爱的女人背靠背躺在床上,则说明是你翻身的时候了。所以你千万不能走,否则就错失良机了呀!”

客栈老板的解释也倒是合情合理,为了不错失机会,秀才选择了听信客栈老板的建议,留下来参加了考试,结果果然高中,得了个探花的功名。

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只用一种眼光看问题,难免会陷入极端,忽略了全局。因此,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思维陷入固定的模式,否则就无法进步。正如星云大师所说,一个人只有改变不好的惯性才能进步;企业只有改变惯性才能另辟蹊径;工作中改变惯性,才能多姿多彩。

兢兢业业,对事业坚决负责

责任,是一种天赋的使命。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站得住脚,要禁得起考验,必须对自己所想、所言、所愿负责。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认为,在职场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头脑聪明,却效率平平;另一类是头脑一般,但是效率却很高。头脑聪明的人自恃聪明,认为简单的工作就是小菜一碟,不必太挂心,所以做起来拖拖拉拉;而头脑一般的人,则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就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所以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个刚刚剃度的小和尚负责寺中的敲钟工作,每天早晚各一次。起初小和尚很认真地完成。时间久了,小和尚觉得乏味了,敲钟如此简单的工作,随便应付一下,都可以过关。然而半年过去了,小和尚见其他师兄弟都换了更加能够凸显才能的工作,只有自己一直敲钟,心中有些不服气,敲起钟来更加不用心。

一日,方丈将小和尚叫到大殿中,对他说:“从今天起,你不用敲钟了,到后院去挑水劈柴吧。”小和尚一听,居然是比敲钟更差的工作,虽然自己每次敲钟也是应付,但都撞得很及时,也很响亮,于是立即反驳道:“我哪里做得不好,偏要我去挑水劈柴?”

方丈说:“你撞的钟是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无力。这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敲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蕴涵的深意。钟声不仅仅提示了寺院里的作息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应该浑厚、圆润、深沉、幽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么能担当好神圣的敲钟工作呢?”

方丈的一席话,说得小和尚低下了头,乖乖地承担了挑水劈柴的工作。

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不再应付工作,而是将这份简单的工作做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没多久,方丈又再次安排他敲钟了。

敷衍工作、消极怠工、试图逃避责任,永远都不会有令人骄傲的成绩,也永远不会创造令他人羡慕的价值。一个人的辉煌是由自己去创造的。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相反,如果我们敷衍工作,工作也会“敷衍”

我们。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每一个公司都愿意重用的员工。因为有责任感意味着他会以工作为重,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所以老板对这类员工十分放心。因此,要做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士,就一定要肩负起应尽的责任。

周恩来小时候学习很用功。有一次他和母亲到亲戚家做客,回家以后已经很晚了。母亲劝周恩来早点休息,但是周恩来却执意要将当天的一百个大字写完,否则就不上床睡觉。母亲只好陪着周恩来一起练字,终于写完了一百个大字,周恩来却发现其中有两个字写得不够工整,于是又重新将这两个字写了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丝毫不敢怠慢。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我们也要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这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同时也是职场生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