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注解正蒙 正蒙注
(清)李光地撰 张瑞元点校 (清)张棠 周芳撰 张瑞元点校更新时间:2021-03-12 16:36:45
最新章节:乾稱篇第十七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注解正蒙》为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所撰,共二卷,是研究张载《正蒙》思想和《正蒙》清代注释的重要文献资料。张载《正蒙》义奥难解,李光地的注解则多疏通、阐发张载未详言之意,且对于先儒对文意解读的互异之处,一一辨明是非,四库馆臣认为其是明初以来诸家注释中的“善本”。李光地是清初朱子学的领袖人物,其在注解《正蒙》时亦呈现出“以程朱解张载”的倾向,但其所诠释的天道论、心性论、修养功夫论等,亦有不少自己的独特见解,非常值得研究。此次点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注解正蒙》二卷本为底本,对校本四种,参校本两种。《正蒙注》为清初江南学者张棠与周芳二人合撰,是《正蒙》清代重要注本之一。《正蒙注》在《正蒙》每篇篇首均阐明篇旨纲要,并于篇中每一小段后总结段意,对于读者理解文意有较大帮助。其注解,解释词义详明,阐述句义通达,时富新意。从思想上而言,张棠、周芳的《正蒙注》与李光地的《注解正蒙》相似,亦呈现出以程朱理学为宗的特色,如《正蒙注》指出了《正蒙》大多数用语的儒家经典来源,并指出张载所诠释的含义与经典本身的差异,尤其注重张载和程朱对经典的不同理解之处,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强烈认同。此次点校以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四十六年刻本为底本,以《正蒙合校集释》、《张载集》为参校本。
上架时间:2020-11-16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注解正蒙 正蒙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清)李光地撰 张瑞元点校 (清)张棠 周芳撰 张瑞元点校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语误解勘正
本书以《论语》自然篇章为序,先列出有误解的《论语》原文,继而列出古今误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勘正。勘正时,主要采取训诂法、文献互证法等,以强有力的训释和文献依据来纠正误解,确定其正解。哲学38.3万字 - 会员
旧邦新命讲谈录
本书收录了郑开近年来的多场讲演和访谈,围绕“旧邦新命”这一主题展开,旨在追寻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原因及其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独特生命力。书中探讨了中国文化在历经劫难后仍能化险为夷的秘密,特别是古代王朝更迭中的稳定性。郑开认为,“旧邦新命”的历史文化意识是中国文化强韧生命力的根源,也是其在近现代中西文明冲突中仍能生生不息的关键。哲学20.7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玄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篇。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语》注残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玄学内容,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这些残篇在魏晋玄学乃至中哲学20.5万字 - 会员
儒家经典与现代阅读: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
《儒家经典与现代阅读——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品牌学术沙龙“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十期活动中的精彩内容重新修订整编而成。主要内容以儒家之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题,逐期逐本展开,以现代的视角进行解读,引领读者阅读原典,感悟儒家经典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哲学24.1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本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哲学46.1万字 - 会员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精装版)
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哲学26.8万字 - 会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哲学研究
本书深入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造成困境的政治哲学思考和探寻,进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构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新秩序的规范性维度。最后,从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新方案。哲学28.6万字 - 会员
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
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统”的观念自韩愈倡导之后就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文明的延续、转型与发展,而对儒家道统论以及道统人物系谱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焦点。本书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梳理的基础上,全面追溯了唐宋儒家道统系谱萌芽、建构、分裂、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涉及孟子在宋代的升格运动,曾子和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两宋时期新儒家各学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论争等儒学研究中的重要哲学36.6万字 - 会员
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
本书是对现代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学的全面分析,分别从其儒学诠释中的道德形上学、自律道德、良知本体和历史意识四个维度,审视牟宗三在与康德哲学的对话中建构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场,认为现代儒学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彻底扭曲和背离了儒学传统,即用道德取代伦理,用规则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内在的历史终结论取代了超越的历史可进论;批评牟宗三所建构的道德形上学和宏大历哲学24.2万字