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文学的一个思想脉络
李国华更新时间:2024-04-22 18:16:1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石和巅峰,其文学背后的思想同样具有基石和巅峰性的意义。但不管其思想和文学孰先孰后,何者更为重要,对于读者来说,无法避开的缠绕是,鲁迅的思想往往是从具体的文学形式中表达出来,鲁迅的文学也往往根迹于其思想中具体的逻辑常项。因此,如何通过鲁迅创造的文学形式来抵达鲁迅思想的隐秘所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书着眼于此,用心淘洗鲁迅留下的各类文本的文学形式与思想之关系,究明鲁迅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脉络,即在现代中国,面临古今中西之间交错所带来的变革和动荡,行动如何可能?本书首先讨论的是鲁迅留日时期思想的基本面貌,勾勒的是与章太炎的“自性”的关系,彰显鲁迅在思想层面对于行动的理解和渴望,接着讨论与“自性”关联的主体建构问题在《野草》、《故事新编》和旧体诗中的展开,着力分析思想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显影鲁迅重建行动之可能时的思想困局、历史哲学和自我安慰,最后是接续文学分析的脉络讨论鲁迅在《呐喊》《彷徨》等小说集中的部分小说,展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小说细读,澄明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讨论其在历史实践的维度对行动如何可能的思考及相应的文学形式的特质。总之,本书试图以“行动如何可能”为基本问题,追踪鲁迅文学背后的基本思想脉络,以期引发对于鲁迅及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学的不同讨论。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文学的一个思想脉络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怀疑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关于汪晖的鲁迅研究
- 鲁迅论“现代史”
- 革命与反讽——鲁迅《在酒楼上》释读
- 腹语者的诗学:论鲁迅《伤逝》
- 革命与“启蒙主义”——鲁迅《阿Q正传》释读
- 时间意识与小说文体——胡适《论短篇小说》与鲁迅《狂人日记》对读
- 第三编 行动问题与革命语境及历史实践
- 鲁迅的菰蒲之思
- 鲁迅《故事新编》主体构建的逻辑及其方法
李国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经典小说课:文学大师笔下的技艺、细节和生命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考究与折腾”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文学17.2万字 - 会员
文艺大师与精神障碍:21位中外巨匠的自我救赎之路
“疯狂天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文艺创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文艺大师们更是人类精神高贵性的象征。然而,历史上有一群特殊的大师,他们童年不幸、穷困、颠沛、酗酒、疯癫,浪荡出格或者遗世独立。他们深受精神障碍的折磨,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等,他们的生命和作品都是在痛苦和救赎之中双向拉扯的产物。本书聚焦于21位患有精神障碍的中外文艺大师,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文学33.5万字 阿尔吉侬、查理与我:我的创作回忆和小说初始版
本书是精神分析小说大师丹尼尔·凯斯的回忆录,围绕其经典作品《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起源、构思、写作与出版的曲折历程,回顾了他从坎坷童年到作品成功的人生故事,也谈到了他的小说创作技巧和对于写作动机的伦理思考。特别收录获雨果奖中篇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后扩展为畅销全球的长篇版本。文学10.2万字- 会员
文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
本书选取了世界文学史中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学大师,把他们的文学思想、文学作品、人生经历以一种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这16位文学大师将会带领读者畅游于浩瀚的文学星海,一点一点揭开文学的神秘面纱,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多样魅力。《文学原来很有趣》的重点不是教读者去了解文学的体裁和文学的类别,而是逐步引导读者与文学进行对话,感受文学作品之中的情感内涵,其目的不是让读者学会赏析文学,而是让读者文学14万字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二册)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文学64.5万字- 会员
唐代诗歌自注研究
本书利用“一点两翼”的研究思路——以唐诗自注为研究立足的“一点”,以自注本体探究为“一翼”,以发掘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拓展研究为另“一翼”,将唐诗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力求解析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唐诗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关系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从而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究推进到更文学22.9万字 - 会员
建阳刊刻小说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
福建建阳刊刻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从地域文化角度,讨论建阳刊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题材、版本特点。全书分三个模块,导论部分从整体来探讨福建地理历史文化与建阳刻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宋元明建阳刊刻小说情况,第四章到第六章从讲史、神魔、公案等题材角度探讨建阳小说刊刻的文化背景。本书采用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刻书文献为基础,在地域文化视野中分析建阳刊文学39.5万字 - 会员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
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 会员
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
《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前颂赞文体研究”(19FZWB066)的结项成果。河北大学张志勇教授依托《文心雕龙》《文选》等古代文论、总集,结合当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文学相结合的宏观视角出发,翔实、具体地梳理、勾稽了颂、赞两种文体从上古至魏晋南北朝起源、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轨迹,并将汉魏之际四言诗的复兴和四言颂的勃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辨析,阐明了两种文学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