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小谋大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说话——用“忍”字把好“嘴门关”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技巧。说话时不能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信口开河,口没遮拦。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该说的话,要知道怎么说;不该说的话,要忍住不说。该忍则忍,才能把好自己的“嘴门关”,才能把话说到位。

1.放低姿态说话,是一种大智慧

说话是个技术活儿。有时候,一个人说话的方式能直接影响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乃至直接关系到自身前途。那么,如何能巧妙地说话,让听者舒心,则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放低姿态说话,就是一种大智慧。

放低姿态,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低声下气、奉承谄媚、毫无主见地一味迎合别人。说话时放低姿态是一种艺术,尤其是当对话的双方地位相差极其悬殊时,与低于自己身份的人说话,偶尔说一说“我不明白”、“我不太清楚”、“我没有理解您的意思”、“请您再说一遍好吗”之类的语言,会让对方觉得你容易亲近,没有架子,给别人留下较好的印象。相反,说话时趾高气扬、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样会很容易挫伤别人的自尊心,引起反感,让人家觉得你是一个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家伙,使人在心理上就对你产生了距离感。

地位高者适当地放低姿态说话,会让普通人得到一种心理和自尊上的满足感,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的讲话方式理所当然地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

一位外国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举行聚会,与一百多位朋友亲切“会谈”。

“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师的批评?”一名小学生问总统。“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总统告诉他说。总统的回答,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后来另一位来自贫民窟的小女孩儿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怕路上遇到坏人。

而此时的总统则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我知道现在小朋友过的日子不是特别如意,因为很多的社会治安问题,我们处理的并不理想。我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正义事业之中。也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和坏人作斗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总统放低姿态的谈话方式,让在场的大人孩子感到亲切,一下子拉近了总统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总统,好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位朋友。

尤其是像这样的大人物在和普通人说话时,应该尽量放低姿态,这样不仅减少了双方的距离感,而且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乐于接受自己。

小李毕业一年多就提升为部门经理,同事们不免钦佩地夸上两句:“小李,真厉害,刚出校门就当了经理!”“没什么,没什么,还得感谢大家的通力配合。我很幸运,领导和同事们都抬举我。”小李每次见到和他同一年毕业但至今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员的小王时,便提醒自己要谦虚谨慎。小王虽然也嫉妒他升职,但是看他这么谦虚,也照旧笑盈盈地主动和小李打招呼。

假想一下,若是此时小李说一些“以我的实力,升职也是应该的”之类的话,那么小王不嫉妒才怪,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

由此可见,我们平时应谦虚低调一些,放低自己的姿态。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有效地减弱别人的嫉妒心理,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降低姿态还体现在言辞上的低调。平时不要揭人伤疤,不能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有时候,我们在和相熟的朋友之间开玩笑时,可能会无所顾忌,但是,不要以为朋友之间关系足够好,就可以随意地拿对方的缺点、伤疤开玩笑。那样会伤及对方的人格、尊严,违背开玩笑的初衷,甚至影响两人之间的友谊。

无论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抑或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说话切记要讲究分寸,不可“百无禁忌”。礼让不代表就是人际关系上的怯懦,而是尽量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把无谓的攻击降到最低。

放低姿态还表现在不逞一时的口头之快上。人们做事情讲究“三思而后行”,说话也是如此,在一句话出口之前仔细斟酌一下,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只有这样,说出的话才“够分量”,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仅仅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图嘴上痛快,而不顾后果地说话,只会为自己招致麻烦。

放低姿态,并不是让人一味忍让,或者违心地说假话,而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

古语有云“言为心声”,语言是受人思想支配的,一个人说出什么样的话,直接反映出他有着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放低姿态说话,是谦卑品质的表现,这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工作上顺风顺水。

2.不要陷入无意义的口舌之争中

无论何时何地,在我们的身边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高谈阔论,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他们滔滔不绝,总喜欢以一己之见来强迫别人赞同其观点。你若稍稍与之争辩,他们便剑拔弩张,与你争辩不休,直到最后你不得不“认输”,承认他说的是对的。这时,他们便会为自己出众的“口才”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往往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气他们的无知,还是笑他们的愚蠢。

静下心来的时候,仔细想想,他们又得到了什么?除了浪费时间、浪费唾沫换来别人违心的认输,除了给别人留下一个“莽夫”的印象,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有时候,言语是很苍白无力的东西,它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利益。我们也很少能够单纯地通过言辞去说服别人改变立场,让人心悦诚服。即使人家嘴上说着:“算你赢了,我说不过你!”也至多是个“口服心不服”。

武则天掌握国政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娄师德的大臣,他自幼才思敏捷,但却从不逞口舌之利,素以谨慎忍让而闻名。

娄师德有个弟弟,即将出任代州刺史。娄师德不放心,就问他:“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忌呢?”

弟弟跪在地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你担忧。”

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这样笑着接受它。”

这就是历史上“唾面自干”的来由,也是一代名将娄师德奉行的人生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避免争端的办法。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有的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即使无理也能辩三分。这样的人,从不放过施展自己口才的机会。他们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咄咄逼人,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根本就没有还嘴的余地。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或许是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却并不怎么受欢迎。生活不是辩论场,也不是谈判桌,不需要时时刻刻与人争辩。

A和B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晚宴。在宴会上,有人朗诵了一首诗。A说这诗是徐志摩的,可旁边同时参加宴会的一位男士却说是席慕蓉的。两个人由此起了争执。见此情景,B就对朋友说:“你记错了,那位男士说对了。”气氛一下子又缓和下来,得到肯定的男士情绪也有所缓和,还不断地安慰A。

当时A很懵,他把B拉向一边,低声地问:“怎么,这首诗是我们都熟悉的,我们在一起谈论过不止一次。记得前天我们还提到过,我确信自己不会说错,可你为什么要当着那位男士的面说是我记错了作者呢?”

见朋友如此不解,B轻声说:“我们是来参加宴会,又不是来参加辩论会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气氛,只要大家都高兴就好,不管是谁的诗了,先一起去玩吧。”就这样,宴会在温和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结束了晚宴,A和B一起回家,走在路上,A心中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放下。于是他问B:“那首诗到底是谁的?你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吧,要不然我该质疑自己的记性了。”当时B笑了笑,说:“你记得没错,那首诗当然是徐志摩的。”听了朋友的话,A更懵了:“既然这样,你刚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正确的答案结束争执呢?”

B说:“刚才你们争得太厉害了,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保持和感受着良好的气氛。那位男士是一个人来的,若是说他错了,他会很没有面子的。相信以后他会知道诗是谁的。但若是当时就让他下不来台,他来参加晚宴就没有意思了。而你自然知道是谁的,我也知道,大家要的只是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样一说,A也心领神会了。

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其实有时候正是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为了不破坏良好的交际氛围。

对于喜欢逞口舌之利的人,人们虽然不愿在言语上和其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如果这种人得理还不饶人,一定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人没有台阶下,那么他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还会为自己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让自己多一个敌人。

所以,如果你觉得有人的观点和言论荒谬可笑,在不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不要浪费口舌与之计较。切记与人为善,没必要针锋相对。就像别人不可能强迫你接受他的观点一样,你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观点。微微一笑,无言胜有声,谦谦君子更能折服众人。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所以,如果真的天生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那不妨把好口才用来跟对方讲事实摆道理,真的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用言语来四处攻击别人。否则,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很可能还会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3.话不说满,点到即可

古语有云:“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一向内敛、含蓄的性格。很多人在同别人说话、交流时,也一向谦虚谨慎,点到即可。这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艺术。

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主要工具。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能给别人造成很深的影响。有的人生来语言天分极强,善于用语言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常常一席话就能说得人眉开眼笑、心情舒畅。可有的人天生就不善言辞,说起话来常常驴唇不对马嘴,使人误解。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应对自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就要深谙一些说话的技巧,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话不可说的太满,点到即可。这里的“满”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将心事全部袒露,另一层是指说话语气的自信、自满。下面就从这两点着手,具体分析一下说话的技巧。

1.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就是心里藏不住事。遇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总想找个人倾诉。其实,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好,好的事情当然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可问题就是,有些人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其中的分寸,往往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甚至不分对象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地倒给别人。

当你把所有心事全都袒露给别人的时候,你的弱点也就会全都暴露在别人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的秘密守口如瓶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以善待的眼光看待你的缺点。有时候,过多地暴露自己的心事,只能是增加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正所谓“言多必失”。

心事的倾吐固然会让你觉得轻松,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也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虽不是必然的,但我们一定要提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话说三分满”。

小张和小李本是很好的朋友兼同事,二人一见如故,常常出去把酒言欢。酒后吐真言,一次,小张喝醉之后,将自己的满腹心事,工作上的抱怨,家庭琐事,人际关系上的烦恼全都倾诉给了小李。可是很快,在公司一次较大的人事变动上,小李平步青云升到了经理,而一向在公司表现良好的小张,却被主任叫去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来才知道,正是那次酒后吐真言,他跟小李抱怨了几句主任工作上太苛刻,而小李将这番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主任。后来没多久,小张就离开了公司。

不把自己的秘密全盘地告诉给对方是处世的潜规则。不要亲手为自己埋下一颗“炸弹”。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懂得谦卑,说话留有余地杯子留有一定的空间,里面的液体就不会轻易地洒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轻轻一碰就爆炸。同样,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将自己置于尴尬之境,因而可以从容转身。说话留有空间,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比如,对于别人的请求或者上司交代的任务,可以答应接受,但是不要说一些“我保证没问题”之类的话,而应代以“我尽量,试试看”之类的字眼。这并非是我们不够热情或者没有上进心,而是生活中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不在我们的能力控制范围内。说话留有空间,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自己在意外之时避免陷入尴尬。而且,这样的回答,会让人觉得你更加谨慎,而因此更信赖你。

有时候,我们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自信的程度,但是,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懂得谦卑,永远不会把话说得太满。

有一个推销员,总喜欢把话说得很满,每当向顾客推销产品时,总自信满满地说:“我们这的产品,是最好的,绝对没问题,别家的产品,都是残次品……”这并没有使他推销出更多的东西,反倒是因为他把话说得太满,顾客总觉得他是在吹牛,对他推销的产品更加反感。可见,话说得太满,有时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一个人下班的时候,顺便搭载同事的顺风车回家。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他便怂恿同事违规绕路,并自信地说道:“放心,这里不会有警察的,我都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可话音还未落,就看到前方站着一名警察……所以,即使是与同事、朋友之间,话说得太满,也往往会使双方都陷入尴尬。

个人的心事应有所保留,同时说话的语气也不能过于自满,做到这两点才不至于授人以柄,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该时刻谨记:话说七分满。决心可以很强烈,但言语上,必须学会谨慎。话说得太满,并不是一个人自信的象征。相反,忍住说大话,话不说满,才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

4.批评别人也可以很艺术

语言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学识。当今社会,在与人交往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魅力。很多时候,一个人会不会说话直接影响着他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而批评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说话艺术。能否婉转艺术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让对方不感到难堪或是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其接受了批评还能如沐春风,想做到这一点,着实需要一些说话的艺术。

1.批评的方式要委婉批评别人时,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要有所改变。有的时候批评可以直率些,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有时则要委婉,这要视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该直的时候不直,该委婉的时候又不够委婉,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如何能委婉含蓄地告知对方,他做错了,不至于太伤害别人的面子,又能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错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比如,和什么人说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以及“讳饰”、暗喻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忌讳,即使是批评,也不能戳人“死穴”、揭人“伤疤”。

艺术地批评一个人,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如果运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会因为说法不同使对方乐意接受;如果运用不当则会激怒别人,从而“错上加错”,让双方都得不偿失。有时候婉转地告知对方的错误、缺点,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

2.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尊重别人无论对方犯了多大的错误,无论他做出了什么样让你大为发火的事情,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都要切记,以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和人格为前提。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是不能再收回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情急,或只顾个人的情绪口不择言地批评别人。要知道,没有人喜欢犯错误,也没有人会故意去做一些错的事情来激怒别人。有时候,别人可能会犯下错误给你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你要知道,这也并非是他想要的结果。所以,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对对方做无谓的“人身攻击”,这不仅不会让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还会降低你自身的身份和格调。

3.批评要就事论事,不揭人伤疤批评的时候,揭人伤疤是最糟糕的行为。每个人都难免有不愿提及的往事,更何况,批评应就事论事,又何必牵扯到个人以往的隐私上去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喜欢揭他的伤疤,但是,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我忍不住才这么做的。”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能说明你胸襟太窄。

你在态度恶劣的犯错者面前,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不理他,二是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如果的确有必要借助揭过去的污点教训他的话,最好采用暗示的方法,说:“过去的事情我在此就不多说了,你自己心里明白。”这种点到为止的方法,通常会对态度恶劣的人起警惕作用。

为什么旧事重提会引起对方的厌恶和反感呢?这是因为无论是什么人,都不愿意别人揭自己的旧伤疤,所以当别人旧事重提时,愤怒就油然而生了。这样一来,他不但从此不再信任你,而且会处处提防你,视你如仇敌。

4.批评别人的时候,切忌把话说得太死因为你不能保证有一天你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曹雪芹先生曾经在《红楼梦》中说过这样的话:“身后有余望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风光的时候,也要记得给自己留一点退路,不然,当你有一天走投无路的时候再想后悔就晚了。这句话,同样适合批评人的时候。

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绝,置人于死地,这样才能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要知道,给别人留后路,就等于给自己留退路。

此外,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假若换做是你,你会不会犯相同的错误?将心比心地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若别人有天也这样不留余地地批评你,是什么感受?批评别人之前,先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批评是对于人的一种否认,其本质是惩罚。当我们想试图去改正一个人的缺点和错误时,激励永远比处分效果更加明显。所以,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火候。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批评来改正对方的缺点,但要是因为这样而弄得反目成仇或是两败俱伤,就会弄巧成拙了。所以,要忍住自己过火的言辞很重要。

5.把好“嘴门关”,以免祸从口出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生老病死,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好“嘴门关”,避免祸从口出。

1.谨言慎行,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好选择沉默有的人心里藏不住事,天生爱说,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有的人一说起话来,嘴上就没有“把门”,什么东家长李家短的都往外说,久而久之,可能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就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为自己埋下祸根。

我们说话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懂得帮助自己趋吉避祸,尽量少招惹是非,以免自己惹祸上身。灾祸,很多时候,是从语言中产生的。如果不想无故被别人算计、出卖,就一定要改掉口没遮拦的毛病,学会控制情绪,做到“喜怒不行于言”。

但是,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七情六欲,谁都难免有个情绪激动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不够理智,说出的话也很可能不受控制。可是,话虽如此,但是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可能你是一时无意说错了话,得罪了别人,为自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常言道“说多错多”,如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做到不说错话,那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说为妙。所以,当我们情绪激动,难以自控时,沉默不失为一种上上策。情绪激动的时候,选择沉默不语,一来可以防止自己因一时失言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二来也可以给自己时间来平复心中情绪。

2.个人隐私要有所保留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部告诉给别人,特别是那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吃大亏。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对别人全盘托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受到金钱诱惑乃至生活的巨大压力,他还会替你保守秘密吗?也许他不仅不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的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王力与张洲是一个公司的同事,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次,借着酒兴,王力向张洲说出了他不为人知的秘密。王力年轻时,曾经与别人打群架,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

到了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准备裁员。王力和张洲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论工作能力,王力比张洲要略胜一筹,但由于公司负责人得知王力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结果王力被裁掉,张洲幸运地留了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成长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朋友之间,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随便把你过去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因为,这些秘密可以说就是你的死穴。

有研究调查,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够做到保守他人的秘密,所以,如果不想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牢牢锁进心底。

3.不做流言的散播者有人说,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谣言的散播者,有时,你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一些诸如“领导喜欢谁”、“谁和谁有绯闻了”之类毫无营养的话题,就像噪音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时候,你便要懂得:远离是非之地,让自己身在淤泥而不染。

日常工作中,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办公室里的同事了,所以,大家难免就会在疲惫的工作之余讨论一些工作以外的话题。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然而,有时就是这些看起来不痛不痒的话题,最容易为自己招来麻烦。比如,你和办公室的小王关系要好,难免会说一些家长里短,抱怨公司哪个同事拍上司马屁了等,而小王恰巧跟小李关系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就传到了那位同事的耳朵里。人家难免会记恨你,甚至起了报复之心。

4.不拿别人的短处取乐拿别人的短处取乐,实在是一件损人而又不利己的事。要知道,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就会结下宿敌,给自己的人生之路设下无形的障碍。同时,这样做也有损一个人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他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他反感、有戒心,进而对他敬而远之。如此一来,这种人的人际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群朋友在一起聊天,为了活跃气氛,一位男子想要制造一个笑料,逗大家乐一乐。他指着一个体型偏胖的姑娘说:“你可越长越‘苗条’了,可惜我们中国还没有相扑运动,不然,你准是一号种子选手!说不定还能为国家争块奖牌呢?”

这话虽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却直戳姑娘痛处。这位姑娘正为自己不断发胖而苦恼,岂能忍受别人当众这样说自己?她立刻翻脸说:“我胖怎么了,没吃你没喝你的,你操哪门子心呀!你也不照镜子瞧瞧自己,瘦得像根芦柴棒!可惜国家的粮食啦!”

这时,笑声没有了,寻开心的引火烧身,自食其果。本来一次愉快的聚会,却在尴尬中结束。

拿别人的短处取乐是不明智的,也是不道德的,很容易使人反感,引起矛盾和冲突,并且得罪人,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

为什么不谈论别人的长处,而偏要以谈论别人的短处来取乐呢?再说,宇宙之大,可谈论的话题和可笑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昨天的消息,今天的新闻;自然界的变化,历史的变迁;生活中的乐趣,工作中的挑战,都是绝好的谈话内容。我们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作为话题呢?

一个信口开河、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交际场合,把好“嘴门关”,谨言慎行,才能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交际的主动权。

谨言慎行,就是要避免因自己妄言而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虽然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之心亦不可无。小心说话,甚至是忍住说某些话,不是怯懦,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6.高明的沟通,先从倾听开始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经历:两个人相处时,总会看到其中一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而另一方,却只是沉默不语,微笑地倾听。其实,倾听是讲艺术的说话方式。我们只有用心地聆听别人的心声,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好的倾听者,不仅仅是用耳听内容,更用心‘听’情感。”这话说得极为在理。

善于倾听能更好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让我们更加明白对方的心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讲话者,不断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自己讲的话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听者,只有在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之后,才能准确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使讲话者得到启迪和建议,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

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赞美。不管说话者是上司、下属、亲人或者朋友,或者是其他人,倾听的功效都是同样的。人们总是更关注自己的问题和兴趣,同样,如果有人愿意听你谈论自己,你也会马上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丽萃在一次茶会上专注地听着一位刚刚从非洲旅行回来的男士讲非洲的所见所闻。她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男士却对别人说,丽萃是个多么善于言谈的姑娘啊!

这就是倾听别人说话的效果。它能让你更快地交到朋友,赢得别人的喜欢。当然,倾听不仅仅是保持沉默,用耳朵听听而已。

小张,是公司里年纪最小的,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她积极、上进,总是很虚心,无论是谁说话,关于工作的或者与工作无关的,她都能够做到安静地聆听。听完了还会睁大眼睛发出感慨:“真的吗?简直太有意思了!”“我要是也在场就好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出席那样的场合,多长见识呀!”正是这种积极的倾听和认真倾听后的热情回应,让跟她说话的人充满了成就感。前辈们听完小张的回应,往往会很得意,然后附带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让你去亲身体验一下。”于是,小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难怪有人说,学会倾听比学会说话更为重要。倾听别人的好处就是,可以准确了解对方,接纳对方,让对方更加亲近与你。学会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学会倾听,是发现对方,说服对方的关键。要获得一个人的友谊和信任,用心倾听,往往比一味教训对方更能引起对方感到亲和。

一位公司的领导总是感到奇怪:为什么员工总是有那么多牢骚?一开始,他总是试图用精妙的言辞去压制这些牢骚。可是,没想到他越是说得天花乱坠,牢骚就越多。到最后,他费尽心机净化员工心灵,避免他们发牢骚的言行也成了员工们牢骚、抱怨的话题之一。

后来,一位前辈告诉他:“不要害怕员工的牢骚会给你带来麻烦。你需要做的只是洗耳恭听而已。不要皱眉,也不要反驳,你只需要认真地听,偶尔说上一句:‘哦,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对你发牢骚的人会在一吐为快之后,就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离开你的办公室。哪怕到最后他所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为了发发牢骚,缓解一下压力,并不是真的奢望情况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许多根本不需要我们提供解答的问题。对方通常只是借着我们的倾听,让他所受的委屈有机会倾诉出来。一旦倾诉出来,他们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只要我们有耐心听下去,相信对方说着说着自己就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而是最善于倾听的那个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

一位汽车推销员,在一次向顾客推荐一种新型车时,他热忱接待,并详尽地为客人介绍了车子的性能、优点。客人很满意,准备办理购买手续。岂料,从展厅到办公室,短短几分钟,客人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突然决定不买了,眼看就要成交的生意就这样黄了。

推销员辗转反侧,始终不能理解。他自认为自己并没有讲错什么话,也没有冒犯顾客的地方,于是他忍不住给那位顾客拨了电话,询问原因。

顾客告诉他:“今天你并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我签字之前,我提到我儿子即将进入密歇根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到他喜欢赛车和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你根本没听我说这些话!你只顾着向我推销你的汽车,根本不在乎我说什么。我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原来,那位客人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全家人异常高兴,并决定凑钱买辆跑车送给儿子。客人谈话中不止一次提及这件事,而他根本没有听进去,只是一味地想着如何把车子卖出去。

所以,倾听是高明交际的开始,我们听进去别人的话,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话,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也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是对听者的一种尊重,我们不能永远自以为是地“听我讲”,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先学会“倾听”。懂得倾听,事实上,就已经是成功的开始。

7.忠言也可以“顺耳”

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是不是就一定要“逆耳”呢?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忠良之士因直言进谏,或遭受牢狱之灾,或掉了脑袋,或被满门抄斩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可能他们在最后一刻还在想:“我明明是一片好意,为什么好心却得不到好报呢?”

的确,自己一片良苦用心却得不到回应,还因此脑袋搬家,想想都觉得冤。有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像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让自己可以像魏征一样勇于进谏。但是,生活中,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唐太宗”。所以,我们要学会让“忠言”变得“顺耳”一些。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求得到尊重乃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一般说来,人们都乐意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所不愿意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

有一则寓言说,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狂风大作,行人为了抵御风寒,都把大衣紧紧裹住;南风则不同,轻柔吹拂、和风扑面,令行人倍感温暖,于是解开纽扣,脱去大衣。

为什么南风能使行人由抵触变为自觉呢?原因就在于南风顺应了人们的内在需要。真正的忠言,不是以大声的责骂让对方警醒,也不是以非理性的言辞对对方指指点点,更不是自认为高明地否定对方的做法,而是和风细雨式的交流、引导和印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王月最近很苦恼,年轻气盛的妹妹不顾她的劝诫,毅然和前男友复合。要命的是前男友如今已经是另一个女人的合法丈夫。也就是说,她的妹妹为了所谓的爱情做起了见不得光的第三者。

妹妹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诉:“我相信他是爱我的。可是,他说了这个月就跟他老婆离婚,昨天却又告诉我,他老婆怀孕了……”

王月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虽然她很心疼妹妹,但还是怒声说:“我早就说了,他不是什么好东西,叫你不要跟他走得太近,你就是不听!口口声声说他爱你,要是爱你早干什么去了?爱你为什么当初还要分手?而且一分手就跟别的女人结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看你就是自作自受!”

妹妹本想从姐姐这里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姐姐如此不近人情,于是甩下一句话:“不安慰我也就算了,轮不着你来教训我!”说完竟然摔门而出。

王月惊呆了,她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为了妹妹好,想厉声骂醒她,却不料竟骂走了她。从此以后,妹妹有什么话再也不跟王月说了。

其实,不是王月没提出过合理化建议,只是提建议的方式未被妹妹接受。来自纽约的心理学博士简·格丽尔说:“提有意义的建议很重要。当与你最亲近的人需要你的意见时,拒绝表态、或只说一些虚头巴脑的内容,或者提出的建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后损害的是你和你们之间的关系。”

忠言不一定逆耳,合理的建议不一定非要对方听得难受,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技巧。如果提建议的时候,我们不懂转弯,不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就“直言不讳”,不注意分寸,那么,即便建议再好也可能会为自己招来麻烦和怨言。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别人毫不掩饰、赤裸裸地批评自己,否定自己的选择,人们都愿意听一些“好听的话”。

美国总统克林顿,有一次批评女秘书时,这样说道:“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可真漂亮,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姐。不过,如果以后你打文件时能注意一下你的标点,那么,我相信你的文件一定会像你一样漂亮!”女秘书听后便心悦诚服地改正了错误,从此以后,文件里再也没出现过标点的错误。

克林顿并没有以一个总统的威严去训斥女秘书的错误,相反,他以这样机智风趣的话语巧妙地指出了女秘书的缺点,既让女秘书觉得面子上过得去,同时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批评。

我们想指出别人的毛病,并不一定要以伤害他人的感情为基础。要知道,有效地批评是可以从赞扬开始的。而巧妙暗示对方的错误,或者先批评自己再批评别人,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改掉缺点的方法,这样做既可以保全他人的面子,又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可谓是“两全其美”。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虚情假意地违心奉承别人,只是说没有人愿意整天听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尤其是对待职位比自己高的领导讲一些自己的想法时,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要说的话是不是合时宜,对方是否能接受,会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以免让对方下不了台。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胜过批评。所以,当你想要直言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妨先忍一下,思考一下自己的话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不要盲目地口出直言。只要会说话,忠言也可以“顺耳”。

8.有时忍住说真话,也是一种修为

每个人的一生,都免不了要说几次假话。其实,说真话固然好,说的人可以免去心理负担,听的人也不用时时担心自己被骗。可是,生活中,我们并不能永远讲真话,迫不得已的时候,讲两句善意的谎言,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要切记,是迫不得已,如果一个人撒谎成性,谎话连篇,那就另当别论了。

“善意的谎话”有时候是工作上的需要,比如,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会耐心地告诉病人他的病并无大碍,只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很快就会痊愈。而实际上,这个病人可能已经是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显然就不能对病人实话实说。但这样的假话,不以伤害别人为前提,这体现了医生人道主义的一面,也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

有一个英俊而又优秀的男人,娶了一个平凡的妻子。他们的生活虽然美满而幸福,但女人却始终耿耿于怀,她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优秀的男人。直到在一次火灾中,男人为了保护女人而身体大面积烧伤。虽然最终男人活下来了,但是却从此不会说话。他失了业,他变得不再优秀,他开始意志消沉,变得颓废。可是身为妻子的她,却并没有因此而离弃他。相反,她似乎比从前任何一个时候都爱他。他们就在这样的相亲相爱中走过了50年的风雨人生路,最终,她先他一步而去。葬礼的那天,他抱着她的遗像,失声痛哭,众人惊讶,问他怎么会说话了?他说:其实自己一直都能说话,只是为了她,他甘愿变成哑巴,现在她走了,他也就没有再装下去的必要了……这样的谎言,让我们为之动容,甚至会对这位说谎的丈夫心生敬重。可见,“假话”带给人们的并不一定都是伤害,有时,也是幸福。

很久以前,有一个又黑又丑的盲女。虽然终日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但她一直都很快乐,因为母亲告诉她,她是村里最美丽的女孩子。

转眼,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是村里没有一个小伙愿意娶盲女。后来,外村有一个失去手臂的小伙子愿意与盲女结婚。盲女的母亲只提了一个要求:不准小伙子说女儿长得丑,要夸她是村里最漂亮的女子。小伙子一口答应下来。

母亲对盲女说:“孩子,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子向你求婚了。”就这样,盲女结婚了。

丈夫是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自己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丈夫又是那么的爱自己。想起这些,盲女脸上就溢满了幸福。婚后,她活得更加自信了。

后来,盲女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善良的丈夫从小就告诉儿子:不能说妈妈长得丑,要说她是村里最漂亮的女人。

盲女继续生活在美丽的谎言之中,母亲的谎言、丈夫的谎言、儿子的谎言让盲女的一生都充满了幸福和甜蜜。在别人眼中,她是一只丑小鸭,可她一直生活得像一个骄傲的公主。

生活中,有些谎言还是很必要说的。有可能我们一个善意的谎言,就会让别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些饱含着善意的假话,让我们确信这个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让我们找到更多坚强面对生活的理由。

美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可谓是所有善意的谎言中的极致,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了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好善意的谎言。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假话的偏见和犯罪感。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显然,善意的谎言非但无碍诚信,反而是一种人生的修为。

有时候,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可以选择一种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表达真实。例如,当一位同事新买了一件衣服,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又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可以模糊不清地回答:“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谁也不能说我们说的是谎话。这就是谎话中的真实。它不同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日常生活中,还有些谎话是非说不可的。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可是却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需要,因为我们不能在那样的场合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悲伤,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给他人造成困扰。

总之,说谎有时是保持善意的一种策略。只要我们这谎言的背后不是以伤害别人为前提,不是以心术不正、诈骗、诬陷为目的,那么,偶尔扯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也无妨。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它丰富了我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生活更愉快和美满。当灾难突然降临时,谎言有时就是救命的稻草。所以,忍住说真话,有时也是一种修为。

9.该说的要会说,不该说的不要说

说话要注意分寸,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做得却不甚明白。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说话不注意场合、分寸,常常是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乱说,以至于遗人笑柄,导致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那么哪些话不该说呢?

1.批评性的话有时讲话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伤了别人,自己还不觉察。常见的例子是,见了朋友第一句话便说,“你家这楼真难爬!”“这件衣服不好看,一点都不适合你。”“这个茶真难喝。”这些脱口而出的话语里包含批评,虽然我们是无心去批评指责,只是想打一个圆场、有一个开场白,而在对方听起来,感觉就不太舒服了。

2.主观偏激的话有一些年轻人,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经常会说一些主观偏激的话。他们喜欢用“绝对”、“百分之百”之类的词语来修饰自己的言辞。这种说话方式看似言之凿凿,实际上最经不起考验和推敲。你说的时候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是与你站在同一个角度,你表现得太过于主观,反而会适得其反。

3.攻击性的话攻击性的话往往有很强的杀伤力,但很容易给人不成熟,不理智的感觉,也很容易让人反感。有的求职者会在新的单位攻击以前的老板,他的目的是衬托现在的公司条件优越,但却会让同是老板的领导心生不悦。

4.涉及隐私的话只要是隐私,不管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都不要轻易提起。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八卦的人。

5.质疑性的话有的人担心对方不理解自己的意思,会说出质疑的话。比如,“你懂吗?”“你知道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种类似长者或老师的质疑口吻会让听话者很不舒服。

明白了哪些话不能说,我们还要说好那些我们该说的话。具体来说,我们还要从说话的时机、说话的态度以及说话的内容等方面做起。

1.等轮到你说话的时候再开口说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犯过这样的毛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管不顾,也没注意人家正在讨论的是不是这个话题。结果话一出口,往往造成众人面面相觑的尴尬场面,使气氛冷场。一群人聚会,当大家有公共话题时,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即使这个话题你并不感兴趣,也不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当大家期待某一个共同话题时,你再徐徐道来,这样才是众望所归。

2.该你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当大家的话题说到你的时候,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避而不谈。这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有意跟大家制造距离,从而会给大家一种你为人不够真诚,跟朋友心存芥蒂的感觉。所以,该你说话的时候,你倒不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地跟大家侃侃而谈。这样,不仅有助于练习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你的自信心,还可以给人以精明干练之感。

3.善于说为对方着想的话最会说话的人,往往是最善于说对方感兴趣的话的人。最会办事的人,往往是做了让对方感激和感动的事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学会为对方着想。

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的哲斯顿,在他那个时代里,用精彩的表演让超过6千万人买票进场看他的演出,其成功的秘诀就是懂得如何从关怀观众出发,懂得表现人性。哲斯顿对每个人都表现得真诚地感兴趣。他说:“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而对自己说:‘坐在台下的那些人都是一群傻子和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而哲斯顿的方式不同,他每次上台,就会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的表演,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他们让我能够过上很舒适的生活,因此,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

说话也一样,只有从关怀对方的角度出发,才能赢得对方。因为你为对方着想,对方才会为你着想。

如果你想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具有价值,或者能够带来价值,那么,你就需要记住一条广泛适用于很多领域,也适合于说话上的定律。这条黄金定律的内容是:你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首先如何对待别人。

避免不该说的话,同时把该说的话说好,你在人际交往上会越来越顺利。

把握好说话的分寸,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只有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才能把握做人的分寸,才能在与人相处中如沐春风。该说的要会说,不该说的要忍住不说,这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